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资质代办 >

经济学家认为市场是什么(经济学角度的市场)

最牛首席经济学家!转行投资!为何8个月亏损20%?









首先,经济学家靠的是对未来的判断,而投资人则是在时刻计算概率,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就好比世界杯上,你认为谁能夺冠,如果让你做出5个选择,那么十有八九都不会错。这就是经济学家的活,而投资人则不行,他需要结合每只球队的赔率,去计算自己到底能赚多少钱,自己的胜算会有多大。你会发现,如果把5只球队都买了,我确实能押对冠军,但是最后却赚不到钱。




其次,经济学家更多关注的是优劣,而投资人则需要关注预期差,如果要让大家挑选中国最赚钱的公司,最符合经济趋势的公司,那么相信大家都会说的出来,比如茅台,宁德时代,招商银行,华为,腾讯,阿里巴巴。但是这些公司是不是个好股票,那就不一定了,还要看投资者是的否已经过度反映了他们的预期。投资需要抓住的是,市场中正确的非共识,才能赚到钱,如果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即便他再好也没机会了。







第三,经济学家负责悲观发现经济学问题,而投资者则更多乐观,哪一年经济其实都不会好,都有很多的问题出现,但投资者需要的是,在悲观中,看到乐观的能力。有的时候你把困难想的太多,反而失角度去了做多的勇气。




第四,经济学家大部分都是从上到下的思路,而投资者则会更加全面, 从上到下,自下而上,各种流派全都有,但是打法完全不同。比如投资人也会有从上到下的逻辑,这叫做中观配置,但是在中观配置之下, 大家追求角度的是足够分散,先追踪业绩基准,而姜超这次的产品,之所以能8个月下跌这么多,肯定是偏离了业绩基准,去重仓了一些东西,那么他重仓了什么呢?现在不得而知,但是按照他的净值走势,7-9月份大跌,并且一直没起来,那么很可能是重仓了医药和港股。他们的走势跟,姜超的中泰超新星,相似度较高。那么为什么姜超会这么选择,老齐认为可能他认为强周期已经济学家过,要选点弱周期的行业,和绝对低估东西,来抵御不确定的宏观因素市场。但是对于医药的整体研究,可能并不充分。






第五点,可能也是最关键的一点,经济学家不需要背负太多的心理压力,而投资管理人心态问题,可能是最大的市场掣肘,一旦业绩回撤幅度过大, 那么来自投资人是什么,来自渠道方的压力就会非常经济学的大。



老齐原来也是做宏观研究的,我太知道,从经济学家到投资经理,最重要的就是适应角色上的转换,你要做自上到下的认为中观配置,就不能过于偏离基准。明知道一些行业可能估值过高,但是也必须要进行配置。这就是所谓的敬畏市场,因为有的时候周期变了,但投资者的情绪没有变,你认为他低估,他就是很长时间不涨。最后会拉爆你的心态。一开始我也觉得自己懂得周期,能够预知未来,好像就牛的没谁了,但是最后经济学家还是会被啪啪打脸。所以最后不断的完善我们自己的体系,才形成了现在守正出奇的逻辑框架,我可以预测很多,但是自己要心里十分清楚,预测判断,跟最后的策略是两回事。拿老齐来说,早上的文章负责判断,晚上的内容才是策略。一年我可能会有很多的判断,但是策略几乎不怎么变化。除非胜算极大的时候,我才会出手行动。




就拿姜超来说,他的宏观研究水平,要比我强的太多了,可以用天壤之别来形容,所以我还是十分看好他后面的发展的,只要他能够尽快调整自己,让自己进入角色,回到中观配置的逻辑上来,很快他就会找到投资经理的感觉。而是什么且如果他拿的是港股而不是医药的话,其实也并没什么太大的错误。耐心等待一段时间,很多东西也就回来了,就不知道产品的投资人,会不会给他这个机会。他自己的心态是否能保持平稳。在知识星球齐俊杰的粉丝群里,我们最近反复强调,投资这个事50%靠心态,30%靠技能,只有20需要知识,绝大多数人,穷其一生都无法突破第一层,也就是 没办法把知识上升为技能,更不用说心态了,你认为听明白了,只能代表我讲明白了, 离你真正学会,根本就是两回事。就好比你天天看游泳比赛,但是不练习照样的会沉底一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