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公司注册 >

营业总成本包括什么,营业总成本包括其他收益吗

作为曾经的“中药一哥”,近两年的云南白药多少显得有点落寞。


在十几天之前,伴随着湖北省联合19省联盟组织的中成药集采开标结果的落地,低迷了许多年的中药股终于迎来了久违的爆发,整个中药指数在短短收益11个交易日内大涨28.84%,表现可以说是十分的亮眼。


不过,虽然中药指数大幅上涨,但作为行业龙头的云南白药表现却差强人意。根据数据统计显示,在最近的11个吗交易日里,云南白药的股价涨幅才刚刚超过了20%,甚至连行业指数都没有营业能够跑赢。



而回顾这最近的一年,云南白药的表现也很难说得上“满意”二字。


除了被诟病的去年三季度因炒股业绩巨亏之外,最近一年里,云南白药的股价表现持续低迷,在同行片仔癀、同仁堂等股价不断走高的大背景下,最近一年云南白药的股价却下跌了20.11%,市值更是较去年二月份的高点蒸发了640亿。


作为曾经的“中药一哥”,为何云南白药最近一年的表现会如此萎靡不振?跌落神坛的云南白药,未来还能重新站起来吗?


从一瓶小药粉起家,“中药一哥”的辉煌过去

千亿云南白药的故事,或许要从一瓶小小的药粉说起。


1902年,江川县一名叫曲焕章的中医发明了一种白色粉末,由于这种粉末对治疗外伤有特殊功效,于是其将这种粉末取名为“曲焕章万其他应百宝丹”,而这正是如今家喻户晓、家家必备的云南白药的前身。



1938年台儿庄战役,“万应百宝丹”因为发挥了奇效而名声大噪。


据文献记载,当时中方军队中有一支来自云南的军队战力过人,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瓶小粉末,只要在伤口上抹上这种粉末,很快就好了,后来才知道原来这种粉末正是“万应百宝丹”。而在战争结束后没多久,“万应百宝丹”也成了军需品,产量一度超过了40万瓶。


1955年,在曲焕章去世的第17年,其妻子缪兰瑛为了让“万应百宝丹”能够有更大的发展,于是将处方和技术全部贡献给了云南省政府。而在政府接手之后,“万应百宝丹”便改名成了“云南白药”,并由地方国营昆明制药厂生产,也是从那一天开始,云南白药的配方变成了国家级的“绝密配方”。


其实到这里,云南白药的故事就已经足够传奇了,但是这也还只是开始而已。


找到“新出路”,云南白药起死回生

1971年,云南白药厂独立创办,开始“单飞”。


1993年,云南白药厂实行改制,从药厂变成了如今的云南白药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并在同年正式登陆深圳交易所,成为了云南省第一家上市的公司。


虽然成功登陆资本市场,但其实当时的云南白药处境并不好。由于国内经济飞速发展,居民的生活环境不断变好,作为“跌打药”的云南白药需求量自然也会减少,而且当时云南白药的产品单一,仅有胶囊、散剂等系列药品,发展瓶颈十分明显。



就在云南白药深陷困境的时候,一位“大人物”的到来,将云南白药带出了困难,这位“大人物”就是如今的董事长——王明辉。


在上市的第六年,眼看云南白药发展越来越低迷,云南省政府将王明辉调任到了云南白药当总经理,而在此之前王明辉则是在昆明的另一家知名药企“昆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担任销售副总,此举颇有“救火队长”的意味。


而从现在来看,当时云南省政府的决定是明智的。在王明辉上任云南白药总经理后,其马上在内部进行了改革,先是组建了云南白药集团医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内部创业机制”为第一纲领,通过全国公开竞聘,选拔国内医药市场营销精英,然后又推行分享超额利润的激励机制,没多久云南白药便“活”过来了。



而总成本在云南白药内部体制改革的同时,王明辉还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将白药配方添加到“成熟产品”中,让云南白药神奇疗效在充分竞争的产品市场发挥新效应,而具体的做法是推出了“两翼产品“——白药创可贴、云南白药牙膏及其他药妆产品,这正是如今云南白药能够有千亿市值的关键。


在推出“两翼产品”后,云南白药彻底摆脱了困境,销售规模在1999年之后迎来跳跃式的增长。根据数据统计,在1999年时,云南白药的销售额不过的2.32亿;到2005年时销售规模就突破了200亿,短短6年时间销售规模翻了88倍。


而到了20年后的现在,云南白药的模式仍在被不少药企模仿,像片仔癀涉足化妆品行业,其实就是模仿曾经的云南白药。


再度面临瓶颈,云南白药跌落神坛

虽然云南白药有过辉煌的过去,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其瓶颈又再度出现什么。


这很明显地体现在了业绩上:从去年的三季报上看,20201年的前三个季度,云南白药的扣非净利润为29.31亿,同比下滑了9.88%;而若从单季度数据来看,2021年的二、三季度,云南白药分别实现扣非净利润5.02亿和10.46亿,同比下滑34.5%和21.7%,增长明显乏力,业绩遭遇全面滑坡。



那么,为什么云南白药突然业绩就涨不动了呢?其实,如今云南白药所面临的困境,早在几年前的混改时就已经埋下了。


2016年,在国家全面推进国企改革的背景下,当时业绩遭遇瓶颈的云南白药,被云南省政府纳入了混改的范围,而新华都则借机成了云南白药的大股东之一

包括

国企改革混改,无非就是想借助民间资本的力量,使企业重新获得活力,像山西汾酒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然而,云南白药的混改从目前来看却是不成功的,因为引入新华都这个举措,让云南白药走上了一条歧路——开始热衷于炒股投资,毕竟新华都背后的实控人,正是福建前首富、被誉为“股神”的陈发树。


根据资料显示,在2019年4月云南白药混改通过后,云南白药便开始踏上了炒股之路。2019年下半年,云南白药斥资5000万美元,以基石投资者的身份,参与认购了港股中国抗体-B(03681.HK)的首次发行股份。


到了2020年,云南白药又投入近50亿元资金,先后买入了贵州茅台、恒瑞医药、伊利股份、中国生物制药、腾讯控股和小米集团-W等股票。


而这些操作,虽然在2020年使云南白药业绩大增,宛如重新恢复了活力一般,但随着2021年资本市场走弱,云南白药也遭遇了滑铁卢,2021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超40%,随后便开始一蹶不振。



当然,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近几年的沉迷投资,让云南白药失去了创新的能力。根据去年三季报的数据显示,云南白药去年前三个季度的研发费用仅为1.956亿,占营业总成本的比例仅为0.8%,还不到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