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商标注册 >

成都整形鉴定医疗机构(成都整形鉴定机构在哪?费用是多少)

华灯初上,春熙路人潮熙攘。“大熊猫”,憨态可掬地趴在成都地标建筑IFS(国金中心)的楼顶,惹得大家纷纷在“熊猫屁股下”打卡拍照。几家知名火锅店生意红火,冒着烟火气。


在这个成都最繁华的商业圈,一条1千米长的街道上,密集分布着四五家整形美容机构。自2018年成都获得“医美之都“的称号以来,各类医美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目前,成都医美行业的规模仅次于北京和上海,成为”医美第三城“。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银海眼科医院医美中心主任、四川美容整形协会常务理事陈杰感受到,“这几年医美机构在成都遍地开花,从业人员越来越多。”


医美,似乎成为了继大熊猫、火锅后,成都的一张新名片。


成都春熙路。图/武汉晨报记者 李沐曦




【1】“土壤”


9月下旬的一个周六,成都一家医美医院的大厅里坐着不少来面诊的女孩,向咨询师询问着合适自己的项目。


31岁的成都姑娘嘉佳化着精致妆容,这次来医院,她准备打个瘦脸针。


七年前,嘉佳开始接触做医美,当时家人还不太能接受,而现在医美流行开来,她身边做医美的同事、朋友“非常多”。


像瘦脸针这样的非手术项目被称为“微整形”或“轻医美”,即在不用开刀的情况下,在短时间内达到美容需求,具有恢复时间短、安全性高等优势,这几年颇受欢迎。较为常见的轻医美项目有肉毒素注射、玻尿酸注射、水光针、热玛吉、瘦脸针、溶脂针等。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发布的《中国医疗美容行业年度发展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底,中国医疗美容服务量超过1000万例,其中非手术类服务量达700万例,占比为7成。


这7年里,嘉佳每年平均在医美上的花费为2万,她很乐意去跟朋友分享自己的医美经历。


像嘉佳这样的爱漂亮的成都女孩,是成都医美市场的消费主力军,她们的消费能力、潮流文化,为“医美之都”的发展提供了好的“土壤”。


“你看成都姑娘好不好看?成都对外展示的形象就是姑娘挺好看的,所以这地方适合发展医美产业。”前医美机构员工高雅说,“而且四川女性的地位是比较平等的,城市包容性大。”


华生铂悦整形美容院长王亚璐对九派新闻说,成都人喜欢消费,“女孩们对美的追求高,在做医美上,舍得投入更多的金钱”。


她看到商场里卖衣服、买鞋的女性,都愿意做医美,“医美算是个高消费,有的女性收入不是很高,但依然愿意拿出钱消费”。


成都医美低廉的价格,也让大部分受众能消费得起,也吸引了一些一线、沿海地区的顾客, “打飞的“来做医美。


王亚璐的医院接待了一些上海、北京的顾客,“还有杭州的网红”,在医院的招牌项目——体雕上,外地顾客的占比会更高。


“技术上我们成都不输给北京上海,但这里人力成本、房租低、竞争大,就导致同等项目、同等技术的前提下,比北上便宜。“


她对比成都和北京、上海医美项目的价格,发现相同项目,成都至少要便宜三分之一,在一些特殊的项目上,成都的价格可能只有一半,甚至能便宜四分之三。


“水光针在成都价格为几百到一千,在北京价格在一千到三千;做鼻子的项目差得会更大,成都两三万的比较多,上海也有两三万的,但要找上海同等资历的医生的话,价格至少三分之一;像体雕的项目,差价就很夸张了,成都价格在两三万,一线城市在五万到八万,我见过的最大差价是一个修复手术,北京要21万,成都价格在五六万。算上机票酒店,也比在一线城市要便宜。”




【2】“规模”


