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公司注册 >

天津国药控股全资子公司(国药控股大药房)




东财医疗行业(部分调整),2020年归属净利润排名如下(按归属净利润高低排序,5亿以上):


行业分类股票池(医疗行业)


行业分类股票池(医疗行业)




(一)医药研发生产外包分组,2021年5月31日收盘,市值达到200亿的有(A股股价总股本):药明康德(603259)4097亿、泰格医药(300347)1527亿、康龙化成(300759)1432亿[所属东财行业为医药制造]、凯莱英(002821)905亿、昭衍新药(603127)460.8亿、博腾股份(300363)358.5亿[所属东财行业为医药制造]、药石科技(300725)290.7亿、美迪西(688202)280.7亿[所属东财行业为医药制造]。




(二)医疗器械分组2021年5月31日收盘,市值达到200亿的有(A股股价总股本):迈瑞医疗(300760)5872亿、爱美客(300896)1464亿、健帆生物(300529)695.2亿、威高股份(01066.HK)775.1亿港元(约636亿人民币,1港币=0.8204人民币)、乐普医疗(300003)600.6亿、稳健医疗(300888)589.7亿[所属东财行业为专用设备]、英科医疗(300677)514.5亿、南微医学(688029)376.2亿、昊海生科(688366)358.5亿[所属东财行业为医药制造]、爱博医疗(688050)356.4亿、海尔生物(688139)321..6亿、康泰医学(300869)318亿、大博医疗(002901)305.6亿、鱼跃医疗(002223)302.2亿、心脉医疗(688016)269.2亿、蓝帆医疗(002382)227.5亿、东富龙(300171)255.2亿、惠泰医疗(688617)229.6亿、中红医疗(300981)198.6亿。




(三)体外诊断(IVD)分组,2021年5月31日收盘,市值达到200亿的有(A股股价总股本):金域医学(603882)701.2亿、安图生物(603658)520亿[所属东财行业为医药制造]、华大基因(300676)532.5亿[所属东财行业为医药制造]、新产业(300832)516.3亿、圣湘生物(688289)400亿、达安基因(002030)332.2亿、万孚生物(300482)320.1亿[所属东财行业为医药制造]、迈克生物(300463)262.8亿、迪安诊断(300244)256.9亿[所属东财行业为医药制造]、诺禾致源(688315)235亿、东方生物(688298)227.2亿。




(1)分子诊断:




圣湘生物(688289),分子诊断(新冠核酸检测试剂)龙头之一,2020年营收47.63亿,其中,诊断试剂38.80亿、诊断仪器6.52亿、检测服务0.66亿;境内21.73亿、境外24.25亿;研发投入0.83亿,归属净利润26.17亿,现金分红4.50亿。另:圣湘生物2021年5月13日公告,通过协议方式购买科华生物(002022)18.63%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按照检验原理和方法不同,体外诊断细分市场主要可以分为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分子诊断、微生物诊断、血液诊断、POCT(即时诊断)等。




达安基因(002030)[属于东财医药制造行业],分子诊断试剂(新冠核酸检测试剂)龙头之一,2020年营收53.41亿,其中,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29.75亿,研发投入2.37亿,归属净利润24.49亿,现金分红4.82亿。




华大基因(300676)[属于东财医药制造行业],基因测序龙头,2020年营收83.97亿,其中,精准医学检测综合解决方案55.62亿(生育健康临床综合解决方案3.20亿、肿瘤精准防控综合解决方案1.00亿、感染防控综合解决方案51.42亿)、生育健康全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服务11.78亿、感染防控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服务6.70亿、多组学大数据服务与合成业务6.26亿、肿瘤防控及转化医学类服务3.51亿、其他业务收入1.03亿;中国大陆(不含中国港澳台)比重33.33%;研发投入6.36亿,归属净利润20.90亿,现金分红1.45亿。注:以基因检测为代表的分子诊断技术在微生物检测领域具有重要作用,其中以病原高通量测序技术为代表的微生物检测技术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相较于早期的分离培养、免疫学、PCR和基因芯片等检测技术,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具有检测范围广、无需预先培养样本、检控股测通量高、可检测未知微生物的综合优势,预计未来应用前景较为广阔。




之江生物(688317),国内感染性疾病分子诊断产品最为齐全的企业之一,2020年营收20.52亿,其中,核酸检测试剂盒12.01亿、分子诊断仪器4.37亿、其它3.95亿,研发投入0.52亿,归属净利润9.32亿,现金分红3.12亿。




凯普生物(300639)[属于东财医药制造行业],国内领先的分子诊断产品及服务提供商(“核酸检测产品 医学检验服务”一体化),2020年营收13.54亿,其中,自产产品6.74亿、外购产品1.28亿、检验服务收入5.52亿,研发投入0.82亿,控股归属净利润3.63亿,现金分红0.59亿。




(2)免疫诊断:




新产业(300832),免疫诊断龙头之一,2020年营收21.95亿,其中,试剂17.05亿、仪器及配套软件3.83亿、配件及其他1.01亿;国内13.72亿、国外8.23亿;研发投入1.51亿,归属净利润9.39亿,现金分红10.31亿(中期 末期)。




安图生物(603658),免疫诊断龙头之一(产品涵盖免疫、微生物、生化等检测领域),2020年营收29.78亿,其中,试剂类23.79亿、仪器类4.75亿、其他0.44亿,研发投入3.46亿,归属净利润7.48亿,现金分红3.83亿。注:从细分领域看,免疫诊断市场规模最大,具有增长稳定、高端市场进口替代空间大的特点,常见应用领域有传染病、肿瘤标志物、性腺、心脏标志物、甲状腺等,其中传染病检测规模最大,肿瘤标志物检测更具增长潜力。生化诊断是国内外发展最早、最成熟的IVD细分领域,国产品牌已开疆拓土。分子诊断作为精准医疗的技术基础,增速最快,国内外技术差异相对较小,未来将广泛用于产前诊断、肿瘤基因检测、个体化用药等场景。




