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税务筹划 >

青川租房(青川县公租房公告通知)

中共青川县委关于制定青川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2021年1月13日中国共产党青川县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十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


中共青川县委十二届十四次全体会议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市委七届十三次全会精神,全面分析“十四五”时期青川发展方位和阶段性特征,深入研究事关全局和长远的重大问题,就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提出如下建议。




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青川新征程


1.“十三五”时期青川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十三五”时期是青川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取得历史性成就的五年,是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治蜀兴川广元实践青川行动再上新台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县委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坚定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复杂变化、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等风险挑战,聚焦聚力“三大主战场”,打赢打好“三大攻坚战”,奋力推进“三大目标”和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县建设,开创了后发赶超、绿色崛起新局面。经济实力跨越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2020年预计突破50亿元大关,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整县实现脱贫“摘帽”,71个(行政区划调整前79个)贫困村全部退出,3.03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以优异成绩通过多次国省“大考”,连续两年获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县、东西部扶贫协作“好”等次。习近平总书记关心的“白叶一号”茶苗落户青川,试采试制小茶包在全国“两会”期间走进人民大会堂。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宝成、兰渝、西成三条铁路,兰海、京昆、广平三条高速纵贯县域东西南北,国省干线提档升级,“四好农村路”连点成片,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逾4000公里,内畅外联互通的综合交通网络基本形成。三次产业提质增效,生态特征鲜明的“6 3”特色农业、“3 1”工业和“4 6”现代服务业体系加快成势,“文旅”“农旅”“商旅”深度融合发展,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等系列“国字号”招牌,县域经济、文旅经济、实体经济迸发新活力。生态保护成效显著,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强力推进城乡污染防治,空气质量优良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森林覆盖率达73.77%,主要河流水质全部达到II类标准,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嘉陵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持续巩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全国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经验在全国推广,大熊猫国家公园试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顺利完成。持续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就业状况有效改善,义务教育实现均衡发展,健康青川加快建设,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风险防控取得重大成果。依法治县全面夯实,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要步伐,成功创建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城乡基层治理能力稳步提升,平安青川深入推进,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向好,社会大局保持安全稳定,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位居全省前列。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干部队伍和党风廉政建设全面加强,党风政风持续向好。五年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同步全面小康胜利在望,具有青川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青川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2.“十四五”时期青川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国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世界进入动荡期、变革期,但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长期向好,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大,正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省加快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势见效,发展的战略支撑更加凸显、战略引擎更加有力。我市川陕甘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和四川北向东出桥头堡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区位优势更加彰显、发展动能更加强劲。今后五年,是青川补短强弱、夯基固本、后发赶超换挡提速的五年,是抢抓机遇、厚植优势、绿色崛起加快成势的五年,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深入实施,将为青川集聚发展新动能;国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将为青川创造发展新优势;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川东北经济区转型振兴,将为青川提供发展新机遇;区位交通条件的持续改善,八年脱贫攻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将为青川奠定发展新基础。同时我县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基本县情仍然没有根本改变,自然灾害易发多发,风险隐患隐忧并存,社会治理任务仍然繁重。全县上下必须胸怀“两个大局”,深刻认识国际国内环境变化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深刻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把握发展规律,保持战略定力,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3.“十四五”时期青川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封来信”“一次视察”的重要指示精神,扎实落实省委、市委决策部署,紧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以人为本、生态立县、绿色崛起、富民强县”总体思路,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城乡协调发展、投资提质增量,抢抓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建设嘉陵江上游大蜀道腹地高颜值高质量发展的生态硅谷,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青川开好局、起好步。

4.“十四五”时期青川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推动“十四五”时期青川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重点把握好以下要求。

——坚持科技赋能,创新发展。坚持以科技创新破解发展难题、培育转型发展动能,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创新主体地位,练内功、借外力、搭平台、促转化,形成各类市场创新主体融通发展新格局。

——坚持城乡融合,协调发展。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强化城乡“一盘棋”思维,推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逐步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局面。

——坚持保护优先,绿色发展。坚定践行“两山”理念,厚植生态优势,筑牢生态屏障。探索生态经济新模式,推进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面迈入绿色发展新征程。

——坚持内外循环,开放发展。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充分发挥区位独特纵横回旋的空间优势、绿色优质自然禀赋的生态优势、短板弱项倒逼形成的投资优势,主动融入双循环新格局,深入推进大开发大合作战略,充分提高开放合作水平,不断激发发展动力和活力。

