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公司注册 >

资本化利息现金流放在哪(借款利息资本化属于什么现金流)

俄国寡头究竟是怎样的存在?让普京一直以“把寡头作为一个阶层消灭掉”为自己的执政宣言?


俄罗斯7大寡头,垄断石油、金融、军工、媒体等多个国家命脉行业,7人资产可影响全国一半以上GDP,他们染指政治,并用金钱决定领导人任命。


在那个寒冷混乱的年代,这七巨头便是俄罗斯真正的统治者。


而今天文章的主人公,便是这七位巨头之首,也是俄罗斯的前首富--霍多尔科夫斯基,一个从走私、卖假酒起家的犹太人。他以半生之力与普京争斗,最终被流放至冰冷的西伯利亚。


霍多尔科夫斯基


犹太人:被边缘化的种族

犹太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值得深究的种族。


他们分散地寄居在别国,从不认同寄居国为自己的祖国。他们聪明,勤奋,善沟通,也狡诈地从事着每一行当的生意。


叶利钦时代一手遮天的俄罗斯7大寡头中,有一半是犹太人。这些人都有着较高的文化水平,对生活和阶层有更近一层的渴望,然而却被犹太身份被拒之门外。


普京的头号敌人别列佐夫斯基是犹太人(点这里看别列佐夫斯基为何最终惨死他乡);而寡头之首霍多尔科夫斯基也是犹太人。


“寡头教父”别列佐夫斯基


1963年,霍多尔科夫斯基出生在俄罗斯一个犹太人家庭。


父母都是厂内工程师,有学识有技术。按理说,这样的中产之家应该是吃穿不愁温饱可供。


然而当时的苏联实行计划经济,有限的国家财富都掌握在特权阶级手中。


霍多尔科夫斯基从小跟着父母生活在狭窄、阴仄的集体公寓里,家中日用品时常供给不上。一块肥皂、一瓶牛奶都要在大雪纷飞的莫斯科街头排上很久的队伍,才能拿到一些。


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下,霍多尔从小对阶级和权势就充满了向往。他的梦想便是做苏联企业中的老大,因为他知道财富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而他,就要做金字塔最顶端的少数人。


为了这个童年目标,霍多尔一直努力着:他成绩优异,是老师眼中的“乖孩子”;他思想端正,积极参加共青团的各项活动。



霍多尔以为,只要自己足够努力足够优秀,就可以冲破身份和阶级,完成自己的梦想。


于是,理想被现实狠狠撞击,破碎一地。


1986年,霍多尔大学毕业。当时的苏联经济结构已经畸形,军工复合体成为所有毕业生趋之若鹜的方向,而霍多尔也不例外。


然而,相关部门以一句“保密机关不能用犹太人”为由狠狠拒绝了霍多尔。


不够聪明可以勤奋,不够优秀可以努力,但出身,却是无法选择不可逃避的选项。


没去成军工部门的霍多尔留校做了团委副书记,而他所在的共青团,成为这位寡头掘出第一桶金的宝藏基地。



知识分子的寡头之路

当时苏联的经济政策是:各团体组织可以自己筹集经费并盈利,所得利润归团体组织所有。于是霍多尔科夫斯基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在去西欧等国家学习交流时,带回一批个人电脑。


这种电脑在市场上非常紧缺,霍多尔以8倍的高价很轻松地把电脑卖了出去。这笔不菲的收入让他感受到了权力之便带来的利益快感。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发布《禁酒令》;三年后,因国家财政及治安严重受损,《禁酒令》宣布无效。


而霍多尔敏锐地嗅到了政策的风向。以低价从东欧国家进口品质低劣的假酒,然后贴上瑞士、法国等高端品牌,翻倍价格在市场上售卖。


短短两年时间,霍多尔从一名高校行政老师成为狂揽100万美金的小富翁。要知道,1988年,一个拥有5万名员工的拖拉机厂售价也仅仅只要220万美金。



走私和卖假酒终归不是长久之道,霍多尔时刻关注政治动向,准备大干一笔,实现阶级的真正跨越。


终于,机会来了。


1989年,戈巴尔乔夫颁布经济改革自由化,允许民间自己创办银行。霍多尔用两年的原始资金创办了属于自己的梅纳特帕银行。


为了使银行充分吸纳私人和企业的资金,霍多尔明白,对于一家新兴银行,品牌效应最重要。


于是,霍多尔写了一本名叫《带卢布的人》的书,书中充斥着“现在的当务之急是什么,赚钱!赚钱!”,“富翁是这个时代最大的英雄”等极具煽动性的话语。而在书中他也给民众指明方向,如何赚钱,如何成为时代英雄,那便是购买梅纳特帕银行的股票!