成都医美产业能成为“医美第三城”,离不开它在整形外科上的历史溯源。


四川省社科院和成都医美产业协会编撰的《成都医疗美容产业发展报告2019》,详细记录了这段历史。


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抗美援朝期间,西南救援队对伤员的救治,就为成都整形外科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经验。


彼时,有着“中国整形外科之父”的宋儒耀教授获美国博士学位后归国,任华西协和大学牙学院教授,成为中国第一位颌面与整形外科教授,这些都为成都医美产业奠定了基础。


从2000年开始,大量社会资本涌入成都医美市场,一些原本承包医院科室的民营医院机构纷纷独立,像美莱医学美容连锁集团这样的行业巨头诞生了。


从2011年开始,成都医美产业进入爆发期,中国最早发布一批专注微整形和皮肤美容的轻医美机构出现,医美投资门槛大幅降低。


陈杰十几年前,从公立三甲医院的骨科转到医美行业,“我算国内最早从事医美的一批人,从时间上来说,成都医美的发展早于国内大多数城市。”


2017年9月,成都率先在全国提出打造全国领先、全球知名的“医美之都”,此后,成都成立了专门的医疗美容产业协会,为隶属于经信办下面的一级协会。


2018年《成都医疗美容产业发展规划(2018-2030)》(下称《产业规划》)出台,成为全国首个专门针对医美行业发布市级产业规划的城市。同年6月,中国整形美容协会授予成都“中国医美之都”的称号。


《产业规划》提到,医美被视为继住房、汽车、旅游之后的第四大消费热点。成都市民乐于接受新事物和新理念,消费观念普遍超前,具有较强的医疗美容意识。


此外,成都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具有强大的辐射能力,市场腹地涵盖云南、贵州、四川、重庆、西藏等西南地区近2亿人口,医疗美容消费需求旺盛。


从国内大环境看,医美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4-2020年,我国医美市场规模由501亿元增长至1795亿元,年化增长率为24%左右。


按照成都市政府规划,到2025年,成都医疗美容产业的营收将达到1000亿元。


“作为医美之都,成都有比较好的群众基础,对于你是否整过容、做过医美,不会很介意,会以一种包容的心态看待。”陈杰说。


除了各种规划政策出台,成都打造出“医美示范街区“、“医美小镇”、“成都医美节”等概念。成都市经信委医药健康产业处处长李映晖此前对媒体表示,“让来成都做医疗美容成为流行,这是我们的目标。”


一系列利好政策下,成都医美行业的门槛在放开。王亚璐表示,“政府会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只要你手续合法合规,不需要人情、打通‘关系’,就能通过审核,拿到医美机构的资质”。


成都美沃斯国际医学美容大会。图/受访者提供


门槛在放开,让近几年成都医美机构迅速增长。成都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2018年成都医美机构的数量分别为59家、276家、407家。获得“医美之都”的2018年,成都为全国医疗美容医院数量最多(21家)的城市,同时也是全国医美机构增速最快的城市。


根据规模和实力从大到小的顺序,医美机构被划分为医疗美容医院、医疗美容门诊部、医疗美容诊所三个级别。


图/《成都医疗美容产业发展报告2019》




陈杰表示,在利好政策下,让小规模医美机构的注册更简单,导致成都大规模的医美医院增加并不多,增加的数量主要以中小规模机构为主。


“一般来说,医美诊所的要求并不高,小诊所几个人到10来个人,大点的话可能也就是二三十个人,医美门诊部相对可能会多一些,几十个人到100人左右。”


据他观察,春熙路附近的医美机构,大多数规模较小。


“要在春熙路开医院的话,租金就很难承担。”王亚璐说,但一些医美诊所面积比较小,为了提升自己的段位品相,就选址在此,“门面打造得很不错,至于是否有医疗实力,需要你自己去好好辨识。”




【3】“混杂”


