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移民投资 >

ppp综合管廊企业所得税三免三减半(ppp项目企业所得税征收问题建议)






摘 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在国内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运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项目实践中对回报机制与回报结构还缺乏深刻认知,对其影响因素及适用 的定量分析工具还缺乏全面研究.该文从实务案例入手,对国内进入执行阶段的71个城市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的回报机制与回报结构开展系统性的结构化研究.通过利益相关分析洞见综合管廊项目的民生属性及入廊企业的利益诉求,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剖析综合管廊PPP项目回报机制及回报结构类型,对影响回报结构的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和重点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以折现现金流模型为基础、以净现值内部回报率为核心的回报结构模型,为社会资本方投标报价、合同磋商、回报率跟踪监测和项目再谈判提供了定量分析模型,并完善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 PPP 项目风险分担和投资回报研究。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是指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与传统直埋方式相比,综合管廊可有效解决道路反复开挖引起的交通堵塞、建设浪费等问题,还可统筹城市发展与地下空间利用,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但因投资规模大、回收期长、收费机制不健全、政府财力有限,资金成为制约综合管廊建设的瓶颈。2014年起,国内广泛推行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在综合管廊建设中得到充分 应用,目前纳入财政部 PPP中心项目库的项目超300个,总投资近7500亿元.有关综合管廊PPP 项目的理论与实务研究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目前,综合管廊PPP项目的研究主要围绕回报机制、定价模型、风险分担、资本结构等方面展开。在定价机制方面,喻萍对海口市地下综合管廊收费标准进行了测算;王英等建立了综合管廊 “一城一价”测算方法;王柏峰基于系统动力学方 法识别风险因素的影响机理与路径,利用目标规划法建立了财力充足和不充足情况下的定价公式.在回报机制方面,Huang等研究了综合管廊PPP项目入廊费、运营维护费及可行性缺口补助的影响因素,结合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方法计算了综合管廊PPP项目投资回报率。在风险分担方面,董爱基于博弈论建立了综合管廊PPP 项目政府补贴测算公式,通过可变补贴系数和激励系数调整政府与社会资本对收入风险的分担.资本结构一直是PPP项目研究的热点,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最优股权与债务比例, 对此Chung、Vaaler 刘婷等、冯珂进行了深入研究;二是股权投资人持股比例,盛和太等进行了相关研究。


但已有研究仍存在以下不足:一是与实务需求结合不紧密,有关回报机制的研究主要关注入廊费和运营维护费的定价及调整,对综合管廊项目的民生属性和入廊企业诉求关注不多,而这些因素直接关系到社会资本对收费的控制力强弱,因此现有研究对风险分担的“控制力”原则考虑不够;二是投资回报研究集中于债务和股本比例分析,对回报类型与结构关注不多,对影响因素缺乏系统分析.因此,本文综合运用案例分析、利益相关分析、因素分析等手段,深入挖掘综合管廊的民生属性和入廊企业利益诉求,对执行阶段的综合管廊PPP项目进行系统分析,重点探究投资回报机制、回报结构及影响因素,初步识别影响机理与传导路径,并建立回报结构模型。


  1. 研究方法与分析框架

1.1研究方法


本文在案例分析、利益相关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以折现现金流为基础、以净现值和内部回报率为核心的回报结构模型。


  1. 案例分析.系统整理国内进入执行阶段的综合管廊PPP项目,摘录关键信息并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对其进行深入剖析,全面揭示综合管廊PPP项目的回报机制、回报结构及影响因素,为回报结构模型的提出奠定基础。
  2. 利益相关分析。将入廊企业利益诉求及综合管廊的民生属性引入分析并贯穿始终,基于PPP项目风险分配“控制力”和“公平”原则来分析综合管廊PPP项目回报机制和回报结构,探析实践结果 的理论根源。
  3. 模型构建.在系统分析影响因素、回报机制 和回报结构的基础上,初步识别影响机理与传导路径,进而提出以折现现金流为基础、以净现值内部回报率为核心的回报结构模型,为社会资本方投标报价、合同磋商、回报率监测、项目再谈判提供定量分析依据。

