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税务筹划 >

社区居家养老有哪些创新项目(社区党建创新项目)

3月1居家6日,民政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发布通知公布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优秀案例名单,51个优秀案例汇集了全国各地居家养老先进经验。其中上海养老市和江苏省各有4个案例入选,北京市、山东省、重庆市、四川省各有3个案例入选。哪些


北京市丰台区:聚焦失能失智老年人刚需发展“喘息服务”


“喘息服务”不仅将老人的亲属“解放”出来,得以喘息缓解,同时通过专业机构传帮带,让家属也成为照护能手。创新通过“喘息服务”,老年人和家属对养老机构服务内容也有了新的认识,提升了丰台区养老机构的入住率,推动形成“政府购服务、老人享服务、家庭得实惠、企业促发展”的失能、失智老年人居家照护服务新格局。


上海市长宁区:聚焦“五个率先”健全老年认知障碍分级照护体系


据长宁民党建政官方公众号消息,截哪些至2020年底,长宁区户籍老年人口22.42万人,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占区总人口比重为6.9%,居上海市首位。以第二批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等试点为契机,长宁区创新探索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聚焦“五个率先”,率先开展最大规模社区筛查;率先实现友好社区建设全覆盖;率先制定“两标准一指南”;率先完善配套政策扶持;率先建立友好社区建设共建联盟。


2020年,长宁区在全市率先实现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在街镇全覆盖,并于2021年启动老年认知障碍友好城区建设。长宁在全市首创发布“两标准、一指南”,建立认知障碍居家领域的标准体系。2021年9月,在“两标准一指南”的基础上,长宁还发布创新了《老年认知障碍友好城区建设导则》,旨在围绕基本建设、公共设施及住房建设、支持网络建设、服务体系建设、文化环境建设、保障与发展建设等6个方面,打造老年认知障碍友好城区“工作样板”。


2018年以来,通过新建或存量改建的方式,长宁区10家养老机构或长者照护之家设立了认知症专区,并建设认知症床位315张;依托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老年活动室等载体,在每个街镇建有1家“记忆苑”“记忆家”等社区老年认知障碍家庭支持中心,为认知障碍老人提供政策咨询、记忆训练、康复治疗等服务。


江苏省南京市:把养老院“搬回家”


据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报道,早在2016年,南京在部分养老机构开展家庭养老床新项目位试点。为化解城区养老“床位荒”,南京坚持创新推行家庭养老床位建设,把养老院“搬”进有家。


从硬件着手,南京把养老院护理型床位“搬”到老年人家里,对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配备相应的老年人的辅具、安装相关信息监测等设施设备,让老年人的家居环境更加适合养老,同时也适合养老有机构远程监测和服务老年人在家里养老。


目前已建成家庭养老床位超5700张,并探索“五化”运营模式,即对家庭实行“适老化”改造、与养新项目老服务机构床位实行“一体化管理”、开展机构式“专业化”服务、提供“规范化”服务流程、实施与机构“同等社区化”政策扶持,让老人“原居享老”。


江苏省南通市:创新“链式养老”服务模式


南通是著名的长寿之乡,常住人口老龄化率已达30.01%,60岁以上常住老人有231.86万人。全国149个养老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党建的地级市中,南通位居第一。


以机构养老为支撑、社区养老为依托、居家养老为基础的“链式养老”服务模式,通过充分发挥养老机构专业人员、专业设施、专业技术的优势,承接运营养老机构周边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居家养老服务站,为居家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助餐助医、康复护理等专业养老服务。“链式养老”服务模式打破了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的边界,破解养老痛点,让越来越多老人实现在家门口幸福养老。


目前,南通已有27家养老机构承接运营了43家街道(乡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706个社区提供专业化、精细化养老服务,受益家庭超过23万户。


广东省深圳市: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破解人才培养“瓶颈”


一方面,建立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和激社区励机制。2018年,深圳成立了全国首家由地方民政部门与地方高校合作创建、以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为核心业务的独立法人新型事业单位——深圳健康养老学院,依托学院加强养老服务人才培养。2020年12月,深圳在全省率先发布养老服务行业工资指导价位,促进养老服务机构规范工资收入分配,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