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年审 >

国地税合并瞎胡闹(国地税合并打压地税干部)

【穷不读书,富不教学】(谚)见“富不教学,穷不读书”。


【穷汉妻,半张犁】(谚)


穷汉的妻子,要顶半张牛拉的犁。指旧时穷人的妻子要干很重的劳力活,承担着极其沉重的生活担子。蒋和森《风萧萧》一六:“(铁嫂)从此落下个腰疼的毛病,一累就发。俗话说:‘穷汉妻,半张犁。’这给铁牛带来不少困难。”


【穷家爱鸡,富家爱狗】(谚)


穷人家爱养鸡,鸡能下蛋,可换来油盐酱醋等;富人家爱养狗,狗能看门,防偷防盗。指养鸡养狗,各有所图。胡正言《鸡鸣山下》四:“马本财家的这条狗,确实很坏。俗话说‘穷家爱鸡,富家爱狗’,马本财家祖祖辈辈都爱养狗。”


【穷家出娇子】(谚)


指穷人家无财产,把孩子看作宝,容易娇生惯养。炭冰《夫人外传》:“平时间总是‘今儿烧长柴烧短柴?’全凭小姑娘一句不过脑的话定夺,真应了‘穷家出娇子’的俗话。”


○也作〔穷汉养娇子〕。刘玉林《武状元挨打》:“俗话说:‘穷汉养娇子。’李有德就这么一根苦苗苗,一直把他当成自己眼珠子似的,平时娇生惯养,什么事都由着他的性子。”


【穷家富路】(谚)见“贫家富路”。【穷家难舍】(谚)


指家虽贫穷,但长居久住,总舍不得离开。也指故乡虽是穷乡僻壤,但土生土长,难分难舍。柯岗《逐鹿中原》四章:“人常说:‘穷家难舍。’就在这种刀山上,庄户们还是舍不得自家门前的老槐树,谁也不肯背乡离井往外跑。”


○也作①〔穷家难舍,热土难离〕。热土:住久了的乡土。甫澜涛《风雪察哈尔》三:“俗话说:‘穷家难舍,热土难离。’从我爷爷辈上就在这宝力格盆地生息,我怎么能离开这里!”②〔穷家难舍,故土难离〕。故土:故乡。刘德珠《假鲁班与真木匠》:“俗话说:‘穷家难舍,故土难离。’住了几十年的房子生生地抛了,到饲养处溜房檐儿,怎能不叫人伤心呢!”③〔穷家难离,熟土难舍〕。杜鹏程《保卫延安》一章:“‘老乡,不是说你们早就撤退了么,怎么你们还在这里?’老乡们乱噪噪地回答:‘穷家难离,熟土难舍嘛!’”


【穷家值万贯】(谚)见“破家值万贯”。


【穷客人,富盘费】(谚)见“贫家富路”。


【穷寇勿追】(谚)


指对走投无路的残兵败将,不可穷追,以免其死命反扑。语出《孙子·军争》:“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追。”明·李梅实《精忠旗》九折:“自古道:‘穷寇勿追。’众将士暂且扎营休息则个!”


○也作①〔穷寇莫追〕。《龙图耳录》九二回:“俗语说得好:‘穷寇莫追。’若是有智略的,既将贼人打跑,必不追赶。”②〔穷寇不可深追〕。《小五义》一○○回:“常言道的甚好:‘穷寇不可深追。’追来追去惹是非,落得一时后悔。”③〔穷兽勿逐,穷寇勿追〕。穷兽勿逐:对于赶得无路可走的猛兽,不可再穷追。明·梅鼎祚《玉合记》三○出:“〔外〕俺们作速追去,务诛此贼。〔小生〕且住!穷兽勿逐,穷寇勿追。俺们只大师徐蹑其后。”


【穷怕亲戚富怕贼】(谚)


穷人怕的是亲戚来了招待不起,富人怕的是贼来偷盗遭受损失。指穷家富家,都有忧患。《英雄大八义》五六回:“回禀大人,因我家有个不大不小的家业,不料阮洪芳、阮弱芳二人,乘夜持刀闯入我府,抢财杀人。小人也有提防,常言说,‘穷怕亲戚富怕贼’嘛!”


