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税务筹划 >

银监贷款计提减值准备(银监贷款计提减值准备要求)

降低拨备要求,你激动个啥?


2018年3月6日,有媒体报道银监会下调银行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将以前的刚性要求转变为一行一指标的浮动要求——银监会下发《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银监发【2018】7号文),将拨备覆盖率要求从150%下调至120%-150%,贷款拨备率要求从2.5%下调至1.5%-2.5%。


因该消息影响,债券市场信心提振,尤其是在利率债及国债期货市场上,多头上冲意愿强烈,延续了债券市场反弹的势头——在CPI数据预期疲软,1-2月总体经济金融数据不及预期的宏观环境下,跌出价值的债券市场重回舞台。


不过,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对债券市场、对银行业究竟会造成什么影响,我们可以分三部分去解读。


贷款拨备目前遵循的最近的监管指引为2011年中国要求银监会下发的4号文《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从字面意义上理解,贷款拨备其实属于特种的资产损失准备:由于贷款是商业银行的主要生息资产,又存在着风险的跨时期转移,在每做一笔业务的时候对其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也是合理的。


在银监2011年4号文里,中国银监会专门解释了什么是贷款损失准备:“商业银行在成本中列支、用以抵御贷款风险的准备金”,并特别提出“不包括在利润分配中计提的一般风险准备”。


字面理解如果有些难的话,咱们举个例子:A银行今年从零出发,放贷100亿,贷款收益率6%,负债成本约3%,利息净收入就是3%。那各项“准备”(包括贷款损失准备和一般风险准备)是怎么发生的呢?


A银行的利润表会这么显示:6亿贷款利息收入-3亿负债成本-2.5亿贷款拨备(100亿贷款本金X贷款拨备率2.5%)=0.5亿税前利润。


贷款损失准备也就是拨备在这里就被扣除了,这是税前项,是成本。那一般风险准备呢?一般风险准备出现在利润分配的环节,我们假设A银行的净利润为0.3亿,按照要求扣除0.1亿的一般风险准备,剩下的0.2亿就成了未分配利润。


由于是利润分配的部分,所以税后利润被分为“一般风险准备”和“未分配利润”的步骤,是在资产负债表的“所有者权益”里面完成的。


这就是贷款损失准备和一般风险准备的区别:贷款损失准备是特种的资产减值准备,由于贷款作为贷款跨时期的生息资产,在未来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损失,因此须提前记录可能的损失作为费用,等到贷款到期没有发生损失的时候,这部分损失准备又会调整回来;而一般风险准备则是银行为了应对各种风险,从税后利润中拿出一部分先存着作为准备金,不去进行利润分配,等到出现风险时再拿出去弥补损失用的。


这两者,一个是银行业金融机构专有的,一个是所有企业都有的;一个是成本,会出现在利润表里,一个是利润分配方式,不会出现在利润表里。而最为重要的是,对银行而言,贷款损失准备和贷款一般风险准备都能够作为信用风险的缓冲垫,但一般风险准备作为所有者权益的核心科目,属于银行业最为重要的“核心一级资本”:银监会《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核心一级资本包括实收资本或普通股、资本公积、盈余公积、一般风险准备、未分配利润和少数股东资本可计入部分。


当然,本文的主角是贷款拨备,看官只需要记住“贷款损失准备”不是核心一级资本就行了。


知道什么是拨备了,再来看看两个监管指标,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计提率。


拨备覆盖率全称为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顾名思义,就是贷款损失准备与不良贷款之间的比率,有拨备覆盖率=贷款损失准备/不良贷款。


贷款拨备率也很明确,贷款总额与贷款损失准备之间的比率,有贷款拨备率=贷款损失准备/贷款总额。由于大家所熟悉的坏账率(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贷款总额,则有了贷款拨备率=拨备覆盖率X不良贷款率。


带入监管要求的2.5%和150%,可以计算出所谓的黄金不良贷款率:1.667%,保持该不良贷银监款率,则上述两个监管指标刚好完成,不需要为了满足某一个指标,而计提更多的贷款损失准备。


指标并不难,报送也不难,难的是你怎么去理解。


二、降低拨备要求就是释放资金拉债?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降低拨备要求究竟释放了什么,有市场研究将今天的利率债上涨和降低拨备要求联系了起来,说降低拨备要求会释放不少资金出来——是真的吗?


