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税收 >

小白理财第一步:这些理财知识和财富意识,早知道早好

文末有思维导图,建议收藏

一个人除了赚钱满足自己的成就感之外,就是为了让自己生活得更好一点。如果只顾赚钱,并赔上自己的健康,那是很不值得的。——李嘉诚

我,人到中年,意外被裁,收入断了,但心里不慌

陈哥是前华为的高级软件开发工程师,工龄有7年了。就在前两个月,他突然接到被公司辞退的消息。起初还有一些焦虑,毕竟无缘无故的被辞退,心里总是有些难过。

但是,在接下来赋闲在家的时间里,陈哥并没有着急找工作,而是不慌不忙的打开了支付宝。因为平时就有闲钱理财的习惯,死工资之余,还有部分的理财收入。

本金在,每天都有源源不断的收入进账。所谓“兜里有钱,心里不慌”说的应该就是这样一种情景了吧。

身边很多像陈哥一样的职场人,平时认真上班拿着死工资。尤其是理工男,平时没看过几本理财书,在有了闲钱面对个人理财,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疑虑,简要的总结起来就是一下几点:

  1. 手头钱不多,我能去理财吗?
  2. 每个月就那么些固定收入,买点什么理财产品比较好呢?
  3. 看到别人炒股日入几万,好羡慕啊!
  4. 我买的理财产品,怎么总是亏?

今天呢,我们就借着这篇文章,咱们就小白对小白,不聊高大上的概念,就聊下我个人的一些感受。个人理财时间不长,也有三年时间吧。前前后后也经历了17年的一路上涨,18年年底跌破了头,几乎腰斩,19年稳步上涨,几乎翻倍。

01手头钱不多,我能去理财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呢,我们首先需要知道:在市面上,我们小老百姓能接触到的理财产品有什么?分别都有些什么特点?

  • 余额宝:最最最简单的一种理财方式,存入里面会享受一个相对稳定的收益。好处就是存取方便,稳定收益;坏处就是利息低,也就是相对收益低。
  • 理财产品:其实也比较的简单,自我感觉和余额宝差不多。买入理财产品根据品类的不同、时间的不同,在利息上面会有一个相对的差异,一般会有15天期、季度期、半年期和365天期,利息也会在浮动。好处是几乎不会亏钱,每天都会有收益(周末也有)。
  • 基金产品:前面说到的余额宝和理财产品都是基本不会亏钱的理财方式,这里说到的基金与上面两种不一样。基金产品根据主题和基金经理的不同会产生非常大的差异,并且可能会亏很多钱。风险大收益也大,简单的理解就是拿我们的钱,委托基金经理人,去帮助我们投资,涨了一起分,亏了一起赔
  • 股票:这个东西想必各位都知道,没玩过肯定也听说过,“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啊。在股市里面,我们需要先开个户,然后我们就是股民啦。买入股票和卖出股票,赚取其中的差价,当然也可能是亏去其中的差价。

下面的这张图呢,是我在支付宝“财富”一览中截取的图片,这里就展示了我们大众基本能接触到的所有理财产品。

回到问题中来,手头钱不多,究竟我能去理财吗?这里的手头钱不多呢,我想把它分成两种情况来讨论:

① 手里只有这么多钱,每月没有其他富余的收入来源

这类人以大学生、入不敷出的上班族为主要代表。每个月只有那么一些钱,除去吃喝住行,几乎所剩无几。

这种情况下,我就不建议购买类似于固定期限的理财产品、基金和股票了。因为一方面手头比较的拮据,随时可能会用到钱;另一方面就是基金和股票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一锤子买卖,要想赚到钱就要不断的跟进。