——坚持以人为本,共享发展。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文化和政治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促使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5.“十四五”时期青川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锚定二〇三五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综合考虑我县发展趋势和现实发展条件,今后五年,在实现高颜值建好生态旅游目的地、高质量建优生态经济先行区、高水平建成生态文明示范县的目标基础上,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经济实力更加强劲。经济持续平稳增长,保持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全国、全省、全市差距进一步缩小,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特色产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县域经济在全省分类排位中稳步提升。

——发展活力更加充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市场主体创新发展能力持续增强,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区域合作拓展深化,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贡献不断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发展空间格局更加合理。

——社会文明更加进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社会文明风尚更加浓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蜀道文化、木牍文化、熊猫文化、感恩文化影响力日益彰显,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持续丰富。

——民生保障更加完善。实现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速快于经济增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明显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得到更好满足。

——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大气、水、土壤质量继续保持优良水平,森林覆盖率稳定在75%以上,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有效控制,城乡环境更加宜居,嘉陵江上游生态屏障更加牢固,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

——社会治理更加高效。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更高水平的平安青川建设取得新成绩。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取得新成效,社会治理新格局基本形成。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展望2035年,全县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实力明显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迈上新的台阶,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法治青川和平安青川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基本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生态环境更加优美,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县闻名全国;开放合作新态势基本形成,合作水平和竞争优势明显增强;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加优质,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全面建成嘉陵江上游大蜀道腹地高颜值高质量发展的生态硅谷。



二、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构建高颜值高质量生态硅谷建设新态势


立足扩大内需这个国家战略基点,全面对接区域发展重大战略,积极参与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培育完善公市场体系,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探索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


6.建设全国生态产品供给地。抢抓国内扩大内需战略和全国产业链重构机遇,大力培育有机农特产品、绿色优质工业产品、宜养宜游文旅产品,支持特优食用菌科研工作,持续提升绿色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坚持“立足成渝、辐射全国”战略思路,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扩大消费群体和消费范围,以绿色高端供给进军国内国际市场,让青川优质生态产品成为高品质生活的“标配”、高质量生活的“时尚”、成渝地区经济增长极的“金字招牌”,力争将青川建设成为全国生态产品供给地。


7.加强消费和投资拉动。全面促进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有效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发展服务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合理引导居民消费升级,促进消费向绿租房色、健康、安全发展。加快建设生态旅游目的地,着力发展文化旅游、康养度假、特色美食等服务消费,开拓成渝地区、关中地区、东部沿海等重点市场,大力吸引外地流动人口休闲体验消费,不断扩大目标消费人群。推进高品质商业步行街和城市商圈建设,促进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打造多层次的消费平台,大力培育假日经济、夜间经济、“她经济”等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提升乡村消费,激发农民消费活力,提升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效率。深入实施放心消费行动,全方位优化消费环境。


激发投资活力。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工业园区等重大工程招引投资力度,聚焦基础设施、特色产业、农业农村、生态环保、公共卫生、文化服务、物资储备等领域短板,大力推进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建设。完善项目策划和投资储备体系,以政府投资撬动社会投资,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创新开展招商引资,完善招商机制、招商模式和招商政策,聚焦大企业、大集团、大项目,坚持引资、引智、引技相结合,大力推行产业链招商、产业园区招商、平台招商、以商引商等模式,全面提升招商质量。


8.深化区域合作。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创新合作,积极承接成渝地区机械制造业及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转移,不断深化与成都龙泉驿区等地战略合作关系,促进要素集聚互通、产业分工协作。持续对接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圈等发达地区,深化东西部协作,着力在旅游地产和特色工业协同发展、优势农产品产销对接、教育医疗资源共建共享等方面寻求突破。主动融入关中—天水经济区,开展文化旅游、特色农产品市场、大蜀道保护等方面合作,深化与陇南、汉中等周边地区在交通运输、商贸物流、康养旅游等方面协同联动,打造川陕甘结合部协同发展枢纽县。不断拓展对外贸易,积极融入国家、省、市经贸平台,支持企业发展跨境电商,促进绿色农特产品、生态工业产品出口创汇。




