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代理记账 >

新车间缴纳房产税的时间(公司房产税从什么时间开始交)


引言

很多工厂在订单评审的时候,都会计算自己的生产交付周期,看看能不能准时把产品给到客户


但是企业按照自己的计算安排了生产工作,即使物料、设备、工装等准备完全准时,为什么最后到交付时,结果却发生了偏差?原因在哪?


我们得先从产能和生产周期说起



用标准工时计算周期

产能和生产周期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


从计划模式来探讨这个问题,产能、生产周期在传统的计划模式上,能关联的就只有标准工时,举例如下:


  • 一个产品它有标准工时,比如说10分钟,这个订单是1000件,于是我们认为它的生产周期就是1万分钟
  • 假如这个10分钟分4个机台来完成,假如说比较均衡的话,每个机台是2.5分钟,因此我们在排产的时候认为这1000个订单,在每个机台就是2500分钟
  • 这样做好像滴水不漏,万无一失,其实实际场景压根就不是那么回事,我们根本就没有考虑实际的生产方式。这个1万分钟是用标准工时乘上订单量,它最接近的场景是一个连续流,就算分四个机台,它的前提也是机台间不间断的、流动的,或者说单件流

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间很多企业不是这样生产的!


实际的生产过程与周期计算

生产周期出来之后,我们可以用它跟后面的交付时间对比,这样就知道到哪一天可以完工,然后根据客户的交付需求,判断能不能及时交付


工厂在生产的时候,PMC如果使用标准工时计算生产周期,其实是忽略了这些因数:


  • 第一个:标准工时的运用前提就是一个人独立做,连续做多少分钟,这跟我们实际生产状况是不符的;
  • 第二个:这种计算方式只是单个产品的标准工时乘上订单量,没考虑瓶颈产出能力;
  • 第三个:根本没考虑到资源的分配、甚至资源的制约
  • 所以用一个标准工时乘上订单量计算周期是很理想但绝对不现实的方法

用标准工时计算生产周期,前提就是产能无限大。不考虑实际的生产状况,PC排产看上去排到每一个机台,其实压根就不合理


标准工时其实是一个很基础的数据,前提就是订单只有一个产品,而且是一个人就做这一个产品的时候,当然可以理想地使用标准工时,然而实际排产时还有别的考虑


如何正确计算单笔订单的生产周期与交付日期

我们可以考虑一笔订单,比如说10分钟加工1件,分4个机台,订单量是1000个,它最后生产交付周期是1万分钟吗?


利特尔法则真正地告诉你具体的某一个订单它的生产交付周期是多长。这个交付时间(LT)等于在制品数量(WIP)*瓶颈的加工工时CT


  • 利特尔法则只需要考虑瓶颈的公式(CT),问题在于这个WIP到底是多少?
  • 这1000个订单在生产的过程中间,某一瞬间拍一张静止的照片,算算4个机台的手持件有几个,机台与机台之间是100个往下传,还是1000个往下传。经过这4个机台,每个把它叠加出来,WIP严格来说这样算
  • 同样是订单1000件,如果是单件往下传,转运的批量和批次不一样,得出的WIP不一样

传统的PMC用产品的标准工时ST*订单量的时候,根本没有考虑到产品是如何在工序间转运,转运批次越小,转运的频度越快,WIP就越低,真正的交付周期就越短了


如何正确计算连续订单的生产周期与交付日期

对每一个订单而言,利特尔法则当然实用了,但是连续订单就有问题了,不是每一个订单的完成周期都符合利特尔法则,为什么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生产工程中存在瓶颈的累积负荷,换句话说,我们真正在排产的时候,它有资源的约束。比如说某个设备只有1台,就会限制排产,跟多台设备甚至无限产能是完全两回事


我们要考虑资源的制约、资源的冲突。在排的时候如果不考虑就不合理,即使排下去,工人也没法儿干,因为设备数量不够,通俗说一点来说,因为有制约


产能不是无限大,这将导致一个结果,就是真正的生产周期是多长,它由瓶颈决定,同时也有瓶颈累积负荷的影响



瓶颈的产能负荷,要考虑累积的话,其实每一个订单的生产交付周期是不一样的。TOC里的SDBR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SDBR把某类产品的绳长Rope设定成一样的时候,并且考虑到之前的订单所导致的瓶颈负荷累积结果之后,生产周期以及这笔订单的具体完工日期就可以完全确定了,这样才能够让企业清楚地知道生产交付周期满不满足客户订单交付周期




结束语

传统的PMC排产法我们可以称之为"标准工时法",它没有考虑到实际的场景,没有考虑到实际的转运方式,没有考虑到瓶颈负荷累积,更不会考虑资源的很多约束造成的冲突,很理想地认为资源是没有冲突的


这种独立排产法的想法,与传统的ERP(企业资源计划)同样都是一个前提假设:产能无限大


所以企业花那么多功夫排到机台的独立排查,看似很精细,用的数据好像也无懈可击,实际上完全背离了真正的生产的场景


注释:


①PC:Production Control,生产控制。


②利特尔法则:在一个稳定的系统(L)中,长期的平均顾客人数,等于长期的有效抵达率(λ),乘以顾客在这个系统中平均的等待时间(W);或者,我们可以用一个代数式来表达:L=λW。


③LT:Lead Time,订货交付时间。


④WIP:Working In Progress,在制品。


⑤CT:Cycle Time,循环时间,周期。


⑥SDBR:Simplified Drum Buffer Rope,简化的鼓-缓冲-绳,它是由斯拉根海默所创立,它的本质和DBR相同,但是SDBR在逻辑上取消了DBR中的瓶颈缓冲和装配缓冲,只保留了交货缓冲。


⑦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