○也作〔穷怕来客,富怕来贼〕。李书学《大救驾》:“俗话说‘穷怕来客,富怕来贼。’老头住了三天不要紧,把老郑家仅有的那点米给吃光了。”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谚)


穷人家的孩子经受的磨炼多,懂事早,小小年纪就知道为家计操心。指比起富家子弟,穷家孩子成熟早。郭泳戈等《刘公案》五七回:“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确实不假。后王氏心灵手巧,和前王氏一样,过门之后,对西元的二老极为孝敬,夫妻也非常和睦。”


○也作①〔穷娃懂事早〕。柳青《创业史》二部二○章:“这而今不是一年前的才娃了,再也不要我抱着出来开会了。嘿,‘穷娃懂事早’,听话。”②〔家贫的孩子知事早〕。叶志坚《僻乡女人》三:“青青虽然年纪小,只十二岁,但‘家贫的孩子知事早’,已经能替妈妈分担几分事了。”


【穷人无灾即是福】(谚)


指对穷人来说,无灾无病,平平安安,这就是最大的福气了。王少堂《武松》上二回:“都头,我们有什么好呀,‘穷人无灾即是福’,托庇草草平安。”


○也作〔穷人无病抵半富〕。蒋和森《风萧萧》一六:“这事,虽然后来受到铁牛不少责备,但他和全家饱餐了一顿之后,病确也好起来了。俗话说‘穷人无病抵半富’,全家都感到欢喜。”


【穷人有三门富亲戚不算穷,富人有三门穷亲戚不算富】(谚)


穷人家如果有几家富亲戚经常周济,也就不算穷;富人家如果有几家穷亲戚经常拖累,也就不算富。指穷或富,不能只看自身,还得看周边环境。田东照《农家·亲戚》:“他想起老人们说过的一句话:‘穷人有三门富亲戚不算穷,富人有三门穷亲戚不算富。’由不得感慨万千!”


【穷日子难过,富家好当】(谚)见“富日子好过,穷家难当”。


【穷生虱子富生疥】(谚)


疥(犼犻è):一种以疥虫引起的传染性皮肤病。指旧时穷人没有换洗的衣服,身上的虱子多;富人生活奢侈放荡,染上疥疮的多。冯德英《苦菜花》一○章:“他又满不在乎地说:‘生虱子有什么丢人?嘿,穷生虱子富生疥,你知道什么?’”


○也作〔穷长虱子富长疮〕。冯志《敌后武工队》二章:“穷长虱子富长疮。昨天换药,我看了看,长了有这么大。李东山这一拍,保准又拍得流出脓来。”


【穷时不走亲戚家,饿时不进萝卜园】(谚)


人穷了到亲戚家,会惹得亲戚低眼下看;人饿了再吃萝卜,萝卜通气开胃消积食,会越吃越饿。指人贵识趣。顾汶光等《天国恨》三章:“叶坤元指指身上褴褛的衣衫,说:‘俗话说:穷时不走亲戚家,饿时不进萝卜园。再说,小人这一身打扮,也无颜登韦家门啊!’”


【穷算命,富烧香】(谚)


算命:用迷信方法预测人的前途命运。旧指穷人喜欢算命,指望改变自己的命运;富人喜欢烧香,祈求神灵保佑长富不贫。周而复《上海的早晨》三部三五:“常言说得好:‘穷算命,富烧香。’穷人越算越穷,富人越烧越富。这都是命里注定的,啥人也没办法。”


【穷媳妇知米贵】(谚)


指穷家妇女最懂得俭省节约过光景。冯德英《迎春花》六章:“‘穷媳妇知米贵’。振德妻子正是从贫苦的日子里熬出来的,有几斤米也能过得接上新谷米。”


【穷嫌富不爱】(惯)


形容东西没有价值,谁都不喜欢。《歧路灯》八一回:“先人之蟒袍绣衣,俗所说‘穷嫌富不爱’者。”


○也作〔穷嫌富不要〕。《醒世姻缘传》六七回:“我要这穷嫌富不要的杭杭子做甚么?”


