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资质代办 >

稻谷脱壳成大米增值税优惠政策(收购稻谷加工大米销售 税收)


什么是精米白面误区?


“目前市场上卖的米、面多数都是经过加工的精米白面。”刘锐称,稻谷是水稻的种子,包括果皮、种皮、胚、胚乳等部分,精白米是多次碾磨之后的产品,主要是稻谷的胚乳部分;小麦种子主要包括果皮、胚、胚乳三部分,面粉则是胚乳碾磨而成的细粉。依据此次《方案》要求,提高粮油加工转化率,制定修订小麦粉等口粮、食用油加工标准,完善适度加工标准,合理确定加工精度等指标,引导消费者逐步走出过度追求“精米白面”的饮食误区,提高粮油出品率。


一般来说,100斤稻谷,脱壳之后能出80斤左右的糙米,去掉米糠层,还有70斤左右,去胚芽之后剩65斤左右,去掉杂色米,剩下60斤左右。每抛光1次,差不多减少1-2斤。如果抛光3次,一般会剩下50多斤。也就是说,抛光后的精白米,出米率在50%多,不抛光的精白米,出米率在60%左右。


此前有研究结果显示,在上世纪90年代,农户碾米的加工方式,其损耗率为2.81%,到今天,粮食初加工的损耗率为1.18%。“这个损耗其实是比较低的。”刘锐称,最终经过加工的精米白面进入了人们的餐桌,而加工过程中去掉的那些米糠等则会用于制作饲料。从粮食全面利用的角度是不存在数量上的浪费的,但是从营养的角度,经过加工而成的米面确实会有一定的营养流失。


如何“走出精米白面误区”?


在生产力低下、粮食匮乏的年代,精加工的粮食只是少数人食用的奢侈品。以小麦为例,受区域环境、小麦特性、灌溉、农业技术等因素的限制,之前产量低、稳定性差,很少人能吃得起白面。一直到上世纪70年代以后,受科学种植的推广、品种的改良、土地政策改革的影响,小麦产量逐渐提高,粮食开始变得充足,精加工才逐渐普及开来,白面食品逐渐成为老百姓餐桌上的主食。


在我国,根据加工精度的不同,面粉和大米也被分为不同的等级。据现行有效标准《GB/T 1355-1986 小麦粉》,按照加工精度,面粉被分为特制一等、特制二等、标准粉、普通粉。主要是粗细度、面筋质含量不同。大米的区分比较简单,根据现行有效标准《GB/T 1354-2018 大米》,大米主要分为精碾和适碾两种。其中,精碾指背沟基本无皮或有皮不成线,米胚和粒面皮层去净的占80%-90%;或留皮度在2.0%以下。适碾指背沟有皮,粒面皮层残留不超过1/5的占75%-85%,其中粳米、优质粳米有胚的米粒在20%以下;或留皮度为2.0%-7.0%。


如何“走出精米白面误区”?刘锐表示,要倡导消费者选择营养更全面的全谷物食品。大米和面粉都是谷物,全谷物及其食品因含有更加丰富的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及功能活性成分,以及较低的饱和脂肪和胆固醇,对健康是有益的。一些产品在精加工中,确实会损失一部分营养成分。


“最后,要从技术创新上有更好的突破,减少加工过程中的数量、营养的损耗。”刘锐表示。


依据《方案》,到2025年,粮食全产业链各环节节粮减损举措更加硬化实化细化,推动节粮减损取得更加明显成效,节粮减损制度体系、标准体系和监测体系基本建立,常态长效治理机制基本健全,“光盘行动”深入开展,食品浪费问题得到有效遏制,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