在自身需要用钱,又看着账面上日日亏钱,其实是一种很煎熬、很心酸的过程。不如把这笔钱存到余额宝,平时赚点利息,用时花在自己的身上,投资自己才是最好的盈利模式

手里只有这么多钱,但是每个月都有固定的资金入账

其中这里说到的是一种钱包在不断长大的一类人。拥有稳定的工作,稳定的收入,并且除去个人花销,还能够有所富余。

这类人其实以我个人的粗显的见解,我是建议拿出一部分的钱去参与到个人的财富管理中的。但是,一定要注意一个“量”的问题

也就是说用于风险投资的这一部分钱,在整个家庭、个人的储蓄中占据着一个相对不是太重要的地位。怎么界定这个“量”的问题呢?就是即便这部分亏光了,你会心疼,但不会影响到你接下来生活中所做的一些重大决定。

举个栗子:小斌银行卡有10万存款,27岁,理工男,单身,没什么理财的经验,月收入7000。父母有医保,但身体不太好,时常要去医院。他个人理财的目的是为了增加业余收入,不求赚大钱,以稳定为主。

这个时候,小斌就不能够把所有的钱都投到了股市,一方面没有经验,平时可能会用到大钱。另外他也不求靠这些钱一夜暴富,求稳。此时,可以采用3 3 2 2的模式。其中的3万放余额宝,3万买固定期限理财,2万买基金,2万买股票。以风险较低、存取灵活投资为主,之后逐渐增补,以备不时之需。

综上呢手头钱不多,我也是可以去理财的。只是说因人而异,根据自身的情况,合理的配置资金,匹配风险,避免盲目。手头钱不多,我们还是可以去理财的。

02每个月就那么些固定收入,买点什么理财产品比较好呢?

每个月就那么些固定收入的,其实是当下年轻人普遍存在的一种现状。当然也有一些人入不敷出,用着花呗和好几张信用卡。尽管最近的一些报道中时常会看到这样的字眼,但依我的肉眼所见,这样的人并不多,大部分年轻人还是手握余款的。

手里有了闲钱,就想整点“幺蛾子”。究竟是买点理财产品、基金,还是铤而走险,迈入股市呢?

① 基金产品

在我前面的两篇文章中呢,着重的讲述了自己在这6个月里,基金的收益情况,如下面所示:

  1. 基金省心,炒股伤神,理财不易,剖析下我的个人理财
  2. 距离上次分享2个月之后,我的5支理财基金,现在究竟怎么样了

两个时间阶段的分享,都得到了各位看官的一致热评,给初入理财的我很多的建议和意见。又快要一个月过去了,我现在的基金咋样了呢?(下面这张图在前面两次的分享中也都进行了展示,感兴趣的可以直接去看之前的文章,会有更加详细的介绍)

其实我是听到了各位前辈的建议,对一些表现不太好,并且波动比较大的基金进行了“逐步减仓”的操作。在高处的时候卖出其中的一部分,以至于在调整的时候,不会亏那么多。一步步的锁定收益,等待时机,再次买入

② 理财产品

在之前的两次分享中呢,都只是略微的提起过固定期限的理财产品,并未对我买了什么理财产品?和收益是多少进行系统的介绍。今天就借着这个机会,把这些购买的理财产品进行下分享。

看到上面的这张图,就知道理财的收益是相对比较低的。以最下面的“建信养老飞跃366”为例,看名字就知道时间期限是366天的,距离赎回还有238天,也就是已经存了128天的时间了。累计收益48.05元,平均到每一天也就是0.375元,几乎也就是银行的存款利息。接下来我们就体现一下理财的稳定性。

上面这张图的几个大字:“成立以来年化增长”,仔细看了你都会以为它是一条直线。其实我们都错了,它还真是在变化的。详细的看下面:

在“日涨跌幅”一栏可以看到,每天是都在变化的,只是这种变化太小了,以至于一眼看过去几乎没什么变化。

既然有“跌”这个字,就可以看出来其实理财也是不能够确保不会有亏损的,只是亏的这个概率太低了,尚且就假定它,保本稳赚

最后呢,买上述这些品类繁杂的理财产品,你若是问我,为什么要买这些个理财产品,其实我是没有什么标准的。大的法则就是期限越长,年化利息也就相对越高。

当然,我不会都买1年或者半年的理财产品,而是选择在各个时间期限内都购买一些,避免在过程中需要用钱,而无钱可用

股票

相信大多数人都或多或少的听到了,股神巴菲特。谁谁谁炒股,日入15万的传奇。我第一次听说股票能赚钱,是我在高二时候,听同学说:“年级主任的老公,昨天一天炒股,赚了15万”。

想想2010年,处在四线的小城市里面,还在上高中的我,听说日入15万,那是多么大的眼界冲击啊。但是只后的几年里,并没有再接触到股票。直到2017年,听说我的实验室师兄炒股赚了百十万。在他的带领下,我们实验室的小伙伴都有了自己的“平安证券”的股票户头,有些甚至还开了香港的户头。

买入股票是需要开户的,这个也是我在开通平安证券时候知道的。当然这个过程比较的快,也不收钱。

在前两篇讲述基金的文章中,有小伙在评论区问道:“能否直接在支付宝的理财功能区的股票一览,进行买卖股票?”。看到有小伙伴给出答案:“可以的”。我自己没有在支付宝买入过股票,这里也不做过多的叙述,希望在支付宝进行理财的小伙伴,可以自己详细了解下。

上述呢,是自己比较关注的一些领域,主要包括5G、新能源、液晶面板、航空、医药、证券。

究竟我购买了哪些股票呢?这里就不公示了,主要是为了避免对各位造成误导。在我购买和卖出的时候,毕竟还是小白,没有大师的那种“价值”视角,更多的是自己的一些简单判断。还有就是个人比较短视,见好就收。知足常乐,有的赚就很开心了。

小结下:理财产品、基金、股票和余额宝,在风险、收益和一些基本的常识都已经结介绍了。总结起来就是一下几点:

  1. 合理配置个人理财产品,投资方式多元化;
  2. 修炼知识,更要修炼人心,自己满意的收益才是最好的收益。
03看到别人炒股日入几万,好羡慕啊!

这里就和我在上一小节中,描述我第一次听到股票能赚钱时候的场景是一样的。“年级主任的丈夫,昨晚炒股日入15万”,金钱数字对我们的眼界冲击,不亚于在耳边放了一支爆竹,响亮且震耳。

① 看到别人炒股,日入好几万,好羡慕啊。他们都是些什么人啊?

其实呢,我也不是太确定这一类人究竟是什么样子的。但是呢,我就从我个人了解到的身边小人物炒股赚钱的人说起。

我实验室师兄明哥呢,就是我初入股市前,一个带有这种“日入几万”光环的人物。年级不大,但是特别爱钻研,爱折腾。可以经常在他的朋友圈和公众号中发现他对于某支股票的个人数据分析。在一个外行看了,总是那么的有理有据,可信度十足。

在之后的投资中呢,也验证了他的这种分析。有一支股票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就涨了三倍,收益颇丰。

可是,在牛市的状况下,几乎所有的股票都在上扬,而在中美贸易战爆发的时候,全球的股市都在一路下挫。这个时候,我就不知道所谓的价值投资,在这种情况下会发挥什么作用?有没有赚到钱。

因为之后就很少听到明哥说起了,是赚了还是亏了?是卖出,还是抄底补仓?因为大部分人喜欢在自己收获的时候,愿意主动与他人分享;而在失意的时候,总是喜欢一个人舔伤口。

看到别人炒股,日入好几万,好羡慕啊。我也能做到吗?