【穷休笑,富休夸,没有长贫久富家】(谚)见“见贫休笑富休夸,谁是长贫久富家”。


【穷在路边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谚)见“富家山野有人瞅,贫居闹市无人问”。


【穷灶门,富水缸】(谚)


灶门:烧锅灶的火口。灶门口要少积柴火,以免引起火灾;水缸里要经常放满水,以备灭火。指在容易发生火灾的地方,要有高度的防范。清·李光庭《乡言解颐·物部》:“‘穷灶门,富水缸。’曲突徙薪,免致焦头烂额矣。”


【秋蝉落地——哑了】(歇)见“落地的秋蝉——哑了”。


【秋风过耳——早休休】(歇)


指早就完了。元·关汉卿《救风尘》二折:“那一个不指皇天各般说咒?恰似秋风过耳早休休。”


【秋后的蚂蚱——跳不了几天了】(歇)


蚂蚱:蝗虫,主要危害禾本科植物,是害虫。跳:本指蹦跳,转指挣扎、横行等。指坏人或恶势力已经衰败,离灭亡已经不远,再横行不了多久了。张行《武陵山下》一章六○:“这帮家伙在解放军的打击下,已经溃不成军,没有多少力量了。他们像秋后的蚂蚱,想跳也跳不了几天了。”


○也作①〔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蹦跶:跳跃。潘金谊等《石龙岗》二二章:“从刚才介绍的情况看,鬼子对防守炸药库是煞费苦心的,但是,他们就像秋后的蚂蚱,已经蹦跶不了几天了。”②〔秋后的蚂蚱——没几天蹦跶了〕。张天民《创业》二章:“‘听说矿上又是抓人,又是放枪的……’娘说着,瞪一眼大门口的郑老头。十斤娃侧转身,一双充满仇恨的眼睛望一望郑老头,嘟嚷着说:‘秋后的蚂蚱,没几天蹦跶了。’”③〔秋后的蚂蚱——蹦不了多久了〕。张帆《长城内外》四四章:“他们是秋后的蚂蚱,蹦不了多久了。但是,他们为挽救败局,必然要凶猛地挣扎。”④〔秋后的蚱蜢——后劲不大了〕。丁令武《风扫残云》三章二:“眼下的土匪早已落了威,好比秋后的蚱蜢,后劲不大了。”⑤〔秋后的蚊子——横飞不了几天了〕。张行《武陵山下》一四章:“赵红桥兴奋地接了腔:‘曾家的靠山倒了。剩下这几股土匪,像秋后的蚊子,横飞不了几天啦!’”⑥〔秋后的蚊子——没几天嗡嗡头了〕。李云德《沸腾的群山》一三:“万春接过说:‘他们是秋后的蚊子,没几天嗡嗡头了!’”⑦〔喝了白露水的知了——叫不了几天了〕。王洪钧等《神兵·假夫妻巧演送亲记》:“日本鬼子是喝了白露水的知了——叫不了几天了。这四周围几个伪军炮楼,也不过是丧家之犬,尾巴翘不起来了。”


【秋后的石榴——一肚子红点子】(歇)见“立秋的石榴——满脑袋的点子”。


【秋千顶上晒衣服——好大的架子】(歇)见“麻雀站牌坊——好大的架子”。


【囚人梦赦,渴人梦浆】(谚)


赦(狊犺è):赦免。浆:汤水。囚犯常梦到自己被赦免释放,口渴的人常梦到有汤水供自己喝。指梦是心头想,心里想什么,就容易梦到什么。《喻世明言》卷一六:“古人有云:‘囚人梦赦,渴人梦浆。’此是吾儿念念在心,故有此惊梦耳。”


【求出来的雨点是不大的】(谚)


即便是向神灵祈求降雨,降下的雨点也不会大。比喻靠着向别人求助来解决自己的困难,是不会有多大希望的。《唐祝文周四杰传》二五回:“他随带的小吃这么丰富,一个人当然享用不尽。同学们向他乞取,他又是很吝啬的。俗话说‘求出来的雨点是不大的’,他不过随意拈几粒青豆,抓几把毛豆便算款客。”


【求名在朝,求利于市】(谚)见“趋名者于朝,趋利者于市”。


【求人不如求己】(谚)