三、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努力打造县域经济发展高地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和现租房代服务业,高起点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产业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促进生态优势转化为绿色产业竞争优势,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9.全域发展生态旅游。坚持以文旅产业融合引领全域旅游发展,优化“一心一极两廊四区”全域旅游空间布局,巩固提升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成果,推动文旅融合、医养联动发展。精准对接成渝、川陕甘毗邻、东部沿海地区等大市场对生态康养的广泛需求,打造一批集健康养生、冰雪避暑、医疗养老、康养度假、休闲健身、生态美容、健康教育于一体的现公代生态康养产业,巩固提升现有A级景区建设管理水平,启动创建唐家河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白龙湖国家AAAAA旅游景区,加快建成天府旅游名县、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县。积极挖掘和培育特色乡村旅游,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高品质乡村酒店、精品民宿。大力开发旅游新业态新模式,实施“文旅 ”“ 文旅”战略,推动文旅与农旅、工旅、商旅深度融合,做强大熊猫文旅IP,打造集参与性、互动性、体验性、研学性为一体的文旅项目,创新推出更多更好网红打卡景点,着力培育一批优势品牌景区。大力推进景区智能化提升,完善旅游住宿和交通集散体系,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提高旅游消费水平。以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为契机,共建宣传平台、共推精品旅游路线、共办重大节会,协同推动成渝及周边地区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推进“九平青”大熊猫文创产业协同发展,构建区域文旅营销新态势,持续提升“熊猫家园大美青川”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努力把青川建设成为嘉陵江上游大蜀道腹地的生态康养福地、精品民宿高地、生态旅游目的地。


10.高效发展生态农业。加快建设“6 3”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坚持“四级同建”“三园联动”,争创青川“七佛贡茶”现代农业园区等一批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一批省、市星级现代农业园区,促进一批“一村一品”特色示范园和家庭产业示范园提质增效。强化农业科技、种业和装备支撑,扩大农产品加工产业园规模,提升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水平,积极推进农业与文旅、工业、康养、互联网等领域跨界融合,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支持企业创建中国质量奖、中国驰名商标等品牌,培育和打造名优茶叶、绿色山珍和道地药材等一批区域公共品牌,不断提高青川优质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快建设现代冷链物流配送体系,搭建线上线下产销对接平台,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积极组织农产品产销企业参加市场展销活动,借助西博会、农博会等平台,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拓宽特色农产品外销渠道。加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强化动植物疫病防控,大力开展节约粮食行动,切实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11.加快发展生态工业。加快建设“3 1”生态工业体系,把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推动支柱产业不断壮大、新兴产业加快突破。抢抓全国产业链供应链重构机遇,大力发展食品饮料、生物医药和健康产业,打造川陕甘结合部生物医药产业原材料供给基地和食品饮料加工基地。将四川青川经济开发区建成百亿产业园区,高质量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协同打造机械制(铸)造、硅系产品、锰系材料等绿色产业链条,将庄子产业园建成省内首家特色铸造产业园,积极推进庄子产业园二期建设。实施亩均效益评价,全面提升园区发展质效。大力实施高水平技改升级,推动工业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深度融合,严格执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动工业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


12.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建设“4 6”现代服务业体系,大力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中高端延伸,着力构建区域分工明确、产业节点分明的“一核三点三轴”现代服务业发展新格局。有序发展金融服务业,深入推进绿色金融创新试点,健全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开展绿色金融业务创新。突破发展现代物流业,合理布局县城仓储物流配送中心和竹园、沙州、青溪物流分拣中心,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流通网络和城市物流配送体系,实施物流降本增效工程,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冷链物流、智慧物流、共同配送等新业态。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同现代商贸、特色农业、生态工业、休闲旅游、康养医疗、文化教育、人力资源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品牌化建设。


13.高位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新一轮智慧青川建设,系统推进融入国家、省、市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5G信息网络有效覆盖。实施数字技术融合应用计划,加快培育智慧物流、在线旅游、数字金融、智慧康养等数字服务新模式新业态,全面促进数字技术在农业、工业、服务业及应急指挥、自然资源等社会各领域的应用。抢抓四川创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机遇,深入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强数字政府、数字惠民、数字社会建设,提升政府决策、政务便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方面数字化水平,形成有较强竞争力的数字经济生态体系。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新引擎。




