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年审 >

河北省国家税务局征科处(国家税务总局 河北省税务局)


(一)


4月10日早上7点半,国家税务总局河北省税务局办公楼,征管和科技发展处(以下简称征科处)主任科员陈晓路像往常一样,提前1小时来到单位,走到1403办公室前,发现门还没开。陈晓路稍稍有点不习惯,因为往常这个点儿,门应该早就开了。


1403是河北省税务局减税办副主任、征科处处长李玉斌的办公室。


征科处主要负责征管制度和税收信息化建设。减税降费工作开展以来,确保政策红利落地的重任又落在了他们的肩上。这把李玉斌忙得够呛,不过,他早就习以为常。


2019年1月,是全国税务系统征管体制改革以来,首个全量、全税费种的征期。同时,个税改革政策上线、社保费征收上线、非税收入征收上线,三大任务交织,全省申报户数达到315万户,同比增加近4成。


电子税务局瞬间涌入65万条申报数据,超过极限承载能力两倍多!运行压力骤然增大,系统打开困难,登录异常缓慢,很多业务无法正常办理。


纳税人急了,询问电话把12366打爆了;


基层干部急了,求助信息在工作群不断刷屏;


负责具体工作的程晓强更急,一个大男人急得差点就掉了眼泪。


关键时刻,李玉斌从容淡定,有条不紊。他迅速启动突发状况应急预案:启用备用系统、分段放行申报电子数据、运维人员24小时值守……一系列举措,第一时间化解了申报拥堵问题。


事后,有人问他:“这么大的事,你怎么那么沉得住气?”


李玉斌说:“你们急了可以找我,我急了找谁去?心里有底,关键时刻才能沉得住气。”


这底气来自于他一贯的拼劲和韧劲,来自于他没日没夜的努力和奋斗。从税23年来,他带领“河北征科”团队,在全面推开营改增、征管体制改革、减税降费等重大事项中,都担任了“排头兵”的角色,“河北征科”的品牌在他手中越来越响亮。


也正是靠着埋头实干,凭着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他从一名一般干部成长为处长,成长为荣获3次三等功、4次二等功的优秀税务干部,赢得了群众的公认和组织的认可。


(二)


8点了,距离上班还有半个小时。征科处的同事们来到1403门口,可李玉斌还是没来。说好的8点钟开碰头会,他去哪儿了呢?他可从来都是说到做到的呀!


即便是在2017年,河北省开发无人值守智慧办税厅时,每周三次奔波于邢台和石家庄之间,再忙再累,他都会在8点前赶到单位。因为他说过,大家上班前碰一下情况,能及时掌握处里每项工作的进展,这样,他心里踏实。


那段时间,从设备配备、系统衔接,到业务梳理、功能测试,一个个环节他都亲力亲为,有时忙到凌晨一两点甚至天亮。工作人员劝他:“工人们还倒班呢,你也该注意休息。”他摆摆手:“我在这儿,遇到问题就能现场解决。再说,时间不等人啊。”


有一次,他们从下午一直忙到凌晨。为了赶在8点前回到单位,他马不停蹄地赶往火车站,一上车就打起了呼噜,手机从手中滑落,“咣当”一下掉在地上。同行的杨占强知道他手机从不离手的习惯,捡起手机,悄悄地收了起来,好让他能安稳地睡上一会儿。


就这样,不到40天的时间,他带队建成了全国第一家高标准智慧云自助办税服务厅,使实体办税服务厅95%以上的业务功能顺利平移,开启了无人值守、刷脸办税的新时代。


这些创新举措,不仅惠及河北省两百多万户纳税人,还吸引了全国20余个省市的税务部门前来观摩学习。


(三)


8点半上班时间一到,请示工作的、寻求协助的、商谈合作的,都在1403门口等着,可李玉斌仍然没来。打电话没人接,发微信也不回。“联系一下附近的办税服务厅,看看他是不是又去调研了。”主管局领导着急了。


河北省税务局机关办公楼位于主城区,附近有两个办税服务厅,每天办税的人纷纷攘攘。为了让纳税人方便快捷地享受减税降费红利,李玉斌有空就去,逐项体会办税环节,掐表计算办结时间。纳税人该享受的优惠是不是都享受到了,享受得是否及时、方便,他都一一了解,记在心上。


