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资质代办 >

现金流量表编制公式(小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公式)

之前写过一部分现金流的内容了,但是对于现金流的编制,才是困扰着大部分朋友的实际问题。我一直在想怎么写,我自己重新修改和制作一个现金流的模板,基本上很快就能编制一个完美的现金流,我再优化之后,再传给大家。






其实,现金流最准确的编制方法,也是很多财务软件喜欢使用的方法,就是针对货币资金逐笔编制,比如像金蝶、用友这种常用的财务软件,当你做账的时候,分录涉及到现金或者银行的时候,就会跳出来一个对话框让你选择现金流量,但是这种方法其实也未必就准确,因为你有可能会选错现金流的项目,而通常这些软件也没有相应的检查和校对的功能,最多能检查出来报表是平的。我还见过这些软件,最后做出的现金流量余额与科目余额表不一致的情况。




基于这种逐笔编制的方法,其实我们就完全可以把现金流看作是以收付实现制来记录的另一本账表。对于每一笔会计分录,我们都做两本账,一本是基于权责发生制的明细账,最后会产生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一本是基于收付实现制,最后的结果就是现金流量表。





但是,我们要提高效率,不能逐笔去分析的时候,那么,怎么样把权责发生制转换为收付实现制,也就是怎么样把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数字,倒推和调整成为现金流量,这就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与现金流的关系。




其实这个关系很简单,就是以利润表为基础,通过资产负债表中与损益有关的项目的变动额,来计算现金流,因为我们都知道,利润不等于现金流,比如你有净利润100万,但是并不代表你有100万的现金进账,而未进账的金额,就会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





编制步骤:




1、准备资料




资产负债表(包含已审定的期初数和期末数),主要是计算期末数与期初数的差额。




当期的利润表




其他资料,包括是科目余额表,用来填制现金流部分的明细数据,比如工资,税金等。股东会增资、减资,重大资产交易等事项。




2、分析--把现金流编平




我们提到,现金流的编制,就是以利润表为基础,通过资产负债表中与损益有关的项目的变动额,来计算现金流。那么资产负债表,就显得尤其重要。




通过资产负债表,我们看到 资产=负债 所有者权益




我们继续将这个公式进行拆分:


现金 非现金流动资产 非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非流动负债 权益




资产负债表被我们分为这么六项内容,其实第一项现金,就是整个现金流的余额,




我们把公式变形:


现金=流动负债 非流动负债 权益-非现金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




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出,只要我们对等式右边的五项内容分别填列到对应的现金流,那么最后形成的现金流量表一定是平的,因为它们最终的结果就是等于现金。




2、分析--区分三大活动




现金流只是能编平还不行,在现金流量中,我们把它分为三大部分,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三大活动的意义我就不说了,仅从我们这次所讲的编制的角度来说,如何去区分三大活动。




还是从上述的公式来看,




一般,非现金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属于经营活动,但是其中涉及到的一些投资、筹资活动的利息,也要对应的属于投资或者筹资活动。这就是我们在获取资料中所说的要获取其他的资料,比如流动负债中的短期借款,应付现金股利等,属于筹资活动。比如,我也见过一些企业其他应收款里可能会计入一些比如委托贷款啊这种投资活动,为了收取利息获益,也要把这笔委托贷款的支出和利息都划分为投资活动。




非流动资产一般都是涉及投资活动




非流动负债与权益一般是涉及筹资活动




3、分析-辨认不影响现金流的活动




辨认不影响现金流的活动,还有同时影响现金及非现金的活动。比如计提折旧,这种分录并不会涉及到现金流




编制方式




与记忆会计恒等式一样,还是此公式:


现金 非现金流动资产 非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非流动负债 权益




非现金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增加,导致现金流出,非现金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减少,导致现金流入。




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和权益的增加,导致现金流入,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和权益的减少、导致现金流出。




你可能会说,这个说法不对,例如应收账款减少了,原因是收回了应收账款,那么就必然会产生现金流入,这我们都能理解。




若应收账款增加了呢,就一定会产生现金流出吗?实际上并不一定,这其实就是一种记忆方式,或者编制方式,因为我们说,这个公式,是基于利润表的基础上,通过资产负债表中与损益有关的项目的变动额,来计算现金流,当我们借应收账款,贷主营业务收入的时候,在收入的基础上,减去应收账款的增加数,其实并不产生现金流量。




编制举例




篇幅有限,没有办法每个科目都举个例子,我准备后期开一个专门针对现金流编制的课,从头到尾把现金流手把手地做一遍,其实就很容易理解了。也希望能得到支持。




这里我只举两个最常见的例子,关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我们知道,要通过资产负债表来推断现金流,就要看期发生额,我们可以用期末数减去期初数来计算其的发生额。



1、销售商品收入1000万,记应收账款1000万,假如我们都不考虑税金,


那么分录为:


借:应收账款1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000




由上文所述,首先以利润表中收入为基础1000万


应收账款增加,则现金减少1000万,


现金流为1000(利润表中收入为基础)-1000(应收款的增加导致的现金减少)=0,这笔分录就不产生现金流。




当收到钱时,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1000


贷:应收账款1000




应收账款减少,现金增加,则现金流增加1000.







从资产负债表上看,假如应收账款期初数为1000 ,期末数为2000,应收账款增加1000,损益表中收入为1000,那么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所收到的现金,则为1000-1000=0






对于另一种情况,假如销售收入1000,应收账款600,银行存款收到400,


那么分录为:


借:应收账款600


借:银行存款4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000




以上文所提,以收入为基础1000,


应收账款增加600,则现金减少600,


现金流为1000-600=400,与银行存款借方增加金额一致。




所以,将全责发生制转换为收付实现制,销售商品提供劳务产生的现金流=收入-应收借方 应收贷方




从报表看,如果在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期末1600,期初1000,期初-期末=-600,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产生的现金流=主营业务收入-(应收账款期末-期初)=400




同理,主营业务成本 应付借方-应付贷方=现金流




而除了应收款,还有考虑应收、应付票据,预收、预付款等,但是预收预付的款的方向,与应收、应付是不同的。












注意,这里应收账款是含税价,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也是含税的,千万不要在现金流中做价税分离。我见过有些人编制现金流,直接把收入作为销售产品收到的现金流,而不把销项税记进来,那么销项税你应该怎么处理呢,支付的税金?你可能并没有支付,如果是进项税呢,你也不能把它分离。




比如:销售商品收入854万,销项税146,收到银行存款1000万,


借:银行存款1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854


贷:应交税金-销项税146




那么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就是1000万,而不能记854,这时候的销项税可能只是计提,并没有支付,更不是收到的税金,




购买存货100,进项税17,银行存款支付117 ,


借:库存商品100


借:应交税金-进项税17


贷:银行存款117




计入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117,现金余额1000-117=883




那么当支付税金146-17=129的时候,


借:应交税金-增值税129,


贷:银行存款129,


这时候记支付的各项税金129。而对于应交税金科目来说,也可以与现金流一一对应。






总结一下: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主营业务收入 销项税-应收账款或应收票据(期末-期初) 预收账款(期末-期初)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主营业务成本 进项税-应付账款或应付票据(期末-期初) 预付账款(期末-期初) 存货(期末-期初)…




其他事项,大家可以根据思路自行推导。








tips:


关于现金流的编制问题,准备近期制作一系列的相关视频课程,可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