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城乡协调发展


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全面落实城乡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完善基础设施体系,构建城乡互补、协调发展、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的新型城乡发展格局。


14.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坚持多规合一,统筹县城、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分类推进村庄建设,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建立健全乡村振兴的政策支持体系和多元投入保障机制,加快补齐农村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电视、物流等基础设施短板,推进通村公路改造提升和通组道路硬化普及工程,健全乡村基础设施管护长效机制,推动智慧农业、数字乡村建设。深入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三大革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立完善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探索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制度,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乡村人才队伍。积极创建省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建成一批省级先进乡镇(村)。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深化农村改革,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支持利用闲置宅基地和农房发展新产业新业态,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建立完善返乡下乡人群创业政策支持体系。围绕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加快培育壮大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现代农业经营组织方式,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探索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城乡要素高效配置、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产村协同发展。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拓展农民增收空间。构建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拓展涉农保险覆盖领域。


15.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深化拓展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和社会帮扶,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建立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机制,继续加大教育、旅游、生态等扶持力度,加大政策引导、技能培训和技术指导,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不断增强内生动力。持续推动产业发展,用好脱贫攻坚过渡期政策,加强扶贫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拓展产品销售渠道,创新流通方式,促进稳定销售,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落实防止返贫机制,继续对退出村、边缘户开展监测,持续跟踪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定期核查,及时帮扶。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加强扶贫项目资金和扶贫资产的监督管理运营。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规范管理公益性岗位,促进弱劳力、半劳力等家庭就近就地就业。力争纳入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积极创建东西部协作和西部乡村振兴示范县。


16.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安全需要,建立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构建以县城为中心、竹园和青溪为副中心、重点乡镇和特色乡村为节点的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格局。实施“小县优城”战略,加快建设县城天街、航空小镇、特色美食街区,提升县城生活、旅游品质,增强城市承载力和吸附力。按照形态“小而美”、功能“全而聚”、机制“新而活”要求,统筹安排县域内城镇道路、水电气管网、市容环卫、园林绿化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镇防洪排涝、火灾防控能力,不断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持续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提升城镇智能管理水平,加强老旧小区改造,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加强青溪古城、传统村落和县城木牍文化、感恩文化等历史文化保护,增强城镇文化魅力。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现城乡全面协调发展。


17.完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抢抓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窗口期,聚焦第五代移动通信(5G)、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等重点领域,统筹推进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传统基础设施智慧化改造。建立健全与国家、区域数据中心的互联互通机制,强化数据汇聚共享、融合创新。

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围绕“交通强省”“交通强市”建设目标,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建成川陕甘结合部重要交通节点、“畅通广元”西大门。加快完善铁路网,积极争取兰渝高铁途经青川并设站,推动金子山至青溪山地轨道交通(青竹江轨道交通)、剑阁县城延伸竹园连接江油和广元主城区城市轻轨、兰渝铁路姚渡站扩建和竹园火车货运站扩能项目进规。推进高速公路畅网工程,建成广平高速公路,加快推进青川至剑阁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开展青剑高速南北向延伸线和广平高速东延线(青川—朝天—旺苍—南江北环线)高速方案研究。优化县域交通网络,实施国省干线提质工程和交旅融合品牌工程,畅通青川对外大通道,建设县城过境快速通道和一批景区快进通道、旅游风景廊道,打造一批幸福美丽乡村路。加快构建更广覆盖更高水平的农村公路网络体系,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全面落实路长制,建立可持续的管护机制,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开工建设青川通用机场。构建航空、铁路、城际轨道交通、公路、水运、城市交通等多方式高效衔接换乘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积极融入省、市物流网络,大力推进物流运输通道、物流节点、城乡配送、物流信息化标准化体系建设,合理布局发展高铁物流、公路物流、多式联运等物流业态。以广元建设全国性铁路物流枢纽为契机,积极对接建设竹园、姚渡等重点乡镇铁路物流配套基地,提升货运交通体系,打造区域性公路综合物流枢纽配套基地和多级货运集散运体系。


统筹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巩固青竹江国家水利风景区建设成果,完善景区基础配套设施,加大水生态修复力度,全力推动青竹江河湖公园试点建设。大力推进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加强水土流失、中小河流和山洪沟治理,提高防洪抗旱、水土保持能力。健全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用水资格许可制度,合理开发与优化水资源配置。强化饮用水水源保护和水质安全,提升农村供水保障能力青川县。积极推进智慧水利建青川设,全面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旱灾害防御水平。




