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年审 >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王伟中(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人民日报)


使命,因时代的重托而凸显其厚重和崇高。


38年前,历史在重要转折关头选择了深圳;38年来,特区以不变初心、发展奇迹,无愧于历史的选择。


3年前,心系特区的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圳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各项事业发展取得的新成绩,要求深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中不断增创新优势、迈上新台阶。


这是习总书记首次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后,对深圳率先改革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是引领深圳在新时代实现新发展的根本指南。


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在新时代奋楫争先!


3年来,深圳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坚决按照中央、省的决策部署,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奋力在“四个全面”中创造新业绩,推动全市各项事业实现了新发展,努力在新时代走在前列、新征程勇当尖兵,率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打造全面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磅礴力量的“深圳标杆”!


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让市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


使命昭示初心,重托催人奋进。


天道酬勤,日新月异。


以时间为经,瞄准2020,党的十九大吹响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号角。


以发展为纬,立足特区历届市委市政府打下的良好基础,深圳努力率先高质量全面建成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小康社会。


“以人民为中心”,十九大报告对未来的战略擘画中,始终强调人民的获得感,“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全面小康,要提升发展的“含金量”。


“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深圳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决策部署紧跟时代步伐。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做好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等各项工作,推动经济运行在高位上实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坚持“实体经济是赢得发展主动的根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推进新一轮转型升级,形成了“四个为主”的产业特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为支撑,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3年来,全市GDP由2015年的1.75万亿元增长到超过2万亿元,跻身全球城市30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015年的2727.1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3331.6亿元;万元GDP能耗、水耗、单位GDP建设用地面积持续下降,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1/8和1/10,实现了发展与美丽共赢。


全面小康,是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


冬日暖阳,照在民治街道龙塘社区隔圳新村公共晾晒场上,社区居民王阿姨边晾晒被褥边与邻居热乎着拉家常。


类似公共晾晒场这样的“民生微实事”,3年来,深圳做了两万多件。


群众利益无小事。市委市政府时刻牢记总书记嘱托,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发展为民、发展惠民。3年来,深圳在改善民生上屡现“大手笔”投入,九大类民生支出从2015年的1109.8亿元增至2017年的1543亿元;稳步落实健康中国战略部署,着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医疗卫生“三名工程”、高等教育等民生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到2017年底,全市床位数达42753张,实现社区社康中心全覆盖,全市高校、特色学院分别达到13所、10所。扎实做好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低工资标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均居全国领先水平。市民文明素养提升,第五次荣膺“全国文明城市”。


全面小康,是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小康。


在深圳湾晨练的王明阳惊喜地发现,深圳湾的鸟类越来越多了。


“水鸟等生物是否留下来,是对水体质量的最好评判。”环保专家王淦博士说。



(图为濒危物种黑脸琵鹭在深圳湾觅食嬉戏。 供图:田志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3年来,深圳坚定不移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着力构建绿色低碳经济体系,持续开展空气、水、绿化美化三大提升行动,狠抓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突出抓好治水提质,全面推行河长制,全市建成区36条黑臭水体实现不黑不臭,主要饮用水源水库水质达标率100%;深入实施“蓝天工程”,“深圳蓝”成为城市的一张靓丽名片;“公园之城”建设浓墨重彩,坐拥920多座公园的深圳正以“绣花”之工迈向“千园之城”。


全面小康,是不让困难群众掉队的小康。


深圳是全国的深圳。


作为先行发展的经济特区,深圳积极践行“两个大局”战略思想,把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与对口帮扶任务作为“分内事”“家里事”。


从帕米尔高原上的塔县到西藏察隅,从云贵高原毕节、黔南到广西革命老区百色、河池,从粤东汕尾到粤北河源……深圳承担着全国6省(市、区)34个县(市、区)的对口支援、扶贫协作和对口帮扶任务,近700名特区帮扶干部扎根全国各地脱贫攻坚一线,坚持产业、智力、教育、观念帮扶相结合,以产业帮扶提升受援地造血能力,以民生帮扶提升群众获得感,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特区力量”!


