1. 首页
  2. > 资质代办 >

河南省公益性捐赠使用范围(河南省公益性捐赠社会团体)


发布会结束后,现场也举行了河南省省级科技研发计划联合基金签约仪式。


去年河南财政科技支出351.2亿元,增长38.1%


从河南财政科技资金支出情况来看,随着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河南相应的预算支出也随之增加。


2021年,河南全省财政科技支出351.2亿元,增长38.1%,比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幅高37.6个百分点;省本级财政科技支出61.3亿元,增长114.8%,比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幅高100.7个百分点。特别是去年7月份以来,仅省本级财政就新增安排科教领域专项资金48亿元,支持嵩山、黄河、神农种业省实验室挂牌运营,国家生物育种中心建设,设立省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等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重大科创项目实施。


据赵庆业现场介绍,2022年,省级年初预算安排科技支出112亿元,同比增长124.4%,集中财力保障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科教领域重点支出。


34条“硬核政策” 23项改革措施,设1500亿新兴产业投资引导基金


要保证财政支持力度的精准性和可持续性,必须建立长效机制,补足在工作中的一些短板弱项。


近日,河南省财政厅会同有关部门提请省政府出台了《河南省支持科技创新发展若干财政政策》(以下简称《若干财政政策》),同时,会同省科技厅、省审计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省级财政科研经费管理改革优化科研生态环境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进一步下放科研经费管理权限,让科研经费更好地为科研人员的创造性活动服务。


“这些政策的出台,目的在于以更大力度投入科技创新和教育发展,更大力度保障创新驱动战略实施,更大深度涵养税源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赵庆业说。


其中,《若干财政政策》提出34条支持政策。这些政策涵盖了企业研发补助、院士基金、支持科研成果转移转化等政策,形成了支持创新驱动发展完整的财政政策体系。


主要内容包括:


1.通过“一事一议”支持省实验室、大科学装置、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采取绩效考核、优秀奖补方式,支持批准建设的中试基地、省产业研究院;运用后补助和贴息等支持方式,支持智慧岛市场化运营融资等。


2.给予郑州大学、河南大学专项资金引导支持,推动两校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中晋位升级;安排专项经费,支持省科学院重振重建、省农科院做优做强;采用“基础 增量”的补助方式,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3.省级设立总规模1500亿元新兴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和150亿元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与市县、高校、科研院所等共同出资设立省级科技研发计划联合基金。


4.鼓励市县对科技信贷给予贴息支持,省财政按比例给予奖补;对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速快和强度大的市(县)给予一定奖励,引导市县进一步优化创新生态。


《若干意见》里,也提出23项深化省级财政科研经费管理改革措施。


一是落实中央改革精神更加“细化”,对“包干制”等首次出台实施的改革举措,结合河南实际进行了细化,实施了负面清单管理。


二是经费使用全流程突出“放权”,从预算编制、经费拨付、资金支付、结余留用等科研经费管理使用全流程,赋予科研单位、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


三是管理方式多样化聚焦“服务”,通过实施经费拨付直通车试点、全面推开科研财务助理制度、优化“三嵌入一导入”绩效管理方式等举措,减少科研人员科研活动以外的工作量,让科研人员潜心研究。


四是多部门联合发文明晰“权责”,明确各单位内部制度是经费管理、审计检查的依据,强调检查结果共享互认。


首期规模1.6亿元,河南拟设立省级科研计划联合基金


如何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构建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共同做大科技投入这块蛋糕?


对此,河南省财政厅与省科技厅探索设立了省级科技研发计划联合基金,联合有意向的省辖市,高校、院所、企业等社会资本共同出资或捐赠设立基金,作为公益性研究经费的补充,主要支持开展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前沿技术研究。


当天,发布会后举行了河南省级科技研发计划联合基金签约仪式。据了解,目前已确定郑州大学、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农业大学、省气象局等7个单位为首批基金联合方,首期基金实施期3年,基金规模1.6亿元(财政出资0.9亿元,联合方出资0.7亿元)。


具体投向哪?


主要用于资助开展基础、应用、前沿技术研究等科技活动,集中资源推动河南省重点学科建设和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


咋运作管理?


联合基金采用理事会决策制,理事会由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组成,负责组织召开基金重大事项决策会议、批准子基金设立、审议运行报告和开展监督管理等。


为什么选择以基础研究领域为重点?


基础研究作为科学技术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基础研究的水平决定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科技创新的底蕴和后劲。而河南,长期以来在基础研究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以2020年数据为例,全省901亿元的研发投入中,基础研究经费为21亿元,仅占2.3%,且基本上是政府投入。对比一些发达国家,政府资金占整个基础研究投入的比例接近50%,企业投入将近20%,还有慈善基金、公益捐赠等社会力量的投入。


此外,记者获悉,目前,河南省科技厅、河南省财政厅在基础研究领域围绕平台建设、项目实施、人才引育等三个方面,统筹专项经费超过9亿元进行重点支持。


如何保障财政资金有效推动创新发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财政资金是推动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而加强管理服务则是保障财政资金安全有效的有力抓手。


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坚持项目为王,完善资金保障机制。


按照“让资金跟着项目走,推动科研资金提质增效”的要求,新增重大科创项目资金按照“先谋事再排钱”的原则进行统一管理。优化资金管理流程,强化对资金的全过程管理。提高资金执行效率,对省科技创新委研究确定的重大事项,财政部门实施资金预算管理流程再造,加快预算评审和拨付进度,采用预拨资金等方式,推动科创项目尽快实施见效。


二是持续深化改革,优化创新生态环境。


切实推动政策落地,通过实施省级科研项目倍增计划、扩大院士基金规模、设立联合基金等方式,切实加大科研投入力度。与此同时,通过简化预算编制、落实科研财务助理制度及开展“包干制”试点等措施,进一步减轻科研人员事务性负担,赋予科研单位、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确保让科研人员真正得到改革红利。


推动经费拨付“直通车”改革,对省重大科技专项、重大创新平台等资金直拨到单位,将涉企科技资金列入直达事项。


优化企业融资环境。通过科技贷、专精特新贷、采购贷、外贸贷等方式,引导银行加大对科技企业贷款授信力度。推动中原再担保集团等国有金融企业持续为科技企业服务,为科技企业壮大发展营造良好融资环境。


三是强化科学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能。近年来,财政资金投入强度持续提升,2021年河南省科技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比重已超过全国地方平均水平。加强预算管理,加强绩效管理,加强督导检查。改进督查和考核方式方法,通过建立预算执行定期通报机制、定期督查重大事项落实情况等方式,密切跟踪问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责编:刘安琪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