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代理记账 >

云南省建筑市场监督与诚信(云南建筑市场监管信息与诚信信息网)

从2020年5月至今,近一个月时间,全国各省市住建厅步调一致、重拳出击查处了百余家建筑企业因弄虚作假申请一级、二级建筑资质的相关企业并进行了集中曝光。此次查处行动,必将引起建筑行业企业的深入思考和警醒。各地住建委将持续严厉打击此类违法违规行为,从源头上撤销、勒令调整一批建筑企业的资质,并进行相应处罚。


一、北京市、云南、安徽、江西、广东五省市、百余家建筑企业资质申报弄虚作假行为被通报


北京市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


北京爱普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等23家建筑业企业资质申报弄虚作假行为的通报


各有关单位:


  经查,北京爱普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等23家建筑业企业存在提供虚假材料申请资质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及《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申报弄虚作假行为处理办法》(建市〔2011〕200号)等规定,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已对北京爱普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等23家建筑业企业作出不予行政许可、给予警告、1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该项行政许可的决定。


特此通报。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2020年6月10日


附件:企业名单



云南省


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


对云南千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等5家建筑业企业资质申报弄虚作假行为的通报:


各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各有关企业:


经查,云南千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云南朗泽科技有限公司、云南洲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云南展亿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云南永仁建筑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在资质申报过程中存在弄虚作假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及《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申报弄虚作假行为处理办法》(建市〔2011〕200号)等规定,决定对云南千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等5家建筑业企业予以通报批评,不批准其资质申请,并将其不良行为在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官网和云南省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网予以公布。自本通报印发之日起1年内不受理上述企业申请相应行政许可。


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20年5月27日


附件:企业名单



安徽省


安徽省住建厅发布关于


《关于对9家建筑业企业撤回建筑业企业资质的公告》


各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城乡建设局),广德市、宿松县住房城乡建设局,有关企业:


根据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开展建筑业企业资质动态核查的通知》(建市函〔2019〕1403号)、《关于对不满足资质标准要求的建筑业企业限期整改的通知》(建市函〔2019〕1333号)要求,2019年9月-12月,组织开展了建筑业企业资质动态核查。2020年1月12日-21日,对不再符合相应资质标准要求且整改期间未整改到位的39家建筑业企业下发告知书,其中已签收30家。根据住建部《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第二十八条规定,现撤回30家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


2020年5月8日


安徽省住建厅发布关于


《关于对9家建筑业企业撤回建筑业企业资质的公告》


根据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开展建筑业企业资质动态核查的通知》(建市函〔2019〕1403号)、《关于对不满足资质标准要求的建筑业企业限期整改的通知》(建市函〔2019〕1333号)要求,2019年9月-12月,我厅组织开展了建筑业企业资质动态核查。2020年1月12日-21日,对不再符合相应资质标准要求且整改期间未整改到位的建筑业企业已下发告知书。对无法联系的9家企业,现予以公告。自公告发出之日起60日,视为送达。


2020年5月8日


附件一:30家企业名单



附件二:9家企业名单



江西省上饶市



关于要求上饶市部分建筑业资质企业整改的通知


为切实加强建筑企业资质管理,进一步规范上饶市建筑市场秩序,经对我市建筑业资质企业抽查,发现有50家建筑业企业不满足资质企业人员标准。现限期3个月(截至9月15日)内按照企业资质人员要求(注册建造师、中级职称人员、技术工人)整改到位,并提交申请报告至市住建局行政服务科,到期未整改到位的,我局将依照有关程序撤回其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


上饶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20年6月16日


附件:待整改企业名单



广东省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


广东中喆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资质申报弄虚作假行为的通报


各地级以上市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各有关企业:


  经查,广东中喆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河源市晟德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梅州丰园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佛山恒太伟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广东都市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在有关资质申报过程中存在弄虚作假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及《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申报弄虚作假行为处理办法》(建市〔2011〕200号)等规定,决定对上述企业予以通报批评,不批准其资质申请,并将其不良行为在省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予以公布。自本通报印发之日起1年内不受理上述企业申请相应行政许可。


附件:资质申报弄虚作假企业有关情况一览表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20年5月29日


附件:企业名单




二、建筑企业资质申请弄虚作假,企业和个人都将损失惨重、得不偿失!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制定《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申报弄虚作假行为处理办法》。该《办法》于2011年12月8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建市〔2011〕200号印发。《办法》共19条,自发布之日起施行。该法中,对资质申报的企业以及过程中参与此行为的相关部门及人员的处置办法都进行了相应描述。