我也能日入好几万吗?这样的疑问估计是每一个理财小伙伴梦寐以求的场景。大家都有机会,但并不是人人都能把握住。

  1. 本金很重要,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是不会有足量的收益产出的。想想日入好几万,这笔本金就是一笔不小的投入;
  2. 时机很重要,股市是有周期性的,不会一直的下跌,也不会一直的上涨。总是呈现一定的趋势,在这个趋势线的上下做起伏震荡。如果能够把握住机会,在低点买入,赶着高点卖出,定会赚的盆满锅满。反之,也会亏的倾家荡产。基金的定投其实就是这个道理,坚持且长期的投入,就能够赶上行业的发展趋势。
  3. 耐心很重要,看到在下跌,看到在亏钱,就忍不住的想要退出;看到在赚钱,看到在震荡,就忍不住的想见好就收,知足常乐。类似于我这样的,就赚不来大钱。要有耐心,择机而动,这也是我也修炼的。

总结起来几个字:炒股就像猎豹捕捉羚羊,观察环境,保持体力,稳住阵脚,耐心等待,伺机而动,积累经验,下次再战。

04我买的理财产品,怎么总是亏?

有了这个疑问的小伙伴,一定是买了基金或者股票。因为这两个都是高风险高收益的理财产品。收益和风险就像是孪生兄弟,从出生就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

基金和股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有着很多的不同,具体的可以总结如下:

基金按照投资品类的不同,基本上可以分这么几种:货币型基金、股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和指数型基金

① 货币型基金:主要投资于债券、央行票据、回购等安全性极高的短期金融品种,又被称为“准储蓄产品”,其主要特征是“本金无忧(安全)、活期便利、定期收益、每日记收益、按月分红利”。风险较低,收益自然也不高,类似于银行存款。

② 股票型基金:顾名思义,以股票投资为主,股票仓位不能低于80%,余下的20%可以买些国债之类的进行搭配。股票波动大,自然风险也比较大,收益和亏损都比较的明显。

③ 债券型基金:是指专门投资于债券的基金。(债券是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等机构直接向社会借债筹措资金时,向投资者发行,并且承诺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并按约定条件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

④ 混合型基金:顾名思义,就是货币、股票、债券都会进行投资在基金。根据股票、债券投资比例以及投资策略的不同,混合型基金又可以分为偏股型基金偏债型基金配置型基金等多种类型。

⑤ 指数型基金:以特定指数(如沪深300指数标普500指数、纳斯达克100指数等)为标的指数,并以该指数的成份股为投资对象,通过购买该指数的全部或部分成份股构建投资组合,以追踪标的指数表现的基金产品。

在介绍基金类型的时候,其实已经对股票有了一定的了解,股票型基金就类似于自己买了很多股票。这里就要回归到本小节标题中来:为什么我买的理财产品,怎么总是亏呢?

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基金亏损:买入基金的时候,处在了高点,在后续该基金震荡的时候,没有及时的跟进。高点买,低点卖,亏了差价。此时推荐定投,就是一个很好的基金理财方式,在亏损的时候不断的投入,摊平投资总体成本。

股票亏损:内心功力不足,在市场一有写风吹草动,就慌忙的买进,或者卖出。追涨杀跌的思路,使得自己的投资总是慢半拍。“价值引导”和“未来趋势”或许才是给我们足够的信心。

市场环境不佳:这种情况一般是整个市场都在下行,类似于18年的中美贸易战对全球股市的影响。面对这种大趋势,个股是不太容易控制的。及时止损,储备粮草,耐心等待,看准时机,出击买入

上述的原因都排除了踩雷的问题,前提都是优质股。但是股市的常态就是震荡,由于个人修炼的原因,没有在较为合适的地方,买入和卖出,都会造成亏损,或者收益较低。心态平和,相信市场总会回归信心的。

结语

对于普通的工薪阶层群体,学会个人理财是新时代青年都应该会的一种技能。刚需买房的资金没有存够,投资买房的黄金时间段已经过去了,急需为个人财富找到一种增值的方式。

希望本文的基础理财知识和财富意识,能够在你接下来的财富生活中,有所帮助。作者:钱多多先森,才疏学浅,如有不足,欢迎评论区指正,谢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