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公司注册 >

河南省地方税务局传递联一(河南省税务局报道)


一、伊尹“元圣祠”及“伊姑庙”


“阿衡坊”联:


伊阙名区 1)


陆浑旧制2)


注:其牌坊原在空桑涧伊尹祠外,民国十七年移至嵩县老城衙门口。


1)陆浑故地古称伊阙,夏时称伊国,唐代设伊阙县


2)魏晋设陆浑县


“元圣祠”大门联:


仕甘五就任天下 3)


垂训三篇奠乾坤


正殿联:


志耕莘野三春雨 4)


乐读尼山一卷书


注:3)五就成汤 4)有莘之野


“道义门”联:


欲溯伊源 举足莫往他路走


述贤儒先 虔敬须从此门来


——清道光年间知县李翰昌题书


“三聘堂”联:


躬耕莘野,乐研尧舜之道


匡扶太甲,固守大商江山


——清乾隆年间莘乐社学张老师题书的古联


“一德堂”门扇联:


与人不求备


检身若不及


门框联:


尹躬暨汤垂千古


匡扶太甲传万世


厢房联:


圣似尧舜 非禹稷皋夔而天下不治


贤似汤武 非伊莱望旦而社稷不固


——曾就读伊尹祠私塾的清朝儒生周仁杰题书


“顺王庙”大殿联:


成汤请聘莘野师儒


伊尹顺王伐夏兴商


“顺王庙”1)大门联:


耕莘乐道


顺天应人


——清乾隆年间张大年撰文首书


注1):顺王庙在桑涧沟口的纸房乡高村。顺王庙古碑载:“嵩县城南七里许高村南岗耸然特峙,上修有古刹顺王庙……”清朝重修碑载:“阿里高家村南岗有三聘台,顺王庙在焉。乃成汤三聘台伊尹之所,而伊尹顺从汤之处也。地势爽垲,允程合理,福区规模堂皇,诚此地灵境。”


伊姑冢前“伊姑庙”1)正殿联:


子伊尹商元圣开国宰相


母伊姑嵩氏女盖世至尊


左右门扇联:


伊水流芳名


古冢存千秋


注1):伊姑冢位于嵩县饭坡乡洛沟村中央,清《嵩县志》载:“空桑涧南,山涧幽窅,一塚巍然,方立亩许,世传为伊尹母墓。”此冢孤丘独立,三面环水,一面靠山,底部周长500余米,高150余米,分五面,分别是红土、白土、黑土、沙土、混合土组成,四周群山全部朝向此冢,蔚为壮观。冢前修有伊姑庙。


二、两程故里及二程祠


二程祠堂位于嵩县田湖镇程村,是北宋著名理学家程颢、程颐的故居,二程后裔世居于此。二程故居初建于宋徽宗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大观元年(1107年)程颐卒,后人在此建祠。明景泰六年(公元1455年)皇帝下诏将程村命名“两程故里”,并在程村东1华里处建石牌坊一座,上书“圣旨”,下书“两程故里”。扩建房舍60间。后受战乱破坏,几毁几修。清道光年间,全祠总面为4392平方米,布局为三进大院。整体建筑,高大宏伟。祠内石碑林立,古柏参天,历来被视为理学名区,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三月御书“学达性天”匾额,悬挂在程氏祠堂门首。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九月,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路过洛阳时,慈禧太后于书写“希踪颜孟”,光绪皇帝手书“伊洛源渊”匾额,送程祠悬挂,至今仍存。院内有一巨碑,约六、七米高,为书法极品,据说为元代赵孟頫所写。


(一) “道接子舆”、“学贯濂溪”庑坊联:


联一:言动不苟泰山严严之象


论议无懈大臣谔谔之风


联二:汝丰坐同有曾点契孔之乐


河皋立要同颜渊服膺之传


——分别为二程门生杨时、游酢所题


(二) “棂星门”门联:


联一:奎壁萃文星道统相传应有自


嵩邑开景远皇恩接荫更无涯


联二:教衍唐虞道宗静专扶昌运


源分洙泗学究诚明立正传


——均为两程门人朱光庭题


(三) “诚敬门”门联:


仁义立治行之本


诚敬开入圣之门


(四) “道学堂”门联:


春风和气纯乎纯矣


烈日秋霜正者正也


——二程弟子朱熹题


(五) “道学堂”室内塑像两边联:


此道无传久矣溯秦汉唐以前仰承邹峄


斯文不在兹乎自周邵张而外佑启紫阳


一一道光四年嵩县知事刘礼淞题


(六) “和风甘雨’’、“烈日秋霜”庑房门联:


联一:春风前共游杨立


冬雪此同吕谢当


联二:门内尽列家学远


户中咸坐道思深


联三:同堂配享传万古


一事成祀永千秋


联四:户外无雪犹共立


窗前有风还同当


(七) “启贤堂”门联:


历官十二三朝贵


享禄六十两贤宗


(八) “东讲堂”门联:


天地民物造学业


忠孝节廉成文章


(九) 二程神篷联:


自古汉唐无双仕


于今伊洛第一家


(十) 村口“石牌坊”联:


联一:解经遗踪犹有在


过化尊神泽未淹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卢连章题


联二:定性识仁统物我


存诚主敬一天人


——河南大学宋代研究中心教授姚瀛艇题


三、朱熹“文公祠”及朱氏宅院联


朱熹为宋代大理学家、教育家、二程弟子,他把孔孟以来到周敦頣、程颢、程頣、韩愈等人的思想加以综合,构成自己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成为宋明理学的主体,被南宋、元、明、清多代奉之为官方哲学,正统思想,统治中国思想界达数百年之久,对巩固封建统治起了重大作用。朱熹不仅发展了二程的理学思想,而且发展了二程的教育思想。朱熹的《小学》、《近思录》、《白鹿洞书院学规》,长期支配着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教育活动。


朱熹六代孙朱裳,于明万历年间,任泗州判时,迁嵩暂居田湖程村,后在程氏后裔的帮助下,定居大朱村。明万历三十年,在嵩县阎庄镇大朱村建文公祠,塑文公像。


(一) 嵩县阎庄镇大朱村朱熹庙:


大门联:


伟哉河洛,此道宗元两夫子 1)


雄矣武夷,斯理功成一圣贤 2)


——朱熹后裔朱义方题。2005年世界朱氏联合会第六次代表大会赴嵩祭祀二程祠及朱熹庙时,被世界朱氏联合会收藏。 1)指二程。 2)指朱熹。


神像神龛联:


孔孟资不坠


周程藉折衷


(二) 朱氏石坊联:


地揖清高 碧水丹山新世界


门庭开阔 礼门义路古传统


—— 朱氏后裔朱义方题


(三) 朱熹为朱氏堂轴题联:


鸢飞月窟地


鱼跃海中天


——此轴联收藏于嵩县纸房乡朱王岭村朱氏家族


(四) 朱氏家族常用联:


婺源品根武夷植序


耕读传家道德为基


四、万选才陵园“万氏佳城”


万选才,字德英。1892年12月生于阎庄镇段沟村,幼年家贫,20岁拉杆参加镇嵩军,由于作战勇猛,历任营长、旅长、师长。1927年投靠冯玉祥国民新军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第八方面军第一军军长,在战斗中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屡建奇功,被誉为北伐猛将。1930年春任国民革命军第六路总指挥,兼任国民政府河南省主席。1930年4月,在联冯反蒋战争中,遭同党刘茂恩暗算陷害,4月21日在路过镇嵩军旧部旅长阮勋防区时,刘派阮将其拦截扣留,送交蒋介石,1930年8月27日在南京遇害,年仅38岁。1932年,河南省财政厅拨款为其修建陵园,冬季将其遗体运回,安葬于陵园“万氏佳城”,陵园位于嵩县阎庄镇东一公里,占地50亩,内存冯玉祥、阎锡山、吴佩孚、吉鸿昌、于右任、李宗仁等国民党将领手迹。


陵园大门联:


想豫北畿南,袍泽同仇,戈矛敌忾,争教青史留芳,烈烈勋名谁先我


看山环水抱,松柏苍翠,楸梧森烈,毕竟丹心不朽,凛凛英气犹逼人


联二:


二十载经营缔造,纵横燕赵豫秦,惟我丹心贡同志。


半生来苦衷孤诮,仔肩军政党国,经教青史慰忠魂。


——上为爱国将领 冯玉祥亲题,扁额为:功在党国


于右任题匾:浩气长存


主祭大院门联:


建节荆河从看总摄师干克集壮猷葵葛凭思越荫


开藩嵩洛方精求治理未酬远志桑梓恭敬感棠封


国民党军阀吴佩孚题扁: 名流千古


阎锡山题扁: 魂归中原



五、名山古刹联


(一) 伏牛山“云岩寺”


云岩寺位于伏牛山腹地的嵩县白河乡下寺村,分上、下寺两部分,面积5平方公里,是伏牛山最大寺院。始建于唐元和年间(公元804年前后),为唐朝自在禅师所建,元时已与五台、峨嵋、少室齐名,明时进入巅峰。据碑载:当时环绕云岩寺而建的寺院达150余座,“铅松茂卉,凌云蔽日”,“僧舍散落,遍岩谷高下,事农诛茅为庵者,不下数百墅。”僧众数千人,进入伏牛,如入佛国。寺区内群峰耸峙,怪石嶙峋,飞瀑流湍,古木参天。特别区域内遗存的千年银杏群,堪称天下一绝,2007年6月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认定为古银杏树最多的寺院并授牌。


白云吐岫以寺号1)


野牛降伏而山名2)


—— 明朝第一任内阁首辅、翰林学士解缙亲题


天连山势全雄晋3)


地转河流远界秦


——明代大诗人谢榛题


注:1)云岩寺位于龙池曼山麓,白云缭绕,又名云崖寺。 2)传说唐自在禅师云游到此,降服了野牛岭的野牛,得名伏牛山。并居此,开创云岩寺。 3)晋朝七雄


(二) 伏牛山“红椿寺”


天王殿联:十里松杉围古寺


万重云水绕青山


三孔桥亭子木刻楹联:


北亭:伏牛山间禅林静


红椿墁上磬声悠


——横批:皇家寺院


南亭:六根清净出三界


八相成道离五行


——横批:天下第一名刹


大雄宝殿联:春曼院花庄严绝妙


澄菩提树色相皆空


大雄殿联二:无人无我现自在


非空非色见如来


注:红椿寺位于伏牛山腹地的嵩县车村镇高峰村,始建于明嘉靖初年,是一所规格很高的皇家寺院,也是环绕云岩寺的最大寺院,占地50余亩,殿堂僧舍300余间,僧众700余人,骡马成群,寺产颇巨。明末毁于李自成义军。


(三) 西岩山“龙兴寺”及“金宫院”


山顶武则天避暑阁联:


云生几处飞彩霞


月到群巅挂玉钩


——清顺治戊子举人、文词家董铎题


山门木刻联:


联一:混沌初分道为先


常有常无得自然


联二:紫气东来三万里


幽美初度五千年


二门联:


联一:北斗北辰中夫大神


上朝五阙下覆昆仑


联二:调理纲纪统御乾坤


大周天界刚傲如尘


金宫院正殿门联:


育炉烧炼延年药


靖道修行益寿丹


殿堂联:


面开人间是非曲直事事扶正祛邪


观遍世上黑白清浊处处惩恶扬善


注:西岩山又名思远山,海拔884米,巍峨挺拔,山上白石裸露,望之如皑皑白雪,史称“西岩戴雪”,为嵩县八大景之一。传说唐女皇武则天曾幸游于此,山顶遗存有乘凉阁、射雁塔、避暑楼等遗迹。寺院始建于唐代,唐朝皇家寺院安国寺首座圆敬高僧(嵩县籍),曾到此寺出家,使该寺名扬朝野,载入史册。1986年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2年为配合开发思远山及龙兴寺旅游,修建金宫院,距龙兴寺百余米,为佛道合一庙院,宗教开放场所。


(四) 熊耳山“吉祥寺”