(3)生化诊断




九强生物(300406),生化诊断龙头之一(引入战略投资者国药投资[国药集团全资子公司]),2020年营收8.48亿,其中,体外检测试剂7.49亿、体外检测仪器0.96亿,研发投入0.79亿,归属净利润1.12亿,现金分红0.58亿。




(4)POCT(即时诊断)




东方生物(688298),以POCT快速诊断平台为主,2020年营收32.65亿,研发投入0.94亿,归属净利润16.77亿,现金分红5.04亿。




奥泰生物(688606),专注于体外诊断行业中的POCT细分领域,2020年营收11.36亿,研发投入0.55亿,归属净利润6.80亿,现金分红1.08亿。




万孚生物(300482),POCT龙头之一(全品类),2020年营收28.11亿,其中,传染病检测14.53亿、慢性疾病检测5.70亿、妊娠及优生优育检测1.68亿、毒品(药物滥用)检测2.41亿、其他3.80亿,研发投入3.19亿,归属净利润6.34亿,现金分红1.71亿。注:根据《中国体外诊断行业年度报告(2019版)》,2018年中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超过800亿人民币(折合超过110亿美元),同比增长15%左右。国内POCT目前整体市场规模约占到体外诊断总体市场的10%以上,增速超过15%。目前POCT市场上国产产品占50%左右。




明德生物(002932),POCT(“产品 服务 平台”一体化),2020年营收9.59亿,其中,快速诊断试剂7.82亿、快速诊断仪器0.13亿、检验服务0.88亿、代理产品0.67亿,研发投入0.70亿,归属净利润4.69亿,现金分红1.38亿。




基蛋生物(603387),POCT,2020年营收11.23亿,其中,试剂类5.98亿、仪器类0.44亿、检测类0.56亿、代理业务及其他4.22亿,研发投入1.35亿,归属净利润3.05亿,现金分红0.93亿。




(5)其他/综合




迈瑞医疗(300760),医疗器械龙头(生命信息与支持、体外诊断以及医学影像),2020年营收210.26亿,其中,生命信息与支持类产品100.06亿、体外诊断类产品66.46亿[主要包括血液细胞分析仪、生化分析仪、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凝血分析仪、尿液分析仪、微生物诊断系统等及相关试剂]、医学影像类产品41.96亿、其他类产品1.33亿、其他业务0.45亿;境内52.84%、境外47.16%;研发投入20.96亿,归属净利润66.58亿,现金分红30.39亿。




硕世生物(688399),“仪器 试剂 服务”一体化,2020年营收17.40亿,其中,诊断试剂11.95亿、诊断仪器2.92亿、检测服务0.17亿,研发投入0.72亿,归属净利润8.20亿,现金分红4.10亿。




迈克生物(300463),国内体外诊断生产企业中产品品种最为丰富的企业之一(生化免疫类产品为核心产品),2020年营收37.04亿,其中,自主产品18.53亿、代理产品18.12亿、其他业务0.39亿,研发投入2.35亿,归属净利润7.94亿,现金分红2.38亿。注:一般而言,按检测方法或原理划分,体外诊断产品包括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分子诊断、POCT(即时诊断)、凝血类诊断和血液学等类别;从产品应用场景来看IVD产品分为中心实验室、即时诊断(POCT)。




科华生物药房(002022),试剂 仪器(聚焦免疫诊断、生化诊断、分子诊断三大领域),2020年营收41.55亿,其中,自产产品26.81亿、代理产品14.34亿、其他业务0.40亿,研发投入1.73亿,归属净利润6.75亿,现金分红1.03亿。




迪瑞医疗(300396),医疗检验仪器 试剂(华润系),2020年营收9.37亿,其中,试剂5.55亿、仪器3.76亿,研发投入1.08亿,归属净利润2.67亿,现金分红1.34亿。




(6)诊断服务




金域医学(603882),第三方医学检验(ICL)龙头,2020年营收82.44亿,其中,医学诊断服务78.70亿、销售诊断产品1.56亿、健康体检业务0.34亿、冷链物流服务0.27亿、其他1.57亿,研发投入3.97亿,归属净利润15.10亿,现金分红1.51亿。




迪安诊断(300244),“研产销检”一体化,2020年营收106.49亿,其中,诊断服务50.82亿、渠道产品56.56亿、自产产品3.76亿、其他0.52亿、内部关联抵销-5.17亿,研发投入3.19亿,归属净利润8.03亿,现金分红0.81亿。




润达医疗(603108),医学实验室综合服务商(商业 工业),2020年营70.69亿,其中,试剂及其他耗材62.24亿、仪器7.31亿、软件开发及服务1.08亿,研发投入0.87亿,归属净利润3.30亿,现金分红0.66亿。




(四)医药商业分组,2021年5月31日收盘,市值达到200亿的有(A股股价总股本):京东健康(06618.HK)3289亿港元(约2698亿人民币,1港币=0.8204人民币)、阿里健康(00241.HK)2131亿港币(约2640亿人民币)、国药控股(01099.HK)823.9亿港币(约676亿人民币)、大参林(603233)494.2亿、益丰药房(603939)491亿[所属东财行业为医药制造]、九州通(600998)321.4亿[所属东财行业为医药制造]、国药股份(600511)274.8亿[所属东财行业为医药制造]、一心堂(002727)233.8亿[所属东财行业为医药制造]、老百姓(603883)234.6亿[所属东财行业为医药制造]。




(五)医疗服务分组,2021年5月31日收盘,市值达到200亿的有(A股股价总股本):爱尔眼科(300015)3456亿、通策医疗(600763)1125亿、平安好医生(01833.HK)1045亿港币(约857亿人民币)、锦欣生殖(01951.HK)560.4亿港元(约460亿人民币)、美年健康(002044)456亿、国际医学(000516)452亿。




做投资需要投资方法论,我的投资方法论是四问分析法,也就是一边阅读年报,一边问四个问题:(1)该企业为社会解决什么子公司问题(业务分析)?(2)该行业是否有前景(行业分析)?(3)该企业有什么竞争优势(财务报表与竞争战略分析)?(4)如何给企业估值与管理投资组合(估值与安全边际分析)?四问分析法,致力于用分析框架和系统思考实现知识关联,跳出炒股思维(从信息过载和市场噪声中走出来),让年报自己说话。如下图所示:


四问分析法




下面,我们以圣湘生物(688289)2020年报为切入点,抛砖引玉,寻找A/H股医疗行业的投资机会。




投资第一问,该企业为社会解决什么问题(业务分析)?