长期以来,医美行业被视为暴利行业,政策放开,想进来分一杯羹的人越来越多。小规模机构涌入,也让行业变得“鱼龙混杂“,不少问题浮出水面。


据澎湃新闻报道,9月中旬,成都一女子在美绽美整形维权被侮辱殴打的视频在网上热传。当事人王女士告诉新黄河记者,自己去年在成都美绽美整形医院做了隆胸手术,因左右胸不对称找医院讨说法,却被侮辱殴打。


成都武侯区一家医美医院总经理张锐告诉九派新闻,行业内不乏一些投机者想“赚快钱”,把医美当成生意,而不是医学,用假药、假设备、差医生追求利润最大化,成本控制得越厉害,出来的产品就越差。


高雅曾在成都医美行业工作了两年,她向九派新闻透露,医美用的仪器和药品,医生的履历,很容易“掺水分”。仪器获得渠道为租或买,一台真正的热玛吉机器需要几百万,代理商从国外买回来,把机器拆了,再自己复制一个相似的机器,以几万到几十万不等的价格卖给医院。“成都一些大的医美医院,我有同事在里面,它们是有真的仪器,也有一些机构真假混着用。”


然后是药品,她用肉毒素举例,四川市场上的均价是600元一瓶肉毒素,但机构有300-900元不同价位,“他会给你稀释,比如一瓶600块钱会稀释成五个人用,加些对你不会有害的水或玻尿酸,但效果也就微乎其微了。市面上几百块的水光针其实就是稀释过的,用的是成本几十块钱左右的玻尿酸。”


即便是药品上的包装没问题,也不能确保药品真实性。她了解到,很多顾客打水光针,护士会给他们看各种牌子的包装,但最后打进去的东西并不是他们看到的那个。“可以说是‘挂羊头卖狗肉’,一些很普通的产品,包装一下就卖得很高,全看咨询师那一张嘴。他能给你说的天花乱坠的,但弄进你身体的时候,你都不知道到底是什么。”


所谓“咨询师“,不一定学过医,他可能是幼师专业,也可能是高中学历,“但他在这个行业待个一两年,上手之后就能成为一个很优秀的咨询师。销售团队是没有门槛的,只要你能卖出产品。”


高雅觉得,她所接触的销售团队“没有素质”,在宣传一个产品时,能说得很“离谱”,“辛辛苦苦出来读书,却要和这群人共事,谁能想得通?在里面见过了,就会觉得,不要靠近,会变得不幸”。


在医美行业,医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她表示,市面上的知名医生很难“挖动”,有一些本身就是医美医院的大股东,是医院的招牌,“好的整形医院医生就那么一两个人,剩下的医生说白了就是有水分的,并不像外面宣传的那样,都是包装出来的,证书是最不可信的一个东西。医生确实要有一定的医师资质,但他过往的经历或者荣誉都没有宣传的那么真实。特别是在小一点的机构,他说是什么国外大学的博士,但可能就是个国内本科。”


有知情人士向九派新闻感叹,“成都成为‘医美之都’,就得做大、做强,‘做强‘不好说,北京上海的医疗资源也很丰富,那就只能朝‘做大‘努力了。这几年,什么阿猫阿狗都进入了,这对成都医美行业很不好,有朋友问我要不要入行,都被我劝退了,现在最好别趟这趟浑水。”




【4】考验


黑医美、整形事故的新闻在不少城市都有出现,但成都的特殊性在于,不少医美机构在利好政策下的涌入,行业竞争的激烈,留给了“医美之都”更严峻的考验。


黑医美的存在,不会因为“医美之都”的光环而消失。


有着近20年从业经历的张锐表示,他所在的医院规模大,不会用那些假药、假设备,“我们这么大的医院上级监管多严,三天两头就来检查,但是监管人员就这么多,那么多小机构,怎么排查得过来?那些机构体量小,也不会有太多人去关注。”


