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税务筹划 >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公约下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管理的知识产权公约)


作 者 | 周敏超 福建联合信实律师事务所


深度链接并不是一个法律概念,而是一个技术概念,区别于普通链接,设链网站提供的链接服务使得网络用户在未脱离设链网站页面的情况下,即可获得被链接网站上的内容,且该内容仍存储于被链接网站。[1]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内容产业的蓬勃发展,深度链接技术被广泛地商业化应用。[2]通过深度链接,设链网站可以获得被链接网站的内容,以较低的成本导入用户流量,获得商业利益,提升竞争优势。技术的创新催生出前所未有的商业模式,创新带来了发展,打破了既有的利益格局,也对现行法律规则的理解和适用提出了挑战。以腾讯、乐视、爱奇艺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内容提供商纷纷疾呼对深度链接的法律规制。当下,无论在理论界还是实务界,关于深度链接行为的法律性质均存在广泛争议。


一、争议焦点


言及深度链接行为的法律性质,争议焦点在于深度链接是否属于信息网络传播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以下简称《著作权法》)第十条第(十二)项规定了信息网公约络传播权的含义,即“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第四十八条规定“未经著作权人许可,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作品的”属于侵权行为。在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保护中,信息网络传播行为公约的界定是一个基本问题,理论界和实务界相继发展出如下主要适用标准。


二、服务器标知识产权准


信息网络传播行为仅限于在信息网络环境下提供作品的行为,而“提供”则是将作品等上传至或者以其他方式置于向公众开放的网络服务器中。除此之外的提供服务行为均不属于信息网络传播行为。此处的“服务器”系广义概念,泛指一切可存储信息的硬件介质,既包括网站服务器,亦包括个人电脑、手机等。依此标准,深度链接的作品仍存储于被链接网站服务器中,深度链接不构成直接组织提供作品的行为,应适用“避风港原则”[3]。只有当深度链接服务提供者明知或者应知被链接作品内容构成侵权的情况下才可以认定为间接侵权。[4]服务器标准本质上是客观技术标准。司法实践中,原告提供初步证据证明被告网站的内容来源于原告,被告承担证明作品内容仍存储于原告服务器的举证责任。被告一旦证明不能,则应承担侵权责任,反之则不承担侵权责任。


三、用户感知标准


不管作品实际由谁上传,只要作品传播时的外部表现形式使得用户认为系被诉网站或软件下载的经营者直接提供了该作品,就可以被认定构成提供行为。[5]依此标准,深度链接不仅可以适用普通链接行为的归责原则,而且可能以用户感知作为标准,被认定为直接提供作品行为构成直接侵权。用户感知标准本质上是一种主观标准,链接行为侵权与否有赖于法官的自由裁量,这无疑给司法遗留了巨大的不确定性。也有学者提出,以主观标准来评价客观行为的性质是没有法律依据的。[6]


