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公司注册 >

银行开户廉洁报告(银行个人开户风险提示总结)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廉政账户的存在,不仅没有成为杜绝腐败的“防火墙”,反而成为腐败分子躲避查处的“避风港”。如今撤销廉政账户,其实就是严厉封堵腐败官员将其当成避难退路的漏洞。


设置廉政账户的初衷是给收受礼金者一个改正的机会,其目的是开通一条腐败官员自我救赎的通道,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被动受贿”的问题,帮助濒临犯罪边缘的党员干部悬崖勒马。照理说,这是考虑到人性弱点而实施的一种人性化的关怀。给违纪行为一个缓冲期,也是对党员干部的一种制度性挽救。可是这项措施却让法规的执行大打折扣,严重损害相关法规的刚性,这也是廉政账户备受争议的原因所在。


其实,设立廉政账户只是在官员收受礼金后的一种处置方法,虽然给官员提供了一个妥善处置收受礼金的途径,但官员收受礼金毕竟已经成为事实,即已经出现了违纪行为。与其用这种“亡羊补牢”式的补救措施“保护”官员,还不如将关口前移,加强“防患未然”式的制度建设,封堵官员收送礼金的缺口。也就是说,如何预防官员收送礼金,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让官员不敢收送,不能收送,不愿收送,这才是最重要的。


事实证明,廉政账户在反腐工作中收效甚微。廉政账户里少得可怜的“收”,与官员腐败动辄上千万的“得”相比,简直就是九牛一毛。面上交“小头”,私下贪“大头”,那些抱有侥幸心理的腐败官员,皇而堂之地将廉政账户当成“秀廉”工具和“挡箭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廉政账户为贪腐官员拓宽了腐败空间,加大了纪检监察机关的办案难度。


此外,廉政账户还存在着上缴信息不公开、资金去向不透明等问题。因此,不管是从形式到内容,还是从程序到效果,廉政账户都并非制度性优选,也非“以法治腐”的可行手段。目前来看,终结廉政账户既是补齐短板的现实需要,更是适应反腐斗争新形势的顺势之为。


文/朱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