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税务筹划 >

唐山国际旅游岛原味麻辣烫店(唐山国际旅游岛酒店)

“26(元)呢,这么贵”“炸酱面过水差点意思,嚯,这哪炸酱啊,没法吃这个”……视频中,博主从自己袋子中拿出一罐炸酱开始带货,“这才是真正的老北京炸酱呢,200克一罐,这俩酱一比您就知道了……”


“26块钱还真不贵”“这小酱是真棒”“真有一种啊,家里妈妈做的味道”……视频中,博主大吃几口,竖起大拇指赞叹道,“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的炸酱面那是真地道”。


这是去年11月,一名在网络平台拥有超百万粉丝的网红发布的两则态度截然相反的探店视频,而其探的却是同一个产品。此举引发大量网友吐槽:“比起炸酱,他的‘川剧变脸’才叫地道。前后态度截然相反,很难说没有利益驱使。”


伴随着探店的兴起,由此引发的争议不断,探店博主给出负面评价后与商家产生纠纷的有之,收钱后不认真办事宣传效果不佳的有之,虚假宣传的有之,以探店为名想吃霸王餐的也有之,不少消费者和商家对探店及探店博主的态度也在发生着变化。


近日,《​法治​日报》记者对探店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调查,揭开探店及探店博主的真实一面。


有人觉得探店可​作​参考


有人觉得没几个说真话


“探店齁币多,真假厨子说,××饭店,四个人,451元……”一听这声音,北京市民王女士就知道,她老公又在看探店视频了。


对其老公王先生的这一爱好,王女士表示很不理解:“现在探店还有几个说真话的,动不动就是百年老店,一吃甜的就是软糯香甜,一吃辣的就是鲜香麻辣,一涮火锅就是爽滑劲道,就跟念稿子似的,听得我都会背了。”


王先生立即摆摆手提出不同看法:“你说的那些情况确实有,但我每天追的探店博主和其他人还是有区别的。这个博主原来是某五星级酒店的厨师长,点评起来很专业,而且是真消费真性情,饭菜好坏都会直接点评并说出原因,供大家参考。我之前去过他探的几个店,觉得他评价​的​都很准。”


实际上,生活中有很多人和王先生一样,关注探店并以此挑选合适的消费场所。来自北京、天津的多位消费者接受采访时说,现在美食很多,各式各样,特别是去外地出差旅游时,想选个好餐馆,探店视频、评价就给大家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参考。还有受访者说,看着一些“沉浸式探店”,博主吃着各种美食,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和食欲。


对此,王女士却不以为然:“我之前信过我先生一回,去了​一位​探店博主推荐的店,点了视频里推荐的菜,结果上来后菜品不仅少了很多,味道还不好。不知道为什么还有店家和粉丝一窝蜂地跟着这些探店博主去消费。”


此外,让她对探店博主充满“敌意”的另一个原因是,“这群人到处吃吃喝喝,念念稿子就把钱赚了,这来钱也太容易了吧”。


探店后有商家生意火了


有商家不满意感觉被骗


受近期疫情影响,天津市和平区街头行人比往常要少很多。但在滨江道商业街附近,1月16日下午4点多,一家川菜馆里已经坐满了人。来之前,记者在多个网络平台中看到不少有关该店的探店视频或评价。


饭店老板直言,在开店之初,就是想打造网红店,店里的餐具和装修都别具一格。“在开店筹备过程中,我就已经联系好了本地的探店达人,确保开店当天有10位达人来以视频或直播形式探店。在正式营业后,还花大价钱请了某位明星来探店。一些外地的探店网红如果来天津,我也会请他们来店里。探店达人自​发前​来打卡探店的,也会给予一定的优惠。”


老板说,目前看来探店宣传的效果很好,平台上的热度一直在,基本上每天一开业就要排队。“当然,探店带来的流量只是一时的,要想做得长久还得靠自身产品质量和服务。”


与这家川菜馆不同,老黄觉得探店宣传完全名不副实。


老黄在天津经营一家糕点店,开业3年多来生意一直不温不火。看到探店兴起,他也在网上找了几位粉丝超十万的探店达人,经沟通,一咬牙花了2万元请了几位探店达人来店里​作​宣传。


探店达人到店后,专业器材拍摄,还扮作顾客设置了几个场景。但探店后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探店视频中挂出去的团购券也总共卖出去不到10张。后来他才知道,这些探店达人中好多粉丝都是买的,“都不是‘活人’,怎么会有人来消费呢”。


几家欢喜几家忧。在调查过程中,不少商家向记者表示,钱花了,人请了,视频也拍了,但都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甚至有些探店博主因为和商家沟通不畅等问题故意差评。