天王殿:正气浩然胸怀坦荡遍法界


宝杵降魔群邪归佛永太平


观音殿:问观音为何倒坐


恨凡夫不肯回头


地藏菩萨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地狱未空誓不成佛


大佛殿:慈悲喜捨度有缘人


福态庄严成世之逞


殿内佛篷联:


若不回头谁替尔救苦救难


如能转念无须我大慈大悲


注: 吉祥寺位于嵩县旧县镇西北5公里的熊耳山麓,创建于东汉明帝时期,与云岩寺、甘露寺并称洛南三大寺,迄今近两千年,是嵩县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寺。寺院分三节大院,僧房160余间,佛殿、廊房俱全,建筑雄伟;塑像披彩着金,栩栩如生。1986年被县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正式修复开放,现为开放型宗教活动场所,香火鼎盛,佛事规范,寺规严格。


(五) 吉祥寺下院“善觉庵”


修行应以戒为师


学道当知心是佛


注:善觉庵是吉祥寺下院。尼庵原名“桂庵修”,与吉祥寺同期修建于汉明帝时期,原为寺院后塔林,占地10余亩。现修建有大殿、斋房、疗房、藏经库等庵房67间,为宗教活动开放场所。


(六) 七峰山下“竹林寺”


竹林密密环坡茂


泉水淙淙绕寺流


——民国时期嵩县教育界名流,“嵩英中学”首任校长李警堂题


山麓殿宇嵯峨,不尽茂林起祥云


涧畔亭台相映,无际修竹生檀香


——省戏曲协会会员李文歌题


注:竹林寺位于城南七峰山下的纸房村寺沟中,北距县城三公里。寺院建于明朝,三面环山为屏,四周竹林为幛,南北十二葱岭遥遥相向,形成“十二凤凰朝竹林”之奇观。寺区环境幽静,“面对青峰,后有茂林,松柏苍苍,绿竹猗猗”,“远吞山光,平挹伊濑,茂林修竹,辉映千竿,变泉中央,彩耀五色,灿乎皇哉”,素有“天上竹林,地上少林”之说。1989年竹林寺被县政府公布为重点文保单位,现为宗教开放场所。


(七) 叠翠山“玉宝寺”


大佛殿联:


人在画中不作雄头三分佛


身飘虚外更亲盛世九芙蓉


注:叠翠山位于嵩县城北,山上柏树茂密,故称“叠翠”,与城南七峰山隔河相对,“七峰对叠翠”为嵩县八大景之一。玉宝寺建于叠翠山顶,占地20余亩,初建于唐,原建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三皇姑殿和配殿等,为嵩县著名古刹之一。1992年修建大佛殿、菩萨殿和10间东西配殿,现为宗教固定场所。


(八) 库区安陵“三圣殿”


菩萨殿联:月澄禅心静禅界清静镇禅宗


云拥大雄深大众肃容参大览


殿前乐舞楼联: 白雪曲高依咏和声传雅奏


清平调古式歌且舞有遗音


注:三圣殿位于库区乡安岭村,始建于清雍正五年,占地8亩,现存正殿、拜殿、七星庙及舞楼各三间。此舞楼与旧县街舞楼是嵩县保存最完好的两座古舞楼,具有很高的建筑艺术价值。1986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六、道观神庙联


(一) 九皋山“鹤鸣观”


九皋山位于嵩县北面,海拔930米,古时山上群鹤翔聚,《诗经》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被誉为嵩县八大景之一。后为道教名山,山上遗存有72洞府。鹤鸣观位于主峰之颠,古为祖师庙,相传商朝殷纣王之子殷蛟曾在此修炼,后人修祖师庙以纪念。秦汉时扩庙为观,称鹤鸣观。唐朝贞观年间,尉迟敬德捐资扩建,诗仙李白曾题扁“鹤鸣宝观”。明万历,清康熙、乾隆均有重修。1996年被县政府列为旅游开发项目重修。现存的门楣石匾“鹤鸣宝观”为李白手迹。


“鹤鸣观”联:


龙去深湫犹带雨


鹤归华表不闻笙


—— 明朝嵩县县令李化龙题


“祖师殿”联:


道祖修行鹤鸣山


神通广大闻天下


(二)、陆浑山汤池沟“汤王庙”


