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资质代办 >

北京市重点就业群体指的是(就业群体中重点群体是指什么等)

昨天,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章冬梅做客“市民对话一把手”,聚焦“就业和社会保障”。章冬梅介绍,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了1076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北京也增加了16000多人。与此同时,疫情还在持续,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所以今年的高校毕业生将面临严峻而又复杂的就业形势。为了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采取四项举措。


促就业北京形成


“一抓三保五强化”工作模式


2021年,北京坚持“一抓三保五强化”的工作模式,推动全社会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这种典型经验做法,受到了国务院第八次督查的表扬。“一抓三保五强化”具体包括哪些含义?据章冬梅介绍,“一抓”是指抓实就业工作机制建设;“三保”是保障重点群体就业、保障中小微企业发展、保障创新创业;“五强化”是五大支撑性举措,包括强化政策系统性、服务便利性、市场主导性、培训实效性、执法针对性,在执法方面既要严格执法,又要保证劳动者权益,为劳动者营造公平公正、和谐有序的就业环境。


四项举措推动


高校毕业生就业


章冬梅介绍,为了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要采取了四项举措。首先,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把就业招聘职业指导的服务向前延伸进了校园,与教委、高校联合,为学生提供就业招聘和职业指导的服务。同时,各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专门精选组织了一支导师队伍,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个人职业发展的规划,包括求职的心理疏导等服务。


推动校企合作是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所采取的第二大措施。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可以提前上岗实习,在岗位上得到锻炼,企业也可以早一点发现人才、储备人才。“我们将根据高校和同学们的需求,以及企业的需求,总结校企合作的一些实际效果,进一步扩大校企合作的范围。”章冬梅说。


针对北京生源中离校未就业的毕业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教委对接了学生的信息,按照属地原则,由学生户籍所在地的区和街道来为学生们提供就业服务。针对家庭困难的毕业生,还特别采取了“一生一策”的方式,为他们“量体裁衣”,开发更高质量的就业岗位,确保有就业意愿的困难家庭毕业生全部享受到精准就业帮扶。


此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还开展了“就业见习”服务。这是针对本市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开展的一项就业准备活动,就是为毕业后还没有找到工作岗位的学生群体先提供见习岗位,让他们在岗位上一边实习,一边找新的就业岗位。见习期间还提供见习补贴,帮他们平稳地度过从毕业到就业的过渡期。目前,全市已经开发了5000多个这样的见习岗位。


建议高校毕业生


尽早就业不苛求一步到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