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资质代办 >

安徽省国税局网上办税一体化平台(安徽省12366纳税平台)


关键词:区域高质量发展


推动与沪苏浙城市、城区合作共建


前不久,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方案,上海、江苏、浙江的8个市、区,与皖北地区8个市结对合作帮扶,增强区域高质量发展动能。


此次出台的安徽行动方案,将着力推动皖北振兴。充分发挥皖北空间、资源、市场等优势,谋划一批适合系统投资、区域投资、产业链投资等重大项目,促进项目同步、项目互动、项目协同。用足用好国家促进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若干政策措施,打造“6 2 N”产业承接平台,实现皖北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三年倍增。


同时,推进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新一轮南北合作共建。加快补齐城乡基础设施短板,实施“皖北地区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


此外,安徽将加快建设苏皖合作示范区和“一地六县”长三角产业集中合作区。重点推进顶山—汊河、浦口—南谯、江宁—博望等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建设,加快培育一批新的新型功能区,形成“3 N”新型功能区发展布局。


按照方案,安徽还将推动各市及城区与沪苏浙城市城区开展全面合作,深度融入长三角城市群及上海、南京、杭州、苏锡常、宁波、合肥等都市圈,在重点领域形成一批实质性合作成安徽省果。


关键国税局词:协同创新


逐步实现人才职称、资格互认


“十四五”期间,安徽将加快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推进上海张江、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两心共创”,建立国家实验室联建机制,加强与之江实验室、紫金山实验室等省级实验室合作,推进“科大硅谷”“量子中心”和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建设。


同时,实施长三角科技创新联合攻关计划,共同承接国家重大战略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推动新冠疫苗和药物研发等应急科技攻关。进一步扩大长三角科技创新券使用范围。


在产业协作方面,面向量子科技、生物制造、先进网上核能、类脑科学等加快布局一批未来产业。实施“锻长补短”行动计划,联合打造高水平服务业集聚区。推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积极对接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共建长三角科创产业融合发展带。


在人才方面,支持沪苏浙大院大所在我省设立研发平台,鼓励沪苏浙院士来皖设立院士工作站。探索建立一体化人才评价标准,逐步实现与沪苏浙人才职称、资格互认。


在营商环境方平台面,办税落实“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协同沪苏浙统一企业登记标准和流程,推进更多政务服网上务事项跨省通办。加快推动长三角区域空港口岸外国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在全省对外开放空港口岸落地。


关键词:互联互通


合力建设世界级机场群


交通方面,“十四五”期间,安徽将大力推进沿江高铁武汉至合肥至上海段、合新高铁,滁宁、扬马城际铁路,宁马、宁天市域铁路等重点项目建设,完善跨区域快速通道体系,构建服务城市群、都市圈的轨道交通通勤网络,建设新合肥西站、芜湖站、滁州站、安庆12366西、阜阳西、黄山北等综合枢纽,加快形成干线平台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多层次、优衔接、高品质的轨道交通系统。


推进芜湖马鞍山、安庆江海联运枢纽,合肥江淮联运中心,蚌埠、淮南淮河航运枢纽建设,提升江河海联运中转功能。建成引江济淮航运工程,建设水阳江、新汴河、新安江等主要支流航道,全面融入长三角地区高等级航道网。


同时,加快合肥区域航空枢纽和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建设,依托芜宣机场打造芜湖专业航空货运枢纽,合力建设世界级机场群。


此外,安徽还将大力发展智慧交通,开展车联网和车路协同试点,协力建设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


关键词:绿色生态


长三角固废将联防联治


在生态方面,安徽将联合实施长江“十年禁渔”,恢复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规划建设皖西大别山、皖南—浙西南生态屏障纳税,加快建设长江、淮河、江淮运河、新安江生态廊道。大力推进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加快实施环巢湖十大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高水平建设骆岗中央公园。


同时,先行先试垃圾焚烧发电市场化运作模式。推进长三角区域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联防联治,科学布局集中处置设施,严厉打击危险废物非法跨界转移、倾倒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快构建垃圾分类长效机制,鼓励各地创建“无废城市”。


推进新一轮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改革,高水平建设新安江—千岛湖办税生态补偿试验区。实施滁河、沱湖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完善大别山区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


关键词:公共服务


推进“一卡通”实现“同城待遇”


“十四五”期间,安徽将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搭建长三角区域基本公共就业服务共享平台,探索成立区域公共创业服务联盟。协同推进长三角地区婚姻登记“跨省通办”、社会保险异地办理和门诊费用双向结算,加快建设国家康复中心长三角(合12366肥)创新研究院,协同打造健康长三角。


同时,共享优质教育医疗文化体育资源,积极引入沪苏浙优质职教资源和“双一流”建设高校,推动在皖设立分支机构。在儿科、肿瘤、心血管、创伤、神经、呼吸、中医等领域,加强与沪苏浙高水平医院合作,积极申报安徽省共建一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项目。


此外,还将共同实施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政策,有计划逐步实现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医疗服一体化务设施目录的统一,探索推进长三角区域药品、医用耗材联合采购。推进实现长三角地区居民服务“一卡通”,在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方面实现“同城待遇”。


在信用建设方面,加快对接沪苏浙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以生态环境、旅游、食品药品、产品质量等重点领域为突破口,探索统一的信用信息归集目录、失信行为认定标准、联合奖惩措施清单等。积极推广“长三角一体化征信链”,推动涉企信用信息跨地域互联互通。


附安徽行动方案主要目标:


到2025年——


全省域与沪苏浙一体化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一体化体制机制全面建立,重点区域板块一体化发展达到较高水平,重点领域基本实现一体化。


中心区城市人均GDP基本达到长三角平均水平,全省人均GDP与沪苏浙相对差距进一步缩小,常住人口城镇化纳税率达到65%左右。


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8%左右,铁路网密度达到507公里/万国税局平方公里,高速公路密度达到4.85公里/百平方公里,设区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国家下达目标,跨界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80%,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完成国家下达的“十四五”能耗双控目标。


人均公共财政支出增速高于长三角平均水平,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8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