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在《管理》(使命篇)一书中说:“工商企业,以及公共服务机构,都是社会的器官。它们并不是为了自身的目的而存在,而是为了实现某种特殊的社会目的,并旨在满足社会、社区或个人的某种特别需要而存在。”也就是说,企业的本质是为社会解决问题(企业存在的理由),企业的宗旨和使命是满足顾客的需要,为顾客创造价值。




张磊在《价值》一书中也说:“看企业不能看表面形式,而要看业务本身能否为社会解决问题和创造价值。”书中的“投资的生态模型”分析框架(生意、环境、人和组织),进一步指出:“看生意,就是看这个生意的本质属性,看它解决了客户的哪些本质需求,看生意的商业模式、核心竞争力、市场壁垒以及拓展性,看它有没有动态的护城河。




圣湘生物为社会解决什么问题?圣湘生物的业务[事业]是什么?圣湘生物的业务[事业]将来会是什么?圣湘生物的业务[事业]应该是什么?




圣湘生物2020年报(p15-17),(一)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公司是一家以自主创新基因技术为核心,集诊断试剂和仪器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第三方医学检验服务于一体的体外诊断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系国内技术先进、产品齐全的体外诊断领军企业之一,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创新型高端分子诊断企业和基因科技的普惠者,服务于各类疾病防控、突发疫情防控等全民健康事业,助力国家精准医疗体系和分级诊疗体系建设。




公司自主开发了病毒性肝炎、生殖感染与遗传、儿科感染、呼吸道感染、核酸血液筛查、自动化仪器等优势产线,并进一步向肿瘤早筛、肿瘤个体化用药、慢病管理、公共卫生、动物疫病防控、科研服务等领域拓展,开发了性能优良的产品400余种,可提供各类优质检测服务2,200余项。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全流程质控体系和营销服务体系,产国药品已远销全球近160个国家和地区。




(二)主要经营模式:公司以体外诊断相关的“仪器 试剂 服务”一体化为经营模式,主营业务为体外诊断试剂、配套检测仪器等体外诊断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和第三方医学检验服务,拥有完整的研发、采购、生产、销售及服务体系。公司通过自我研发,向合格供应商采购所需的原材料,通过组织生产形成体外诊断试剂及仪器,以“直销和经销相结合”的销售模式,最终销往医院、第三方检测机构、体检机构、疾控中心、科研单位等用户。


来源:圣湘生物2020年报(p46-47)




圣湘生物(官网)的使命是:为全世界人民提供用得起、用得好的基因技术、产品和服务。




华杉的《华与华使用说明书》有一个“华与华企业战略等式”,即:社会问题=商业机会=企业社会责任=经营使命=企业战略=业务组合和产品结构=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那么,圣湘生物的企业社会责任(应该)是什么?就是“为全世界人民提供用得起、用得好的基因技术、产品和服务”。圣湘生物的经营使命(应该)是什么?就是“为全世界人民提供用得起、用得好的基因技术、产品和服务”。圣湘生物(应该)用什么战略来?就是用圣湘生物的产品和业务组合的规划,以及未来的研发投入。




《华与华使用说明书》还提到一个“华与华企业战略三角”,即:拳头产品、权威专家、梦想化身。那么,圣湘生物的拳头产品是什么呢?应该是诊断试剂(如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病毒性肝炎核酸检测)。圣湘生物是哪一方面的权威专家呢?应该是分子诊断(如新冠检测整体解决方案)专家。圣湘生物代表了人类在哪一方面追求的梦想呢?健康是人类共同的追求。圣湘生物的企业愿景是:构建分子诊断应用普适化、全场景化新生态,推动基因科技成为服务人类健康的中坚力量。




一家成功的企业靠什么驱动呢?驱动一家企业不断成长的底层逻辑是什么呢?我想应该是一家企业的宗旨和使命(指员工日日践行的真正文化,而不是指文宣资料写的企业文化),也就是企业社会责任国药。企业的宗旨和使命,决定了企业的业务。而企业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取决于顾客的需要,取决于是否能够为顾客创造价值。




圣湘生物(官网)的使命是:为全世界人民提供用得起、用得好的基因技术、产品和服务。那么,圣湘生物用什么战略来“为全世界人民提供用得起、用得好的基因技术、产品和服务”?




圣湘生物2020年报“公司发展战略”(p56-57)中作了阐述:圣湘生物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做基因科技的普惠者,为全世界人民提供用得起、用得好的基因技术、产品和服务,期望通过努力,推动分子诊断“人人可及”,让精准医疗真正走入寻常百姓家。下一步,公司将重点在以下方面努力:1.坚守价值创造,打造创新能力最强、产业转化效率最高的平台型企业。2.加强精准诊疗技术推广应用,全面服务预防为主的疾病防控体系建设。3.深耕国际市场,努力早日成为国际行业龙头。




具体如何执行呢?圣湘生物2020年报“经营计划”(p57-59)中也做了阐述:1.坚持创新 服务双轮驱动,健全分子诊断应用普适化、全场景化生态圈。2.聚焦“圣湘方案”推广,加速全球化市场布局。3.加速上海、长沙新基地建设,拓展未来发展空间。4.稳步推进产业链延伸,提升外延增长能力。5.强化人力资源支撑,引进培育更多国际化人才。6.加强运营管理升级,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看不懂怎么办?不确定全资怎么办?