医美主播橙子告诉九派新闻,黑医美这种现象无法杜绝,“不是政府不管,而且他们其实挺隐蔽的,通过微商等渠道,建立自己的获客链条。”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行业,想获得充足客源,打价格战是较为常见的方法,光子嫩肤这类热门的轻医美项目,价格被杀得非常低。九派新闻了解到,M22光子嫩肤的价格会被杀到几百块,但仪器的价格需要七八十万。


“家家价格都很低,你不把价格放低客人就不来。”王亚璐说,主要看机构生存迫切性,生存不下去的只能不断放低价格,能生存下去的还是会坚持自己的原则,在体雕这个项目上,她坚持保价保质保量。


没有核心竞争力的机构,只能靠打价格战生存下去。”张锐说,热门的轻医美项目现在已经大众化,成了机构引流的项目,所以价格会特别低,“就跟超市里面鸡蛋大米拿来做引流一样,用低价来吸引他们,‘大爷大妈来个鸡蛋,一个5毛钱、3毛钱’,大爷大妈就会经常去超市买菜了。”


除了打价格战获客,医美行业在营销上的成本也非常高。据“棱镜“报道,数据统计,医美机构的支出主要用于广告宣传和品牌推广,大多数机构营销成本占总收入的50%左右,有的甚至更高。


另一方面,高毛利率是医美机构的普遍特征。国海证券在研报中提到,2019 年大陆地区六家典型医美上市机构平均毛利率高达 51.19%。国内医美机构仍处于品牌建立和培育的市场分散竞争激烈期,各类医美机构还处于只能通过大力营销,争相提高知名度的阶段。



2019年大陆地区医美机构的毛利率对比。


橙子作为医美主播,看到了这些年医美机构在营销方式的变迁。“对于大机构来说,线下广告还是会投,线上的比重会越来越高;很多中小机构已不再投任何线下,还有大家慢慢在抛弃百度。”


新氧、更美等的互联网第三方医美平台、小红书等社交分享平台崛起,挖掘潜在的医美顾客、缩短顾客决策时间,为医美机构开辟了一条相对更低的成本,获取潜在顾客的重要途径。更美app的数据显示,一个优质用户案例能为医生带来50%—500%的手术增量。


医美行业获客方式向互联网平台转变,也让虚假广告、过度宣传的成本降低。8月27日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网站发布《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征求意见稿)》。《意见稿》提及,将重点打击制造”容貌焦虑“、用患者名义或形象进行诊疗前后效果对比等广告乱象。有专家表示,此次医美广告十大重点监管内容或为“史上最严”,释放出国家严格监管的强烈决心。


知情人士对九派新闻透露,打击医美广告乱象,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潜在顾客的消费欲望。自《意见稿》发布后,医美广告在网上不准放对比图,靠整形找了个有钱男朋友的励志故事也没有了,“没有对比图看不到效果,很多人就不想做医美、整形了,这段时间,我们成都整个医美产业的业绩都在下滑”




【5】“羽毛”


“国家对医美机构的监管更严了,整个行业会经历阵痛,你需要练内功,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张锐表示。


与公立医院整形外科发达的北京、上海相比,成都医美行业94%的市场份额由民营医美机构占据。张锐认为,民营机构越来越多,他们的经营模式和策略会不断去调整,市场也越来越有活力,“但是市场上也缺乏一些规范,现在市场已乱了,竞争激烈的时候没有一个行业规范,会互相诋毁


现在市场就是浑水摸鱼,几条大鱼都基本出来了,还有一些小机构只能用不合法的方式去拓客,客源比什么都重要。”高雅说。


这些用不合法方式拓客的机构,被称为“渠道机构”。王亚璐介绍道,做直客的医美机构一切按照国家合法合规的规则去做,但是渠道机构的获客成本太高,几乎没有利润,只能“压缩药品、仪器的成本“。


直客机头客人来源都是公开透明的,渠道机构是“朋友”把顾客带去一个机构,机构给介绍人50%-90%的返利,“获客成本很夸张,国家一直在打击,但利益链已经形成了,”王亚璐说。


