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公司注册 >

晋江鞋业(晋江鞋厂好做吗)

晋江鞋都是全国最大的鞋业信息基地,晋江陈埭是全国最大的鞋产品生产(产量目前为全球8.5%),加工,贸易基地。产品齐全,且有超一流的生产设备和完整的企业链,和大量名牌企业群集,市场成熟。


1979年,晋江市洋埭村村民林土秋以10.8万元开始了创业。林土秋用这些钱办鞋厂,买来几台缝纫机,就在自己破旧的石头房子里,创办了陈埭镇第一家股份制乡镇企业——洋埭鞋帽厂。林土秋的皮鞋很快卖出去了,头一年就赚了8万块。


1983年,运动鞋已成为市场抢手货,林土秋顺势而为,晋江第一双运动鞋就诞生在林土秋的鞋帽厂里,一传十,十传百,洋埭村就这样走进了新时代。林土秋退休后,儿子林和杰继承了事业,洋埭鞋帽厂改名“鳄莱特”。2008年,鳄莱特在新加坡上市。此后,洋埭村还陆续诞生了两家上市公司——新加坡上市的野力体育和香港上市的飞克国际。


安踏、特步、361度,这些全新品牌承接了洋埭村衣钵,成长为“中国鞋都”的新势力。鳄莱特、野力、飞克,均起于“家庭联产、手工作坊”,也就是“晋江模式”的雏形。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吴华明调到晋江印刷厂做制版设计,他记得曾给陈埭镇一家鞋企做过鞋盒包装,鞋盒上印着“求质”两个字,这家鞋企的老板叫丁和木,也就是丁世忠的父亲。


1985年,丁氏创办“求质鞋业有限公司”,其实就是几家几户合办的制鞋作坊,主要生产销售“求质”牌鞋子,该公司已于2004年4月经核准注销。1987年,刚刚初中毕业的丁世忠无心继续学业,想要闯荡北京,丁和木反对,认为家里的鞋厂刚做起来,正需要人手,为何出去冒险?丁世忠反驳,每天都有外地人来买东西,几乎什么都能卖掉,为什么不主动拿出去销售?


丁和木松口了,并资助儿子1万块钱和600双鞋子。带着这些资本,丁世忠开启了北漂生涯。1991年,丁世忠带着赚到的20万回到晋江,与家族商议后,正式创办“安踏”,这是安踏官方正史中的第一件大事。


从有晋江之名到改革开放前,长达1700年的晋江历史如果用一个字概括的话,就是——穷。改革开放40年后的2018年,晋江市名列全国百强县第四位,连续领跑福建县域经济25年,预计2018年生产总值2221亿元。据市界不完全统计,晋江市有超过50家公司在11个国家和地区上市。


1980年到1986年,洋埭村的家庭作坊式工厂特别多,“90年代后更多,洋埭大概有1000户人家,厂子就有四五百家。”靠着侨汇和“三来一补”,近乎家家办厂的洋埭村一下子富裕起来,大多都达到了小康水平甚至更高,农民变成了企业家,洋埭村一天一个模样。


1990到2000年是洋埭最辉煌的时候,然而好景不长,利润开始向当地一些相对较大的工厂集中,比如丁世忠的安踏、丁水波的特步、丁伍号的361度、丁明亮德尔惠、丁国维的乔丹等,其余大量中小企业难以为继、纷纷倒闭。晋江鞋企第一次经历洗牌。


近几年,产业转移的趋势愈发明显。服装、鞋帽行业不断上演“孔雀东南飞”。


曾经的晋江鞋业,现在面临着新一轮痛苦转型。有意思的是,时势逼迫低端制造业退出之际,新的力量也在生长、集聚。


“2017年前来围头的旅游人次达到150万,2018年增长至180万左右,包括战地文化、台海文化、海洋旅游的旅游业会越来越成为围头经济发展增长点”,洪水平介绍称。


晋江今天光鲜,是在不断的痛苦的洗牌、出局中完成蜕变。在不断的创新和改变中,晋江才有了中国鞋都的称号。


(文章来自铅笔道)


本文来自生意经,创业家系授权发布,略经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 关注创业家公众号(ID:chuangyejia),读懂中国7000种赚钱生意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