据公开报道,去年河北唐山某麻辣烫店内一男子吃完饭结账时,表示自己是来探店的,要求商家为其免单,不然就给差评。


探店这个圈子水特别深


有博主收了钱只说好的


寻找一个目标餐厅,根据距离、交通情况等确定探店时间;拍摄工具不一定特别专业,哪怕只有一部手机 支架,就可以开始录制视频,进行剪辑后发到相关平台。在B站拥有近30万粉丝的UP主“橙飞一下”告诉记者,一般来说这就是一则探店视频的制作过程。


“橙飞一下”说,一开始自己只是想和网友分享一些自己平时喜欢的餐馆,后来网络平台上探店视频开始盛行,他跟着去试了几家,觉得很失望,有些店铺明明做得很一般,但探店博主却把它吹上了天,于是他也做起了探店,就是要分享真实的体验和感受。


抱着同样的目的,“天津硬哥—美食娱乐”于2020年10月左右开始探店,没想到反响不错,如今,他在某短视频平台的粉丝接近90万。近日,在天津市河西区某住宅内,记者见到了“天津硬哥”,他直言做这一行很辛苦,探店消费、店铺考察、文案构思、视频剪辑等,每天都要在这上面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调查中,记者发现很多探店博主都接过探店商家的推广、其他厂家的广告、游戏宣发或者直接自己带货。有探店博主坦言,广告收入占据了他们收入来源的很大一部分。


而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探店领域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不少乱象。“探店这个圈子水特别深,里面的坑挺多。”谈起这些,“天津硬哥”的话匣子一下打开了。


“这里面能做文章的东西太多了。比如有的店家请我们去做推广,号称自己锅底免费,人均二三十元就能吃涮羊肉。其实这根本不可能,要么就是合成肉、僵尸肉,要么量特别少,根本吃不饱。即使这样,仍有一些探店博主愿意接单,完全按照店家提供的稿子念。”他举例说,比如有个探店博主探过的店都是百年老店,所有店都是当地最好吃、排名第一的店,根本没有一点参考价值。


“天津硬哥”回忆说,他之前去过一家其他博主探过的自助餐厅,平时几十元一位,店家号称螃蟹随便吃,去了后才知道,螃蟹半天才上一盘,盘子里尽是螃蟹腿。还有一些博主探店后发了39元、69元的团购套餐票,消费者下单后上门才被店家告知,要在特定时间或者预约才能使用。而这些,很多探店博主在视频中都不会主动告知。


“确实有一些探店博主,收了钱也不管自己体验好不好,就一个劲儿地向网友推荐。”“​橙飞​一下”说,有些专门拍探店的公司,一天可能要拍四五家店,菜品摆好拍完后,就直接走人,有时甚至一口都没吃,这样的探店完全成了营销手段,对消费者而言没有任何参考价值,还很容易造成大量浪费。


在多位接受采访的探店博主看来,探店​时​博主要把自己的喜好说清楚,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说清,才能对消费者有参考价值,这也是探店最大的意义所在。但现在,探店博主越来越多,有的博主坐飞机到各地去探店,但说假话、办假事的情况也越来越多了。


形成探店刷好评产业链


相关部门及时开展整治


常刷短视频、关注探店的人可能遇到过这种情况:一家商店开业,一群博主前来探店,达到霸屏的效果;但博主们拍出的画面、说的话都很相似,感觉像“复制粘贴”。


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记者经调查并卧底探店群发现,这背后是一条完整的探店刷好评产业链。


“××烤肉,××平台4-8级,单号餐标100元一组,最多4个号,春节期间可体验,识别小程序中的二维码进群咨询”“××酒吧,适合约会,现在招募××平台不限等级,一组最多四个号,一个号两杯调制酒加小食……”这是记者近日在某探店群中看到的广告。


原来,这是有人在组织群友去一些店铺免费体验,体验结束后发布含有图片或视频的探店好评内容即可。而这样的探店买卖,有的甚至不需要真的去探,就像好评刷单一样。“探店100元,不探店80元,我有好几个高级号”“现在不接到店,只接不到店的,图片内容需要你们提供,一个10元”……类似的广告也很常见。


而这样的探店群数量庞大,有的在网上公开售卖、入群需要账号达到一定等级或有一定数量的粉丝。记者在其中一家售卖群资源的网店看到,某地探店群发展到了近30个群,每个群都有几百人。


而网络平台上对当地一些店铺的评价,经常能看到相似度很高的探店图片和文字,有的连刷几页都是如此。


“这些乱象导致探店领域的恶性循环。”“天津硬哥”说。


针对上述情况,相关部门已经开展整治行动。去年3月,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对6家涉嫌“刷单炒信”公司进行集中执法。去年12月,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清朗·打击流量造假、黑公关、网络水军”专项行动,雇佣专业写手和网络水军虚构“种草笔记”“网红测评”等成为重点整治对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