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银行开户 >

徐州随军家属安置文件(徐州随军家属随调安置条例)


12月3日全市双拥表彰大会现场




“全国双拥模范城”是反映一个城市军地共建水平的最高荣誉,也是最具价值的城市品牌之一。




1988年,徐州被省政府、省军区授予“双拥城”光荣称号,成为全国第一座省级“双拥城”。




1991年,在全国第一批命名的10个“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徐州光荣上榜。




从1991年到2020年,徐州秉承“全国双拥模范城”这一荣誉实现“九连冠”。




徐州在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道路上走得铿锵有力、坚定不移。植根于“军爱民、民拥军”的优良传统和“军民鱼水一家亲”的鱼水情谊,徐州双拥工作已经凝聚成徐州独具的双拥文化和双拥精神,并融入到这座英雄城市的血脉之中。




点赞!


四年创建路成就“九连冠”




10月20日,北京。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暨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召开,徐州再度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实现了“九连冠”。




四年创建路,见证了徐州双拥工作的持续深化。




四年来,徐州市各级党委、政府和驻徐部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为目标,聚力推动双拥事业在巩固中提高、创新中发展,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显著成效。




四年来,军地各级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拥工作的重要论述,始终牢记双拥运动是“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的重要论断,深入践行双拥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的重要指示,把做好新时代双拥工作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现实检验,持续巩固了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关系。坚持以机构改革为契机,适时调整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应时组建退役军人事务局,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动员社会力量做好新形势下拥军优属工作的意见》《关于完善拥军政策增强军人荣誉感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为双拥工作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加快推进双拥体系嵌入式建设,坚持把双拥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建设总体规划、纳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政军领导政绩考核,在全市上下形成了聚力加强双拥工作的鲜明导向。




四年来,深度聚焦军人急难愁盼,在倾心服务中诠释徐州情义。徐州市多措并举拓宽军人“后路”,健全完善市县镇村四级退役军人服务管理网络,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2918个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接收的1469名转业干部90%以上安置到行政事业单位,20名团职干部被选拔到重要领导岗位,接收安置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的退役士兵1081人,军转干部进高校培训被人社部选树为“徐州模式”并在全国推广。多管齐下稳固军人“后院”,扎实做好随军家属安置工作,定向招考的103名随军家属全部安置到位、满意率达100%。严格落实军人“后代”教育优待政策,全力帮助解决入学、升学、转学等问题,全市共有184名军人子女享受中考加分政策。




四年来,徐州市大力支持驻徐部队练兵备战、改革强军,建立市县联动的拥军支前军地协调机制,帮助解决问题150余个。积极探索具有徐州特色的社会化拥军方式,建成全国首家双拥展览馆,出版全国首部地方双拥史,徐州工程学院“送学上舰”助力官兵学历提升、工商银行徐州分行建设“训练基地一卡通”等拥军活动受到了广大官兵的一致好评。驻徐部队广大官兵以建设“第二故乡”为职责,积极参与驻地重点工程建设、脱贫攻坚、文明创建等工作,有力推动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71集团军驻徐部队、陆军工程大学训练基地、徐州军分区等挂钩帮扶的经济薄弱村全部脱贫出列,空军勤务学院、王杰部队与徐工集团深化合作、联手共赢,开启了新征程。




四年来,徐州市全面加强双拥宣传和氛围营造,在徐州报刊网站、广播电视等主流媒体开设专题专栏16个,在全市2100多个村(社区)建设荣誉墙、拥军广场,做到了电视有影、电台有声、报纸有文、网络有言、村居有牌,实现了线上线下同频、城市乡村同步。坚持双拥宣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充分发挥淮海战役纪念馆、徐州国防教育馆等宣传阵地作用,定期开展“淮海战役精神进校园”“身边英雄讲身边故事”等红色教育活动,有效推动了双拥文化的全民共建、薪火相传。刚性落实公园、博物馆等旅游景点向现役军人、优抚对象免费开放政策,为28万余户换发“光荣之家”匾牌,在全社会营造了军人优先、当兵光荣的浓厚氛围。




传承


“双拥精神”为城市发展注入精神力量




在12月3日召开的全市双拥工作表彰大会上,号召全市要大力弘扬和传承“赓续传统、求真务实、携手奋进、创新创优”的徐州双拥精神,为这座英雄的城市从辉煌走向辉煌注入磅礴精神力量。