山门联:云封野寺僧疑鹤


涧引汤泉气作烟


——清康熙进士张汉题


清代汤王殿联:汤王真帝有道君


治国聘贤相伊尹


注:汤王庙位于九皋山南陆浑麓屏凤山下汤池沟,传说此地为汤王三聘伊尹之地,后人修建“汤王庙”纪念,现汤王庙移建凤凰山麓。沟中有温泉,传说汤王曾浴此温泉疗疾,故名汤池沟,据史料记载,历代修建汤池34次,较大两次是清乾隆年间县令康基渊率修和民国二十三年国民党75师师长宋天才捐修,现建有温泉山庄疗养院。


(三)云梦谷“姜公庙”


山门联:


翘首仰神踪,山也神林也神泉也神今吾进三清洞非神也神


及时行福地,春亦福夏亦福秋亦福冬尔入姜公庙不福亦福


中门联:


教有万法正气长存不可取法捨法非法非非法


道本一乘根源自别故说下乘中乘上乘上上乘


三清洞联:


三清洞中开普渡


五洋江心造慈航


注:姜公庙位于田湖镇伊河东岸高屯村,坐落于九皋山西麓的云蒙山谷。三面青山巍巍,一线峡谷幽幽,山坡松柏成林,谷中石阶入云。殿宇富丽堂皇,鳞次错落,布满山谷。姜公庙始建于秦,传说姜子牙为相前曾在此修炼学医,采药为百姓治病,后人盖庙纪念。民国时重修三清洞和刘祖十八弟子洞。现有庙宇数百间,从谷底直排山颠,中间999层石阶,气势壮观。姜公庙会为豫西最大庙会,辐射周边40余县市,规模盛大,香火鼎盛。


(四) 太极山“祖师庙”


太极山山连山山山清幽


祖师庙庙对庙庙庙空灵


——著名编剧李文歌题


廉洁为心忠信为仗


文章花册功德在民


注:太极山位于大章镇杨庄村伊河南,山势崔巍险峻,青峰连绵。主脉东南九道巨岭,状如游龙朝向主峰,称“九龙朝凤”之地。山脚是庙,山腰是洞,山颠殿宇排列,凌空绕云,恍如仙境。祖师庙初建于唐,北宋形成规模,清道光年间重修庙宇,金塑神像。主峰建有前后大殿6间,东南西三方偏峰分别建有关帝庙、黑虎庙和灵官庙,三庙各有一幅浮雕楹联,系宋代大文豪苏轼亲题,吸引众多游人登山观赏,当时流传有“远来朝拜太极山,不看楹联心不甘”之美谈,可惜现已失传。


(五) 老龙寨“老龙庙”


关帝殿壁画联:


三人三姓三结义


一君一臣一圣人


夜静五更思汉室


花开三月想桃园


气吞东吴千员将


势压曹营百万兵


夜看《春秋》文夫子


单刀赴会武圣人


志在《春秋》功在汉


心同日月义同天


注:老龙寨老龙庙位于九店乡老龙村,始建于西汉初年,距今2000余年。庙院依山而建,层层叠叠,自东而西依山势建有三节大院,主要建筑有圣母洞、洞上为老母阁;祖师洞、洞上为玉皇阁;关帝庙、灵官庙、龙王庙及钟楼、戏楼、僧舍、碑林等。庙院地平、墙壁、神台、台阶均为天然大理石加工而筑。规模宏大,建筑独特,为山区一大人文景观。


(六) 德亭“十方朝元观”


祸福无门惟人自招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注:朝元观位于嵩县德亭镇一里处,初建于大金,其创建人周真人曾两受皇封,使朝元观名声远播,从金、元至明、清,香火一直鼎盛。庙观四面环山,风光险秀,殿宇房舍30余间,现为宗教固定场所。


(七) 车村“关帝庙”


联一: 春秋匪懈祀典重新汉千古


宇宙长存神功并著忠一生


联二: 生蒲州、事豫州、守荆州、战徐州,万古神州同庆


兄玄德、弟翼德、释孟德、擒庞德,千秋盛德无双


注:位于车村街北,始建于明代中叶,前后三座大殿,南建有戏楼。1986年被县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现重修为四合头院,固定宗教活动场所。