在近期审结的一起涉及深度链接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案中,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回溯信的息网络传播权的立法渊源《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公约》(以下简称WCT),WCT的“基础提案”中指出,构成向公众提供作品的行为是提供作品的“初始行为”,而不是单纯提供服务器空间、通讯联接或为信号的传输或路由器提供便利的行为。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认为,《著作版权权法》第十条第(十二)项所规定的信息网络传播行为亦应指向的是最初将作品置于服务器中的行为,我国著作权法中信息网络传播行为的确定标准应是服务器标准,而非用户感知标准,且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自始至终采用的均为服务器标准。[7]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近期审理的腾讯公司诉易联伟达公司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一案,易联伟达公司在其经营的“快看影视”手机端,通过信息网络非法向公众提供电视剧《宫锁连城》的在线播放。法院认为,对视频聚合平台经营者易联版权伟达公司的相关行为是否构成侵害著作权的法律判断,需要综合考虑独家信息网络传播权人分销授权的商业逻辑、影视聚合平台经营获利的商业逻辑、影视聚合平台是否仅提供单纯链接服务、影视聚合平台盗链行为的非法性及主观过错、盗链行为不属于合理使用等因素。在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不能将“提供”行为仅限于“上传到网络服务器”一种行为方式还必须合理认定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其他“向公众提供作品”的行为方式,科学界定聚合平台提世界供服务的性质。本案中易联伟达公司对乐视网上的涉案电视剧采取了盗链措施,其盗链行为实质打破了原网站、权利人对作品播出范围的控制,改变了作品的目标用户群体和传播范围,违背了权利人对作品进行控制的意志,使得被链网站中的作品突破网站自身域名、客户端等限制范围而扩散传播,导致权利人丧失了对作品网络传播渠道、入口的控制力,不合理损害了权利人对作品的合法权益。故海淀法院认为易联伟达公司并非仅在其聚合平台快看影视APP上提供了设链服务,易联伟达公司的一系列行为相互结合,实现了在其聚合平台上向公众提供涉案作品播放等服务的实质性替代效果,对涉案作品超出授权渠道、范围传播具有一定控制、管理能力,导致独家信息网络传播权人本应获取的授权利益在一定范围内落空,不属于合下载理使用,给腾讯公司造成了损害,构成侵权,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最后,法院判决被告易联伟达公司赔偿原告腾讯公司3.5万元。[8]本案中,海淀区人民法院对深度链接行为管理的法律性质认定已经突破了服务器标准的束缚。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近期审理的乐视公司诉千杉公司著作权侵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9]千杉公司经营的电视猫视频软件以“盗链”的形式通过互联网向公众传播乐视公司享有著作权的作品。法院认为,“上传到网络服务器”的行为不是唯一的作品提供行为。千杉公司的涉案行为,没有将涉案作品存储在其服务器上,但其行为显然是将他人的服务器作为其向用户提供视频资源的存储来源,达到了向用户提供视频资源的目的。千杉公司的行为,构成了对乐视公司涉案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的直接侵权,即属直接侵权。本案中,朝阳区法院认为服务器标准不是深度链接行为的法律性质认定的唯一标准。


四、小结


对于信息网络传播行为的认定标准,《著作权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管理《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均未作出非常明确的规定。2知识产权016年4月13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涉及网络知识产权案件的审理指南》规定“被告能够举证证明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其提供的是链接服务……涉案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的播放虽在被告网站进行,但其提供的证据足以证明涉案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的置于第三方网站的”,采用的是服务器标准。


注 释:


[1] 维基百科关于深度链接(Deep Linking)的英文定义:In the context of the World Wide Web, deep linking is the use of a hyperlink that links to a specific, generally searchable or index组织ed, piece of web content on a website (e.g., “http://example.com/path/page”), rather than the website’s home page (e.g., “http://example.com/”)。


[2] 近期深度链接问题在我国引发了广泛的关注,而对国际著作权理论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美国也发生了很多相似案件,典型案件如2006年的Perfect 10诉G世界oogle案。Perfect 10 v. Google, 2007 U.S. App. LEXIS 11420(2007)。


[3] 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为网络服务提供者规定了免予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形,即“避风港”。


[4] 有学者认为,认定网络环境中对“信息网络传播权”直接侵权的法律标准,应当是服务器标准,即只有将作品上传或以其他方式置于向公众开放的服务器的行为,才是受“信息网络传播权”控制的“网络传播行为”,也才有可能构成对“信息网络传播权”的直接侵权。王迁:《网络环境中的著作权保护研究》,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第338-339页。


[5] 在泛亚诉百度案中,泛亚认为百度网站在音乐盒中显示歌词内容时未载明歌词来源,容易使用户误以为歌词来自百度网站;最高人民法院肯定了服务器标准,驳回泛亚的诉讼请求。(2009)民三终字第2号。


[6] 王迁:《网络环境中的著作权保护研究》,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第339页。


[7] (2015)京知民终字第559号。


[8] http://bjhdfy.chinacourt.org/public/detail.php?id=3983,最后访问日:2016年7月8日。


[9] (2015)朝民(知)初字第44290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