指求助于别人,不如自己努力来得可靠。宋·倪思《经鉏堂杂志》:“士大夫家子弟若无家业,经营衣食,不过三端:上焉者仕而仰禄,中焉者就馆聚徒,下焉者干求假贷……若自有薄田,无此恶况矣!谚曰‘求人不如求己’,此之谓也。”


○也作〔求神不如求己〕。白危《沙河坝风情》上七:“求神不如求己。只要平时多行善事,水到渠成,定能逢凶化吉。”


【求人须求大丈夫,济人须济急时无】(谚)


指求助于别人,必须求那以济人为乐、慷慨大度的豪杰之士;救济别人,必须是在人处境窘困、急需救助的关键时刻。《金瓶梅词话》六○回:“西门庆看了文契,还使王经送与常二收了,不在话下。正是:求人须求大丈夫,济人须济急时无。”


○也作①〔求人须求大丈夫,救人须救急时无〕。明·范受益《寻亲记》五出:“家贫势孤,只有夫和妇,筑堤官差紧,缺少钞支吾。求人须求大丈夫,救人须救急时无。”②〔求人须求英雄汉,济人须济急时无〕。里汗《新绿林传》一九:“这阵听酒糟鼻老头儿说得顺情合理,龙生又央他出面,便说:‘我也不过是两句话。’正是:求人须求英雄汉,济人须济急时无。”


【求人者常畏人,受人求者常骄人】(谚)


求人的人常有一种畏怯的心理,接受人求助的人总有一种傲慢的心理。指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不同的人,心态必然各异。金声伯等《白玉堂·初试颜仁敏》:“颜仁敏也感到有点奇怪:‘金懋叔’点酒挑菜不厌其烦,神态之间,颐使气指,哪有半点窘困之相?常言道:‘求人者常畏人,受人求者常骄人。’看他这副打扮,实在难属富裕之列,却为何又有这般豪放洒脱之态?”


【求生不生,求死不死】(惯)


想活活不好,想死又死不成。形容人备受折磨,痛苦不堪。《水浒传》九回:“此间管营、差拨十分害人,只是要诈人钱物。若有人情钱物送与他时,便觑的你好。若是无钱,将你撇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


○也作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文明小史》三七回:“此时暴政弄得没法,求生不得,求死不能。”②〔求生不能,求死不得〕。邹韬奋《人间地狱》:“我要问这是否人间地狱?闭目设身处地想想,谁能不痛哭?有国无国,和这班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的民众有什么相干?我更要问这是谁的责任?”③〔求生无路,欲死不能〕。张孟良《儿女风尘记》一部一:“1 9 3 4年,山东省的庄稼先旱后涝,颗粒没收。再加房捐地税,兵荒马乱,逼得百姓求生无路,欲死不能。”


【求爷爷告奶奶】(惯)


形容低三下四地到处向人求助。老舍《文博士》三:“即使打听到此地有熟人,也不能一见面就开口借钱,不能;被人家说出去,文博士到处求爷爷告奶奶,那才好听!”


○也作①〔求爹爹告奶奶〕。《金瓶梅词话》一四回:“奴是个妇女人家,大门边儿也没走,能走不能飞,晓的什么?认的何人?那里寻人情?浑身是铁,打的多少钉儿!替你求爹爹告奶奶,甫能寻得人情。”②〔求爹爹拜奶奶〕。陈登科《风雷》一章:“俺在外边,风里雨里,起五更睡半夜,谁来疼过俺一下子?担惊受怕,求爹爹拜奶奶,香烟还不知贴了多少。”③〔求哥哥拜姐姐〕。马烽等《吕梁英雄传》六二回:“村东头吴金福老汉家临过年时求哥哥拜姐姐借下几个钱,称了一斤白面,包了几个素饺子,也被王怀当带着狗腿们抢去了。”


【求只求张良,拜只拜韩信】(谚)


张良、韩信:西汉初年高祖刘邦的开国元勋,张良为谋士,韩信为大将。指要想拜求人,绝不拜求平庸之辈,一定要拜求高手。《金瓶梅词话》七回:“这婆子守寡了三四十年,男花女花都无,只靠侄男侄女养活。今日已过,明日我来会大官人,咱只倒在身上求他,‘求只求张良,拜只拜韩信’。”


