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银行开户 >

印花税城建税教育税附加(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计税金额)

不知道还有多少朋友记得几年前深圳那场轰动全国的地王竞拍。




时至今日,当年泰禾集团董事长亲自坐镇竞拍挥斥方遒的豪气还历历在目,已然成为一个传说萦绕在地产圈里。




然而,这块宗地时隔近6年,到今天还没建好开盘,究竟是被什么困难拌住了脚?





风光一时,然后销声匿迹




2015年12月25日,坐落在深圳福田红荔西路的土地房产交易大厦3楼内,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着一轮土地竞拍。




最终结束的时候,这间屋子里传出了彼时轰动全国地产圈的新闻——A122-0345号宗地以溢价率177.61%,楼面地价城建7.99万,总价27.4亿元的价格成交了!





图片来源:深圳市土地房产交易中心




宗地位置示意图:





图片来源:奥维地图




在竞拍成功后,泰禾地产董事长助理丁毓坤说道:“非常看好深圳市场,预计明年年底(2016年年底)产品就会入市。”但同时,他也表示:“要说贵金额也贵,说不贵也不贵,毕竟深圳楼市均价才4万元,这次楼面价都到8万元了。”




消息一出,各界专家学者就开始了一大波分析,社会反应也大致分为两派——一部分人认为,“不幸站在高地价历史大顶”、“泰禾出价这么高,看他怎么开盘”。但更多的人认为,“深圳地产被广泛看好,教育虹吸效应益发明显”、“深圳房地产,接下来是钻石十年!”




虽然这些文章都写得头头是道,有理有据,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疏忽——对未来政策的预计。




泰禾集团拿到地后,便立刻开启了一系列开发措计税施,在将院子产品引入深圳的开发理念下,不仅全公司如火如荼得开展着业务,社会各方也将目光和盯准了这片金子做成的土地。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地刚拿到,深圳就在2016年初开启了一系列调控措施。紧跟着,就是中央提出了“房住不炒”的理念,广东和深圳两层级也出台连环政策控制房地产市场。




泰禾稍微观望了一下,还没来得及应对,就迎来了更大的打击——限价,开盘价不得高于周边市场价,这个举措像一盆冷水彻底浇灭了地王的气焰。




在那时,这块宗地周边的房屋单价没有超过10万的,但这个价格是在楼面地价1-4万的情况下定价的,如果泰禾也卖10万,那么必然亏的血本无归。




想卖高价呢,又受到限制。开工时间一拖再拖,甚至交城建了好几次违约金来保住这片地王。




他们也想过从规划文件上做文章。据悉,泰禾曾多次请求更改规划,提高容积率,但很不幸的是,这片土地属于机场的限高区内,就是想钻个空子,也钻不出来。




就这样,地王的传说从昔日的风光无限,一下子成为了隐匿在市场之后的影子。







从这个表可以看出,自限价政策出台以来,深圳房屋价格被严格遏制在一个低水平上,这个现象在近期甚至引发了价格倒挂的怪现象。




然而冷淡的二手房市场和火爆的新房市场又衍生出了新问题——新房价格被限价,会不会让投机者趁虚而入,白白占了便宜呢?这,多少有点跟政策初衷背道而驰的样子。





两难处境




给大家简单地算一笔账:




粗略来讲,房价=楼面地价 建安成本 税费 平均运营成本 利润。




楼面地价:7.99万




建安附加成本:按照深圳其他的豪宅项目大致推算,约为9000元




税费:契税 营业税 城建税 教育附加费 印花税 土地增值税 房产税 企业




所得税 各类服务费、测量费、咨询费……,姑且少算一些,记20%。




平均运营成本:指开发项目流程中的工资、福利、办公费、水电费、折旧费、额外费用等等,一般不超过10%。




利润:暂不计算。




这样算下来,这片宗地的房屋,均价至少税是11万 才能达到收支平衡,远远超过那时的限价区间。




这意味着什么?不盖房,交违约金,盖房,巨亏。前后都难做,里外不是人。







这还没算利润,毕税竟开发商是企业,不是慈善家。可这笔账算下来,怎么也不像还能塞进去一丁点利润的样子。算来算去,地王再也控制不了难过的情绪,眼泪一下子散落在豪宅市场的每个角落。




