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年审 >

重庆市巴南区工商管理局电话号码(工商管理局注册查询)


引入市场孵化器,变“散养”为“精养”


“我们的金银花,生态环保品质好,可销量就是上不去。”让德文金银花农产品企业负责人李德文头疼的问题随着“小青蛙孵化园”的开园得到解决。今年3月30日,经巴南区工商分局牵线搭桥,“小青蛙孵化园”入驻巴南区科技文化微型企业创业园(以下简称“区创业园”)并正式开园,幸福巴南电商创业孵化平台也同步上线。依托“母公司”重庆绿安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资源优势,“小青蛙孵化园”将德文金银花农产品进行线上推广,逐步升级产业形态,很快就帮他闯出一片市场。


“创新创业的潮流带动了孵化器的快速发展,但有的孵化器引进企业盲目求大,孵化盈利模式单一,导致不少在孵企业处于‘散养’状态。”郭春雷说,“让‘散养’变 ‘精养’,必须引导孵化器与在孵企业深度磨合,提供全方位的孵化服务。”


今年以来,巴南区工商分局引入的市场孵化器,聚焦巴南农业农村、汽摩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网络通讯等支柱产业,据实孵化、按需孵化,创新孵化运营方式,实现孵化器与在孵企业互利共赢。


“小青蛙孵化园”整合市场资源,与区创业园共同在巴南区打造“创客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一体化创业孵化体系,业务涵盖“互联网 农业”“互联网 创业孵化”“互联网 本地生活服务”三大板块,集工商代办、财税、法务、人力资源、品牌策划、知识产权、投融资等孵化服务于一体,为创业者带来极大便利。


目前,“小青蛙孵化园”入驻企业已达26家,重点孵化企业3家,预计明年入驻企业可达50家。“相较于一般孵化器,小青蛙孵化园在服务质量、盈利模式等方面都与创业公司的需求更为匹配,大大提升了孵出‘金蛋’的可能性。”区创业园负责人说。


主动对接金融机构,变“输血”为“造血”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将军难打无兵之仗。今年6月,创业者田春春想进入区创业园办一家微型企业,从事母婴用品销售,却苦于创业初期资金短缺且无实质抵押物而一筹莫展之时,巴南浦发村镇银行及时向其发放了10万元创业贷款,圆了他的创业梦。


背后的“红娘”正是巴南区工商分局。“‘空手套白狼’只属于传说,没有资金,创业就沦为空谈。”郭春雷说,面对当前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巴南区工商分局加强与银行对接,今年以来已举办5次银企融资对接座谈会,让小微企业面向金融机构直接表达自身贷款需求,促进金融机构推出“真金白银”的举措,实现了融资需求与融资服务的“零距离”接洽。


巴南浦发村镇银行“创业贷”就是该局主动作为的产物之一。据介绍,“创业贷”针对在巴南区内新注册成立一年以内的小微企业发放最高10万元的无抵押贷款,只要贷款人注册成立微型企业即可向该行申请贷款,解决了创业初期的资金难题。与此同时,该行推出“小微创富贷”,对在巴南区内注册成立时间一年以上,经营情况良好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给予不超过100万的经营性贷款,解决了创业中期的资金难题。


不等不靠,主动出击。巴南区工商分局携手金融机构,通过有针对性提供融资贷款为初创企业“输血”,又通过后续帮扶增强企业自主“造血”功能,形成“融资-运营-盈利”的良性循环。截至今年11月底,巴南浦发村镇银行为31户微型企业发放贷款约780万元;招商银行巴南支行为28户小微企业发放贷款1483万元;建行重庆巴南支行支持中小企业贷款146户,实际支用约1980万元。


建立后续提质机制,变“断电”为“蓄电”


“春姿花坊”是一家从事花木种植的企业,其管理团队就在一场专业培训中打开了思路。“我们在界石、圣灯山镇都有种植基地,此前一直开展线下业务。”今年7月12日,春姿花坊负责人和几名管理人员参加了“重庆市巴南区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论坛暨微型企业成果展”受益匪浅。


“小青蛙孵化园”所有在孵企业预计3年可顺利毕业。“毕业后,我们不会完全弃之不管,仍会积极对接加速器,为企业后续发展做出更大的努力。”“小青蛙孵化园”负责人介绍。


今年以来,巴南区工商分局、区创业园、微企协会及“小青蛙孵化园”已举办微企及孵化园优惠政策座谈会、小微企业提质发展政策解读、“星耀巴南•创业人生创业英雄故事会”等各项政策解读、专业培训、论坛沙龙、实战演练、项目路演、成果展示等活动28个,吸引1150人次参与,及时给企业管理团队“充电”“蓄电”,有力提升了小微企业创业能力及抗风险能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