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注册 >

进口增值税比对申报结果未下载(增值税纳税申报比对管理操作指引)



近日,官方媒体报道了空降兵某运搜旅,开始接收俄罗斯提供的米-171Sh新型直升机的消息,表明这份曾在国内引起极大争议,代表我国采购米-171理念,使用范围发生重大转变的订单,已经开始交付。而其背后蕴含的意义,以及对两国在直升机领域合作造成的影响,才刚刚开始。



▲已交付的米-171Sh


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一直持续从俄罗斯采购米-17/171系列直升机,截止到2012年采购的第5批,共有超过200架米-17/171先后交付。但这些直升机都有一个显著的共同特征,那就是无论是早期采购的米-17,还是之后添购的高原专用型米-17-V5,以及经过进一步改进的米-17-V7(也就是米-171E),实际上全部都是民用出口型号。



▲陆航装备的米-171应用很广泛


这种采购方式的优点很明显,一方面,民用型米-171在出口时,可以避免来自其他方面可能存在的干涉,也不容易造成敏感影响,在出现特殊情况时,民用型号的后续维护和零部件供应,也能得到保障。比如说,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从美国采购的24架“黑鹰”运输直升机,就同样是以民用救援名义引进。在两国关系变化后,也正是由于民用定位,使得美国西科斯基公司能够继续提供“黑鹰”的后备零部件,及关键设备维护服务(比较昂贵),这对军用型号来说,是不可想象的。长期采购民用型米-171,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实际上也是吸取了“黑鹰”的经验。



▲以民用民义采购黑鹰非常明智


另一方面,俄罗斯米-171的出口价格非常便宜,据俄罗斯进出口总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米-171军用版本在2003年前后的出口价格,不过400万美元左右(裸机,不包含武器装备、人员培训和后勤维护)。而民用型号由于不搭载昂贵的光电雷达,厚重的前机身装甲等一系列军用设备,价格显然比军用型号又有下降。同时,米-171的自用型号,在苏联及俄罗斯军中,一直是作为一种与米-24武装直升机配合的突击运输型,较强的防护和火力打击能力,符合其使用定位。而我国采购米-171,更多的是作为运输直升机,尤其是在高原地区使用,通过自身改造加装挂架,具备发射火箭弹的能力后,基本能够满足需求,也符合国内物尽其用的原则。



▲经过国内改造的米-171


因此,当2019年传来陆航采购米-171最新改进,同时也是价格最昂贵的军用米-171Sh型时,曾一度引起外界的不解。一方面,当然是疑惑陆航没有延续之前采购低成本民用型号,接收后再改进的做法。另一方面,是在当时国产直-20、直-8L批量生产的情况下,继续消耗外汇,采购来自俄罗斯的昂贵型号有些不解。在当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对直-20性能的担忧。



▲直-20是国产直升机的新锐型号


而从目前,首批米-171Sh型交付空降兵运搜旅来看,米-171Sh作为俄罗斯充分挖掘米-171潜力,具备较强防护和火力,航程、载弹量比较优秀的型号,国内应该是打算将其作为专门执行战场救护任务,的专用直升机来使用。事实上,实战经验比较丰富的美国空军,早就组建了战场救护直升机部队,用于执行营救陷入对手后方机组的任务,但在我军中,还尚属首次。并且,2019年采购的米-171系列直升机总数量虽然高达86架,但有68架是米-171E,只有18架是米-171Sh,其作战定位与此前采购的米-171,有着本质差距。



▲米-171Sh的性能很不错


同时,国产直-20虽然已经进入高速生产阶段,但其只是一款10吨级运输直升机,主要承担人员运输任务,机身后侧没有可开启的舱门。相比之下,米-171则与中国目前正在发展的直-8L接近,都是13吨级直升机,可以搭载轻型作战车辆从机身后方的出口上下。实际上是在目前直-8L、直-20高原作战性能仍有一定不足,同时陆航旅及空突旅部队,迫切需要大量可以搭载山猫全地形车直升机情况下,采购一批米-171E作为过渡。



▲直-8L与米-171性能高接近,但缺乏高原作战能力


更重要的是,米-171作为一款在苏联米-8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直升机,在性能比较可靠的同时,其造价早就压缩到极为低廉的程度。此次米-171Sh的交易虽然引起外界热议,但其实价格在国际市场上并不算很高,平均单价只有约1000万美元。相比之下,美国“黑鹰”直升机在近40年前向我国出口时,单价就已经高达 600万美元,如今至少是1500万美元以上。事实上,国内也曾简单尝试组装生产米-171,但由于实际出厂价格,确实无法与原装进口型相比,因此最终放弃,转而继续采购,米-171的性价比之高可见一斑。



▲米-171Sh的后方舱门


就目前来说,以24架苏-35战斗机为标志,中国空军停止向俄罗斯继续采购战斗机。但受国产高性能涡轴发动机限制,国产直升机的发展仍然有一定不足,使得出现了我国继续向俄罗斯采购米-171系列直升机,以及在2021年末流传,可能采购俄制卡-52K重型舰载武装直升机的传闻。此外,目前两国还签署了联合研制AHL重型直升机的协议,表明在战斗机之外,双方在直升机领域仍然有比较广阔的合作空间。



▲米-171在陆航中经久不衰


事实上,随着这批米-171Sh逐渐交付,国内也得以验证战场搜救型直升机的具体运用和作战定位,为相关部队的组建打好基础,以更贴近实战的姿态,应对可能出现的威胁。而随着国内在未来逐渐解决,高性能直升机用涡轴发动机的问题,像米-171E及米-171Sh这类过渡型直升机,终将会逐渐退出舞台,任务交由国产直升机来承担。尤其是随着中航工业近年来,在直升机领域投入的资源越来越多,以直-20、武直-10为代表的新一代直升机性能逐渐完善,最终实现走出俄制装备过渡期,完成国产先进直升机覆盖的目标,其实并不会花费太长时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