【球子心肠——滚上滚下】(歇)见“风里杨花——滚上滚下”。


【曲木恶直绳,重罚恶明证】(谚)


直绳:木工取直木材的绳墨。明证:明确的证据。弯曲的木材最恨的是直绳,重罪的犯人最恨的是明证。指邪恶之徒最怕的是无私的考核与惩处。汉·王符《潜夫论·考绩》:“圣汉践祚,载祀四八,而犹未者,教不假而功不考,赏罚稽而赦赎数也。谚曰‘曲木恶直绳,重罚恶明证’,此群臣所以乐猥而恶考功也。”


【驱羊入虎口】(惯)


把羊往老虎嘴里赶。比喻白白去送死。《说岳全传》一六回:“妾闻孙浩提兵杀入番营,以他这样才能武艺,领五万人马,挡兀术五十余万之番兵,犹如驱羊入虎口耳。”


【屈死旁人笑死贼】(惯)见“冤杀旁人笑杀贼”。


【蛆枣先红,破蛋先臭】(谚)


蛆枣:生了蛆虫的枣。生了蛆的枣先发红,有破缝的蛋先发臭。借指人或物的变坏,首先是从主观上发生渐变的。缪德《廉洁篇》:“塘怕渗漏,人怕引诱。蛆枣先红,破蛋先臭。”


【趋名者于朝,趋利者于市】(谚)


趋:追求。要想争名,那就到朝里去当官;要想夺利,那就到市场去贸易。指要争名利,就要找对获取名利的场所。《十二楼·闻过楼》三回:“正因为太平无事,所以要迁徙下乡;若到那犬吠明月、烽火告急时节,要去做绿野耕夫,就不能够了。古人云:‘趋名者于朝,趋利者于市。’我既不趋名,又不趋利,所志不过存温饱。”


○也作〔求名在朝,求利于市〕。《济公全传》一六五回:“这人知道他是浑人,说:‘你如欲投军,上京都去。那个地方,天子脚底下,“求名在朝,求利于市”,你要做官上那罢。’”


【蘧伯玉带笼头——牵牵君子】(歇)


蘧伯玉:名瑗,春秋时期卫国人,卫大夫史鰌知道他是难得的贤人,曾多次向卫灵公推荐。笼头:套在骡马等牲口头上的皮条或绳索,用来系牵牲口的缰绳。牵牵:谐“谦谦”,形容谦逊。指谦虚谨慎、彬彬有礼的人。《儿女英雄传》三○回:“这话那里说起?此之谓‘蘧伯玉带笼头——牵牵君子’。放着这等一位恢宏大度的何萧史,一位细腻风光的张桐卿,还怕帮助不了一个安龙媒?”


【曲不离口,拳不离手】(谚)见“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惯)


取不尽,用不完。形容资源丰富。《春明外史》三五回:“据我看,什么共和政体,什么自由维新,简直都是胡闹。古人说:‘半部论语可以治天下。’中国的圣经贤传,我们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还要什么泰西的法!”《刘绍棠文集·总序》:“中国地母儿女众多,她以自己那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乳汁,养育十几亿人口的中华民族。”


【娶妇得公主,平地生公府】(谚)


公主:皇帝的女儿。公府:官府。娶来皇帝的女儿做妻子,就像平地里建起官署一样。指突然间大富大贵,是喜,也是愁。《新唐书·张果传》:“(帝)欲以玉真公主降(张)果,未言也。果忽谓秘书少监王迥质、太常少卿萧华曰:‘谚谓娶妇得公主,平地生公府,可畏也。’二人怪语不伦。俄有使至,传诏曰:‘玉真公主欲降先生。’果笑,固不奉诏。”


○也作①〔娶妇得公主,无事取官府〕。《资治通鉴·唐高宗开耀元年》:“绍兄以公主宠盛,深忧之,以问族祖户部郎中克构。克构曰:‘帝甥尚主,国家故事,苟以恭慎行之,亦何伤!然谚曰“娶妇得公主,无事取官府”,不得不为之惧也。’”②〔娶妇得公主,平地买公府〕。《册府元龟·总录部·智识》:“帝甥尚主,由来故事,若以恭慎行之,亦何惧也。然宅有傲妇,善士所忌,故鄙语曰:‘娶妇得公主,平地买公府。’”③〔娶妇得公主,无事招官府〕。杨书案《风流武媚娘》二三:“皇帝外甥娶公主,历朝常有的事,如能以恭慎态度处事,亦无大碍。然而谚语说‘娶妇得公主,无事招官府’,也不得不怀惧惕之心。”


