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注册 >

银监会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在商业银行内部控制)

凡事要抓住纲,才能做对,才能事半功倍。《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是原中国银监会(现银保监会)于2014年9月12日发布实施的,是银行业做内控工作的总纲。本指引的总则部分,体现出最基本的监管思维,更是总纲中的总纲。对总则部分细读、细品,会清晰地体会到,这个部分主要是回答了三个基本问题:


1.内控是什么。


“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参与的,通过制定和实施系统化的制度、流程和方法,实现控制目标的动态过程和机制”(第三条)。这个内控的概念,大致可做如下解析:


(1)内控是一个动态过程和机制。它不是静态的东西,是动态的;它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个僵死的结果;它是一个机制,是长久地、自然地、内在地、制度化地起作用的东西,不是偶然的一件事、一个动作。


(2)内控是所有人参与的。包括治理层面的董监高和经营管理层面的所有部门、机构、员工。这个定义本身就说明了:内控工作,人人参与、人人相关。在人的问题上一定是全覆盖的。


(3)内控的实现手段是“系统化的制度、流程和方法”。“系统化”这个定语很重要,是专业化重要体现。“制度、流程、方法”,是内控日常工作的具体动作,需要认真、持续加以研究,永无止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4)内控目标是“四个保证”。本指引第四条规定,“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目标:(一)保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的贯彻执行。(二)保证商业银行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三)保证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四)保证商业银行业务记录、会计信息、财务信息和其他管理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其中:(一)和(四)可理解为外部目标,行为合规目标和数据合规目标;(二)和(三)可理解为内部目标,一个风险目标,是控的目标,另一个发展目标,是冲的目标。总体上体现了冲控平衡、内外兼顾。内控工作的内涵外延于此可略窥其真义。


2.内控如何做。


本指引第五条规定,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全覆盖原则。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各项业务流程和管理活动,覆盖所有的部门、岗位和人员(此项是讲内控覆盖到所有人和所有事,是一个工作范围问题)。


(二)制衡性原则。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此项是核心点之一,是讲要基于人性恶假设、坏人假设来设计制度,不相信任何人、不让任何人有绝对的权力、不让任何人处于制约、监督的空白区和盲点,与做管理的一般性道理相关)。


(三)审慎性原则。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应当坚持风险为本、审慎经营的理念,设立机构或开展业务均应坚持内控优先(此项也是核心点之一,是讲审慎,小心、小心、再小心,与金融行业的特征相关)。


(四)相匹配原则。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应当与管理模式、业务规模、产品复杂程度、风险状况等相适应,并根据情况变化及时进行调整(此项是讲内控体系的设计要考虑自身实际,成本是否可承受、可否满足需要)。


以上内控四项基本原则只是“如何做”的一个总括性要求,具体措施可据此延伸出很多。但这四项基本原则是个纲。全覆盖、相匹配,这两个相对比较外围一些,制衡性、审慎性,这两个是核心点。如何做内控,无论制度若干、流程若干、方法若干,永远应当秉持最基本的遵循:制约、制约、再制约,监督、监督、再监督(不要相信任何人永远是好人),小心、小心、再小心,审慎、审慎、再审慎(永远不要抱任何侥幸心理)。


3.对内控工作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明确内部控制职责,完善内部控制措施,强化内部控制保障,持续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和监督”(第六条)。这里的关键词是“内控体系”。对内控工作的基本要求,可概括为一句话:建立健全内控体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