显然是假的呀!其实不管是一般风险准备还是贷款损失准备,都不能释放任何资金:因为在计提一般风险准备或贷款损失准备的时候,现金都不会受损,自然当减少贷款损失准备要求的时候,现金也不会被释放出来。


说穿了,一般风险准备和贷款损失准备都属于“计提”的范畴,贷款100亿,我提前先让它损失个2.5亿,那么实际计入资产负债表的贷款也就是97.5亿。这2.5亿作为成本就被计入到损失准备的池子里——说穿了,贷款损失准备就是人为收缩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科目。


不过,根据资产负债表的恒等式,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让资产收缩,但负债并没有变化,直接影响的就是所有者权益减少了——由于贷款损失准备是个税前项,是一种成本,因此显然损失的是净利润:包括了未分配利润、一般风险准备等科目。


所以,当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的指标被调降的时候,也就是说对银行而言,拨备的成本变小了,在业务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净利润就因此提高了:如果银行未将多出来的净利润分配掉的话,那么多出来的净利润就会进入到未分配利润或一般风险准备等科目里面,充实了净资本。


由于税负的存在,净资本或净利润的增长与拨备的减少并不是完全相同的,而是遵循着这个公式:净资本的增加=拨备的减少X(1-税率)。


这就有意思要求了,释放的准备不是钱,而是净资本——银行净资本的充实可以让银行进行更多的风险投资,例如利率债的交易(交易性资准备产会增加银行承担的市场风险)和信用债、贷款与同业资产的投资(这些资产会增加银行承担的信用风险)。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看,银行有银监了净资本,就可以进行更多的利率债交易和信用债、贷款、非标的投资,也就因此形成了对利率债,尤其是交易活跃的利率债,国债期货以及信用债的支撑;但因为不是直接撒的钱,所以对股市的支撑非常有限。


上述逻辑解释了债券为什么涨,但今天涨也涨了,我还能接着买吗?


三、监管机构卖的什么药?


为何监管机构选择在这个时间点减小银行的拨备压力?我们仍然得从银行业的现状去找找原因——毕竟在强监管的势头之下,每一次监管机构的撤退,都相当有深意。


我们首先看看官方的发言: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表示,调降拨备要求是为了促使银行更好地加快处置现在的不良贷款,同时使银行有更多的资金去支持实体经济。


我们可以按照上面公式贷款拨备率=拨备覆盖率X不良贷款率,来计算新的黄金不良贷款率,由于贷款拨备率的范围是1.5%-2.5%,拨备覆盖率的范围是120%-150%,那么黄金不良贷款率的范围就变成了1%-2.083%,也就是说,黄金不良贷款率可以从1.667%放宽到了2.083%了。


而银监会公布的不良贷款率自2016年年中触顶1.76%后,一年半一直维持在1.74%。该数字离1.667%有点距离,离新标准2.083%就更远了,新的拨备要求实际上是放宽了银行业对不良贷款的容忍度。


要知道,不良贷款率一直是监管机构的红线指标,不少银行为了压低不良贷款率,通常都会选择为僵尸企业输血的方式维持贷款的正常,降低不良贷款率,而提高银行业对不良贷款的容忍度,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希望银行能够主动引导市场出清,不要再为僵尸企业输血。


而另一方面,银行的贷款拨备率在去年末仍保持在3.16%,拨备覆盖率为181%左右,降低标准也是减值在鼓励银行清理已经出现的坏账——清理坏账当然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损失,但清理也会让拨备减值转回,冲抵清理坏账带来的损失。


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说,监管机构放松对拨备的监管要求,一是为了引导银行更快暴露坏账,二是鼓励银行进行已暴露坏账的处置工作,三则是将银行的二级资本(超额贷款损失准备)逐步转变为核心一级资本(未分配利润和一般风险准备),增强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总而言之,监管机构的想法其实很明确,希望银行可以赶紧暴露自己的坏账,因为不良贷款率的容忍度提高了;也希望银行可以赶紧清理自己的坏账,这样才能享受到拨备要求下降的福利(否则怎么做拨备的转回和核销呢);更希望银行现在多做点业务(指标已经超了不少,就不用再做减值准备了),享受政策福利。


所以,总体来看,这是一个更利好信用债而非利率债的政策,当然最利好的还是贷款。


本文源计提自谭谈市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