【娶个媳妇,过继出个儿】(谚)


过继:把自己的亲生子给别人做儿子。指儿子娶了媳妇就疏远了父母,等于把儿子过继给了别人。赵树理《传家宝》二:“古语说:‘娶个媳妇,过继出个儿。’媳妇也有本事,儿子也有本事,谁还把娘当个人啦?”


○也作〔娶个媳妇,卖个儿子〕。秋梦侠《飞剑侠客》三八回:“平时还说得过去,自从娶了老婆以后,便应了俗话‘娶个媳妇,卖个儿子’了。”


【娶媳妇儿打幡儿——热闹出了尖儿】(歇)


幡儿:一种窄长的旗子,垂直悬挂,多用白纸剪成,旧俗出殡时用。指过分地喧闹,有些过分或出格。韩冬《原欲》一四章:“开场的节目叫做锣鼓说唱,又敲又打又吹又拉又说又唱,可谓娶媳妇儿打幡儿——热闹出了尖儿!”


【娶媳妇儿打幡——瞎凑热闹】(歇)


指瞎胡闹。也指跟别人一起闹着玩儿。常含讥讽或责骂意。鲍昌《庚子风云》二部五章:“你们这些小孩芽子往屋里挤什么?这不是正月十五逛灯,别……娶媳妇儿打幡——瞎凑热闹!”


○也作〔娶媳妇打幡——跟着凑热闹〕。张孟良《血溅津门》三二章:“另一个特务说:‘咳,你管这个做什么?’那个特务歪脑袋笑着说:‘这不是娶媳妇打幡,跟着凑热闹吗?’”


【娶媳妇盖厦,提起来害怕】(谚)


厦(狊犺à):房屋。指娶媳妇和盖房子这两件农家的大事往往耗财费力,旷日持久。草章《霞光》:“咱这里老百姓流传一句话:‘娶媳妇盖厦,提起来害怕。’竹书记不怕,说盖就盖,院基是一亩二分大。他坐到办公室摇了一圈电话,砖瓦木料都派下了。”


【去个苍蝇,来个臭虫】(惯)


比喻来的和走了的是一丘之貉,都不是好人。李建彤《刘志丹》二章:“王从授是省上派来的,跟井岳秀不一路,正好趁机换上自己的人手。去个苍蝇,来个臭虫。”


【去年的皇历看不得】(谚)见“隔年的黄历不管用”。


【去时留人情,转来好相见】(谚)


指与人交往要宽容大度,留有余地。《隋史遗文》一六回:“好话都是古人说尽了:‘去时留人情,转来好相见。’当初我劝你不要这等炎凉,你不肯听我说,如今没面目见他,你躲了罢。”


【拳不打少林,脚不踢武当】(谚)


少林、武当为我国传统武术两大派系,少林派以拳功著称,武当派以腿功著称。指武术行中人,不可和少林派比拳功,不可和武当派比腿功。岳啸《武当山传奇》三回:“武术分少林派、武当派,人称‘北少林,南武当’。俗话说:‘拳不打少林,脚不踢武当。’是说少林派拳见长,武当派脚见长。”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谚)


练武术的,要不住手地练拳;练曲艺的,要不住口地练唱。指技艺要经常练习,不可间断。也泛指要熟练地掌握一门技能,离不开勤学苦练。郭启宏《白玉霜之死》一三章:“往年苦夏,今年倒好,胖了!再胖还怎么上台?半年不吊嗓,都快不会唱了,再唱还不得跑调?‘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真是一点不假。”


○也作①〔拳不能离手,曲不能离口〕。李良杰等《较量》二○章:“黄建安回到江海涛的身边,自我解嘲地说:‘真是拳不能离手,曲不能离口,十多年不干,就忘得一干二净了。’”②〔曲不离口,拳不离手〕。叶永烈《弦外之音》:“俗话说:‘曲不离口,拳不离手。’对于欧阳文秀来说,就是‘琴不离身’。”


