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银行开户 >

吾兵只有二千五百终止的意思(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


传统是有味道的,历史是有营养的。


端午节,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是集祈福攘灾、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端午假期,总台出品了一道色香味俱佳的文化大餐——《典籍里的中国》之《论语》。



节目一经播出,便成为微博文化类综艺榜TOP1。不到24小时,相关话题阅读量超1亿,话题#提到论语想到的第一句#在新浪微博同时登陆3个热搜榜单。网友评论道——


“总台出手就是强”“再次被惊艳了”“良心节目,每集都让我热泪盈眶”“这样的节目才是我们年轻人所追求的”“每次都看哭,明明是个文化类节目,后劲儿却这么大”“两千多年过去而弦歌不辍,真好”!


《典籍里的中国》自开播以来,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破圈之路。




有人讲它“慢”(更新慢)、有人爱它“深”(用情深)、有人评它“精”(制作精……


到底是什么样的“魅力”能够吸引一众“典迷”,让他们翘首企盼着更新,目不转睛着观赏,感同身受着落泪?!


观察君邀来八位好友,看看“大家”眼中“它的美”——



《论语》:因熟悉而感动

《论语》,一部沉淀千年的先贤经典,蕴含着中华文明的“根”与“魂”,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是孔门师生的智慧结晶,中国人的仁德智慧,两千年的风骨性格。一部《论语》,千古流传;一位老师,万世师表。


《典籍里的中国》以孔子和弟子之间的故事来讲述《论语》中的“仁”。




节目播出当晚,#典籍里的中国论语# #撒贝宁穿越时空与孔子相见# #被孔子和弟子的感情破防了# 等话题同步发酵,截至6月14日,《典籍里的中国》在央视频平台官方账号累计播放量近1000万,媒体、大号也纷纷发文推荐。


“大家”怎么看《典籍里的中国》之《论语》——




“《论语》通过孔门师生的情谊,把‘仁者爱人’的核心思想理念呈现得非常生动,无论是创作、剧作还是表演,都非常精彩。


既有对核心内容的挖掘、阐释,也有对历史发展的观察、观照,满足了公众的期待,有它独到的价值。《典籍里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品牌。”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发表宣言: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两千五百年前,去吸收孔子的智慧,强调要向孔子、向《论语》讨教和谐文化。


这期节目言简意赅、凝练节制,抓住了《论语》的核心思想。节目还通过阐释名言,引导观众学史明理、学史悟道、学史力行。利用电视文化独特的审美形式讲述历史,这是一种创新探索,值得点赞。”




“2017年,高达4.5米的孔子青铜塑像立于巴西库里蒂巴市政中心广场,由此,这座广场被命名为中国广场。该市市长说,孔子不仅教我们怎样做人,还教我们怎样理政。




△2017年10月,吴为山创作的 《孔子》矗立于巴西库里蒂巴市的中国广场,雕塑底座高1.5米,总体高度为4.46米,青铜铸造。


可见,孔子‘为政以德,譬如北辰’的思想反映了全人类共同的价值。


在国外,很多人都认为孔子就是中国文化的符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代表,它不仅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属于全人类,没有时间限制,越到未来越有价值。


孔子是中华文明中承前启后的哲学家思想家,很多金句都具有人生哲理,值得一生去学习。


总台以《论语》来讲述中国故事很有价值,体现了国家的历程与文明。撒贝宁穿越古今拜望孔子,这种形式是很吸引人,身临其境,寄托着我们的一种想象,在形式感上也很好。”




“生活中我们处处用得到《论语》,它的思想和精神已融入到骨子里。


节目通过戏剧化的表现手法,再现了耳熟能详的经典名句,用影像化的方式,逼真还原孔子带领学生周游列国的伟大壮举,将博大精深的《论语》思想内涵,艺术化、通俗化呈现,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特别是孔子与弟子的感情戏让人泪目,感人至深!”





“从第一期《尚书》开始,我就是《典籍里的中国》的忠实粉丝,《论语》找到我,我必须参加!




作为六次扮演孔子的人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对这个人物的塑造有着不同的理解。


这次戏剧舞台表演与影视剧完全不同,我没有刻意去用肩背驼态演绎古稀老人,而是着力表现孔子虽然历经磨难挫折依然腰板儿挺直的不倒精神。


30年对孔子形象的塑造让我对这个人物的感情太深了,演出过程中,看到杏坛那棵大树、看到他的讲堂,很难控制激动的情绪,但告诉自己不能把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演成一个泪人啊。




这个节目的编导们非常辛苦,所有演职人员都非常棒。到了最后,我的体力真的跟不上了,一个镜头结束就想往地上蹲往地上坐。在这样高度疲劳、体力精力无限透支的状态下,节目组完成了最真实的记录。


节目播出后,我感觉很棒。特别感谢总台给我这样一个平台,让我们能把文化自信和儒家思想用最先进的科技、最好的舞美去呈现、去传承、去弘扬。”


《典籍里的中国》:“慢”工出“细”活

在快速变化的内容市场,什么样的文化创作才最具“内容生命力”?


