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公司注册 >

深加工结转示意图(为什么要进行深加工结转)

原创: 高后亮 美来众联




>>> 干货 原创 连载 <<<


玉米供应链企业


如何应对后临储时代的变化与机遇


——后临储时代玉米产业链变化趋势的分析


及新物种供应链企业“美生科技”商业模式介绍


原创连载


作者后亮




作者:美来众联|美生农业总经理 高后亮




本期看点


1.玉米临储的库存量已不足以影响市场价格;


2.东北地区从2019年将重新取得玉米的定价权,产生“玉米产业新生态”并引领全国玉米价格;


3.当产区下游企业产能全开的时候,产区粮源争夺将更加激烈;


4.常年在东北产区做战略收储的大型用粮企业,若不提前布局,未来可能在东北产区无粮可收。


玉米后临储时代,我们一定要看清整个玉米产业链和产业生态的变化趋势,并尽早做好战略布局。


前期阅读:


【干货(连载)】玉米后临储时代,“新物种供应链企业”的“风口”已经到来,你准备好了吗?(开篇)


第1期


2018年的临储玉米拍卖从4月12日开始至10月25日结束,连续拍卖28周,成交量首次超过1亿吨。





图一:玉米临储历年拍卖成交情况







表一:玉米临储历年拍卖成交情况表





图二:2017年临储玉米拍卖周度成交情况





图三:2018年临储玉米拍卖周度成交情况


纵观历年玉米临储的拍卖,我们可以看到,在“后临储时代”,玉米产业上下游的逻辑已经悄悄发生了变化:2017年5700万吨的成交量的规律是“跌-涨-跌-涨-跌”,而2018年在成交量将近翻了1倍的情况下,成交率曲线跟2017年截然不同,总体呈现出“先跌后涨”的趋势,在拍卖的最后一周的成交率居然攀升到70%左右,完全出乎了市场预料。


按照我们通常的理解,价格应该受供求关系影响,市场供给大的时候,价格应该下行才对。而玉米的后临储时代给我们上了一堂“反规律”的课,甚至告诉我们,当人们都“齐步走”“看多”的时候,就会进化出一个“增量市场”,才会让我们惊见1亿吨的成交量和一路不停上涨的交易价格,而这,就是市场化的力量。


当然,市场是不是一直会这样持续“多”下去,会不会在某个时刻,大家又一起“齐步走”都来“看空”,这不重要!对于大型饲料企业和其他以玉米为主要原料的企业来说,重要的是我们要看到在玉米的后临储时代以及无临储时代,整个玉米产业链和产业生态可能的变化趋势,以便尽早做好战略布局。


一、东北地区会产生“玉米产业新生态”并引领全国玉米价格


(一)国玉米的种植面积与产量





表二:全国玉米种植面积与产量(2018年统计局校正后数据)


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11月份预计,2018年玉米播种面积为6.345亿亩,比上年减少0.23%。2018年玉米生产期间,部分地区在玉米生长的关键期遭受了较长时间的干旱和高温等不利气象条件,影响玉米的生长发育和灌浆结实,但全国整体而言光温水较为匹配,整体天气状况比较适宜玉米生长。预计2018年玉米产量为2.592亿吨,比上年增加0.05%。


按照今年玉米临储拍卖所显示出来的强劲的需求以及玉米收购价格持续走高的态势推理,明年的玉米面积应该会有更大面积的增长。但是由于黑龙江11月份出台的生产者补贴政策是给玉米种植者补贴25元/亩,而给大豆生产者补贴320元/亩,比去年增加了146元/亩,这种作物间补贴的巨大差异必然会让很多原来想改种玉米的农户认真盘算种植效益, 不会一窝蜂地全部改种玉米。 明年的玉米种植面积,大部分机构的预测都是会比2018年有所增长,但增长幅度不会超过0.5%,如果不发生很严重过的自然灾害,东北三省一区明年玉米的总产量应该跟今年持平,在1.1-1.3亿吨之间


(二)玉米临储的库存量已不足以影响市场价格





表三:历年玉米临储库存结转表




截至10月25日,临储库存仅剩7948万吨,以今年1亿吨的成交量尚且不能遏制玉米价格的上扬,可以预测到明年秋季农户惜售、玉米价格看涨是大概率事件。


(三)下游行业的变化





图五:玉米深加工企业产能示意图




1. 玉米深加工行业


东北四省截至目前深加工行业新增产能2455万吨,达到了空前的5571万吨!按照70%的产能、70%的出成率,每年消耗的玉米数量约为5500万吨。2018年5月,种植业管理司曾衍德表示“我国东北四省的玉米深加工能力目前已经占全国50%以上”。


2. 饲养行业





图六:饲养企业产能示意图




据上市公告统计,未来广东温氏、河南牧原、深圳金新农等20多家企业计划在黑龙江省投资800亿元,形成4000万头生猪生产能力。目前东北地区在建生猪养殖项目投资已经超过615亿元,2018年底前可新增出栏1540万头。仅按照2017年的出栏数计算,年耗用玉米也会在1200万吨左右(7154万头×120公斤/头×料肉比2.4×玉米饲料比60%), 如果算上4000万头生猪的产能,对玉米的消耗会达到1900万吨左右 。


3. 燃料乙醇行业





图七:2016年中国生物燃料乙醇企业分布图




目前国家已在黑、吉、辽、豫、皖、赣全境以及冀、鲁、苏、蒙、鄂等31个地市试点推广乙醇汽油。2018年,国投集团、山西潞安集团、北大荒产业集团等企业正在建设、布局相关的燃料乙醇项目。8月23日,政府决定把乙醇汽油使用从11个省份扩大到15个省份,2020年要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实现燃料乙醇汽油全覆盖 。


据测算,2017年全国汽油表观消费量达到1.2亿吨,若按照10%燃料乙醇添加比例,全国燃料乙醇需求量将达到1200万吨(按照占全国产能40%计算,东北地区乙醇产能约为480万吨)。而现在全国乙醇产量只有260万吨左右,存在较大缺口,产能扩张势在必行。按照1吨乙醇3吨玉米的比例,东北地区未来3年的玉米消耗量可达到在1440万吨。东北燃料乙醇项目的超规模发展,让我国石化资源战略大转移渐露端倪,石化资源将被可再生资源替代。


4. 小结


仅玉米深加工、饲养、燃料乙醇三个行业年消耗玉米就已超过5000万吨,未来3年内,新增的产能将会给区域内的玉米供给带来史无前例的影响:玉米年消耗量会达到0.88亿吨(5500 1900 1440万吨=8840万吨),这已经接近东北三省一区2017产量的80%!


这些企业为了保障生产的稳定,粮源争夺就避免不了,而在粮源供不应求的情况下,销区定价将一去不返。东北作为全国玉米第一产区,在后临储时代,整个区域的玉米产业生态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玉米市场的供给正快速由宽松走向紧缺。东北地区从2019年将重新取得玉米的定价权已经成为业界普遍共识。


对于常年在东北产区做战略收储的大型用粮企业,尤其是饲料企业,如果不提前采取一些必要的准备和手段,未来就有可能出现在中国最重要的玉米产区居然无粮可收的情况。


未完待续,下期看点


第2期


(12月20日)


二、玉米产业链逆向打通已经开始,下游需求开始决定上游生产


(一)为什么玉米产业链是不通的


(二)贯通玉米产业链需要哪些条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