所幸,2019年年中,这两块宗地附近的几块地也拍了出去。这次拍卖,是土地不多的深圳许久以来的一次大拍卖,因此,这场拍卖会也洋溢着腥风血雨。




果不其然,一块与老地王相隔一街的宗地拍出了高达6.4万的实际楼面地价,虽然和远不及7.99万,但也算是给泰禾集团打了一针强心剂。有其他开发商来到这里,就说明目前的限价范围有望提高了。





图片来源:深圳市土地房产交易中心




而且,时隔多年,这片地王周边的房价也水涨船高。泰禾,终于开始动工了。虽然截至目前为止,这个项目尚未正式开盘,但终归是有了一印花税点盼头。





举步维艰的“公平”之路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历来保持着将方针政策贯彻到底的好习惯。尤其在近些年调控房市的大环境下,深圳首先迈入了一个房市的“衰退期”。




拿限价来说,这是一个遏制房价的强力措施,可以有效控制房价飞涨的势头。但是,既然房价限高,为什么土地拍卖时却能溢价将近两倍呢。




控制房价,维护了刚需群体的公平,但公平不应该只关注弱势群体。对于房企来说,刚计税拿了高价地就被限价,无异于釜底抽薪。




这就好比,卖面粉的人高价把面粉卖出去了。等面包烤好之后,卖面粉的人一边数着钱一边说,你这些面包太贵了,不许拿到市场上去卖。




深圳作为土地财政依赖度最低的城市,2020年的依赖度仅为27%,比第二名的北京还少将近1/3,土地收入占财政收入比例仅为17%。明明不怎么依靠卖地赚钱,反应到开发商角度却成了高不可攀的土地成本。







除房价外,深圳各项保障附加性举措也一直是领军全国——上调最低工资水平和公积金标准、各种补贴政策、各项政务简化,凡此种种,不胜枚举。因此,深圳常年是全国净流入人口比例最高的城市。




但是反过来想,教育费这一系列政策也使得卖方成本节节攀升,利润空间被一再压缩。初到深圳的人感到无印花税比幸福和公平,体量庞大的企业却苦起了脸。







高昂的土地出让金和不断压缩教育的限价额度,已经带来了一个不祥的征兆——原定于8月9日进行的第二批集中供地被中止。小道消息称,此次中止是因为房企参与度不高。




这几乎是可以预见的既定事实,前有狼后有虎的开发环境必然会让每个企业都畏手畏脚,毕竟,“老地王”的教训还历历在目。照这样下去,“中止”变成“终止”甚至都是有可能的。




当然,我们教育费不应该站在现在的角度妄加评论过去的事。“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现在能做的,是从中发现疏漏,防止未来出现重复的问题。




目前来看,深圳高房价的根本原因之一是市场的供不应求。深圳的面积不足两千平方公里,却容纳了近两千万人口,人口密度稳居大陆第一。如此巨大的人口量带来的自然是庞大的住房需求,价格的上涨也算是市场的正常反映。




限价,表面上阻止了房价飞涨,但紧随起来的就是企业开发意愿的降低,市场也因此更加供不应求,到那时候,又该怎么办呢?




共同富裕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愿望,但是采取的措施应当深思熟虑。毕竟,短期的调控虽然效果显著,却只能解决近渴。与其把价格一刀切,倒不如出让金额土地的时候,让开发商竞争一下安居房的配置。这样,经济能力强的人可以安心买房,手头拮据的人也能有所保障,开发商也有钱可赚,一举多得,岂不美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