《典籍里的中国》给了我们答案。




每一期节目都以中华优秀典籍为养料,用一个个荡气回肠的历史故事,温暖而富有力量地展现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


依托时空对话营造出沉浸式的“故事讲述场”,《典籍里的中国》以戏剧化的结构、影视化的表达、立体化的舞台,让古籍活了起来。每月一更的“慢”功夫,孜孜不倦地出“细”活。


《典籍里的中国》造出了一道“我若盛开,清风自来”的荧屏景观——在等待更新的日子里,观众反复温习往期节目,并购来原版书籍品读,在经典的天地尽享文化的快意。





正因为如此,《典籍里的中国》斩获了第二十七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最佳电视综艺节目奖”,相关话题阅读量近6000万。节目内容还出现在了辽宁高考试题中,被网友称为“总台押题神器”。


“大家”怎么看《典籍里的中国》——




“《典籍里的中国》创造了‘典籍活报剧’这一电视节目新样式,让人们在信息的汪洋大海里找到有意义的精神岛屿,可以驻足、涵养、定神,最终落到坚实的地面上。节目有三点创新意义:


第一,多媒交融。创造出戏剧表演、电视呈现、学者访谈、创作团队研讨、彩排情景等多种手段融合的新的电视表现手段。


第二,今古互访。通过跨越时空对话,了解典籍的现实意义。


第三,雅俗融通。有效地实现高雅的典籍精神与当代观众的通俗体验之间的交汇。


总之,这部电视作品起到了‘古为今用’的作用,有效地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的指示精神。


《典籍里的中国》还在观众心中种下了一颗阅读原著的种子,起到引领观众领略典籍精髓的作用,很了不起。”




“《典籍里的中国》以经典典籍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彰显出鲜明的、具有时代意义的新文化内容。


大众传媒通常拒绝‘高冷’内容,这个节目却迎难而上,把生涩而艰涩的古典典籍用现代戏剧的表达方式进行传递,找到了一条化传统为时尚的新路径。


用戏剧化的方式将古典典籍的传承传播转化成感人动人的戏剧故事,非常有创新。同时,强烈的、具有电视视听特点的氛围感染力和传书人与表演者的情感把握也是节目的突出亮点。


《典籍里的中国》是总台以文化自信、文化自觉的理念为主导,以电视魅力、戏剧魅力、情感魅力为主要方式,打造的一档总台制造佳作。”




“电视是集文学、美术、音乐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


总台《典籍里的中国》把各种手段用活了,穿越对话思想、延续民族文化精华,以文化人,会对现代人的道德情操、行为规范、人生价值产生影响。《典籍里的中国》做得很活、很生动、很深刻。”


总台出品:让传统文化“流行”起来

《典籍里的中国》《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书简阅中国》……


要问你总台出品的文化精品节目有哪些?恐怕难以计数。






在不断创新和自我挑战中,总台打造了一条不断壮大的“精品文化节目带”,面对风云变幻的内容市场,展现了“持久生命力”。


“大家”怎么看传统文化传播的“总台现象”——




“近年来,总台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内容,创造性地开辟了观众喜闻乐见的电视文化节目的创新路径,这在全球都很少见。


总台一改用纪录片表现历史的传统形式,将综艺、舞台与传统有机结合,拉近与观众的距离,推出《典籍里的中国》《国家宝藏》等节目,深度挖掘中国文化、中国传统、中国精神,既是知识的普及,又是精神的享受,真正做到了形式上有创新、内容上有挖掘、表现上别具一格,形成了独特形态的、非常丰富的‘总台现象’。”




“总台不断推出《典籍里的中国》等一系列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节目,非常精彩、正逢其时。


儒家经典博大精深、常看常新,大到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小到每个人每天的说话办事衣食住行,都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比如‘君子忧道不忧贫’。


我想推荐美术领域的典籍,可以从中国美术史、中国艺术史跟人类艺术史的比较入手。总台的文化精品节目,对青少年启蒙教育大有好处,希望越办越好。”



“总台率先示范,打造了一系列精品节目,对于提升全民精神素质、继承传统文化、努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极具现实意义。


总台坚决贯彻党中央对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决策部署,自觉行动,值得赞扬。


《典籍里的中国》《衣尚中国》等节目‘同当代中国文化相适应、同现代社会相协调’,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指引。”







“历史是在发展的。


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该了解自己民族走过的光辉历程,只有带着前人的智慧,才能更好地进行今天的创造。


传统,就是一个国家、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锤炼淘洗出来的最精华的部分,带着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带着礼仪、美感和真情走向未来,时代才能不断向前发展。


总台一系列佳作,在宣传传统文化方面具有巨大的广泛性和影响力,并通过新媒体走进千家万户,不仅自身价值得以提升,还对文化传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也给文化界、艺术界等其他艺术领域的宣传和发展提供了启发和借鉴。”



大家都说好才是真的好!


监制丨杨   华 张利生


编审丨徐朝清 樊   璇 石   岩


         胡姝姝 薛凯元 崔黎黎


撰稿丨李   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