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银行开户 >

汉阳税务筹划手续(武汉税务筹划代办)

前文链接:


见证历史的“汉阳造”(一):差点就不在汉阳


见证历史的“汉阳造”(二):和毛瑟公司无关的“毛瑟枪”


见证历史的“汉阳造”(三):从备选到唯一选择


——————————————————————————————


要说湖北兵工厂完全照抄委员会步枪也不尽然。事实上,中国的技术人员从仿制伊始就对原型枪做了改动。原型的委员会步枪在枪管外另套了一层钢管,也算是为了解决该枪容易炸膛的问题,该枪也因此被称为“老套筒”。而湖北兵工厂则取消了这一外套的钢管,相应地加厚了枪管,枪管外径也从13.4毫米加大到14.8毫米。此前有资料称该项改动是1904年完成的,但据相关原始文献证实,湖北厂在最开始生产“汉阳造”时就已经取消了套筒。张之洞在1897年11月的一份咨呈中就曾提到:“汉厂快枪。均仿德国小口径新毛瑟式,惟将套筒改作单筒。”


上面那个是老套筒,下面这个是汉阳造


此外,1910年,又为“汉阳造”增加了上护木,并将原委员会步枪的直立式表尺式样改良为固定弧式,其分划也从5-20改为1-20。此后生产的“汉阳造”形制基本固定,其主要性能为:全长1250毫米,全重4.06公斤(不含刺刀),枪管长740毫米,口径7.92毫米,子弹初速600米/秒,表尺射程2000米,由5发固定弹仓供弹。


清政府一度打算以“汉阳造”作为标准步枪


这些性能在当时清军使用的五花八门的步枪中可谓首屈一指,更重要的是,湖北兵工厂的产能和质量都保持得相当不错。清政府陆军部甚至还在1907年通令各省采购湖北兵工厂枪械。并特意指出:除特殊需要外,不应向外洋采购,一律向汉阳厂购买,并依期付款。因此,“汉阳造”当年在各路新军中使用得相当广泛,从1895年到1909年,湖北兵工厂共生产了约13万支马步枪,基本都被分配到新军中去,这也让“汉阳造”成了辛亥革命中的主力枪械。


辛亥革命博物馆门前的雕像中,新军士兵手上拿的就正是“汉阳造”


据当年新军士兵的回忆,当年湖北编成的第八镇的步枪全部是汉阳兵工厂出产。因此,打响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第一枪的,显然就是“汉阳造”。而此后,革命军与北洋军之间的战斗,“汉阳造”毫无疑问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如今,位于武汉的辛亥革命博物馆门前的雕像中,新军士兵手上拿的就正是“汉阳造”。


各路军阀控制汉阳兵工厂以后,都会全力生产“汉阳造”


辛亥革命之后很快进入了北洋军阀混战时期,作为当时中国设施最完善、产能最高、质量最好的兵工厂,不管哪一路军阀控制汉阳兵工厂,都会极力维护,并想方设法提高其产量。1915年,北洋控制下的汉阳兵工厂月产步枪可达1650支。1920年9月,兵工厂奉令代造各省订购械弹步枪,每日步枪产量增至120枝,加开夜工可出80枝,一日共可生产200枝步枪,产量相当惊人。但也正因为如此,“汉阳造”成了军阀混战的重要工具。


南昌起义纪念碑顶部的“汉阳造”步枪浮雕


1926年,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同年,北伐军攻占武汉,汉阳兵工厂也落入了国民政府的手里,开始为国民革命军供应武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共产党人筹划起义,而参与南昌起义的部队有不少是从湖北调动过来的,其中自然有不少装备了“汉阳造”步枪。因此,南昌革命中,“汉阳造”又成为了共产党人打响武装斗争第一枪的重要工具。正因为如此,现在南昌市的南昌起义纪念碑上,还有一支“汉阳造”步枪的浮雕。


“二四式”步枪以毛瑟M1898为蓝本


尽管到了1935年,国民政府引进了德国毛瑟M1898步枪的改进型号M1924加以仿制(型号定为“民国二十四年式”),准备用来替换现有的各种步枪(包括“汉阳造”),但由于此后不久全面抗战爆发,枪支损耗速度骤然加剧。据统计,8年中平均每月损耗步枪8368枝;而8年中,后方各兵工厂平均每月生产步枪只有5675技,占损耗数的68%。这种情况下,一切产能都必须被发动起来,已经老旧的“汉阳造”也只能继续生产,保证中国军队的基本供应。哪怕是兵工厂一路向西,搬迁到了四川,生产也没有停止。这一开动起来就到了1944年,直到大量的美国援助武器进入中国,生产了将近半个世纪的“汉阳造”才停产。


“汉阳造”是旧中国产量最高的步枪


如此长时间的生产自然带来了巨大的产量,49年中,生产出来的“汉阳造”总数超过108万支,虽然与莫辛纳甘、春田M1903等经典步枪动不动上千万的产量不能比,但却已经是旧中国产量最高的步枪了。相比较之下,被寄予厚望的民国二十四年式步枪的总产量也只有40万支左右。所以,抗日战场上的主力枪械,除了缴获的日本“三八大盖”之外,当数“汉阳造”排第一。也正因为如此,所有的抗战文艺作品,以及所有的抗战博物馆、纪念馆中,“汉阳造”也是“出镜率”最高的武器。以至于人民英雄纪念碑底座周边的浮雕上也能看到不少“汉阳造”的身影。



此后的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由于中国自己的军工生产水平有限,“汉阳造”这种老枪不得不仍然承担起主力步枪的责任。当然,到了朝鲜战争的时候,由于弹药供应困难,“汉阳造”已经很少出现在一线部队了。再往后,“汉阳造”在退出军队现役装备之后,还被转交给民兵,又顶了很长时间。


所以,说“汉阳造”是跨越了清末、北洋、国民政府和新中国四个时期,见证了一切重大历史事件的一代名枪,一点也不为过。(完)T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