五、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培育绿色崛起新优势


强化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优化创新资源要素配置、强化平台载体建设、大力培养创新创造人才,推动创新创业链发展,促使经济增长动能不断释放。


18.搭建高水平创新平台。加强与成渝等地区的创新合作,围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生态康养等优势产业,布局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功能突出的院士工作站、专家服务基地、产业技术研究中心、创新创业示范园等协同创新平台,推动先进技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强化东西部协作交流,拓展区域合作交流空间,合作打造茶产业、食用菌产业研究基地,做强产业发展科技支撑。探索差异创新发展机制,培育建设一批国、省农业科技园区,打造主导产业突出、企业集聚、特色鲜明的科技创新示范载体。


19.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鼓励企业创新发展,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搭建科技创新平台,组建产学研用联合体,开展核心技术研发攻关,以科技赋能产业,不断推动产业提质增效。聚焦一些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建立集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为一体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强化企业创新公共服务,培育优秀项目和团队,促进产融对接、项目孵化和落地服务,为广大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服务、载体和场所支撑。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财政支持力度,建立和完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科技投融资体系青川和风险投资机制,扶持和壮大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小企业。


20.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破除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流动、激励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改善科技创新生态,大力培育本土科技创新人才,造就更多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聚焦带资金、带项目、带技术、带团队,推广“周末工程师”方式,柔性引进一批创新型、创业型、实用型人才,按相关规定给予资助和奖励。积极参与成渝地区人才一体化发展,探索高层次人才共引共育共用政策机制,构建区域人才协同发展平台,推动区域间人才交流合作。探索建立联系服务人才机制,定期了解人才的需求动态,适时解决问题困难,持续营造尊才、重才、识才、爱才的良好氛围。




六、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持续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


持之以恒推动重点领域改革,更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不断提升对外开放合作水平,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又稳发展,为融入新发展格局注入动力。

21.聚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要素市场配置化改革,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完善要素交易规则和服务体系。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推动不同产业用地类型合理转换,盘活土地存量。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进户籍便捷迁徙、居住证互通互认和流动人口信息共享,健全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深化财税制度改革,加快转变财政支持发展方式,全面实施绩效管理,防范化解财政风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调整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推动产业相近、主业相同企业的整合重组。深化金融机制改革,推动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大力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金融风险防护网。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惠及民生。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积极争取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22.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法治环境,促进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健康成长。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畅通民营经济准入通道,健全民营企业产权保护和激励机制,抓好党中央和省、市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优惠政策落地见效,降低民营企业成本费用。健全政企协商制度,进一步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完善企业合法权益受损补偿救济机制。出台本土企业培育支持政策,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坚持弘扬企业家精神,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积极培育一批有竞争力、有活力的标杆企业。


23.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积极融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CP)成员国大市场,更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借力蓉欧、渝新欧大通道和西部陆海新通道,搭乘“中欧班列”将青川优质农特产品、优质工业产品销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依托四川商会、广元商会、青川商会,建设市场化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支持企业积极参与组建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产业发展联盟,深化与加州四川商会的合作,拓展对外开放空间。积极参与国内外各类重大展会和投资促进交流活动,持续办好唐家河紫荆花节、中国四川大熊猫国际旅游节等节会活动,积极申办大蜀道文化旅游节,创新活动举办新模式,加快形成高水平对外开放“矩阵”。


24.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放管服”改革,推进重点领域审批提速,运行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创新指尖办理、掌上办理新模式,提升12345服务热线办理质效,全面提高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政务服务便利度和政务服务满意度。推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在项目投资审批等领域推行承诺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公告通知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实施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行动,提高市场综合监管能力。完善重大政策事前评估、事后评价制度,畅通参与政策制定渠道。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评价为基础的奖惩机制。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七、坚决筑牢生态屏障,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创新实践基地


立足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实际,全面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绿色崛起之路,筑牢嘉陵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切实把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富民强县的经济优势,努力建成“两山”理念创新实践基地和生态示范标杆县。