霍多尔也频繁出现在电视节目上,宣传自己的银行。他在镜头前对着全苏联的人民煽情说道:“我是米哈伊尔.霍多尔科夫斯基,我为你们的未来担保,来买梅纳特帕银行的股票吧!”而霍多尔斯文谦和的长相也瞬间虏获了众多投资者的心。


同时,霍多尔让自己银行的员工拿着传单,走向莫斯科大街小巷,向每一个路人兜售银行股票。一如我们现下常见的超市大减价或是开业送鸡蛋。


在这样的“全民造势”下,几年的功夫,梅纳特帕银行跃居俄罗斯银行之首。而此时的霍多尔,连30岁还未满。



时间进入90年代,苏联风雨飘摇,经济千疮百孔。大量企业濒临倒闭,亟待政府资金救助。而此时政府也需要一家银行作为中介把资金贷给企业。


霍多尔知道这个消息后,上下走动,拉拢一切可以利用的关系,最终霍多尔拿到了国家经济顾问一职,并让自己旗下的梅纳特帕银行承担起向企业放贷的任务。


于是,国家资产源源不断地流向了梅纳特帕银行的账户,也就是霍多尔的口袋。这些国家资产,霍多尔并没有全部发送给需要补救的企业,要么延期放贷,赚取资金的时间差;要么直接拿下一部分归为己有。


危急时刻,大发国难财;水深火热,奸商本质尽显!



如此滔天恶行难道竟无人能查吗?


苏联解体之前,传出风声要一查国家救济资金的去处。结果两名与贷款有关的政府高级官员相继跳楼自杀,导致国家上亿美元资金去向成迷。


法院要对梅纳特帕银行进行清查,结果装有银行财务文件的大卡车半路上翻进了伏尔加河里,文件全部损毁,法院压根没法查账。



而苏联的解体,国家政策的资本化更是给了霍多尔侵蚀人民财富的绝佳机会。


俄罗斯新政府把原本亏损的国有企业低价出售。霍多尔一人便以1.5亿美元不到的低廉价格收购了俄罗斯最大的石油公司--尤科斯集团。这家拥有大量先进开采设备和10万余名员工的石油公司,在重新上市后市值70亿美元!


而后,霍多尔又以同样的手段收购了包括东方石油公司和西伯利亚石油公司在内的30大型国家企业!


人民生灵涂炭,而寡头们却在自己的商业帝国中吃着人血馒头赞不绝口!



与普京的龙虎相争

普京上台之初,手上控制的只有全国4%的企业;而寡头们抖一抖,全国50%的GDP都不稳。


普京也深知,要想稳定俄罗斯的局面,寡头便是他不得不面对的头号难题。


于是,刚从叶利钦手中接过权力的普京,便开始了与寡头们的斗争。他对全国人民宣讲:


那些有钱人不应该控制社会,寡头们更不可以。他们没有权利影响政府的决策。如果有人不喜欢这样,有人习惯了无政府状态,那我很抱歉,他们必须遵守新的规则。


一席话,如同宣战书,拉开了普京和霍多尔长达20年的战争。



2001年,霍多尔成立“开放俄罗斯”基金会,专门支持国内的反普京势力;


2002年,普京政府发现霍多尔向国外大量转移资产,斥其“小偷就应该住在监牢里”;


2003年,霍多尔收买杜马议员,支持反对势力参加议会,并直指“国家腐败是从克里姆林宫开始的”;


为了增加与普京斗争的砝码,霍多尔多次向西方国家示好,甚至邀请美国同行来共同开发俄罗斯石油!


这一下算是真正踩着了老虎的尾巴!


2003年10月25日上午,霍多尔飞往自己的西伯利亚油田进行勘察。在机场,被全副武装的特工团团围住。


在特工们重型武器的警告下,手戴镣铐、面罩黑布的霍多尔被强行带回莫斯科。



狱中生活

莫斯科的判决中,霍多尔以“商业欺诈、偷税漏税、谋杀以及侵占国家资产”被处以9年刑期。


普京特地送了霍多尔去了“臭名昭著”的马托斯卡亚·梯史纳监狱。在监狱中,霍多尔住着8人间,早晨十分钟的洗漱时间,吃的是难以下咽的巴兰达(一种粥)和土豆,每天要在冰冷的库房里辛苦劳作。


2006年,霍多尔与监狱室友发生肢体纠纷,脸上被对方深深划了一刀。对方辩称,自己遭到了霍多尔的性骚扰,所以自卫反抗;


2009年,又一名同房室友提起诉讼,声称遭到霍多尔性骚扰,要求赔偿。


2010年,霍多尔以新的罪名加刑4年。




即使身处狱中,霍多尔也没有停止过与自己一众“西方好友们”的联系。


而西方的一些好事之徒,也为霍多尔频频发声。说他是“被政治迫害”、“毫无人权”等等。


为了迎接索契冬奥会,维护俄罗斯的国际形象,2013年圣诞前夕,普京发出了一份罪犯特赦名单,而霍多尔的名字赫赫在列。


虽然普京在特赦霍多尔的同时,禁止他离开俄罗斯;但刚走出监狱门的霍多尔便乘自己的私人飞机飞往德国,并在德国机场受到了当时德国外长根舍的迎接。


个中利益与渊源,不言而喻。


霍多尔和根舍


而今,这位老寡头已然成为西方政治的一枚棋子。


2015年,霍多尔频繁的小动作惹恼俄罗斯政府,普京向霍多尔发布国际逮捕令。


这位曾一手遮天的寡头之首,晚年究竟是客死异乡,还是回到故土继续牢狱之困?只有等时间来告知答案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