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化稍营镇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统筹谋划产业发展,“三力齐发”重点打造“产业兴旺”的美丽乡村。
着力培育农业品牌。(一)特色产业强基础。该镇依据养殖历史悠久、水浇地多、交通发达的优势,重点发展壮大培育发展了光伏发电、肉驴养殖、设施农业、杂粮种植、蛋鸡养殖、奶牛养殖、瘦肉型猪养殖、旅游开发、错季蔬菜等产业。今年一是建立推广桑阳牧业扩群保种项目与群众利益联结机制,确保龙头企业发展真正惠及于民,成为我镇乡村振兴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举措;二是推进牲畜交易市场建设,发挥我镇地域优势和养殖业发展优势,建设大型牲畜交易市场,推动牲畜养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带动镇域经济协同增长。三是做好永利渠修复加固工程。预计投资783万元,在钱家沙洼村修复加固永利渠10公里,完善农田水环境,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收入。
(二) 特色农业助增收。该镇通过政策引导,大力招商引资,引入回归能人,发展巩固扶贫产业。今年在抓好万亩优质玉米发展、8大特色养殖小区运转的同时,发展了特色小杂粮5000亩,发展错季蔬菜5000亩,在正河台村建设生鲜蔬菜储存库1座,面积200平米。在泥河湾村建饮用菊花烘干烤房5间,同时建暖棚3个,每个一亩。在下沙咀村建设养殖场圈舍10排、圈舍面积7200平方米。修整石匣里村两个水库,增加500亩水浇地。另外还要探索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同时抓住北京将台乡帮扶机遇,谋划建设田园综合体,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为全镇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奠定扎实的根基。
大力推进特色旅游。该镇按照“文化强镇、旅游活镇”发展战略,借助泥河湾村以及镇区四通八达的区位优势,充分挖掘现有的文化和产业资源,着力规划打造农旅融合的新格局。做大做强泥河湾文化大文章,把化稍营百年商贾重镇文化与泥河湾文化有机结合,致力于打造泥河湾文化旅游、康养休闲旅游、红色革命基地旅游。泥河湾文化旅游:建设还原好文森特纪念馆、泥河湾古湖、宝峰寺、泰山庙、小渡口悬空寺等建筑同时重点建设泥河湾旅游科研基地。主要打造6大景点即:泥河湾本色—泥河湾文化发祥地(杂草沟世纪哺乳动物化石群遗址,上沙嘴纳玛象化石遗址),;泥河湾传奇—唐三藏获救地之石匣里风情;泥河湾古刹—寺儿湾宝峰寺;泥河湾地质宝库遗址—下沙沟标准地层剖面;泥河湾古营—化稍营美食风情;泥河湾古村落之首—马坊川之首头马坊;红色革命旅游:钱家沙洼烈士陵园—钱家沙洼解放战争82位无名革命烈士陵园。同时积极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展馆、培训中心、会议中心、并提升宾馆饭店等服务设施的建设水平;康养休闲旅游:依托交通及周边旅游优势,在镇区及钱家沙洼村各建设一座康养中心,占地共50多亩,投资约3500多万,集健康养生,养老服务、休闲旅游于一体。同时加快镇区特色商品开发、包装,升级与创新力度,打造富有我镇特色的旅游商品,形成独特的文化观光和文化休闲吸引力,实现旅游资源的集约化利用和品牌化经营。成为聚人气、聚财气的引爆点,真正撬动全镇产业振兴的新动能。
加大小城镇建设力度。该镇党委政府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求转、求进、求实”总要求,充分发挥地理位置独特(距北京、天津、大同、张家口等大中城市距离较近)、交通便利、具有旱码头之称,同时具有周边“四县八乡”最大的集贸市场、水浇地多、地域文化底蕴深厚等优势,积极进行小城镇建设。为了保证商贸建设有条不紊扎实推进,该镇成立了党委书记任总指挥的小城镇建设领导组织,并对小城镇规划进行了重新修编。并积极推进了镇区内基础设施建设,硬化了主街道、安装了自来水、铺设了排污管道、安装了路灯、道路两侧铺设了彩砖、植了景观树,成立了环卫公司,实现了镇区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同时该镇加大了农业、畜牧业、林业等特色产业培育,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特色产品。如驴肉、狗肉、豆腐干、坛子鸡、黄糕面、湖湖面、小杂粮、大杏扁、枸杞、特色错季蔬菜等。2016年该镇投资2.1亿元对农贸大市场进行了改造升级,商业、商务、餐饮、住宿、文娱、休闲、修理、农产品加工、电商、物流、银行、通讯等全部配套,形成了独特的大型商贸圈,成为阳原县及周边地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汇聚的新福地,目前、镇政府正在建设供热中心、配套污水处理厂、进行棚户区改造、实施天然气入户等工程,同时正在进行杂草沟湿地公园、泥河湾采摘农业园、百草沟化石点、标准地层遗址点、大渡口湿地公园、西打渔湾旅游度假村等旅游景点建设。并重点对头马坊、泥河湾、石匣里等村和化稍营驴文化产业园、桑干河沿岸旅游景区进行建设,打造阳原最大的农业生态体验园,垂钓中心,发展远古寻祖游,美丽乡村文化游、桑干河边度假游、亲近自然生态游、特色产品采摘游和休闲垂钓养生游。最终把整个化稍营镇建设成一个东方人类进化时空隧道旅游圈。
致力发展农村电商。利用淘宝、京东、拼多多等知名电商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尝试运用抖音、快手、微博等自媒体平台“直播带货”新业态形式,增加农产品销量。搭建专业化电商团队,开展电商示范,加强乡村物流服务站点建设,完善乡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服务功能,引导电商团队与本地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长期合作,保证土特产品顺利“走出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