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公司注册 >

蓝思科技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蓝思科技计提减值准备是利空吗)


出品:驼峰财经


曾经准备千亿市值减值的明星公司蓝思科技(300433.SZ),正在失去明星的光环。


因为傍上了苹果这棵大树,有着“手机玻璃第一股”之称的蓝思科技(300433.SZ)曾经赚足了眼球,不仅业绩靓丽,羡煞同行,还一度创下千亿利空市值,成为十足的明星股。蓝色吗科技创始人周群飞也一跃成为女首富。


但现在,蓝思科技风是光不再,业绩持续亏损,负债不断攀升,市值也跌去大半。


雪上加霜的是,公司前不久还受到深圳海关行政处罚。


因此,有投资者发出“成因苹果,败亦因苹果”的感叹。

资产减值

业绩亏损,负责攀升


作为苹果手机屏幕面板全球最大供应商之一,蓝思科技主营业务为视窗触控防护玻璃面板、触控模组和视窗触控防护新材料,公司约一半的营业收入都来自苹果。


因此,蓝思科技早年业绩良好,成长很快,2015年登陆创业板时,更是受到资本市场的狂热追准备捧,一时风光无两。


这样的风光从过往的财报数据便可看出。


蓝思科技2011年的营业收入是60.30亿元,到2017年,公司营业收入增至237.03亿元,仅仅六年时间,营业收入翻了四倍。尽管净利润在2014年和2016年都有较大幅度下滑,但总体呈现增长态势。


2017年,蓝思科技更是取得了过去几年以来的最好业绩,营业收入同比大增55.57%,达到237.02亿元,净利润同比大增70.07%,达到20.46亿元。


但进入2018年,蓝思科技就开始走下坡路,利润下滑明显。


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277.1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减值6.94%;实现归母净利润6.37亿元,同比大幅下降68.88%。而这部分净利润还包括大额的政府补贴,如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公司实际上亏损4亿元。


今年上半年,亏损仍在继续。


最近蓝思科技公布的中报显示, 2019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13.59亿元,同比增加4.2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6亿元,同比减少134.1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3.53亿元,同比增加科技11.01%。


业绩亏损的同时,蓝思科技的负债不断攀升。


半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蓝思科技总资产为456.53亿元,负债合计288.98亿元,资产负债率63.30%,同比上升2.9个百分。


值得注意的是,蓝思科技短期借款多达110.03亿元,在去年的基础上大增,去年同期的短期借款65.70亿元,2017年利空同期是57.82亿元。



苹果大客户依赖症


蓝思科技业绩大变脸的原因何在呢?这显然与公司过度依赖苹果这个超级大客户的模式有关。


苹果长期以来都是蓝思科技的第一大客户,在其营业收入占比曾高达六成,这一方面给蓝思科技带来了大量的订单,和丰厚的利润,但这种过度依赖大客户的销售模式也存在隐患。


一方面,全球智能手机行业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近两年出货量呈现下滑态势,中高端产品需求减弱较为明显。


IDC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全球智能手机累计出货量约6.4亿台,较2018年同期下降约5%,苹果的销售市场无疑受到挤压,随着苹果订单的减少,蓝思科技受到直接冲击也就在所难免。


另一方面,“苹果不如以前好吃了”。最近两年,华为、小米、OPPO科技等国产手机品牌的崛起,对原本由苹果和三星牢牢把控着的手机中高端市场形成巨大冲击,因此,苹果的产业链红利开始慢慢消退。


不过,随着局势的变化,蓝思科技也进行了客户结构的调整,开始注重国内业务。财报显示,2017年,蓝思科技加强国内产品销售,实现内销收入43.84亿元,同比增长88.07%;2018年蓝思科技内销客户产品销量和平均销售蓝思单价均有所上升。


不过,这样的调整也充满变数,因为国内市场竞争大,而且国内手机客户的订单不如苹果和三星这么稳定,充满不确定性。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作为蓝思科技主营产品,盖板玻璃是高是级定制化产品,每个计提型号都要与终端产品对应,但国产手机的机型比较多,没有苹果的机型那么统一,每款机型都需要做对应的试制,若无法保证较高的良品率,蓝思成本就会提升,毛利率就会下降。


实际上,这已在蓝思科技的业绩中有所体现。公司业务的外销毛利率高于内销产品毛利率。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计提示,蓝思科技毛利率2011年高达32.81%,之后一路下滑,2015年出现阶段性低点,但2017年又回升至27.96%,之后再度下滑,今年年上半年的毛利率为18.97%,同比降低6.4个百分点,与2017年相比,下滑幅度非常大。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华为、三星等厂商即将生产的5G手机将采取折叠屏,也就是说,这些手机会取消盖板玻璃,而且苹果也有可能推出折叠屏手机,这对蓝思科技而言,将是更大的冲击。


扩张太快惹的祸


除了受行业和大客户的影响外,蓝思科技业绩亏损的另一个原因是资产减值,而最终原因是蓝思科技的过快扩张和豪赌产能。


近年来,蓝思科技不断扩张,2016年斥资12.2亿参与收购下游企业联胜破产重整;2017年初,蓝思科技有限公司落户东莞市塘厦镇,预计投资45亿元;同年5月份,蓝思科技松山湖基地将正式投产,该项目预计将实现30亿元的产值。


2017年12月份,蓝思科技拟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募集资金48亿元,用于消费电子产品外观防护玻璃建设项目和视窗防护玻璃建设项目。


但目前来看,蓝思科技布局的这些项目进展并不如意,而这些投资直接导致资产减值,2018年,蓝思科技计提资产减值7.92亿元、资产报废1.51亿元,合计影响净利润8.08亿元,而且毛利率全线下滑。


快速扩张的另一个隐患是需要大量资金。


蓝思科技上市前,周群飞及其丈夫通过蓝思科技香港、长沙群欣以及直接持股合吗计持有公司99.09%股权,几乎未进行股权融资,但上市后频繁融资,而这些资金大部分用于了产能扩张。


有报道显示,蓝思科技上市以来累计融资达到451.92亿元。这在股价一路下跌,债券持有人转股可能性极低的情形下,无疑对资产减值公司的资金链形成较大压力。


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蓝色科技该如何走出低谷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