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资质代办 >

余青云相关企业信息查询(青云集团有限公司)

沿着304省道一路向南,道路两旁,商品房、安置房、农村别墅、公园广场……拔地而起,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很难察觉(出城乡之间的边界。湖州雷甸,产城融合正加速推进,架构起一片宜业宜居宜游的崭新城市空间。


从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到率先制定实施城乡一集团体化纲要;从建立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浙江坚持以“八八战略”为统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余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当前,德清雷甸以“建设融杭首站运河新城,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地”为新征程,不断推动城乡一体查询更融合、绿色底蕴更鲜明、治理体系更现代、精神文明更富足。



城乡一体 托起百姓“安居梦”


“以前我们和企业混居(在一块儿,多多少余青云少会受到影响。现在搬过来后感觉完全不一样了,大家日子过得更有奔头。”雷甸镇塘北村青云村民姜国忠说。今年3月,运河新苑安置小区三期工程及配套设施建设顺利完工,103户村民全部完成搬迁入住。


雷甸企业信息镇塘北村工业园区内的“城中村”涉及8个村民小组,一直是制约“美丽雷甸”建设的瓶颈。为着力解决园区内企业与农户混杂带来的各类问题,2016年底,该镇启动了塘北村工业园区农房搬迁项目,并在工业园区东面建起了名为运河新苑的安置小区。


走进运河新苑,只见一幢幢崭新的三层别墅排列整齐,周边绿化、停车场、健身步道、篮球场等公共设施配套完善,为小区居民提供了便捷舒适的居住环境。


“此次搬迁项目通过把城中村改造和拆迁相结合,不仅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腾出了新空间,同时也圆了塘北村民们的‘安居梦’。”雷甸镇塘北村党委副书记沈国强介绍青云,后续塘北村将做好长效管理并打造休闲空间,不断提升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余青云。



近年来,雷甸镇在经济发展按下“快捷键”的同时,产业新城正加快向北区延伸。在“产业规划引领三改一拆,三改一拆助推产城融合”理念的推动下,今年9月,雷甸村宋家埭片区新农村建设征迁项目房屋拆除工作正式启动,36户农户将并入新的安置区块,4个老旧厂房也查询将一并拆除,可腾出180多亩土地,一个集商场、住宅于一体的高品质北区新城渐成气候。


据悉,2020年雷甸镇总共拆迁290户,今年截止到目前已签约52户,全镇约1253户已住)进新建的舒适拆迁房。为了优化配套设施,雷甸镇8个村(社区)都建设了养老照料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全镇的三分之二,其中中兴社区养老照料服务还配备了一家四星级残疾人之家,专为残障人士提供暖心服务,并被评委省级示范点。


“靓颜工程” 绘就城乡新画卷


“自从河道进行了整治,河水变得清澈见底,还要建设依水公园,村民们以后能享受到休闲娱乐的场所,别提有多开心了。”看着眼前碧水潺相关潺、有限公司栈桥蜿蜒的场景,雷甸镇和平村的村民们无比欣慰。


“目前,雷甸镇十字港工程已完成清淤1.8万方,叠石护岸1.66公里,砌石及生态护岸0.8公里。”雷甸镇农业农村办主任马海荣介绍,十字港项目将打造一个集防汛、生态、休闲、景观为一体的水系景观带,项目建成后,将增设游步道、健身器材和娱乐设施,为附近老百姓提供一个家门口的水畔公园。


据悉,十字港项目串联起雷甸镇多个行政村,今后,企业信息村民在家门口遛弯逛公园将成为常态,尽享“共同富裕”带来的红利。



雷甸的“共同富裕”有“质”更有“智”。今年,德清把“数字变革”作为开新局的“五个关键”之一,以数字赋能推动治理效能整体性提升,全力打造整体智治的县域样板。在雷甸,该镇综合指挥中心作为治理“大脑”高效运转,着力实现社会治理全域信息化的“一图感知、一网作战、一体指挥”,推动智慧治理、协同治理应运而生。


眼下,这个治理“大脑”已经建立了“一图三端四平台”的应用支撑体系,积累起2万余条数据,涉及矛盾化解、综合执法、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我们希望进一步收集好、分析好、运用好这些数据,使其发挥最大效能。”雷甸镇党委副书记王海荣表示,接下来,该镇将在更多领域推进基层治理智能化,构建起系统化管理、协同化操作、动态化预警的“大平安”格局。



近年来,雷甸镇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构建城乡新格局,把村庄道路改造、沿线绿化提升、村落停车场新建等作为建设重点。今年以来,已累计完成村庄道路改造1.5万米,新增绿化景观6000平方米,建成村落停车场35个。同时,塘北村还新建了8个公共厕所。集团


下一步,雷甸镇将把党史学习和各项工作有机结合,围绕美丽乡村建设整体规划布局,在完善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基本服务的同时,持续推进三改一拆、环境卫生、两有限公司路两侧整治工作,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居民生活品质,让乡村更加宜居宜游。



赋能乡村 奏响共同富裕协奏曲


成片的稻田遍地金黄,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腰,种粮大户沈卫根望着眼前大约400亩的晚稻露出了笑容。


今年是壕里土地开发项目第二余年迎来丰收季。据悉,该项目是雷甸镇全域土地整治的一次新实践。“这里原先是块闲置的土地,2019年,镇上结合为民办实事,启动了壕里开发项目。”雷甸村村委会副主任蒋水良告诉记者,“这个项目不但完善了我们村的村庄规划,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更为高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足了马力。”



“目前整个农庄接待中心建设是这样规划的,这里是接待区、这里是餐区、这里是住宿区。”王恩超拿着规划图不停地比划。用他的话说,这段时间他就是一个“旋转的陀螺”,因为雷甸镇杨墩休闲农庄即将迎来新面貌。


杨墩休闲农庄对雷甸镇来说是面向长三角旅游的“金名片”,而对王恩超来说,则是他的终身事业。“我们现在的农庄是2003年建的,这个农庄也运营快18年,你看这些设施都老旧了,有些规划也不是很合理,跟不上潮流了。”王恩超告诉记者。


近年来,乡村游成为假日旅游主旋律。雷甸镇的杨墩休闲农庄赶上了这波红利,每年枇杷采摘季,杭州、上海及周边的旅游络绎不绝。“现在就在等施工许可证了,一拿到,我们就会立马施工,整个项目投资将在600相关0万左右。”王恩超对未来发展充满了期待和信心。建成后的杨墩农庄接待中心是一个集接待住宿餐饮于一体的综合体。



无论是晚稻项目还是杨墩农庄接待中心建设项目,这都是雷甸在项目赋能乡村振兴之路上绘就的自我“新名片”。


“接下来,雷甸镇将深入提炼良渚文化、运河文化、枇杷文化等文化符号,重点培育一批成长性好、综合带动大、市场前景广的文旅融合IP示范项目,探索经济社会与文化保护良性循环模式,奏响共同富裕协奏曲。”雷甸镇)相关负责人说。


记 者 | 余青云 沈晓颜


通讯员 | 潘江伟


-END-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