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资质代办 >

河北省总工会女工部(河北省总工会女工部王云部长)

助推高质量发展 增强职工获得感


——河北省工会五年工作回眸


这是团结动员千万职工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5年:全省建立市级以上创新工作室4000多家,年均创效30多亿元;围绕国家重大战略等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累计参赛职工3000多万人次。


这是职工维权法治“保护伞”越撑越大的5年:我省工会参与立法走在全国前列;全省签订劳动关系集体合同6.8万份,覆盖职工759万人。


这是职工感受到“娘家人”浓浓爱意的5年:累计帮扶困难职工90万人次,发放救助金17.2亿元。


……


劳动开创未来,奋斗成就梦想。5年来,我省工会围绕党政中心工作大局,动员1400多万职工助推全省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加突出;不断创新服务职工工作,帮扶更精准,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引领广大职工当好主力军,争做新时代奋斗者


技艺非凡,匠心筑梦。


12月9日,2018河北大工匠年度人物发布会在石家庄举行,20名能工巧匠分别被授予“2018河北大工匠”“2018河北工匠”荣誉称号。


“工匠精神”意味着精益求精、精雕细琢,意味着专业与敬业,更意味着对高品质产品的责任感。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我省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为河北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


一大批先进个人和集体受到表彰。为我国动车组制造技术不断创新贡献力量的张雪松、不断破解生产技术“疑难杂症”的齐名……5年来,全省共有1074人获得省级以上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称号,922人获得五一劳动奖章,一大批先进集体荣获工人先锋号和五一劳动奖状。


河北大工匠成为新时代劳动者的榜样。大国工匠是职工队伍中的高技能人才。为推动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2017年我省首次开展“河北大工匠”评选表彰,至今有20名职工荣获“河北大工匠”称号,10名职工荣获“河北工匠”称号。


用工匠精神滋养工人阶级的时代气质,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加快建设。推进工匠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全省掀起学习工匠精神、争做工匠人才热潮。5年来,全省共建成市级以上劳模和工匠创新工作室4000多家,省级创新工作室384家,取得较大创新成果2万多项,推广先进操作法2万多项,年均创效30多亿元。


职业技能培训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开展职工职业教育等培训,5年来我省帮助70万名职工提升学历层次和技能等级。


我国工人运动的时代主题,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而这需要靠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劳动、创造、奉献。新时代需要每一个人作出努力。动员广大职工争当高质量发展排头兵,我省大力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交出了一份份完美答卷。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重点建设项目劳动和技能竞赛、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建设劳动和技能竞赛……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北京冬奥会筹办等国家重大战略和省市重大工程、重点项目,我省年均参加劳动和技能竞赛企业达5.2万家,累计参赛职工3000多万人次。近3年来,通过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等活动,征集职工合理化建议66万多条,实现经济效益5亿多元。


建设和谐劳动关系,维护广大职工合法权益


“职工3年没调整薪资,是否考虑本年度对薪资进行调整?”


“转制职工买断工龄,新老职工工资相近,体现不出老职工的价值,怎么办?”


……


这样的工资集体协商场景,对于张家口市宣化区钻机行业工会联合会主席赵淑琴来说很是平常。“集体协商从无到有,从有到新,从新到精。通过努力,2017年上半年全区实现工资纠纷案件‘零投诉’。”她说。


普遍建立县级以上政府与同级工会联席会议制度,累计研究解决1160个涉及职工利益和工会工作的重要事项。


将集体协商作为协调劳动关系的基本方式和主要手段,全省签订劳动关系集体合同6.8万份,覆盖企业13.5万家、职工759万人,建会企业集体协商建制率保持在85%以上。推进行业协商从传统行业向特色产业发展,提升协商实效,职工在工会呵护下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只有加强法治和制度建设,才能从源头上维护职工权益。


实现职工权益“大维护”,我省职工维权法治“保护伞”越撑越大。


工会参与立法走在全国前列。5年间,《河北省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条例》等4部地方法规和《河北省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出台,形成了较完备的维权法规体系。


职工法律援助取得新突破。全省县级以上工会全部建立职工法律援助机构,5年来实施职工法律援助2000余件,为职工挽回经济损失1.21亿元。


让女职工享受到特殊保护。我省将女职工专项集体合同纳入工会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各级工会着力解决女职工同工不同酬、“五期”保护不到位等问题,维护了女职工合法权益。


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精准服务职工,增强职工获得感


今年,我省普惠化服务职工工作迈出新步伐。


11月26日,张家口市总工会组织的首批52名一线职工走进省总工会温塘工人疗养院,开始了为期5天的疗休养活动。


疗休养从“劳模专享”变成“职工共享”,是我省工会服务职工、推动普惠化服务的重要举措。


为职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提供具有工会特点的普惠性、常态性、精准性服务,今年我省出台《关于做好服务职工十件实事的意见》,提出完善劳模帮扶机制、面向一线职工组织健康疗休养等十项举措。


5年来,为了让职工乐享“家”的温馨,我省不断完善职工服务体系。


普惠化服务让职工感受到“入工会、得实惠”。5年来,全省各级工会投入1.5亿元,在全省97%的县(市、区)建立了示范型、达标型职工服务中心;累计发放751万张“河北工会会员卡”,持卡会员享受到了文体活动、健康医疗等实实在在的服务。


不让一名职工在小康路上掉队,工会帮扶更精准。


5年来,省市县工会举办各类招聘活动1000余场次,提供就业服务96万人次。对困难职工进行创业扶持,近3年来,省市县工会投入资金6800多万元,实施创业就业扶持项目近2000个,直接帮助万名职工实现就业,实现从“输血式”救助向“造血式”帮扶转变。


劳模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5年来,省总工会每年自筹的困难劳模帮扶救助金由100万元增长到1000万元,争取省财政资金由800万元增长到1300万元。


“金秋助学”打造“全程助学模式”。我省在全国率先把金秋助学拓展为助学、助能、助志、助业全程助学育才链条,将困难职工家庭入学子女纳入“金秋助学”帮扶范围。近年来,全省县级以上工会年均发放助学金3000多万元,平均每年资助困难职工子女1.2万人左右。


“职工互助一日捐”成为职工“第二医保”。7年来,我省共救助职工21.6万人次,极大缓解了患病职工尤其是患重大疾病职工的困难,为职工筑起了一道保障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