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资质代办 >

浏阳代理记账个体户取名(代理记账个体户名称大全)


新中国成立后,能参与大授衔的绝对是一个军人无上的光荣。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有资格参加55年大授衔的人员比例实在太少:当时我军精兵简政之后还有400余万人,而符合授衔资格的最终不过64.5万人,大约只有总兵员人数的七分之一。


在这64.5万人中级别最低的是副排级的准尉,有11.3万人;然后是比例最高的尉官群体,有49.8万人;再往上是校官,有3.2万人;再往上走就是将官了:少将有802人,中将有175人,上将有55人,大将有10人;再往上就是万众瞩目的的开国元帅,也是10人。


因为我军的军衔制是学习苏联老大哥的,所以授衔人员中女性的比例有些偏低。授衔时女兵总数从建国初11万人骤减到1万余人,其余90%以上女兵陆续复员、转业到地方。


在1万余名女兵中1955年有4665人参加了评衔,产生了女性尉官3730余人(后补授140余人),女校官43人(记账后补授30余人),但是女将军只有1人,她就是开国少将李贞。


10大元帅夫人有4位参加了授衔,罗帅夫人林月琴还是大校,10大将夫人也有4位参加了授衔,谭政夫人王长德也是大校,两人距离少将都只有一步之遥。而曾任红四政治部主任的张琴秋,资历和战功都超过了李贞,但是为何最终只有李贞成为了唯一的女将军呢?


开国唯一女少将李贞




原因之一,李贞的革命历程,是旧社会进步妇女追求解放的缩影。


1908年正月的一天,一个女娃出生在湖南浏阳的一个贫困农家,因为家中已经有4个姐姐,在旧社会“无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观念下,无论是爷爷还是父亲都不欢迎这第5个女娃娃,所以连取名都没有找先生,而随意用了一个“旦娃子”作为女娃的代号。


福不双至,祸不单行。这个家庭既看不到摆脱贫困、又看不到传宗接代的希望,当第6个孩子出生后家里发现还是一个女娃,贫病交加的父亲一病不起不久去世。母亲没有办法,只好给“旦娃子”找了一个姓姓古的人家做了童养媳,那一年她才6岁。

个体户

从6岁迈进古家的大门,“旦娃子”小小年纪就像佣人一样整天操劳。等熬过了10年光景“取名旦娃子”出落成一个大姑娘,就被古家安排和20岁的古天顺成了婚。古家有3个女孩只有1个男娃,被家里溺爱的古天顺对妻子并不珍惜,整天不是打就是骂。


就在“旦娃子”两眼一抹黑看不到出头之日时,家乡来了红军。


在姐姐的鼓励和带领下,“旦娃子”勇敢大全地迈出家门,秘密加入了妇女协会并改名“李贞”,为了革命要“坚贞不屈”。1927年7月,李贞加入了司令王首道、政委张启龙的浏东游击队。


红军时期的李贞




原因之二,李贞在红军、抗战、解放时期,都担任过重要职务。


红军时期李贞的职务就不低,早在1932年的湘赣边区大全,年仅24岁的李贞已经是红军妇女团的政委,在同一时期同样的年龄不少开国上将也是团级干部。不久,李贞个体户又在萧名称克的红6军团出任政治部的组织部长,红二、刘军团合编为方面军后,李贞是甘泗淇政治部的组织部副部长。


抗日战争前时期,李代理贞在浏阳八路军妇女学校担任校长。不久李贞到了前线,担任120师教导团的组织科长,与政治部主任甘泗淇夫妻同为120师师部工作。抗战后期,甘泗淇担任晋绥军区政治部主任,而李贞是20师政治部主任。从红军时期、抗战时期的职位来看,李贞授中将也是绰绰有余。


到了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时期,李贞和丈夫甘泗淇一直是神同步,两人在彭总纵麾下一个担任政治部主任一个担任政治部秘书长,从西北野战军、第一野战军到志愿军,甘泗淇和李贞的工作一直备受彭总赏识。而李贞这个志愿军政治部的秘书长,还是彭总亲自点的将。


从红军时期、抗战时期、解放时期到抗美援朝,李贞一直战斗在一线。


李代理贞、邓大姐、陈赓等人在延安




原因之三:从我军山头和渊源来看,李贞是贺龙第二方面军的代表。


19取名55年授衔,山头和渊源的平衡因素也是要考虑的,比如红军时期的一、二、四方面军和南方八省游击队名称,抗日战争时期的115师、120师、129师和新四军,解放战争时期的一野、二野、三野、四野和华北军区部队,抗美援朝时期的志愿军与国内部队、军事院校等。


在4位开国女大校中,罗帅夫人林月琴、谭政大将夫人王长德来自红四方面军,授衔前一直没有离开军队;而来自红一方面军的萧月华被特批为大校,一个重要因素是红军时期经博古撮合,嫁给了李德为妻子;毛诚虽然没有参加长征,却是东北抗联的代表。


李贞虽然与丈夫甘泗淇同属政工干部,但两人的分工有所不同。在红军时期甘泗淇和李贞一直是上下级关系,在抗战时期甘泗淇和李贞则在不同地区的不同部门,到了解放时期和抗美援朝时期,李贞和甘泗淇的岗位相互补充,所以夫妻二人同以政工干部参加了授衔。


当然,李贞的业务能力很强,无论是红二方面军的贺老总、晋察冀根据地的聂帅,还是抗美援朝战场的彭总,对李贞的工作能力都高度认可。就连主席在授衔时,对李贞也印象深刻。


萧华、邓华、甘泗淇和李贞




原因之四,李贞有一大优势很多女将不能比,那就是她一直没离开军队。


参加授衔时,李贞的职务是防空军干部部部长,被授予少将军衔应该说不高也不低。像志愿军参谋长解方、兵团司令贺晋年也不过是少将。而作为总政主任罗荣桓助手的甘泗淇,则被授予上将。


当然,单纯从资历和军功等方面来看,有一些女干部比李贞的资格更老。


比如红一方面军的领导人之一李富春的夫人蔡畅、红军总司令朱老总的夫人康克清,在红军、抗战时期的职位比很多上将、中将都高,但建国前后两人都离开了军队,所以没有参加评衔,而8位参评的元帅、大将夫人,直接从事军队工作的浏阳不多,也没有人能超过李贞。


当然,也有几位资历、战功比李贞更老的女将,由于种种原因与军衔擦肩而过。


比如,跟随红一方面军参加了长征的30位女性中的女将王泉媛和吴富莲,红军时期就都是团级干部,和李贞不相上下。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分别担任妇女抗日先锋团记账的团长和政委。


1937年4月,在河西走廊遭遇马家军围攻的吴富莲和王媛泉被俘。25岁的吴富莲性格刚烈,不甘受辱吞针牺牲。而24岁的王媛泉不幸落入虎口,1939年3月才逃到兰州,但是无人证明归队被拒,逃难多年寻找组织未果,9年后嫁给了农民刘高华。


曾担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的张琴秋,是女将中最有希望超越李贞的,但因为年轻时期有留苏经历,建国之初任纺织工业部副部长错过了授衔。当时纺织工业可是要害部门,像“上青天”等大城市都是以纺织工业为主,这是对张琴秋的一种重用,也是一种肯定。


以上原因综合在一起,李贞就幸运地成为1614名开国将帅中唯一的女将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