1.2分析框架


为全面系统地掌握综合管廊PPP项目的发展现状,揭示项目回报机制、回报结构及影响因素,本研究遵循规范的案例分析程序筛选案例,


  1. 严控案例来源.案例取自财政部PPP中心管理项目库.由于2014年以来采用PPP模式的综合管廊项目均纳入该项目库,且该项目库信息披露要求较高,可获得可行性研究报告、实施方案、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报告、合同、融资等较为完整的资料,因此案例质量较高。
  2. 严格筛选标准.考虑到信息完整度、项目典型性和规范性要求,以“执行阶段”和“示范项目”作为筛选标准,最终得到71个样本(占全部管理项目库中综合管廊PPP项目的38.17%).从时间分布 上看,覆盖了2015-2020年全部进入执行阶段的综合管廊PPP 项目;从区域分布上看,覆盖了24个省区市,占全国省区市 (不含港澳台)的75%; 从示范性上看,几乎涵盖了全部国家级示范项目 (53个)和省级示范项目(18个),占比为92.76%.可见,所选样本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典型性和示范性.
  3. 严谨分类摘录信息.根据研究需要分类摘录信息,包括基本特征、回报机制和回报结构3方面共29类信息,可满足综合管廊 PPP项目投资回报研究需要.

2、城市地下综合管廊 PPP项目样本基本特征分析


下面对所选取的71个案例样本,从区域分布特征、项目所在政府层级、政府持股比例以及合作年限等方面进行基本特征分析.


2.1区域分布特征


71个项目总投资合计1822.75亿元,共涉及全国24个省区市,其中拥有超过3个及以上项目的省区市共11个,项目合计54个,总投资1386.39亿元,分别占样本总数的74.51%和76.06%.吉 林省项目数量和总投资均居第一,分别为9个、 314.03亿元,涉及7个地市,覆盖面最广.


2.2 项目所在政府层级


71个样本项目中,位于地市级的项目占比69.01%,位于区县级的占比30.99%.其中40个项目能够通过既有文件直接获得或通过相关数据计 算得到准确的回报率数据.据笔者测算,40个项目名义全投资内部回报率(扣除因数据缺乏而无法精 确计算的项目),地市级项目较区县级项目整体低约0.56%(地市级项目平均回报率为5.61%,区 县级平均回报率为6.17%).这是由于综合管廊项 目主要收益来源为政府可行性缺口补助,政府层级越低,财政实力相对越弱,因此对社会资本方来说风险越高,要求的回报率也越高。


3、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综合运用案例分析、利益相关分析、 因素分析等手段,系统而清晰地揭示了综合管廊PPP项目实践的基本特征、回报机制、回报结构类型、主要影响因素,同时也探讨了回报机制理论与实践产生差异的原因,主要结论如下:


1)回报机制是影响综合管廊PPP项目投资回 报最关键的因素.项目民生属性和入廊企业利益诉 求决定了综合管廊PPP 项目回报机制的特殊性. 本文按“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分析71个案例项目, 发现政府付费机制占有较大比例,这与名义回报机制存在很大差异.为此,应紧密结合综合管廊PPP 项目特性,充分践行PPP项目控制力原则、公平原则和风险承担上限原则这3大风险分担原则,结合项目特点和各方风险控制能力与风险管理成本,合理设定风险分担机制.


2)回报率及回报结构是综合管廊PPP项目的综合性核心指标.本文结合综合管廊PPP项目回 报特点提出了以DCF为基础、以NPVGIRR为核心的回报结构模型,将影响综合管廊PPP 项目回报 率的直接和间接因素统一纳入考量,明确各要素的内涵和计算公式,初步识别出影响机理和传导路径,有助于社会资本方建立系统分析和统筹管理的理念,便于实践操作.该结构分析模型也有助于完善综合管廊 PPP项目风险分担机制和投资回报模型,具有一定理论意义.


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建议在综合管廊PPP项目实践中,应充分考虑项目各参与方的风险承担意愿、风险控制能力、风险管理成本等多个因素, 避免社会资本方承担过多无法控制的风险,尤其是使用者付费风险,以实现风险的合理分担。


此外,实践中还存在诸如宏观经济环境、法律与政策变动、社会影响与可接受性、项目公司或社会资本方自身的管理能力等因素,也会对投资回报 产生重大影响,需要社会资本方在投标报价、合同磋商、运营管理中充分考虑,并设定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和风险控制预案。后续研究将在本文建构的结构分析模型基础上开展数值模拟和交叉分析,以确定各因素的影响方式、影响机理与传导路径,为社会资本方投资决策和项目管理提供定量分析依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