罗伯特•哈格斯特朗的《巴菲特之道》(第3版)一书,提炼出巴菲特投资方法(购买企业)12准则。这12个准则分为4大类:企业准则、管理准则、财务准则和市场准则。对于企业准则,主要关注三个方面:企业应该简单易懂;企业应该有持续稳定的运营历史;企业应该有良好的长期远景




关于企业准则,圣湘生物上市时间(2020/8/28)较短,而且国内体外诊断行业特别是分子诊断起步较晚,未来(后疫情时代)还有较大不确定性。如果觉得无法理解、无法看懂怎么办?很简单,不投资。




巴菲特说:“我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我们专注于发现并跨越1英尺的跨栏,而不是我们拥有跨越7英尺栏的能力。”也就是说,只在自己能力圈内投资,只投资自己能够理解的企业




其实,要真正看懂一门生意,或是看懂一家企业,并不容易。如何拓展自己的能力圈呢?只有终身学习,边读边用,在投资中学习投资。接下来研究投资第二问,也就是做行业分析。




投资第二问,该行业是否有前景(行业分析)?



一门生意,或者说一个行业是否值得投资,或是否有前景,首先要了解它的历史,因为一切学科都是历史学。行业的历史、现状和趋势,就是(历年)年报中的“公司业务概要——行业情况”和“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行业格局和趋势天津”。




圣湘生物2020年报(p17-23),所处行业情况:1.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1、公司所处行业发展阶段。体外诊断(In Vitro Diagnostic)是指在人体外,通过对人体样本(各种体液、细胞、组织样本等)进行检测而获取临床诊断信息,进而判断疾病或机体功能的产品和服务。体外诊断在医疗领域被誉为“医生的眼睛”,是现代检验医学和精准医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应用贯穿了疾病预防、风险评估,疾病诊断、治疗方案选择、疗效评价等疾病诊疗的全过程,为医生提供大量有用的临床诊断信息,越来越成为人类疾病诊断、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检验原理和方法不同,体外诊断细分市场主要可以分为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分子诊断、微生物诊断、血液诊断、POCT(即时诊断)等。




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日益增加,对于疾病的风险预测、健康管理、慢病管理等领域都有更高的要求,体外诊断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统计,2017年全球体外诊断市场规模达到了645亿美元,预计2018年到2025年复合均增长率达到4.8%,2019年全球体外诊断市场规模约700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936亿美元。随着我国医疗消费水平不断升级,医疗体制改革的推动以及“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推进,体外诊断行业已驶入持续高速发展的快车道。2020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体外诊断尤其是分子诊断市场需求猛增,我国体外诊断行业迎来井喷式发展。




2、行业发展态势。(1)我国体外诊断市场持续增长。汇总国内外有关中国体外诊断市场信息,去除非工业口径的数据,2018年中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超过80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5%左右。2019年中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突破900亿人民币,经过2020年疫情的洗礼之后,市场已达到千亿规模,中国已经成为全球IVD增速最快的市场之一。从细分领域看,分子诊断在2020年之前的市场增长速度超过25%,是IVD赛道发展最快的领域,2020在精准医疗需求的推动以及新冠肺炎抗疫时期特殊影响下,分子诊断市场增长进一步提速。




(2)我国体外诊断产品进入全球市场,出口贸易进入高速发展期。……




(3)分子诊断市场发展将继续领跑体外诊断行业。分子诊断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增长速度惊人,作为生命科学最前沿的技术,承载着未来精准医学发展的核心,现已广泛应用于传染病、肿瘤、遗传病、产前筛查等领域。据行业报告(浙商证券)数据显示,2013-2019年全球分子诊断市场规模CAGR为12.18%,远超IVD行业整体的4.99%;而我国分子诊断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1.63%,预计在不考虑新冠疫情因素的情况下有望在较长时期维持20%-30%左右的行业增速,领跑体外诊断行业,我国分子诊断市场虽然仅占全球市场规模的16.86%,但是增速约为全球增速的2.6倍。




……随着精准医疗发展趋势和全场景化普适化的分子诊断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升级,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分子诊断领域仍将保持快速增长。




3、主要技术门槛。……




2. 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3. 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一)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1)新技术。分子诊断的技术方向目前主要聚焦于简便化、高精化、自动化、系统化、移动化。(2)新产业。……(3)新业态和新模式。……(二)未来发展趋势:(1)精准医学推动分子诊断市场快速发展。分子诊断主要是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生物体内遗传物质的结构或表达水平的变化而做出诊断的技术。由于分子诊断可以从基因层次进行检测,因此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的优势较为明显,可在感染初期识别病毒或者提早确认基因缺陷,从而提供个性化的医疗诊断服务,在传染性疾病检测、呼吸道疾病精准检测、血液筛查、HPV等生殖感染、产前筛查、肿瘤早期筛查及个体化诊疗、遗传性疾病筛查、药物代谢基因组学等领域被广泛应用;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推动以及“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推进,民众对核酸检测分子诊断技术产品的重要意义认知程度不断加深,愈加重视预防性医学,分子诊断市场将随着精准医学发展不断扩大。(2)核酸检测去中心实验室化趋势明显,分子诊断POCT设备大有可为。分子诊断POCT产品具有集成化、小型化,自动化、高速化、简易化等优点,可对传统中心化PCR实验室难以覆盖的碎片化检测需求进行补充,应用场景极为丰富。……(3)核酸检测能力基础建设完备,分子诊断市场将大规模增量。……




张磊的《价值》一书提供了一个“投资的生态模型”分析框架(生意、环境、人和组织),指出:“看环境,就是看生意所处的时空和生态,看政策环境、监管环境、供给环境、需求环境,看资源、市场、人口结构甚至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等在更长时间内发挥效力的因素。




所以,了解行业情况之后,我继续从三个层面来做行业分析:了解行业(行业分类、行业市场结构、行业竞争结构、公司行业地位),了解经济(供需、经济周期、行业生命周期)和了解国家(读懂中国)。




(一)了解行业:行业分类、行业市场结构、行业竞争结构、公司行业地位




对我来说,不管是做行业分析,还是做公司分析,做好行业分类都是第一步。针对A股市场,我的行业分类股票池把A股全市场股票分成8大类(作为一级行业),分别为:(1)金融地产;(2)主要消费;(3)可选消费;(4)医药卫生;(5)信息技术及电信业务;(6)工业;(7)原材料;(8)能源及公用事业。这个分类(大类)主要参考中证指数公司(中证行业分类分为10个一级行业,全球行业分类标准分为10个经济部门),东财行业作为二级行业(经调整)归入这八大类。8大行业分类如下图所示:


8大行业分类




不同行业,盈利能力往往不同。建立分类股票池后,一来便于对比研究分析,二来便于择股。行业分类(A股)股票池数据,见前文开头列表。




行业的市场结构(市场竞争或垄断的程度),一般分为四种: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完全垄断。不同的市场结构,盈利能力往往不同。




行业的竞争结构分析,一般用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一书提出的五大竞争力分析框架,这五大竞争力分别为:新进入者的威胁、替代产品或服务的威胁、买方的议价能力、供应商的议价能力、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书中认为:“这五大竞争力的合力决定了行业最终的盈利能力,而盈利能力是用投入资本的长期回报率来衡量的。并非所有行业都有相同的盈利潜力,五大竞争力的合力不同,决定了不同行业的最终盈利能力也不同。”




相比市场结构和竞争结构,我更看重的是企业所在行业的地位,这样我只需在财务分析中将财务(投资第三问)、业务(投资第一问)和行业(投资第二问)三个层面的数据进行互相印证。我所了解到的是,圣湘生物(688289),分子诊断(新冠核酸检测试剂)龙头之一,2020年营收47.63亿,其中,诊断试剂38.80亿、诊断仪器6.52亿、检测服务0.66亿;境内21.73亿、境外24.25亿;研发投入0.83亿,归属净利润26.17亿,现金分红4.50亿。




(二)了解经济:供需、经济周期、行业生命周期




由圣湘生物2020年报(p17-18)了解到:2019年中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突破900亿人民币,经过2020年疫情的洗礼之后,市场已达到千亿规模,中国已经成为全球IVD增速最快的市场之一。从细分领域看,分子诊断在2020年之前的市场增长速度超过25%,是IVD赛道发展最快的领域,2020在精准医疗需求的推动以及新冠肺炎抗疫时期特殊影响下,分子诊断市场增长进一步提速。




按照行业与经济周期变动的关系密切程度,一般将行业分成三类:增长型行业、周期型行业和防守型行业。




一般认为,医药医疗行业属于弱周期型行业。




行业生命周期一般分为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也可分为新兴、成熟和衰退三个阶段)。




分子诊断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三)了解国家:读懂中国




要投资一个国家的股票,就要了解这个国家,了解这个国家的竞争优势(产业集群与产业竞争力)




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说:“国家是企业最基本的竞争优势,因为它能创造并保持企业的竞争条件。……产业是研究国家竞争优势时的基本单位。一个国家的成功并非来自某一项的成功,而是来自纵横交织的产业集群。”




对于,国产体外诊断(分子诊断试剂)是否具有竞争力呢?分子诊断龙头是否具有全球竞争力呢?




由圣湘生物2020年报(p23-27、20)了解到:为了解决国内传统分子诊断技术操作复杂、耗时长、自动化程度低、应用局限等行业难点问题,公司从样本处理、检测技术、自动化控制及集成、生物信息的基因检测分析流程出发,进行了四大技术领域、八大核心技术的布局,期望实现分子诊断的高精化、简便化、自动化、移动化、系统化。1、样本处理技术平台。(1)磁珠法提取技术。(2)一步法核酸释放技术。2、检测技术。(1)多重荧光PCR技术。(2)基因芯片技术。(3)高通量基因测序(NGS)平台的应用技术。3、自动化控制及集成技术平台。(1)全自动统一样本处理技术。(2)移动分子诊断(POCT)技术。4、生物信息分析技术平台。……新冠病毒检测及呼吸道产品方面,公司基于10余年技术沉淀和丰富的产业化经验、产品应用经验,72小时开发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后续又推出了“分钟级”快速核酸检测设备、新冠抗原检测试剂、新冠/甲流/乙流三联检核酸检测试剂(抗原检测)、新冠变异病毒鉴别诊断试剂等一系列抗疫产品,并根据不同抗疫时期、不同应用场景需求、不同国情构建了全场景化新冠检测整体解决方案,助力全球疫情防控,已服务全球近160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国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出口量较大的企业之一,帮助国内外数千家实验室核酸检测能力从无到有或数倍到数十倍增长。新冠“圣湘方案”在法国、阿联酋、菲律宾、塞尔维亚等全球众多国家成为当地抗疫核酸检测主导方案,部分国家市场占有率超过80%,让世界各国进一步了解和认可“中国抗疫经验”、中国“抗疫方案”。




基于体外诊断(分子诊断)行业情况和企业经营模式特点,还要面对一些风险,比如圣湘生物2020年报(p42-45)提到的“风险因素”:核心竞争力风险:1.产品研发风险。2.技术迭代风险。3.核心技术失密风险。4.核心技术人员流失风险。经营风险:1.市场竞争加剧风险。2.质量控制风险。3.产品市场开拓不及预期风险。4.经销商管理风险。行业风险:……宏观环境风险:……




有人可能看不到行业前景(市场空间、成长空间、盈利能力),或者认为风险大于机遇。怎么办?很简单,不投资。




即使认为这个行业值得投资,也要慎重选择投资标的,也就是要做财务报表与竞争战略分析。这是投资第三问要讨论的内容。




投资第三问,该企业有什么竞争优势(财报分析与竞争战略分析)?



