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移民投资 >

公司银行开户账户保底1万元(公司新开银行账户需要留一万块)

近年来,银保监会多次发文规范保险“开门红”秩序,业内也多次发出淡化“开门红”的声音。






尽管大多数公司对待2022年“开门红”的态度较为低调,但是布局的力度并未减弱。




《中国银行保险报》了解到,截至11月15日,已有多家大中型寿险公司启动2022年“开门红”,启动时点整体晚于去年。




主打产品方面,延续年金险 万能账户的配置,同时加入了养老元素。




由于今年以来代理人队伍大幅脱落,加之2021年1月重疾定义切换带来较高基数,预计2022年“开门红”或将继续承压



启动时点整体晚于去年




同往年一样,今年依然是中国人寿打响2022年“开门红”第一枪。




10月20日,中国人寿发布两款年金险产品和一款两全险产品。




1


10月底,泰康人寿召开全国启动会,推出多款“开门红”产品。


2


11月1日,平安人寿三款“开门红”主打的年金险上市。


3


11月15日,友邦保险推出一系列产品焕新与服务升级举措。




但是,从整体上看,各公司2022年“开门红”启动时间较去年有所延后




以中国人寿为例,该公司2020年9月便启动了2021年“开门红”,相关产品设计、人力部署、动员方案开始筹备的时间则更早。




至于延后的原因,业内普遍认为,今年以来保险业持续低迷,特别是大批代理人脱落前三季度业绩表现也不太理想,四季度以及全年的负债端压力较大,因此,很多公司忙于四季度“冲刺”,未能集中资源布局“开门红”。




某大型寿险公司北京分公司销企部经理表示,一般筹备“开门红”需要两个月的时间。




“今年我们公司主要从动员客户产品三个方面为‘开门红’做好准备。第一,今年保险业整体业绩不太理想,叠加疫情影响,很多代理人信心稍显不足,我们花了很大的精力鼓舞士气,让代理人调整心态、提振信心;第二,客户准备,主要是提前进行客户调研,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第三,产品准备,由总公司层面设计,由于产品形态确定较晚,‘开门红’启动也较去年晚了一些。”他说。




此外,多家中小保险公司、保险中介公司表示,将于12月启动2022年“开门红”。




产品端加入养老元素




从目前各公司发布的产品来看,“年金险 万能账户”依然是“开门红”的主打产品。




其中,缴费期多为3年、5年,部分为8年或10年,保障期间多是10年及以下




同时,万能账户的保底利率多为2.5%,预定年化利率多为5%




“这些产品多带有理财性质,缴费期最短仅需3年,领取也比较灵活,但是保障功能较弱。”一位保险业内人士表示。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开门红”产品宣传中,多家公司都加入了养老元素。




例如,中国人寿将年金险的最高投保年龄提升至72岁,其中一款年金险产品还专门针对60—75岁老年人群。




平安人寿的养老年金产品将目标市场细化,为52—75岁女性57—75岁男性专属产品。




上述保险业内人士认为,“开门红”期间,这类新业务可以带来一定增量,但是其养老保障功能具体达到何种程度还有待检验。




2022年“开门红”或继续承压




谈到半个多月以来的销售情况,某大型寿险公司代理人表示,目前公司“开门红”节奏稳定,在保费规模、较上年增幅等方面都达到了预期水平,但是签“大单”较少




从客户反馈情况来看,他们更看重代理人的业务规划能力,对购买大单保险更为谨慎。




另一家大型寿险公司代理人则称,公司3年期交产品已经全部销售完,下一阶段主要销售10年缴费期产品。




两位代理人均表示,此次“开门红”期间的奖励和去年差别不大,代理人的主要收入还是基本法依据下的佣金。




开源证券认为,“开门红”启动时间有所延后,监管鼓励业务平稳发展,加之2021年1月重疾定义切换带来较高基数,预计2022年“开门红”或继续承压。




“开门红”,合规是王道




多家保险公司高管均表示,在监管趋严和保险回归保障本源的背景下,淡化“开门红”已成为大势所趋。




但是,没有一家公司放弃“开门红”,推新品、部署人力、做动员……依然按部就班地进行着,并代之以“开局战”“首季红”等。




近年来,开门红愈发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太平洋寿险总经理蔡强曾总结道,老模式就是“程咬金的三板斧”——人力驱动、短期激励、产品炒作”,相对应的行为则是:人海战术、产说会、增客户、内勤驱动、短期冲刺......




这样的工作路径扰乱了保险业的市场秩序,也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因此,近年来,监管部门多次发文规范相关业务。




2020年12月,银保监会人身险部发布《关于加强规范管理促进人身保险公司年度业务平稳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剑指2021年“开门红”,要求各公司摒弃片面追求规模,严格规范销售行为,不断优化产品供给




事实上,监管部门希望通过政策调控促使保险公司坚持“保险姓保”发展理念,摒弃“开门红”期间过度规模导向和恶性竞争、以高费用换取短期业务发展的经营思路,引导“合规开门红”。




不过,2021年7月,银保监会通报《通知》落实情况时称,激进发展模式仍然存在




部分人身险公司延续粗放经营模式,靠激励政策短期内获取业务规模高速增长;部分公司开门红期间实际销售情况大幅高于报告的业务发展计划;部分产品存在保障程度低、长险短做、变相理财等风险。




从行业和公司自身的健康有序长远发展来看,一方面,保险公司不应只在表面淡化“开门红”,而是努力找到一条合规的、优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从产品、销售、公司治理等多个角度真正做好“开门红”




首先,产品要合规,要推出真正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开门红”产品;其次,无论是个险渠道还是银保渠道,销售要合规,不炒作,不欺骗误导消费者;最后,公司方面,要摒弃虚列费用、虚构中介业务等违法违规问题,报送真实数据,合规开展业务




另一方面,保险公司不能只做“开门红”“首季红”,而要努力做到“全年红”“季季红”。




把做“开门红”的士气和资源用到全年业务中,实现公司业务平稳发展、均衡发展、高质量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