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税务筹划 >

版权法和著作权法抄袭(著作权法对网络文学抄袭)

【法眼观】


2020年12月底,郭敬明、于正分别就此前的抄袭行为向庄羽、琼瑶进行公开道歉,庄羽、琼瑶分别表示接受道歉并提出相关倡议。


1.“著作权法只保护表达、不保护思想”


案例:2006年5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认定郭敬明《梦里花落知多少》抄袭庄羽《圈里圈外》成立,确认该书有12个主要情节与《圈里圈外》雷同,在一般情节和语句上共有57处雷同,判决郭敬明和涉事出版社赔偿庄羽经济损失20万元、精神损失费1万元,要求郭敬明公开道歉,或直接将判决书内容刊登在报纸上。


改头换面、人物错位、颠倒顺序……在这起案件中,庄羽称郭敬明剽窃其《圈里圈外》一书的构思、故事线索、部分情节、语言风格等,甚至照搬该书的片段。如此明目张胆的抄袭大跌公众的眼镜,那么,我国法律对“抄袭”又是如何规定的?


据了解,1990年颁布的著作权法规定:剽版权窃、抄袭他人作品的,属于侵权行为。这是著作权法最早在法律文本中直接使用“抄袭”一词。1999年,《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司关于如何认定抄袭行为给青岛市版权局的答复》中指出:“网络文学著作权法所称抄袭、剽窃,是同一概念,指将他人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窃为己有抄袭。”2和001年修法改著作权法时,“抄袭”一词被删除。当前的著作权法第52条则规定“有下列侵权行为的,应当根据情况,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其中包括“剽窃他人作品的”。


“实践中,人们所表述的抄袭,一般来说比著作权法意义上的抄袭或者剽窃的范围要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法教研室主任万勇指出,有时某人只是使用了他人的“思想”,在日常生活中会被认为是抄袭,但是在著作权法意义上并不构成抄袭。因为,著作权法只保护表达、不保护思想,这就是“思想与表达二分法原则”。


万勇表示,思想一般指创意,表达一般指文字、色彩、线条等符号的对最终形式。著作权法之所以采用上述原则,主要是因保护思想会限制后来作者的创作空间,阻碍文化传播。在文学作品中,思想与表达界限的划分比较复杂。而文学作品的表达不仅表现为文字性的表达,也包括文字所表述的故事内容,但人物设置及其相互的关系以及由具体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先后顺序等构成的情节,只有具体到一定程度,反映出作者独特的抄袭选择、判断、取舍,才能成为著作权法保护的“表达”。


“从抄袭的形式来看,有原封不动或基本原封不动地复制他人作品的行为,一般称为低级抄袭;也有经改头换面后将他人的受著作权保护的独创成分窃为己有的行为,一般称为高级抄袭。”万勇指出。实践中,抄袭根据不同的表现形式,可能会侵犯不同的著作权利。通常,低级抄袭侵犯复制权,高级抄袭侵犯改编权。根据作品的类型以及传播的形式,还可能侵犯摄制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财产权,以及侵犯署名权等人身权。


2.山寨风凸显互联网从业者产权意识薄弱


案例:2月2日,网易云音乐发文称酷狗音乐成立“山寨办”,存在像素级抄袭:网易云音乐上线“一起听”、“云贝推歌”功能后,酷狗音乐上线了“跟著作权法听”和“音乐推”功能,同时酷狗音乐在上述功能中的法页面样式以及设计与网易云音乐相近。紧接着,酷狗音乐晒出多份专利文件进行反击,网易云音乐则再度发文怒怼。


网络空间中,常可以发现很多网站、客户端的功能、界面设计等非常相似,一股山寨风时常扑面而来。


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律师赵铭此前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手机应用软件功能属于计算机软件中的产品功能设计,本质上属于设计者的设计理念或思想。根据《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6条“对软件著作权的保护不延及开发软件所用的思想、处理过程、操作方法或者数学概念等”的规定,著作权法不保护产品功能设计。


“著作权法主要保护文学、艺术作品的表达。如果某些功能、设计符合专利法的保护要求,可以和作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或外观设计专利获得保护。而网页页面、客户端图标可以作为美术作品获得保护。”万勇指出。


“一般来说,创意属于著作权法中的‘思想’范畴。当然,如果创意的内容十分详细,也可能属于表达,应获得保护。”万勇表示,要保护创意对、制止抄袭,除了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法治化水平外,也要弘扬“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著作权法创新”的理念,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文化氛围。


“互联网经济有着‘眼球效应’和‘流量效应’的特性,跟风盛行和山寨现象凸显互联网经济模式下部分网络服务从业者的产权意识薄弱,竞争秩序亟待规制。”从事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的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法官高翡说。


高翡指出,同业竞争者应进行充分的法律风险评估,不搞恶意攀附,寻找适合自身的技术开发策略,通过核心技术的创新、更好的用户体验立于竞争不败之地。此外,应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推进行业规则的形成,建立起公平有序的行业竞争秩序。


3.短视频著作权保护应符合作品独创性要求


案例网络文学:1月24日,一位拥有千万粉丝的“大V”短视频博主房琪指控版权另一位博主与其多个视频存在“雷同”现象。房琪将两人的选题、文案、脚本上的相似点进行逐一比对,并晒出自己的创作时间线,称对方的视频与自己的视频雷同程度、频次、时间跨度都远远超过了合理范围。被指抄袭的博主回应称,其中的两条短视频“不存在任何抄袭借鉴”,一些视频的个别语句确有雷同情况。


当前,短视频创作正处“风口”。与此同时,短视频抄袭、盗用等侵权现象多发。《2020中国网络短视频版权监测报告》显示,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12426版权监测中心对超过1000万件短视频进行监测,累计监测到3009.52万条疑似侵权短视频。其中,独家原创作者被侵权率高达92.9%。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