黄卫伟主编的《价值为纲:华为公司财经管理纲要》一书中说:“追求长期有效增长的财务解释就是追求企业的价值。这里的价值概念对华为这样的非上市公司来说不是资本市场的估值,而是回归价值的本质,即现实的获利能力和未来潜在获利机会的货币化。在华为看来,长期有效增长的内涵,首先是经营结果健康,即追求有利润的收入,有现金流的利润,不重资产化。其次是不断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再就是构建健康友好的商业生态环境。”为了估算企业的“现实的获利能力和未来潜在获利机会的货币化”,我们进行财务报表分析和竞争战略分析。




(一)财务报表分析




一般的财务报表分析,无非是对三大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的分析,然后进行财务比率分析。主要目的是淘汰企业




除了行业分类股票池里列出的一些关键财务指标(加权净资产收益率、归属净利润、扣非净利润、毛利率、净利率、研发投入、分红),我主要留意如下这些地方(净利润现金含量/利润现金保障倍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自由现金流=运营性净现金﹣资本支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


来源:东方财富终端,截图于2021/5/31




从前面的财务指标来看,2020年之前的营收规模很小,未来还有待观察。




(二)竞争战略分析(看人与组织/企业文化)




竞争战略分析的分析框架,我主要参考菲利普费雪的成长股投资原则,也就是《怎样选择成长股》一书总结的保守型投资的四个特点:(1)低成本的生产[科斯的交易成本原理、竞争优势、动态护城河]、强大的营销组织[品牌三大原理]、杰出的研究和技术努力[熊彼特的创新利润原理、耗散结构、动态护城河、创造价值式价值投资]、优秀的财务技能;(2)人的因素[“管理第一,技术第二”、伟大格局观者、企业文化];(3)一些商业的投资特征;(4)保守型投资的价格。主要目的是选择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




一家公司是否值得投资,也要看它的特点是否射中投资者的心。用张磊在《价值》一书中的话来说,就是:“真正的投资,有且只有一条标准,那就是是否在创造真正的价值,这个价值是否有益于社会的整体繁荣。”




“优秀的财务技能”,前面财务报表分析已经谈过;“保守型投资的价格”,放在投资第四问(估值与安全边际分析)再谈。下面,我们分别讨论其它特点:




1(a):低成本的生产[科斯的交易成本原理、竞争优势、动态护城河]




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优势》一书认为:“竞争优势基本上源于企业能为其买方创造的价值。竞争优势体现在以较之竞争对手更低的价格满足顾客的相同利益,或是向顾客提供他们愿意额外加价的特殊利益。”与此对应的两种基本竞争优势:成本领先和差异化,而创造竞争优势的是两种基本竞争战略: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子公司化战略。




华杉与华楠在《华与华方法》一书中,把“科斯的交易成本原理”叫做企业第一原理。企业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降低了社会的交易成本。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内部交易成本会超过外部交易成本,这时企业的规模就停止扩张了。设计组织架构、经营管理制度、奖惩机制,或者搞组织变革、合伙人制、股权激励,是为了降低内部交易成本。而所有的品牌营销工作,都是为了降低外部交易成本




投资实践中,我主要锚定行业领导者。行业领导者往往具有更大竞争优势。作为分子诊断(新冠核酸检测试剂)龙头之一,具有什么竞争优势呢?这些竞争优势是否能成为真正的护城河呢?是否能够为社会(顾客)持续创造价值呢?




圣湘生物2020年报(p34-38)“核心竞争力分析”提到4点:1.国际化的人才团队、卓越的体系化研发创新能力,为公司长远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驱动力。2.系统化布局、持续创新的技术平台,为公司构建基因技术应用普适化、全场景化的新生态提供了技术保障。凭借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领域的优势及研发积累,公司系统化布局样本处理、检测技术、自动化控制及集成、生物信息分析四大技术领域,持续创新开发相关技术平台,目前已布局“磁珠法”、“一步法”、“全自动统一样本处理”、“POCT移动分子诊断”、“多重荧光PCR”、“高通量测序”、“微磁盘液相芯片”、“生物信息分析”等一系列核心技术……3.丰富的产品线、竞争力强的核心产品,为公司业绩持续增长奠定了基础。4.全球化的战略布局,为公司长远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5.卓越的技术服务,为公司产品认可度和品牌美誉度提升提供了坚实保障。




1(b):强大的营销组织[品牌三大原理]




华杉与华楠在《华与华方法》一书中,归纳了“品牌三大原理”。品牌第一原理:社会监督原理。品牌第天津二原理:品牌成本原理。品牌第三原理:品牌资产原理。品牌资产操作的指导方针就是能形成品牌资产的事情我就做,不能形成品牌资产的事儿我宁愿歇着也不做。书中还说,华与华方法看企业有两个角度——成本和投资:成本,是研究如何少花钱;投资,是研究那花掉的钱能不能不是费用,而是投资,成为资产,50年后我们还能每天收到它的利息。




张磊在《价值》一书也说:“时间是好生意与好创业者的朋友……每一个投资人都要搞清楚的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加深护城河的,才是‘资产’,时间越久对生意越不利的,则是‘费用’。”




所以,在营销方面,我也是基于华与华归纳的“品牌三大原理”,从成本和投资两个角度在日常中去观察一家企业。同时思考:时间,是不是圣湘生物的朋友?由于圣湘生物上市时间(2020/8/28)较短,我的答案还不确定。




1(c):杰出的研究和技术努力[熊彼特创新利润原理、耗散结构、动态护城河、创造价值式价值投资]




《华与华方法》把“熊彼特的创新利润原理”叫做企业第三原理。把迈克尔波特创新方法论叫做“战略定位”,战略定位是“一套独特的经营活动”,这套独特的经营活动实现三个效果:独特的价值、总成本领先、竞争对手难以模仿。




张磊在《价值》一书说:“我所理解的护城河,实际上是动态的、变化的,不能局限于所谓的专利、商标、品牌、特许经营资质,也不是仅仅依靠成本优势、转换成本或者网络效应。我们清楚地意识到,传统的护城河是有生命周期的。所有的品牌、渠道、技术规模、知识产权等,都不足以成为真正的护城河。世界上只有一条护城河,就是企业家们不断创新,不断地疯狂地创造长期价值。……开放、动态的护城河可能是理解价值投资最重要的门径,当意识到企业拥有动态的护城河时,投资人才能够真正理解企业创造价值的本质。某种程度上说,持续不断疯狂创造价值的企业家精神,才是永远不会消失的护城河。”




圣湘生物如何看待创新呢?研发投入多少呢?战略定位(一套独特的经营活动)有没有实现三个效果:独特的价值、总成本领先、竞争对手难以模仿?有没有为顾客(社会)持续创造价值?因为变化是永恒的主题,所以思考比答案更重要。研发投入是其中一个参考因素。


来源:圣湘生物2020年报(p27)




如果看不懂未来趋势怎么办?搞不懂创新方向怎么办?




