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注册 >

农业政策学国家学说(农村政策学和农业政策学)

宋佳瑜(上海大学历史学系)/整理


梁茂信(东北师范大学):


林广(华东师范大学):


韩宇(厦门大学):


王敏(上海大学):


陈恒(上海师范大学):


刚才谈到城市史是不是一门学科,是作为方法还是研究对象,这些争论说明这个领域非常有生命力。我下面以上海为例谈一谈城市形态的塑造问题。


谁在塑造城市形态?很多人首先想到政府官员和资本家这些有形的力量,实际上还有很多无形的力量,比如民众的想象、意识形态等。东西德分裂后,两边的建筑风格完全不一样,这其中就有意识形态的作用。


我们从百度上搜索的上海和北京,与在谷歌上搜索的内容其实有很大的差异,商业模式不一样,商业价值取向也不一样。这也在提醒我们,做研究时要扬弃传统的观念和方法,重新审视我们的研究对象。


空间是心灵的景观。我们每个人都在参与城市空间的塑造。2000年,保罗·克鲁岑和美国生态学家尤金·斯托默提出一个“人类世”的概念,深刻影响了人文学科各个领域的发展。既然动物在人类眼中是自然,动物的作品也就是自然的一部分,比如蚂蚁是自然界的,那么蚁穴也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类也是自然,那么人类所建成的社会和景观其实也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样我们整个研究的思路可以扩展到更宽阔的层面。之所以提到这个,是因为我们当下提出的三大体系构建。三大体系构建在本质上来说就是知识生产,城市史能在其中占据多少分量?这是我们要关注的问题。对于学者而言,一定要在整个知识生产的过程中形成一套看待世界、解释世界的方法,但这方面我个人感觉我们与西方学术界还有一定差距,比如我们很少能提出一些概念工具为大多数人接受。


城市研究具有综合性、跨学科性、整体性。布罗代尔说:“所有城市都是或者希望成为一个独立的世界。”霍布斯鲍姆将城市比作“历史多样性的杂货铺”。不管这些争议如何,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被争议即是价值的存在。历史学并不是没有边界的,城市也有边界,它有自己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有自己的刊物和学会等等。城市史将城市空间置于广阔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空间体系的框架中,不同于城市地理学或城市经济学那样单一。它有一个宏观整体的概念,但同时又关注一个要素在城市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再把城市体系放到国际循环体系中去考量,这就是城市史的价值和生命力所在。


上海有海派文化,是在当年的传教士、殖民者影响下形成的,海派文化的物质形态外观就是那些大学、教会、出版社、医院等等。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其实和西方文化密不可分。这也是城市的A、B面,是历史的和现实的。


历史学的使命不仅追求真相,更在于现实的参与。历史学要有持续的生命力,一定要在新的领域、新的材料上有所突破,而城市是能够提供这种突破的最大载体和熔炉。所以,在人类历史上,我认为有两个很伟大的层面,一个是城市,一个是大学。大家能够在上海大学学习工作是非常幸福的。城市研究包罗万象,我们要做行走的历史学家,而非书斋型的,在上海发现世界历史和文明。


校对:张亮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