作为“小推车”精神的诞生地、双拥城的发源地,彭城大地浸润着淮海战役烈士的报国热血,这片山川记载着550万父老乡亲前赴后继支援前线的感人事迹。从那时起,双拥精神就开始孕育、双拥传统就开始延续。正是一代又一代徐州军民始终把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刻在心上、扛在肩上,徐州市双拥事业才始终走在全国前列,成就了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的丰功伟业。




如今在徐州,不仅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重视拥军工作,以志愿者为代表的社会化拥军更是形成了这个城市独特的亮丽风景。今夏,在江西九江抗洪抢险现场日夜奋战的驻徐官兵,相继迎来了第二故乡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江苏省双拥先进个人”王斌权来了;“感动徐州十大双拥人物”程雁妈妈来了;贾汪区退役军人刘艳军带着“请战书”来了……他们为驻徐官兵送上慰问品与诚挚的问候,还亲自换上防汛装备与官兵们一起并肩作战,共抗洪魔。




长期以来,徐州市矢志不渝巩固提升军政关系,以团结千千万万“小推车”,成就了和和美美“大家庭”,用真情实意、一腔热血服务强军、支持兴军,构建了携手奋进、互助共赢的双拥工作格局。在文明城市创建的关键期间,驻徐各部队官兵在主要大街、背街小巷环境整治过程中,做好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支援绿化美化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协助驻地街道、社区做好环境日常监督,践行着人民子弟兵“守初心、为人民”的铮铮誓言。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驻徐部队通过结对帮扶省定经济薄弱村、为帮扶的村庄小学修建校舍等多种方式,为徐州的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从数十年前炮火纷飞的战争年代,到如今全面进入新时代,徐州经济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双拥事业也是如此。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离不开巩固的国防和强大的军队,离不开军政军民大团结。全市始终把双拥精神作为城市基因、融入城市血脉,不断丰富“军民一家亲”的时代内涵,接续绘就一茬接着一茬干、爱我人民爱我军的双拥画卷,真正让“全国双拥模范城”成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鲜红旗帜、永久标识。




勇攀


乘势开启争创“十连冠”新征程




军地各级各部门坚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的政治担当推动双拥共建,乘势开启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新征程,为谱写“强富美高”新徐州现代化篇章凝聚双拥力量。




聚焦强军目标,在服务部队建设上有更大作为。各级各部门将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统筹推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把支持部队建设、服务备战打仗作为应尽之责、分内之事,切实当好驻徐部队的坚强后盾和可靠后方。支持部队重大军事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帮助部队妥善解决营房、训练场地建设等问题,着力改善官兵工作生活条件。在“十四五”相关专项规划中,统筹考虑军地双方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推动民用基础设施预置国防功能、军队基础设施搭载民用功能。进一步健全完善拥军支前军地协调机制和军地联席会议制度,确保沟通常态化开展、需求精准化对接、工作系统化推进。配齐配强拥军支前专业人员队伍,推进军供保障现代化,全力支持驻徐部队遂行训练演练、应急维稳、抢险救灾等多样化任务。凡是涉及驻徐部队改革,地方党委政府将不遗余力、全力配合,以实实在在的行动为改革强军保驾护航。




紧扣官兵需求,在推进优抚安置上有更实举措。徐州市将一如既往抓好退役军人安置,健全完善公开公平公正的“阳光安置”工作机制,真正让军转干部能人尽其才、有用武之地。大力实施退役军人技能培训和学历提升行动,不断拓宽就业创业渠道,全面落实社保衔接政策。一以贯之落实军属优待政策,市县联动开发针对性岗位,不断提高军属来徐的融入感、归属感。围绕解决军人子女入学转学等方面的难题,尽可能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军人子女照顾倾斜,特别是对抗疫一线军队医护人员子女要严格落实教育优待政策。一着不让关爱优抚对象,全面落实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援助等政策,统筹运用精神抚慰、短期疗养、免费体检等办法,不断提升优抚对象生活质量。常态化开展“关爱革命功臣”活动,定期走访慰问军烈属、革命功臣、残疾军人、老复军人等优抚对象,真心实意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魏宁 牛庆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