擦亮特区的“金字招牌”


坚定不移把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使命坚定决心,重托激发豪情。


2017-2018全球城市竞争力排行榜,深圳排名全球第六;福布斯中国日前发布的“创新力最强的30个城市”中,“创新之都”深圳名列第一……


近年来,不断刷新各种排行榜的深圳持续吸引世界关注的目光,活跃的指标昭示着改革创新之城——青春深圳的无限活力。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主席2018年的新年贺词道出了深圳在内的全国人民的心声。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


深圳过去38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新时代率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依然要靠改革开放。


“把经济特区的‘金字招牌’举得更高、擦得更亮”,“坚定不移把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近期召开的市委六届八次全会,向全市人民吹响“改革再出发”、奋力开创改革发展新局的冲锋号。


新时代,新使命。3年来,深圳以实干作答,以改革破题,切实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动全市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


风景秀丽的银湖山东侧,有个玉龙新村,是危险边坡上盖出来的握手楼、城中村。多年来,玉龙新村和木棉岭、布心三个片区虽经反复排查,安全隐患始终无法根治。


刮骨疗毒、猛药去疴。2016年,深圳亮剑“中国棚改第一难”,首创“政府主导 国企服务 安置房保障房人才房”棚改模式,去年底全面进入建设施工阶段,创造了棚改的“深圳速度”。


敢于涉险滩,敢啃硬骨头。罗湖棚改是深圳全面深化改革中挑重担、破难题、治顽疾的一个缩影。


深圳要拿出在全国‘叫得响’的改革举措!


在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5周年座谈会上,深圳直面问题,强调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


成立市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画好改革施工图,列出改革时间表;敢为天下先,强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谋划推出系统性、核心级改革开放项目……3年来,深圳积极承接中央和省改革试点任务,商事制度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成为全国样板。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定总体方案和5个专项行动计划,积极稳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强区放权、投融资体制、土地管理制度、国资国企、住房保障、教育医疗、社会组织等领域改革走在了前列。3年来,全市取消、转移、下放市级行政职权事项500余项。通过“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市场活力与营商环境密不可分。作为全国首批试点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城市,深圳率先实施商事制度改革,极大激发了社会创业热情,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商事主体量增至约300万户,居全国各城市首位。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全力提效率、降成本、优服务,优化营商环境,集聚高端资源,吸引世界500强来深投资的企业总数近300家。


改革未有穷期,创新永无止境。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3年来,深圳着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提升至4.13%,接近全球排名前列的韩国、以色列水平;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突破一万家,各类创新载体和平台超过1600家;新一代移动通讯、无人机、柔性显示等领域技术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实现技术创新由“跟跑”向“并跑”“领跑”的转变;加快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占全国近半壁江山,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建设步伐加快。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


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坚持人才优先发展。去年11月1日,《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工作条例》正式施行,人才强市战略迈入法治保障时代,在深的全职院士已达29人,累计认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超过9600人。深圳正加速打造全球创新人才高地。


前海,特区中的特区,改革开放的新高地。


跳出深圳看深圳,立足全球谋发展。3年来,前海抢抓国家“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机遇,在制度创新、新城建设等方面实现了“一年一个样”的变化,单去年就新推111项制度创新,其中全国首创或领先42项。切实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在粤港澳合作框架下推进深港深澳更紧密合作,“深港通”正式开通,“港深创新及科技园”成为深港合作新平台,探索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了以前海开发开放为重点的全面开放格局。



(图为记者航拍的深圳南山片区。深圳商报记者 薛云麾 摄)


建设法治中国示范城市


打造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深圳样本”


使命叩击雄心,重托更显担当。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增创特区发展新优势的重要内容。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加快建设法治中国示范城市。”


日前召开的深圳市建设法治中国示范城市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王伟中话语铿锵有力。就在去年初,市委常委会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法治中国示范城市建设实施纲要(2017-2020年)》《深圳市2017年全面依法治市工作要点》。


从3年前的建设“一流法治城市”,到如今建设“法治中国示范城市”,深圳自加压力,努力打造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深圳样本”。


这是针对当前深圳改革发展稳定中一系列新矛盾、新挑战的现实考量,也是为了推动深圳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谋划。


新时代,新征程,新作为。


2017年12月26日,阳光明媚,前海喜气洋洋。一天之内,两个专门法庭——深圳知识产权法庭、深圳金融法庭同时在此挂牌成立。


“在深圳设立知识产权法庭集中处理相关纠纷,有望优化诉讼流程,让我们获得更为及时的判决与保护。”大疆创新公司知识产权部门负责人王晓丹高兴地说。


与此同时,备受关注的《深圳经济特区知识产权保护条例》正紧锣密鼓制定中。深圳将依法实施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努力打造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高地、交易的枢纽和战略支点。


“深圳国际仲裁院创建北美庭审中心的探索和实践意义重大,标志着中国仲裁机构从深圳真正走向世界。”对于近期在美国设立的我国国际仲裁机构首个海外庭审中心,深圳国际仲裁院院长刘晓春如此评价。


