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移民投资 >

税务筹划话术问题(税务筹划电话销售话术)

《资治通鉴》周纪二 周显王八年


八年(庚申,公元前三六一年)孝公令国中曰:“昔我穆公,自岐、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丑莫大焉。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徙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穆公之故地,修穆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于是,卫公孙鞅闻是令下,乃西人秦。


【译文】:


八年(庚申,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在国中下令说:“过去我们的先祖秦穆公,以岐、雍二地为根基,广修明德,扩充武力,向东平息了晋国的内乱,以黄河为界,向西征讨狄戎,称霸西方,开拓疆土数千里,周天子赐他为伯侯,管辖一方, 各国诸侯都来庆贺,为后世子孙开创的基业可谓光大美好。后来经过厉公、躁公、简公以及出子在位时期的动荡不安,内忧外患丛生,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暇过问对外的事务。尤其是韩、赵、魏三晋攻占我先君的河西地,更是国家莫大的屈辱。我的父王献公即位后,平定边境安抚军民,迁都栎阳,筹划东征事宜,想要收复穆公时的旧地,重修穆公时的政令。每当我想到先君未完成的志向,内心就悲痛万分。在座的各位宾客群臣中,有人能想出富国强兵的计谋策略,我就赏赐他高官厚禄,给他分封土地。”卫国的公孙鞅听闻秦孝公的政令,就向西来到秦国。


【解析】:


这一段史料,解释了商鞅为何会从卫国来到秦国,为接下来商鞅在秦国的高升和变法作了铺垫。但是在今天的文章中,我们将着重分析的不是商鞅变法的历史,而是这段材料中秦孝公鼓舞人心的话术。




秦孝公鼓舞人心的模板:


1.追忆辉煌。在这段材料中,秦孝公首先追忆了秦穆公时期秦国的辉煌——国家强盛,万邦来朝。


2.细说耻辱。紧接着,秦孝公回忆了厉公、躁公、简公以及出子在位时期动荡不安,国事衰微,进而导致外地入侵,割地赔款。


3.表明心志。最后,秦孝公表明了自己致力于恢复秦国强盛的心志,并且这样的宏伟心志不是自己一时上头突发奇想的,而是从秦献公开始就一直在谋划的百年夙愿。




秦孝公开创的这一模板的优点:


1.昭告了大家我们的宏图大志并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历史上就已经实现过了的,这打消了听众对夙愿能否实现的担心。


2.既然历史上就已经实现过了,而现在却没有像以前那么强盛。第二步就自然得解释国家因何而衰落。这增强了说服的可信度。


3.秦孝公表明自己励精图治,致力于实现秦国伟大复兴的百年夙愿,这一方面同秦国历史上的昏君暴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加了自己的威望;另一方面,“夙愿”一词也展现了几代人的深思熟虑,久久为功,进一步让听众对实现夙愿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和蓬勃的干劲。




知古鉴今:西方曾有一位历史学者评价我们有“近代史受害者”情节。看来,这位历史学者对《资治通鉴》理解得很肤浅呀。要是不把近代史描绘得尽可能屈辱,又怎么能套上这一鼓舞人心的话术模板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