我的方法很简单,从不变中寻找投资机会。不变的是什么?不变的是企业的本质,即:为社会解决问题(华与华方法企业战略等式:社会问题=商业机会=企业社会责任=经营使命=企业战略=业务组合和产品结构=解决方案)。




(2)人的因素[“管理第一,技术第二”、伟大格局观者、企业文化]




黄卫伟主编的《以客户为中心:华为公司业务管理纲要》一书谈到:“我们留给公司的财富只有两样:一是我们的管理架构、流程与IT支撑的管理体系,二是对人的管理和激励机制。……大规模不可能自动地带来低成本,低成本是管理产生的。企业之间的竞争,说穿了是管理竞争。……所有产品都会过时,被淘汰掉;管理者本人也会被更新换代,而企业文化和管理体系则会代代相传。”《以奋斗者为本:华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纲要》一书中也谈到:“所有公司都是管理第一,技术第二。没有一流管理,领先的技术就会退化;有一流管理,即使技术二流也会进步。”




张磊在《价值》一书中的“投资的生态模型”分析框架(生意、环境、人和组织),指出:“看人,就是看拥有伟大格局观的创业者,看他的内心操守和价值追求,看他对商业模式本质的理解与投资人是否一致。人是一切价值的创造者,是企业家精神的源泉和实现载体。……对于投资人来说,看人就是在做最大的风控,这比财务上的风控更加重要,只要把人选对了,风险自然就小了。……看组织,就是看创业者所创立的组织基因,是否能够把每个细胞的能量充分释放;看组织的内在生命力能否适应当时的经济周期、产业周期。……把价值观放在利润的前面,坚信价值观是这个企业真正核心的东西,那么利润将只是做正确的事情后自然而然产生的结果。




企业文化(见投资第一问)、优秀可信赖的管理层也是企业价值的重要部分。当然,顾客(客户)第一的企业文化,是指员工日日践行的真正文化,而不是指文宣资料写的企业文化。我在阅读年报时,除了留意“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员工情况”,还留意连续多年的“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部分,由此判断管理层的诚信和能力。




圣湘生物的管理层[创业者]和企业文化如何呢?除了年报和官网(见投资第一问),还可以百度搜索一下,这是投资者个人的工作。




(3)一些商业的投资特征[高于平均水平的利润率或高于正常水平的投资回报率]




投资实践中,我主要锚定行业领导者。《孙子兵法》讲以强胜弱,讲先胜后战,因为强者比弱者有更大胜算(兵力原则),有胜算才去战。也就是说,行业领导者或定位准确的企业往往具有更大竞争优势,也往往具有高于平均水平的利润率或高于正常水平的投资回报率。




我自己创建了行业分类股票池(行业或分组内按药房归属净利润高低排序,同时列出行业地位/主营构成、加权净资产收益率、扣非净利润、研发投入、分红、毛利率、净利率等;针对金融地产行业特点,选用不同财务数据)。列表后,盈利能力,行业地位,一目了然。




财报分析(主要用来排除企业)和竞争战略分析(放在同行内对比,主要看企业的竞争优势:成本领先或差异化)两方面来看,圣湘生物可以加入备选股票池。当然,如果看不到企业竞争优势,直接选择放弃投资即可。




但是,即使加入备选股票池,不等于不顾估值(时机)无脑买入。所以,要取得长期投资成功,还要考虑估值、投资工具和投资组合。这是下一步要讨论的问题。




投资第四问,如何估值与管理投资组合(估值与安全边际分析)?



(一)动态估值




投资实践中,除了银行股和强周期行业用市净率估值(资产负债表上,净资产=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权益 少数股东权益,但每股净资产[行情软件]不包含少数股东权益),其它行业我基本用市盈率估值(房地产用根据权益销售额结合历史利润率调整过的PE、寿险参考内含价值)下面简单给几家体外诊断——分子诊断行业企业大致估算一下:




圣湘生物(688289),分子诊断(新冠核酸检测试剂)龙头之一,2020年营收47.63亿,其中,诊断试剂38.80亿、诊断仪器6.52亿、检测服务0.66亿;境内21.73亿、境外24.25亿;研发投入0.83亿,归属净利润26.17亿,现金分红4.50亿。2021/5/31收盘市值400亿,静态市盈率15.28倍(40026.17),股息率1.13%(每股分红1.125股价99.99)。考虑到分子诊断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但报告期收入中新冠系列产品的占比较高,假设三年后净利能维持一半,同时市场给予30倍市盈率估值——对应约13亿净利润、390亿市值,满意吗?如果市场给予20倍或更低市盈率估值,能接受吗?以当前价格买入,有安全边际吗?




达安基因(002030)[属于东财医药制造行业],分子诊断试剂(新冠核酸检测试剂)龙头之一,2020年营收53.41亿,研发投入2.37亿,归属净利润24.49亿,现金分红4.82亿。2021/5/31收盘市值332.2亿,静态市盈率13.56倍(332.224.49),股息率1.45%(每股分红0.55/1.6股价23.67)。考虑到分子诊断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但报告期收入中新冠系列产品的占比较高,假设三年后净利能维持一半,同时市场给予30倍市盈率估值——对应约12亿净利润、360亿市值,满意吗?如果市场给予20倍或更低市盈率估值,能接受吗?以当前价格买入,有安全边际吗?




华大基因(300676)[属于东财医药制造行业],基因测序龙头,2020年营收83.97亿,其中,精准医学检测综合解决方案55.62亿(生育健康临床综合解决方案3.20亿、肿瘤精准防控综合解决方案1.00亿、感染防控综合解决方案51.42亿)、生育健康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服务11.78亿、感染防控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服务6.70亿、多组学大数据服务与合成业务6.26亿、肿瘤防控及转化医学类服务3.51亿、其他业务收入1.03亿;中国大陆(不含中国港澳台)比重33.33%;研发投入6.36亿,归属净利润20.90亿,现金分红1.45亿。2021/5/31收盘市值532.5亿,静态市盈率25.48倍(5大32.520.90),股息率0.27%(每股分红0.35股价128.65)。考虑到基因行业地位,但报告期收入中感染防控综合解决方案的占比较高,假设三年后净利能维持8成,同时市场给予30倍市盈率估值——对应约16亿净利润、480亿市值,满意吗?如果市场给予20倍或更低市盈率估值,能接受吗?以当前价格买入,有安全边际吗?