陈杰表示,成都有着很好的医美群众基础,加上利好政策,很多美容工作室看到了医美商机,再未取到任何医疗许可的前提下私自从事医美活动。


陈杰所在的医院,就曾接诊过不少去过非法渠道机构的患者,在整形医美项目失败后,寻求修复。有患者在渠道机构打了所谓的“高端玻尿酸”,长时间都无法吸收形成了包块、结节。


南方周末曾于2017年报道,为获得潜在消费者,医美机构已撒下大网。从美容院、美发店、美甲店到网红、微商…只要能拉人,都可以成为渠道商,向医美医院源源不断输送客源。


橙子告诉九派新闻,不同于客源不明的渠道医院,“莆田系”在医美领域规模大,比较守规矩,名声并不差,这些医院都是靠口碑、广告这些见光的方式去获客。


医美被视为唯一可以和公立医院竞争的领域,中国医美行业成规模的机构多半来自“莆田系”,如美莱医疗、艺星医美、施尔美整形美容医院等。


数据显示,这个行业“莆田系” 已经占据8成。在成都,几家大的美容医院也有“莆田系”的身影。


王亚璐十几年前在“莆田系”妇科医院实习时,曾见过医院用夸大病情的方式,对患者实行欺诈,“白带常规是1个 ,他会给你写3个 ,本来冲洗就好了,却让你花钱治疗。”


现在,她有一些同事去了“莆田系”医美医院工作,她了解到,不同于“名声差”的男科妇科,医美医院在医疗质量上会做好把关。


橙子认为,“男科妇科是一锤子买卖,但医美不一样,医美机构第一次获客成本都很高,第一次基本上是亏的,所以要把服务和后续跟上,‘莆田系’在营销上要花很多钱,为了盈利,还是很爱惜羽毛的。”




【6】洗牌


医美行业的诱惑,也吸引着人才的流入。“棱镜“报道称,成都一家知名大医院的神经外科老医生,直接转行到医美行业,把业内人士“都惊呆了”。知情人士表示,成都公立医院几年工作经验的医生,月薪为1万多,顺利转到医美行业的话,薪水可能翻个两三倍,“但如果他思路没法转变,美商不够,在医美行业也做不下去。”


对于医美机构来说,行业也在洗牌。“棱镜“在报道中提及,2019年集中成都集中新开了一批医美机构,但在2020年几乎全军覆没。


王亚璐认为,除了疫情因素,也有一些缺乏核心技术的投机者被清洗出局。


高雅对此表示,一个是客源问题,那些“暗地里的渠道机构”药品掺了很大水分,顾客不满意,客源就流失了;还有就是机构用的东西能不能及时更新迭代,医美行业的药品更新非常快,“这个和药品开发公司也有关系,这个就看你手上的人脉和厂商资源了。”


“如果你只是为了赚快钱,就不容易生存下午,这对真正有实力的医生和机构来生活,都是好事。”王亚璐说。


医美行业竞争加剧,医疗机构品牌迭代也会加速,这也成为成都医美行业的短板之一。


《成都医疗美容产业发展报告2019》提到,在新三板上市的医美企业中,没有一家机构的总部位于成都,目前医美中游机构未形成品牌效应,绝大多数医美品牌的行业认可度偏低,对行业发展的引领作用较小。


报告建议称,“如何通过运营模式的创新和营销策略的转变,来降低医美机构的获客成本、树立良好的机构品牌和形象,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成为当前成都市医美行业发展重点。”


产业中的头部医美机构,已度过曾经的野蛮生产时代;对于一些未形成品牌效应的机构来说,路还很长。


陈杰认为,成都医美处在这样一个快速发展阶段:会存在一小部分无良机构为了追求利益,偏离了医疗本质,造成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不过随着医美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这样的情况已经少有发生,同时陈杰也呼吁广大医美患者一定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就诊。


(文中嘉佳、橙子、张锐、高雅为化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