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注册 >

深圳工商商事主体(深圳市商事主体登记及备案信息查询)


日前发布的《2021年广东省营商环境评价报告》查询中,深圳工商与广州被评为全省营商环境标杆,各项指标均跑赢全省其他城市,在多方面形成全国全省可复制推广的改革经验,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从2018年到2021年,深圳连续四年迭代推出了四版营商环境改革政策,从“搭框架”“夯基础”“补短板”到深圳市“促提升”,不断完善营商环境政策体系。


2021年推出的营商环境4.0改革中,深圳提出了26个领域共计222项改查询革任务,推出了十大全国率先改革试点、十大功能性营主体商环境服务平台、十大市场主体获得感提升专项行动、十大营商环境前瞻性立法项目的四个“十大”改革。深圳已然成为国内市场干预最少、经济最活跃的城市之一。


深圳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王浚表示,下一步,深圳将继续坚持“有事服务、无事不扰,服务前移、贴心周到”的理念,以建设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为契机,围绕市场主体的所需所盼,努力推出一批含金量高、获得感强、成色足的改革举措,着力破解阻碍企业经营发展的痛点堵点,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破解企业“退出难”问题


2021年前三季度,深圳全市商事主体总量达到373.1万户,继续保持全国大中城市首位。其中,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新登记48469户,同比增加78.8%。外商投资企业新登记4691户,同比增长50.9%。优良的营商环境建设成为深圳吸引企业备案入驻,助力企业创新发展以及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运行的重要支撑。


在《2021年深圳市广东省营商环境评价报告》中,深圳市探索企业备案强制退出、全面取消政府采购投标保证金、成立破产事务行政管理机构等案例被列为典型经验和创新举措。


相比于开办企业越来越便利,企业“注销难”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登记关注。自2013年启动商事制度登记改革以来,深圳创业门槛大幅降低,伴随而来的是创业热情的高涨和企业数量快速增长。


与此同时,很多商事主体因丢失营业执照、公章或是股东、相关人员下落不明等情况,难以商事按照常规注销途径退出市场,导致深圳不开展经营的“僵尸”商事主体和“失联”商事主体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为此,深圳在新修订的《深圳经济特区商事登记若干规定》中创设了除名和依职权注销制度。对商事主体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者被标记为经深圳营异常状态满两年,且近两年未申报纳税的,商事登主体记机关可以将其除名。对“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依法被责令关闭”“依法被撤销设立登记”或者“依法被除名”的商事主体,如六个月内仍未申请注销登记的,商事登记机关可以依职权将其注销。


为避免商事主体被注销后相关利害关系人无法主张债权,《深圳经济特区商事登记若干规信息定》同时规定,企业存在未清缴税务、债务的,债权人可通过司法渠道向原企业投资人主张权利。商事登记机关也可视情况作出撤销依职权注销决定,恢复其主体资格,便于商事主体继续清理债权债务关系。


这一创及新举措加快了市场新陈代谢和服务资源的高效重组,率先破解了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准入容易退出难”问题。


打造与港澳衔接的国际规则


2021年9月,《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印发,意味着深港二地未来合作将更加紧密,深圳在深化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中担当重信息任。深圳如何打造与港澳衔接的营商规则,以优质的营商环境吸引港澳人才、企业入境创业,优化资源流动和配置?


为此,深圳出台推动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打造以前海梦工场为龙头的“1 商事10 N”创新创业基地空间布局,累计孵化港澳项目532个,带动港澳居民就业924人。同时,将港澳居民纳入创业扶持对象范围,在深创业可享受最高10万元的一次性创业资助、最高4.5万元的创业场租补贴、最高3万元的创业带动就业补贴等系列政策。


2021年1-10月,深圳共向389名港澳人员发放创业扶持补贴446.03万元,推动390家企业为香港青年提供超3000个岗位,目前已有816人入职,在深就业的香港青年可享受每人每月1000元生活补助。


为帮助港澳居民融入内地生活,深圳推动港澳居民在社保等方面享受“市民待遇”。落实港澳居民在内地参保政策工商,健全社保一体化服务机制。截至2021年及10月,在深参加职工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港澳台居民共4.19万人。优化落实境外高端紧缺人才个税优惠政策,实现人才税负成本基本与港澳趋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