有一次,李玉斌看到一位女士,腋下夹着包,手里拿着资料,正在自助办税设备前取发票,一不注意,资料“哗啦”一下散落一地。他赶紧走过去帮着捡起来,女士一边道谢一边说:“办税资料比较多,放别处又不安全,实在是不方便。”李玉斌听了若有所思,当即回去,专题研究解决办法。如今,走进河北省278个办税服务厅,您都可以看到,每两台自助办税设备中间,有一条宽20厘米左右的隔板,纳税人可以把随身物品放在这里,方便又安全。


为了用技术手段确保纳税人应享尽享政策红利,他充分发挥税收业务精通、信息技术精湛的优势,带领大家编写了近2万行的后台语句提取数据,实现了对代开发票、“六税两费”申报业务的批量技术筛查,让企业“应享未享”等情况一目了然。之后,又在电子税务局中,开发出纳税人资格系统校验功能,可以自动识别纳税人可享受的税收优惠金额,让纳税人自动享受减免税。


很多纳税人说:“咱们税务局真是太贴心了,啥都替我们想到了。”的确,李玉斌为他人想得很多很多。但为自己想的,却实在是太少太少。


记得那是2016年12月7日,他加班到很晚,回宿舍时,一脚踩空栽倒在地,身高183、体重200多斤的他一头撞在了墙上。


当时,他也没当回事。可第二天一上班,他却感到头疼得越来越厉害,连饭都吃不下了。


同事们劝他去医院看看,他却说:“咱这么壮的身板,摔一下怕啥?没事没事!”


主管局领导得知后,立刻命令他,必须马上去医院检查。他这才不情愿地买了火车票,想着顺便还能回家看看父母,就坐上了开往秦皇岛的火车。


可是出站后他却意识模糊,浑身无力,再也坚持不住了。前来接他的妻子直接把他送到了医院,经检查,外力创伤导致颅内出血,已经压迫了脑神经。


情况非常危急,当天他就被转至北京的天坛医院。由于出血量较多,需要尽快手术。


医生责备他的妻子:“怎么这么大意呢?你知不知道,像他这种情况,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他的妻子听了,既心疼又愧疚。


得知李玉斌做了开颅手术,领导和同事们非常后怕。


没想到,当大家来看望他时,他却说:“不就是摔了一下吗?竟然要住院这么久,这得耽误多少事啊!赶紧把手头的活儿跟我说说,我帮你们琢磨琢磨。”


开颅手术后,医生一再叮嘱他,脑外伤要有半年以上的康复期,在此期间必须静养。


可是,头上伤口还没拆线,他就出现在了同事面前。


征科处的同事一起劝他休息一段时间,大家说:“斌处,你看,你不在的这段时间,咱们的工作不是也没落下吗?等你把身体养好了,咱们再一起拼,行不?”


可是他却说:“有的人治病靠药,有的人疗伤靠养,对我来说,最好的治疗就是工作!”


大家无奈地说:“人家是把工作当成生活的一部分,你可倒好,把生活当成了工作的一部分。”


后来,他又进行了二次手术,在头部创面用钛金网修补颅骨,医生再次强调,这回必须休养6个月。可他还是没听医生的话,手术后15天就出院上班了。


领导和同事再劝他时,他却指着自己的头说:“现在,我跟你们就更不一样了,咱这脑袋可是铁打的,硬得很,再大的事儿也顶得住。”


可是,李玉斌啊,纳税人的事你当回事,工作上的事你当回事,你咋就对自己身体的事,这么不当回事呢?


(四)


8点45分,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上班时间已经过了15分钟,可李玉斌依旧没有出现。主管局领导急了:“赶紧去他家里看看,是不是出什么状况了,无论如何都要找到他!”


此时此刻,他远在秦皇岛的妻子也莫名地感到不安。


自从李玉斌调到省局,他们就开始两地分居。李玉斌每天早上6点多步行去单位,中间有40分钟的路程,两口子就利用这点时间,电话里聊聊家常。


可今天都这个点儿了,李玉斌还没有信儿。虽然昨晚9点多俩人也聊了几句孩子的事,但感觉到他有点累,妻子也就没有多说。早上,妻子想再跟他说说,上大四的儿子在国外短期交流,马上就要回来了,说要跟爸爸见个面,谈谈以后的打算。孩子小时候你忙、管不上,现在孩子大了,你这个当爸爸的,得上点儿心,再忙也得抽空跟孩子讲讲,毕竟孩子找工作是大事,马虎不得。


李玉斌的电话平时是热线,妻子知道他忙,轻易不给他打电话。可今天,实在是忍不住了,拿起电话打过去,却始终没人接。她知道,这段时间减税降费工作任务重,只能想,他又忙去了……


可是,同事们却越想越担心。


电话找不到他,办税服务厅找不到他,办公楼也找不到他!这,是从来没发生过的。


想到这,4个征科处的同事再也按捺不住,冲出办公楼,拦了同事的一辆车,直奔李玉斌居住地。


“斌处!”“斌处!”“斌处!”“开门呀!”可屋里没有回应。


他们用力敲门、用脚踹门,可屋里还是没有任何回应。


“赶紧找开锁的来,越快越好!”