【拳打南山猛虎,脚踢北海蛟龙】(惯)


形容本领过硬,勇猛非凡。《施公案》二六○回:“关小西就摆开架式,搭上手复又战斗起来。只见两个人一拳一脚,真不愧‘拳打南山猛虎,脚踢北海蛟龙’。”


【拳来拳打,刀来刀当】(惯)


当:抵挡,阻挡。比喻以对方的手段来对付对方。鲁迅《两地书》七九:“我已决定不再彷徨,拳来拳打,刀来刀当,所以,心里也很舒服了。”


【拳头里攥着两把指甲】(惯)


比喻两手空空,一无所有。浩然《金光大道》一部三:“二十五年前,当他从山东逃荒到这儿,光杆一人,拳头里攥着两把指甲。”


【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惯)


形容人刚强有力,光明磊落。《水浒传》二四回:“我是一个不带头巾男子汉,叮叮当当响的婆娘,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人面上行的人,不是那等搠不出的鳖老婆!”


○也作①〔拳头上站的人,胳膊上走的马〕。元·李文蔚《燕青博鱼》三折:“我是个拳头上站的人,胳膊上走的马,不带头巾男子汉,丁丁当当响的老婆。”②〔拳头上立得人,臂膊上走得马〕。《廿载繁华梦》六回:“须知我是拳头上立得人,臂膊上走得马,叮叮当当的女儿,又不是个丫头出身,如何受得这口气?”③〔拳头上站得住人,胳臂上跑得了马〕。张恨水《丹凤街》三章:“我们家里现放着一个十七八岁的黄花闺女在这里,他二十来岁的小伙子,无事生端往我这里跑做什么?我何老头子穷虽穷,是拳头上站得住人,胳臂上跑得了马的。”④〔胳膊上好推车,脊梁上好走马〕。《三宝太监西洋记》三八:“王神姑说道:‘你有宝剑,我岂没有双刀?终不然你是个胳膊上好推车,脊梁上好走马,甚么好汉!’”


【拳头硬的是大哥】(谚)


谁的拳头硬,谁就是老大。比喻在竞争中,谁的实力最雄厚,谁就是强者,谁就是霸主。黎汝清《湘江之战》一九章:“端纳知道,在中国,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作后盾,任何政治人物都是政客式的傀儡。‘拳头硬的是大哥’,端纳在笔记本上写着这句极为普遍又极为深刻的中国民谚。”


○也作①〔拳头大,做大哥〕。巴人《莽秀才造反记》一五章:“俗话说得好:‘马无野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什么是横财呵,‘拳头大,做大哥’!什么都是眼明手快抢来的。”②〔拳头大是大哥,个头壮是强梁〕。强梁:神话中食鬼的神,借指强有力的人物。曲波《桥隆飙》一○:“你想,到了那里,咱的兵马比他们少,他比咱们多;咱比他们弱,他比咱们强。俗话说:‘拳头大是大哥,个头壮是强梁。’”


【劝将不如激将】(谚)见“请将不如激将”。


【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谚)


三春:正月孟春、二月仲春、三月季春的总称。春天正是百鸟生育的季节,打死一只母鸟,就会饿死一窝雏鸟。指人要有保护动物、特别是保护雏鸟幼兽的观念。赵成玉《养鸟能手谈养鸟》:“要对鸟有深厚的感情,有句民谚:‘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有些老年人经常吓唬孩子们,不要捅燕窝,不然会害眼的。这都反映了人们保护益鸟的心情。”


【缺胳膊短腿】(惯)


短:缺少。形容残缺不全。也指人肢体残废。老舍《神拳》一幕:“夜猫子:我哥哥知道是秀才保的婚,很喜欢。姑娘真体面,不怪我哥哥夸奖她!高大嫂:唉,乡下小丫头,不缺胳膊短腿就是了!”


