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资质代办 >

研发费用资本化影响利润率(研发费用资本化和费用化对后期盈余的影响)

据统计,北斗星通从2007年上市至2018年累计实现归母净利润6.48亿元、期间扣非净利润则为-0.91亿元,尤其在2014年至2018年间公司都有比较大笔的研发投入资本化。笔者认为,对上市公司各种盈余管理行为应予约束,对长期不能产生实际效益的上市公司,应完善退市制度。



比如2012年北斗星通出售了房产,2013年再次出售房产并处置相关股权、同时获得政府补助,这些都成为当年利润的主要组成部分。而2014年至2018年,上市公司研发投入资本化金额分别为3437万元、3497万元、6033万元、9423万元、9729万元,研发投入资本化金额占营业利润的比重分别为110.3%、241.58%、69.68%、66.41%、-33.46%。


什么是“研发投入资本化”?《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第7条规定,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研究阶段由于成果的不确定性,因此有关支出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开发阶段形成成果的可能性较大,因此若企业能证明开发支出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及相关确认条件,则可将其确认为无形资产(即资本化);确认条件需同时满足五方面,包括“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等。


也就是说,某上市公司1000万元研发投入若被计入研究阶段的管理费用,当年就会减少1000万元利润;但若1000万元研发投入被确认为开发阶段的无形资产,该年总资产将增加1000万元,还可免于减少1000万元的利润。不过,现实中如何判断属于研发阶段还是开发阶段,并不好判断,其中弹性空间较大;本来一项研发活动只有到开发阶段后期,才能符合资本化条件,研发活动后续支出应该很少,也即研发支出资本化比例应该不会特别高,但有些上市公司却把研发支出过度资本化,成为盈余管理工具,造成资产和利润虚高。



为遏制上市公司研发投入过度资本化,笔者建议,在《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基础上,证监会、财政部等相关部门应出台研发投入资本化的具体操作细则,对如何划分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相关支出资本化的条件、研发费用的核算等问题,做出更为量化或具体的规定。


北斗星通盈余管理使得这些年利润表还基本过得去,但实际上为股民赚取的净利润极为有限。主板、中小板上市公司最近两年净利润连续为负需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若来年净利润再为负则暂停上市,其中的净利润包括政府补贴、出售资产、等产生的收益,也包括盈余管理工具产生的利润。笔者建议,对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暂停上市,均应考核上市公司的扣非净利润,同时应严格限制盈余工具的使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