联系好开锁公司,马上就有人跑下楼去路口等着。


10分钟后,门打开了,屋里格外安静。


李玉斌常穿的那双运动鞋就放在门口,昨晚下班时穿的外套就搭在客厅沙发上,卧室的门关着。


一切看上去再平常不过。没想到,打开卧室的门,大家却看到,李玉斌趴在床边的地上。


“找了你这么久,你怎么睡地上了?”陈晓路上前拉了一把,但没拉动。


另一位同事摸了摸他的脚,惊讶地发现,“这脚怎么这么凉啊!”


大家对视了一眼,猛然间意识到,这是真出事了!


他们大声喊着:“斌处、斌处,你怎么了!快,快打120!”


短暂的震惊和忙乱之后,大家才慢慢地缓过神来。他们静静地守着,谁也没再说话,只有眼泪,在默默地、肆意地流淌。


陈晓路心里特别难过。7年来,他们朝夕相处,感情最真,也最深。“斌处啊,昨晚你不是还好好的吗?下班的时候,你还跟平常一样给我交代工作,还说,这段时间大家都辛苦了,等减税降费工作告一段落,就让大伙儿放松放松。现在全处这么多人,这么多事,你就真的撒手不管了?”


刚参加工作就一直跟着李玉斌的郭哲,站在床前,握紧双手,懊恼不已:“斌处啊,工作上的事你带我,家里的事你帮我,就连两地分居也是你替我解决的。跟你工作10多年了,一直都是你在帮我。可我还什么都没能为你做呀!”


没过一会儿,救护车来了。检查后,医生遗憾地宣布,李玉斌,已经走了。后来,公安部门也给出结果,他是在当天凌晨1点左右,因突发疾病,导致心脏骤停走的。


省局主要领导说什么也不相信:“昨晚7点多,他还给我发微信,汇报全省纳税人申报进度,还说9点前得向总局报告,当时可是好好的!他才46岁,年纪轻轻的,怎么会说没就没了呢!”


4月10日是星期三。他那白发苍苍的老父亲,还在盼着儿子回家。老人家患有轻微老年痴呆症,好多事儿都记不清了,但他却始终记得,每天去撕那本老式的日历。一天一页,一天一页,又一天,又一页。他认得,周一到周五日历的字儿是黑的,到了周六周日,字儿就是红的。老人家知道,等撕到红牌牌的时候,他的儿子,那个一直让他自豪的儿子,就有可能出现,就像小时候那样儿,带着憨厚的笑容,来到自己身边。


他的妻子闻讯赶来,走到床边,抚着他的脸颊擦了又擦,看着丈夫那熟悉的面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玉斌啊,咱俩大学同班同学,一毕业我就去了你家。结婚这么多年,咱俩从没红过脸儿没吵过架,有你在,我很知足。7年前,你调到了石家庄,这可是我的娘家呀!我想来照顾你,就连咱爸咱妈都让我过来陪你。可你一次一次,就是不让我来。有一次我急了,你才说,你是爸妈唯一的儿子,如果咱俩都不能陪在他们身边,要你这个儿子还有啥用?我听你的,我把爸妈和家都照顾得好好的,我做到了。可是你呢?你呢?你怎能就这么走了呢?我多想这只是一场梦,这都不是真的……”


(五)


李玉斌走了,他不知道,在他离开的日子,陈晓路每次去食堂,还想着给他带个鸡蛋,只是手还没碰到鸡蛋,眼泪就下来了。他身边的同事,还有意识地打开他门前的灯,还习惯性地向他办公室望一望;遇到事儿的时候,大家还是不自觉地第一个想到他,如果他在,那该多好啊!


李玉斌走了,他的同事们把悲痛化为力量,全力奋战在减税降费工作第一线。他们想早一点、快一点把政策红利兑现给纳税人,兑现给老百姓,这不就是李玉斌的心愿吗?


李玉斌那主动作为的担当精神,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正激励着同事们,也激励着所有税务人,在减税降费的道路上马不停蹄、奋勇前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