25.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落实生态保护、基本农田、城镇开发等空间管控边界,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空间的占用。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积极参与秦巴山脉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嘉陵江流域生态廊道等生态系统建设,保护珍稀濒危动植物和古树名木,加强外来物种管控。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严格落实林长制,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开展绿化全川青川行动,构建嘉陵江上游生态防线。全面落实河(湖)长制,认真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工作,加强青竹江、白龙湖等优良水体保护和治理,加大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力度。推行中小型灌区节水配套现代化改造和江河湖库水系综合整治,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建立环境监测预警机制,开展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等专项行动,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确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定保持在95%以上。持续开展城乡环境治理,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完善城乡生活垃圾收转运体系建设,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巩固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加强化肥农药减量化和白色污染治理。完善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收集处理体系。加强跨区域生态建设合作和联防联控,严防输入性污染风险。扎实抓好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持续改善县域环境质量,保障县域环境安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环境需求。


26.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构建以绿色农业、循环工业、生态旅游业、清洁能源为主体的低碳经济体系,争取建设国家、省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持续挖掘生态产品,培育壮大生态环保产业,创新开发优质生态工业品,加快实现生态产品价值。加强资源能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建设林产业发展示范区,探索山区林业综合利用开发新路径,加强培植业用材保障,支持木质食用菌产业发展,推动国家储备林建设和森林碳汇项目。大力推进种养结合、畜禽粪污资源综合利用,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逐步限制塑料制品使用。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绿色建材和装配式建筑。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建设生态资产运营平台和生态大数据平台,促进生态资源资产化运营,加快生态资源红利释放。推进生活方式绿色化低碳化,开展节约型社会建设。


27.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加快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补齐生态文明建设短板弱项,形成生态环境大保护新格局。持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全县森林覆盖率稳定在75%以上,绿地率、湿地率、空气优良率和人均公共绿地等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家规定标准,主要河流和饮用水源地水质保持Ⅱ类标准,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大力推进生态文化体系建设,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民群众思想道德修养、民主法治观念、科学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推动党风、政风、民风明显提升。积极探索建立更加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环境治理机制,落实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完善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及问责制度。建设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自然与人文相融共生、高颜值与高质量相得益彰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八、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持续提升社会共建共享水平


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健全基本公共服青川县务体系,大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建设文化更繁荣、生活更富裕、服务更优质、保障更健全的宜居家园。


28.促进文化繁荣发展。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弘扬诚信文化,提升诚信建设水平。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积极推进网络文明建设,发展健康的网络文化。实施文艺精品创作,深入挖掘蜀道文化、木牍文化、熊猫文化、感恩文化内涵,创作具有青川地方特色的优秀文艺作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


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大力开展重大文物保护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加强重大文化设施和文化项目建设,推动郝家坪战国遗址博物馆、川北薅草锣鼓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基地和传习所建设,加强青溪古城、阴平古道等文化遗址保护利用,丰富和增强青川文化旅游内涵。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打造全媒体传播平台。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公共设施智慧化,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便捷性。大力发展新型文化企业、培育文化新业态,着力打造川北薅草锣鼓、青川山歌实景演艺和民俗文化试验区。


29.办好青川人民满意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适应城镇化发展和镇村布局变化,科学规划教育布局,优化县城区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高中教育优质发展,稳控生源,提高知名度。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利用智慧岛优质教育设施,积极开展招引合作,打造川陕甘结合部知名的职业技术和产教融合示范基地。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规范校外培训,办好特殊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和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和合理流动。加强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整体质量和综合实力达到全市中等水平。


30.深入推动健康青川建设。坚持预防为主,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重大疫情医疗救治体系和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完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机制,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抓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促进城乡居民全覆盖提质增效。建立稳定的卫生健康事业投入增长机制,引进和培育优质医疗资源,推进片区医疗中心建设。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加快补齐公共卫生资源配置短板。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属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坚决落实国家药品和耗材采购使用改革要求,推动“互联网 医疗健康”有力有序发展。深化医疗体制综合监管改革,加快公立医院改革步伐,支持社会办医,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医疗机构重点专科建设。加快推进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推广远程医疗。坚持中西医并重,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优势专科救治能力。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深入开展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城乡全民健身场地和设施建设,促进全民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31.强化就业优先和社会保障。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政策支持,促进多种形式就业,保障劳动者待遇和权益。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提升产业工人职业技能,培育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加强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和信息平台建设,高水平打造创业示范园。开展“金燕归巢、反哺家乡”行动,加强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残疾人等群体创业就业服务,推进农民工服务保障战略工程,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就近就业,加大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力度。健全就业需求调查,完善失业监测预警机制。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加快完善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级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法定人群参保全覆盖。落实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政策,建立城乡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制度,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完善养老、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制度,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推进社保转移接续,落实异地就医结算。健全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制度,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落实慈善捐赠税收优惠政策,支持社会福利、慈善、助残等事业发展。建立以公租房和政策性租赁住房为主的住房保障体系,加强城镇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落实国家生育政策,提高优生优育水平,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托育服务,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高人口素质。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保障人人享有养老服务,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发挥居家养老基础作用,建立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实施医养能力提升工程,大力发展智慧养老产业新模式新业态,集中力量打造一批老年医养结合项目。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积极开展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