(八) 孙店“城隍庙”


木雕联:御灾除患神功著


福善恶淫天道昭


注:该城隍庙位于车村镇孙店街东,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孙店地处伏牛山腹地,四面群山环抱,清代设四品守备署,建有守备衙门,管辖方圆七县,颇具声威,城隍庙因守备衙门而建,建筑雄伟,现为固定宗教场所。


(九) 旧县“九龙圣母庙”


九龙腾空降吉祥


圣母回宫赐百福


注:九龙圣母庙位于旧县镇东村山坡下,与吉祥寺、三官庙、火神庙、舞楼等形成古建筑群落。


七、古书馆、戏楼楹联


“首三图书馆”联 1)


将军武库书连屋


疆土弦歌史铭勋


注:首三图书馆,在嵩县田湖街宋天才宅院内。“首三”,即宋天才乳名,曾任国民党75师师长。此联为国民党元老于右任题书。


阎庄街戏楼联:


金花金价,银花银值,于本地视为珍品


玉川玉音,铁娃铁嗓,在当时尚属能人 1)


1)注:金花、银花、玉川、铁娃均为民国时嵩县西关同庆会戏班主要演员。


德亭戏楼联:


同赏龙虎斗


共品鹤凤吟


桥头戏楼联:


红脸忠黑脸智白脸奸贼


老旦青正旦秀花旦风流


八、旅游景区、名胜联


(一) 人间仙境“白云山”


白云山位于伏牛山腹地,山势雄伟,森林茂密,瀑布成群。开发有玉皇顶、九龙瀑布、原始森林、小黄山、森林痒吧、高山牡丹园、高山天池等游览区。被评选为中国最美的地方、5A景区。其玉皇阁建于海拔2216米的“中原最高峰”玉皇顶上,建筑风格独特,古朴典雅,巍巍壮观,云遮雾罩,幻如仙阁。


白云山主峰玉皇阁联:


生民盼九州,至善至德。


玉帝凌天宇,唯尊唯我


——原文化部部长、当代著名作家王蒙题


白云山玉皇顶联:


西豫无双秀


中原第一峰


——省书法协会会员朱义方题


白云山山门联:


悠悠白云潺潺清潭云涌飞瀑化玉帘真乃天宫玉苑


浩浩森林灿灿山花林幽花艳伴奇石宛如人间仙境


——征联作品


白云山名胜联:


联一:跨伏牛牵伊水当春夏之际黛峰郁郁


临熊耳眺外方望南北诸峰白云依依 1)


联二:白云遥入怀千山俊秀翠含黛


青褐近可掬万壑葱笼紫生烟


——均为省硬笔书法协会会员张相正题


注 1)熊耳山与外方山


联三:天上瑶池南湖水


人间仙境白云山


——“人间仙境白云山”为中国书法协会会长启功题书


白云山留侯祠联:


一世功名尝夙愿


几缕白云伴终生


——嵩县知名学者张进莹题


(二) 奇石奇水“天池山”


山门联:


奇幻旖旎不信人间存仙境


空灵幽绝方知世上有天堂


——省文联作家李铁城题


天池山餐饮小街联:


山涧明月清风徐徐入梦来


竹林茅舍野味浓浓不思归


——张相正题


贤相躬耕伊水畔


伟人仰卧天池山


注:天池山位于熊耳山麓,青峰连绵,林海茫茫,建有国营“王莽寨林场”,开发有“神奇飞来石”、“高山天池”、“秀丽玉女溪”、“雄险二郎沟”等游览景区及唐鼎野外训练基地。特别其“伟人卧像”与“公心”峰惟妙惟肖,相得益彰,鬼斧神工,堪称天下一绝。现为4A景区、“国家森林公园”。


(三)嵩县八大景老对联


左雾雨右戴雪见七峰叠翠举目陆浑春晓


依活水望温泉闻九皋鹤鸣倾听伊河秋声


左凤山右伊水相处陆浑春晓


远雾雨近温泉耳闻九皋鹤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