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商标注册 >

2016年1月1日是什么节日(2016年1月10日是什么节日)


《光辉百年·党史天天读》12月21日


 1939年12月21日


  毛泽东撰写《学习白求恩》一文。文章指出: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篇文章以《纪念白求恩》为题,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1988年12月21日


  邓小平会见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时提出,要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他指出:当前世界上主要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发展问题。和平是有希望的,发展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真正的亚太世纪或亚洲世纪,是要等到中国、印度和其他一些邻国发展起来,才算到来。应当把发展问题提到全人类的高度来认识,要从这个高度去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会明了发展问题既是发展中国家自己的责任,也是发达国家的责任。历史证明,越是富裕的国家越不慷慨,归根到底,我们要靠自己来摆脱贫困,靠自己发展起来。主要靠自己,同时不要闭关自守,可以多方面找朋友。世界上现在有两件事情要同时做,一个是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一个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至于国际政治新秩序,中印两国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经得住考验的。我们应当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准则。他还指出:世界在变,人们的思想不能不变。我们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四化建设为中心,从停滞封闭转到改革开放,还有当前所进行的各种改革工作,都是在变。要发展就要变,不变就不会发展。这篇谈话的一部分以《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新秩序》为题,收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2016年12月21日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强调,准确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内涵,对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至关重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


  习近平指出,统筹推进“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重大工程项目落实,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补短板”的重要内容。补短板不是简单增加投资,而是切实从满足需要出发,增加有效供给。要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增强创新能力,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力度,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补齐产业链条短板,加强基础设施薄弱环节。要统筹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工作,既去旧、又育新,既减少无效供给、又扩大有效供给。要把落实重大工程项目与推动改革、形成体制机制结合起来,坚持问题导向,有什么体制障碍就改什么。要正确区分政府职责和市场作用,凡是市场能做的政府要创造条件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支持各类市场主体以多种形式参与项目实施并获取收益。


党史回眸


  1954年


  12月21日-25日 全国政协二届一次会议举行。周恩来作政治报告,指出,由于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已经召开,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政权机关的作用已经失去,但政协本身的统一战线作用仍然存在。会议推举毛泽东为全国政协名誉主席,选举周恩来为主席;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


  1964年


  12月21日-翌年1月4日 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在不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会议选举刘少奇为国家主席,朱德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1989年


  12月21日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加强和改善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工作领导的通知》。


  2010年


  12月21日 国务院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全国性国土空间开发规划。


  2013年


  12月21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意见》,提出单独两孩的政策。2015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决定》。2016年1月1日,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正式实施,明确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2021年5月3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提出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历史瞬间



1948年12月,人民解放军向新保安守敌发起攻击。这是解放军战士登上新保安城头。



来源: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网站




平坝文史资料选辑(247期)


李尚铭先生略记


吴廷辉


李尚铭,字学砚,布依族,原籍贵州安顺县旧州区龙潭寨人,自其祖父开始,移居贵州省平坝县高峰区活龙乡桥边寨。一九四○年农历四月二十一日在山西省沁水县夫妻岭的抗日战斗中阵亡,时年三十四岁。


尚铭幼年丧父,无兄弟姊妹,母子二人,孤苦伶仃,相依为命。他从小文俊,聪颖好学,在母亲的抚育下,幼年就读于麻杆桥边私塾,后在活龙小学毕业,以优异成绩考入贵阳省立第一中学,以后弃学从戎,复读于崇武学校。一九二八年又考入国民党第二十五军军官政训团,一九三一年毕业,以品学兼优,被贵州省政府保送洛阳陆军军官学校军官训练班第四期。毕业后历任黔军教导师少、中尉副官及排、连长等职。


一九三七年抗战事起,尚铭充任国民党陆军第九十三军新八师二十三团三营七连上尉连长,随队参加过台儿庄战役和徐州会战。


尚铭抗日阵亡后,忠骸未能寻获。家乡族人为了纪念这位抗日殉国的优秀男儿的献身精神,当时取其生前衣冠于一九四○农历十二月二日入殓建塚于家乡村头大园子米厂边大地,以示告慰忠魂。国民党军事委员会追晋为少校营长、各级党政要人,曾给其题有挽词挽联,省参议长平刚题字:“陆军步兵上尉晋少校营长李尚铭烈士讣告”。当时,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题碑文:“忠烈可风”碑联:“舍死亡身、功在党国、成仁取义、浩气长存”、国民党平坝县党部书记长夏斌题“为国争光”、县长张宗白题:“不愧男儿”、其他有陈尔嘉题“为国捐躯”、周国科题“忠魂万世”、黄定题“舍身报国、虽死犹生”、杨治全题:“抗战史上、永留芳名”、周剑锋题“精神不死”等句字,以资悼念。


尚铭从小崇拜岳飞,仿岳母训子之事,一向对结亲孝敬。他深知国难严重,民不聊生。国几无国,他离家乡乃投身军旅,报效祖国。惟念慈母只身孤独而配妻罗氏在家孝敬老母。生子汝象,尚铭不善回家,特别是殉国前的几年几乎辗转各地一直在外。他为国捐躯后,家中老母妻儿专靠务农及抚恤费度日。


尚铭牺牲已四十九年了,他的独生子李汝象现在已是年过半百之人,一家四口过着幸福的日子,他抵御外侮卫国献身的精神,铭刻在家乡布依族人民的心中。


(待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