九、统筹发展与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青川和平安青川


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施策,统筹推进各领域安全工作,提升社会治理能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确保全县经济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32.深入推进依法治理。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推进法治青川、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深化行政复议、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动行政执法与行政司法有效衔接,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确保执法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深化诉讼制度改革和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完善执法司法制约监督体系,增强执法司法公信力,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加快建设智慧法院、智慧检务、智慧公安、智慧司法、智慧城管,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青川。深入开展“八五”普法,积极推动法治示范创建工作。健全覆盖县、乡、村三级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行五治融合“1234”工作法,加速推进信访法治化建设,完善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机制,深化综治中心建设运用,强化乡村治理、源头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和应急处置。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大对“黄赌毒”“盗抢骗”和防邪防艾、涉枪涉爆涉危等突出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惩治。加强社会治安智能防控体系建设,推进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实现点位互补、网络互联、平台互通、资源共享、信息共用。健全县、乡、村三级平安建设协调机制,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青川。


33.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坚持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坚决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严密防范、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暴恐、颠覆、分裂活动,加强反奸防谍,巩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强化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和国防动员能力建设,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加强经济安全风险预警、公告通知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确保产业、资源、科技、粮食、生物等重点领域安全可控。维护水利、交通、供水、通信等基础设施安全。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维护新型领域安全。防范化解金融、房地产市场、政府性债务等各类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34.加强和改进城乡基层治理能力。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做好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发展质量、增强服务能力,提高基层治理效能。深化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和专业化社会工作者队伍,优化社区服务供给,形成党建引领、综合服务、综治保障、科技赋能的社区治理机制。探索城乡结合部新型社区等治理新机制。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发挥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积极开展城乡基层治理示范创建工作。


35.提升公共安全和灾害防控救援能力。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落实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预防控制机制,严防重大公共卫生安全风险,提升重大动植物疫情防控能力,严守食品药品安全底线。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推进危化品、矿山、建筑施工、交通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坚决遏制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强化森林防灭火能力建设,提升各类自然灾害隐患排查和防治能力,加快推进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建强应急救援队伍,完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常态化进行应急疏散演练,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推行安全风险网格化管理,深入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完善公共安全全民参与格局,提高社会协同应对能力。积极创建国家综合减灾示范县。


十、凝聚强大合力,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而奋斗


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


36.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确保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在青川落地落实。贯彻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坚持党委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期分析经济形势、研究重大政策措施的工作机制。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把牢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扎实推进宣传思想工作,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分层级全覆盖开展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干部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能力。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加强对敢担当善作为干部的激励保护,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完善人才工作体系,不断完善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和人才引进政策,加大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引进力度,持续实施“英才引领工程”,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强化对公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全面落实“4321”精准监督模式,综合运用“点题监督”“民意问廉”“阳光监督”,坚定不移惩治腐败,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37.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和保障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提高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水平。巩固和发展更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以及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的优势和作用,进一步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全面贯彻党的侨务政策,凝聚侨心、服务大局,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涉侨关系和谐。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激发全体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共同为青川改革发展稳定贡献力量。


38.健全规划制定和落实机制。全面落实规划建议的部署要求,编制青川县“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推动形成目标明确、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完善规划推进机制,细化规划年度实施计划,实行项目化、清单式管理,逐年逐项抓好规划实施。促进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加强规划实施效果评估、督导和考核,确保县委关于“十四五”发展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意义重大,使命光荣。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同心同德、顽强奋斗,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在新的历史起点推动治蜀兴川青川行动再上新台阶,奋力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青川新胜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