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干,一个节点连着一个节点往前推。3年来,深圳法治建设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大智立法,不断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率先探索建立人大主导、多方参与立法机制,使立法机关、执行机关各归其位、各负其责。制定修订具有重要示范意义的法规58项,其中《深圳经济特区商事登记若干规定》等立法开全国先河。


厉行法治,努力将党委和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作为全国首批党内法规制定试点城市,深圳积极探索建立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出台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全面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制定行政执法自由裁量基准。先后荣获“中国法治政府奖”“法治政府建设典范城市”。


矢志改革,稳步实施司法体制改革。启动司法人员分类管理改革,率先推动法官检察官与行政职级脱钩,率先推进审判权运行机制和司法责任制改革,“谁办案谁负责”办案责任制得到落实。落实繁简分流、诉讼管辖等中央改革试点项目。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落户深圳,标志着人民法院全面深化司法改革进入新阶段。


全民普法,大力营造法治氛围。构建“司法、宣传联动”的普法机制,推进法律顾问645个社区全覆盖,建立260个法律援助站。推出深圳“法治地图”,让市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线上法律服务。推动中国法治论坛永久落户深圳,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在全社会逐步形成。


前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示范区建设持续深化。诸多创新为前海营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奠定了坚实制度基础。


良法善治,民之所向。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深圳深入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让自觉守法、遇事找法、办事靠法成为市民生活方式和社会共同信仰,使一流法治成为深圳最显著的城市特质、更加重要的竞争优势。


到2020年,深圳将基本建成法治中国示范城市。届时,深圳各级党委和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前海初步建成公正高效廉洁诚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示范区。


让党旗在特区高高飘扬


确保党始终成为特区事业坚强领导核心


使命凝聚人心,重托激励前行。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


“把全面从严治党持续向纵深推进!”


3年来,深圳始终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突出问题导向,创新思路举措,扎实推进各级各领域党的建设,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保党始终成为特区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课堂设在一线、学员上台“开讲”,学习方式活泼又接地气。参加党性教育专题研讨班的光明新区光明办事处党工委书记、主任麦雄光说,抓住关键少数开展党性教育,有效帮助领导干部拧紧思想“总开关”。仅去年一年,深圳就举办党性教育专题研讨班10期,培训各级领导干部数百人。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牢牢扭住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党的十九大闭幕后,深圳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热潮,已举办5期专题研讨班、培训干部1050人,全市7000多名市直单位处级干部专题培训积极推进。


“每次看到三叶梅拼成的心形标识和工作人员的红马甲,就感到特别亲切,觉得党组织就在身边。”


这是遍布全市645个社区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给社区居民带来的贴心感受。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针对社区党组织政治功能不强、资源力量不足、作用虚化弱化等问题,自2015年起,深圳大力推进社区党组织建设等“六个标准化”,去年又制定实施城市基层党建“标准 ”模式《实施意见》,破解各领域基层党建整体性、协同性、互动性不够等问题。


“长在红旗下,跟着党旗走”。3年来,非公企业、社会组织等基层党建迈出新步伐,全市552个非公企业建立党委、755家行业协会商会实现了党组织全覆盖。


“小支部”关乎党的建设“大工程”。3年来,深圳着力抓好支部建设,去年首次实行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党支部集中换届,今后每3年开展一次。同时,对全市2.3万名党支部书记进行标准化全员轮训。


大抓基层大抓支部,推动基层组织全面加强、基层工作全面进步、基本能力全面提升,在打造全面过硬的城市基层党建“深圳品牌”道路上,深圳阔步向前。


打铁必须自身硬,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驰而不息纠正“四风”,确保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到位。近日,深圳市纪委向社会公开通报9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案例,坚持“一案双查”,让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成为常态,为党的十九大后持续深入推进作风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作风建设,踏石留印,抓铁有痕。深圳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惩治腐败。层层传导、守土有责。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建立市委巡察工作制度,从严执行领导干部重要事项报告等制度,创新开展谈话提醒和谈话函询两个办法,完善抓早抓小机制。


党风正则民风淳。


“这几年,我们不用到处去送粽子、月饼、购物卡了,只要专心致志把企业做大做强了,政府就会为我们服务好。”深圳海能达通信有限公司总裁陈清州的这番大实话,是3年来深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大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一个生动注脚。


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反腐无禁区,要全覆盖、零容忍,“打虎拍蝇”,不留死角。深圳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政治生态明显净化,凝聚起推动特区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使命引领未来,重托承载希望。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深圳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打造践行“四个全面”、彰显“四个自信”的鲜活样板和示范,打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标志性城市,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新征程中谱写壮丽的“深圳华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