○也作①〔缺胳膊少腿〕。黎汝清《海岛女民兵》一○章:“我自己知道,我教得很不好。黑板上的字,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比着书本画出来的,并且经常缺了胳膊少了腿。”②〔缺胳膊断腿〕。刘绍棠《京门脸子》一章九:“赶快送你兄弟上火车,伤了他一根汗毛,我把你跟玉桃都打得缺胳膊断腿,倒栽葱活埋了你们。”


【缺门牙的——嘴巴不关风】(歇)


指嘴里存不住话,保不住密。陆文夫《有人敲门》二章三:“马明远开心了:‘嗳,这就对啦,下个礼拜天三点钟,你在厂里等我,保证让你做车床。不许告诉尤琴珍,那位仁兄是缺门牙的,嘴巴不关风。’”


【瘸和尚登宝座——能说不能行】(歇)


瘸:脚跛。宝座:佛主的座。指只能说话而无法行动或做不了事情。《醒世姻缘传》三回:“又过了两日,晃大舍跌肿的面目略略有些消动,身上也略略可以翻转,只是春和好景,富贵大官人病在床上,‘瘸和尚登宝座,能说不能行’了。”


○也作①〔瘸和尚说法——能说不能行〕。说法:讲解佛法。《醒世姻缘传》七八回:“素姐刚出得门,自己在轿中说道:‘每日把我关闭在衙,叫我通是个“瘸和尚说法,能说不能行”。如今既是放我出门,由得我自己主张,由不得别人阻挠。’”②〔老和尚丢了拐——能说不能行〕。《醒世姻缘传》五三回:“晁无晏道:‘这倒没帐。老七虽有些扎手,这七十六七岁的老头子,也“和尚丢了拐,能说不能行”了。’”


【瘸驴配破磨】(惯)


比喻有缺陷的两个人正好相配。刘绍棠《十步香草》三:“鱼找鱼,虾找虾,瘸驴配破磨,烂杏熬倭瓜。娄凤兰和侯顶灯一见钟情,一拍即合。”


○也作〔破磨对瘸驴〕。《金瓶梅词话》六○回:“伯爵道:‘你笑话我的令不好,你这破瓦倒好?你家娘子儿刘大姐就是骡马,我就是个破瓦,俺两个破磨对瘸驴。’”


【瘸腿驴跟马跑——赶不上】(歇)


指落在人后追赶不上。林汉达《东周列国故事新编·牛贩子劳军》:“咱们向来是替晋国摇旗呐喊,做好了饭叫别人吃;人家可把咱们当作‘瘸腿驴跟马跑’——一辈子赶不上人家。”


【瘸子打围——坐着喊】(歇)


打围:打猎。本指坐着呼喊,转指只是说空话、大话,没有实际行动。单田芳等《燕王剑侠》六回:“徐方一看这个气呀,心说,你倒是快追呀!好嘛,瘸子打围——坐着喊,这像话吗?”


○也作〔瘫子截路——坐着喊〕。截路:拦路。林井然《巍巍的青峦山》九:“肖大虾只是瘫子截路——坐着喊,他自己却不领头上前动手。”


【瘸子担水——一步一步来】(歇)


本指一步一步稳健地行走,转指做事按部就班,不急于求成。王火《血染春秋》三六章:“胡志发开导他说:‘不要紧,咱们瘸子担水——一步一步来。重要的是你先要把自己的弟兄们联合起来,抱成一团,找个机会跟咱们里应外合,成了大事,然后再投八路,这样既安全,又能立大功!’”孔厥等《新儿女英雄传》三回:“你老人家别着急,咱们这些兵是什么兵呀,都是拿锄把子的手,猛不乍的拿起枪就会打仗啊?这是瘸子担水——得一步步来么!”


【却之不恭,受之有愧】(惯)


却:不接受,拒绝。拒绝别人的好意显得不恭敬,接受了又觉得惭愧。接受别人馈赠或邀请时的客套话。《金瓶梅词话》三九回:“小道蒙老爹错爱,迭受重礼,使小道却之不恭,受之有愧。”张恨水《巴山夜雨》二六章:“奚太太对于刘保长太太这番恭维话,倒是却之不恭,受之有愧,勉强笑道:‘你们只知道拿了收款条子,到老百姓家里去收钱,你分得出什么方家圆家?’”


【雀儿只拣旺处飞】(谚)见“鹁鸽子旺边飞”。


【囷头儿上不算计,圈底儿下却算计】(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