第十二条 对资质申报中弄虚作假的企业,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按照行政审批权限依法给予警告,并作如下处理:


(一)企业新申请资质时弄虚作假的,不批准其资质申请,企业在一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该项资质;


(二)企业在资质升级、增项申请中弄虚作假的,不批准其资质申请,企业在一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该项资质升级、增项;


(三)企业在资质延续申请中弄虚作假的,不予延续;企业按低一等级资质或缩小原资质范围重新申请核定资质,并一年内不得申请该项资质升级、增项。


第十七条 对参与企业资质申报弄虚作假的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法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十八条 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将企业资质申报中的弄虚作假行为作为企业或个人不良行为在全国诚信信息平台予以发布。


与此同时,除了行政处罚,建筑企业一旦在全国诚信信息平台进行通报后,会对企业本身的品牌声誉造成负面影响,这必将影响到这些企业后续承接相关工程业务。弄虚作假导致资质撤销,企业在一年内无法承接相应工程,这对于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甚至可能会导致企业破产。



三、怪现象!资质造假惩处不断,违法违规持续上升,原因何在?


对于资质造假,不管是被清出建筑市场还是责令整改、撤销企业资质,对建筑企业来说都是不小的损失。但从住建部平台上公布的数以百计的被举报投诉企业名单来看,业内资质造假问题依然很严重。


企业为何热衷于资质造假呢?对于建筑企业来说,资质就是企业的形象背书。一纸资质如同通向优质项目的“敲门砖”,等级越高,代表企业实力越强,也意味着在面对市场机会时越能掌握主动权。因此部分建筑企业不惜铤而走险,对资质进行造假、注水或者挂靠、收编相关专业人员等方式,来弄虚作假。


与此同时,近年来对建筑企业资质相关违法违规现象加大了监管力度和评级要求。住建部发布《关于简化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部分指标的通知》中明确对申请建筑工程、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一级资质的企业,未进入“四库一平台”的企业业绩,不作为有效业绩认定。这也导致一些建筑企业为获取资质,不惜通过弄虚作假,搞假资料、假业绩申请资质。



四、监管手段持续升级,企业工程业绩造假易发现


监管手段的的升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告知承诺系统加强动态核查


对于建筑施工资质升级的动态核查,主要原因是检查项目工程业绩,如果发现工程业绩是造假的,企业通过虚假业绩获取资质,不但会撤销资质,而且三年之内都不能再申请此类资质。


2、四库一平台监督项目的业绩记录


2018年3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文件,要求加强对已入库工程项目信息的监督检查,规范化监督机制,定期检查、随机抽查,进一步监督信息的真实性,确保项目业绩记录信息的真实性,有利于有效解决工程业绩造假的问题。


3、建筑市场主体的黑名单


2017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信用管理暂定办法,有史以来第一次明确了建筑市场主体的黑名单制度,要求各级住房和城市建设主管部门重点关注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中列出的建筑市场主体,受限于市场准入、资质资格管理、招标等方面,对于工程业绩造假的建筑企业,各地区的惩罚办法是撤销其相关企业资质,不得在3年内再次申请资质,并列入建筑主体黑名单中。



四、建筑企业该如何应对?加强资质管理是正道!


l 注重企业业绩


企业业绩是衡量建筑企业综合实力的标准和考核指标,因此建筑企业在日常作业中注重业绩的积累,妥善保管好能代表工程业绩的中标通知书、企业所承担的项目的合同书)、所获得的荣誉证明等。


l 重视企业人员资质


226号文件取消了除各类别最低等级资质外人员的考核指标,并不意味着所有企业资质都不要求有建造师等企业人员。施工总承包三级资质企业对建造师等人员仍有要求,一级资质、二级资质企业保留技术负责人这一项要求。


除企业业绩和执业人员要求外,还包括企业资产情况、办公场所、技术装备、企业的市场拓展和生产经营情况、企业主要经营指标等统计数据上报情况、实地核查企业在建工程项目情况等。


随着国家对建筑资质改革的推进,不仅资质标准会做减法,审批流程也会不断做简化,所以肯定会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将来,建筑企业资质动态核查将更加常态化,建筑企业一定要做好迎接动态核查的完全准备,加强资质管理才是企业长足发展的正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