单就支付价格而言,圣湘生物当前的估值水平似乎还算合理。不过,安全边际原则不仅仅与支付价格有关。那么,什么是安全边际原则呢?




(二)安全边际




对我来说,安全边际既要基于分析流程(四问分析法),又要讲投资组合的反脆弱性(底线思维),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大类资产配置(股债平衡)、单类资产配置(交易坏公司投资好公司)、投资工具(低风险高收益)。




前面说到,圣湘生物当前的估值水平还算合理。不过给企业估值后,我还会追问:相比该企业,有没有更好的同行或其它标的(包括港股)呢?相比股票,有没有可替代的投资工具(如可转债、指数基金)呢?投资组合是否具有反脆弱性呢?




(三)资产配置与投资工具(股票、可转债、指数基金)




1、大类资产配置




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一书中多次提到股债配比(债券与股票配置比例)方案。格雷厄姆的股债配比方案,我叫做25:75股债平衡或5:5股债平衡。这种根据股市的动向反向操作(市场整体估值水平低时,可提高股票仓位至75%;市场整体估值水平高时,可降低股票仓位至25%),不正是资产配置再平衡的应用吗?关于股票和债券的比例,财富管理或理财规划书籍还可能提供一个基于生命周期的股票配置比例方案,即100减去投资者的年龄,也可参考。




2、单类资产配置




股市里,我主要的投资工具是股票、可转债、指数基金和现金(开通券商现金余额理财),目前又以股票为主。股票组合中,既有成长股,也有低市盈率蓝筹股(不太受欢迎的大公司),还有廉价股(净流动资产股、烟蒂股),规避垃圾股和劣质股。下面主要讨论股票组合。




我的股票组合,除了限制单一行业的仓位权重,也限制单一企业的仓位权重。组合里,既有成长股,也有低市盈率蓝筹股,还有廉价股。对股票的要求只有四个字:质优价低。不过,现在越来越倾向于认可张磊在《价值》一书中的观点:“真正的投资,有且只有一条标准,那就是是否在创造真正的价值,这个价值是否有益于社会的整体繁荣。”




股债配比可以看作战略上的“高抛低吸”,股票组合内的“高抛低吸”则可看作战术上的方法。不过,股票组合内的换股,我主要参考乔尔格林布拉特在《股市天才》一书中的十个字:交易坏公司,投资好公司




我的理解是:交易坏公司,也就是适时卖出低价值企业(创造现金流能力差的企业)或二类企业(没有在重要行业中占据领导地位的企业);投资好公司,也就是保留高价值企业(可长期持有)。对我而言,“交易坏公司,投资好公司”,就是管理股票组合的“十字真言”。用合理的价格买入高价值企业,以及用折价幅度很大的价格买入所谓的低价值企业(不是指垃圾股、劣质股),如不太受欢迎的大公司、廉价证券/净流动资产股,都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在于,因为不了解一项生意,以至于用过高的估值买入了低价值企业。




所以,“交易坏公司,投资好公司”的前提是,有能力识别高价值企业和低价值企业,也就是有能力对企业正确估值。这比单大纯地根据个股估值指标(如市盈率、市净率)买卖更可靠,因为高价值企业比低价值企业享有更高的估值。这也是为什么要有自己的投资方法论的原因。




3、投资工具(股票、可转债、指数基金)




给一家企业估值后,我往往还会追问:在能力圈内,相比这门生意(行业),还有更好的生意(行业)选择吗?相比这家公司股票,还有更好的同行股票或更好的可替代性投资工具(如可转债、指数基金)吗?投资组合是否具有反脆弱性(底线思维)?




我把可转债数据分类(与分类股票池对应)录入电子表格,这些可转债数据相对静态,只是便于与行业分类股票池对应公司股票产生关联。股票行情软件或集思录都直接显示出当期转股价、修正触发价(东方财富有该项,集思录无该项)、赎回/强赎触发价、回售触发价等,不用自己计算,更加方便。以医疗行业为例,个人转债池(不含已退市转债)数据如下所示:


转债池(医疗行业)




股票行情终端(医药制造、医疗行业可转债,加入自选股[转债池]):


来源:东方财富终端,截图于2021/5/31




关注可转债三个价格:面值100元以下、回售价、到期赎回价,如果转债的价格回落到100附近(注意赎回时间),相比股票(不考虑新股申购额度需要的话),可能是更好的可替代性投资工具。




股票的可替代投资工具中,除了可转债,还有指数基金。相比股票,指数和股票型指数基金估值比较容易,——可以查询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官网或集思录。




相比个股,看对行业也更容易。如果看好一个行业的长期发展,又没有时间、精力、能力研究个股,选择行业指数基金比个股更靠谱。如果看好国家发展前景,又不确定哪个行业更值得投资,具有代表性的宽基指数基金(比如沪深300)是不错的选择。




指数基金的投资方法也很简单:“低估定投、高估卖出、区间持有”。不扯淡趋势,不费心对冲,不忙于套利;不理会宏观政策,不纠结中观行业,不计较微观企业。有恒产者有恒心。“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不输,即赢。




关于投资组合的管理,我这样假设:股票账户的初始本金是50万,除了预留5万(同时开通券商现金余额理财)给申购新股和可转债,预期配置45只(可自行调整)股票、可转债、指数基金,平均每支证券配置1万。管理(优化)投资组合时,问自己:可以配置多少钱在这支证券上?有没有更好的?如有,换掉。如下图(医疗行业):


投资组合检查清单(医疗行业)




投资组合是否具有反脆弱性?最后做投资决策时,这是最后要追问的问题,也是平日查看投资组合时需要自问的问题。




参考/学习书单(投资知识体系):


投资知识体系书单1


投资知识体系书单2


投资知识体系书单3






2021/6/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