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税务筹划 >

解码IVD企业年报:利润率降低、应收账款上升,新冠检测需求减弱下如何加速转型?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唐唯珂 实习生 鹿思佳 广州报道 全球新冠疫情大流行两年多来,新冠检测需求成为拉动体外诊断(IVD)公司业绩的重要增长点。2021年,IVD企业业绩表现如何?

透过近期IVD企业接连披露的2021年度报告可以发现,虽然大部分企业实现了营收的增长,但随着新冠检测需求减弱以及行业竞争的加剧,部分企业的净利润也相应回落。

4月13日,蓝帆医疗(002382)发布2021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1.09亿元,同比增长3.0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56亿元,同比下降34.28%。4月16日,迪安诊断(300244)发布了2021年的年度业绩报告,报告期内,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130.83亿元,同比增加22.8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63亿元,同比增加了44.83%。

4月19日,迈瑞医疗(300760)披露2021年年度报告,该公司2021年度实现营业收入252.7亿元,同比增长20.1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0.02亿元,同比增长20.19%。4月22日,华大基因(300676)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67.66亿元,同比下降19.4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61亿元,同比下降30.08%

4月26日,金域医学(603882)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9.43亿元,同比增长44.88%;归属母公司净利润22.2亿元,同比增长47.03%。

新冠业务毛利率下降

2021年,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趋于常态化,国内对试剂的相关需求仍然旺盛。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赛道以及集采在各地的展开,新冠检测试剂价格下行,部分IVD企业的企业销售收入及毛利率也因此下降。

以几家代表性IVD企业来看,蓝帆医疗、华大基因、之江生物(688317)、诺唯赞(688105)和圣湘生物(688289)业绩均出现下滑。

蓝帆医疗在2021年年报中表示,业绩下降的原因主要系报告期心脏支架产品受国内集采和国外疫情反复影响,以及健康防护手套售价出现下行趋势,且原材料价格继续显著波动所致。

华大基因2021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因全球新冠核酸试剂和检测单价下降,以及部分国家和地区防疫策略的变化,公司主动战略性调整新冠相关产品结构与供应链策略,基于新冠相关的业务收入较2020年同期较高基数相比有所下降。

华大基因的新冠检测相关业务主要通过“感染防控基础研究”及“精准医学检测综合解决方案”进行。其年报显示,精准医学综合解决方案业务2021年营业收入同比减少21.80亿元,毛利率下降1.31%。

之江生物于2021年1月18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2021年年报是其首秀。其年报显示,公司报告期间实现营业收入20.19亿元,同比降低1.6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59亿元,同比下降18.61%。之江生物的主要产品为分子诊断试剂和仪器设备,其中,分子诊断仪器2021年营收同比下降21.62%,核酸检测试剂盒营收同比下降2.17%。

诺唯赞于2021年11月15日在上交所创业板上市,其2021年年报显示,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17.4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20.90%,主要系受医疗器械集中采购政策实施以及行业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公司对部分产品出厂价进行适度下调,并且公司加大对研发和经营投入,研发费用和期间费用持续增长所致。

具体来看,诺唯赞常规业务涵盖科研试剂、测序试剂、诊断原料、诊断试剂及仪器、CRO服务等,报告期内实现销售收入7.19亿元,相对2020年度同期增长91%;新冠相关业务(包括诊断原料及终端检测试剂)的销售收入实现人民币11.49亿元,相对2020年度同期下降约3.25%。

值得注意的是,诺唯赞2021年应收账款为3.22亿元,同比上升42.47%。

圣湘生物成立于2008年4月,是一家集诊断试剂、仪器、第三方医学检验服务为一体的体外诊断解决方案的提供商。2020年,圣湘生物因新冠检测产品实现业绩爆发,营收、归属净利分别猛增1203.53%、6527.9%。

2021年,圣湘生物业绩增速开始下滑。圣湘生物年报显示,公司2021年实现营收45.15亿元,同比下滑5.22%;实现归属净利22.43亿元,同比下滑14.29%;实现扣非净利润21.51亿元,同比下滑17.05%;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8.77亿元,同比下滑28.96%;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8.08亿元,同比上升47.8%。

对于业绩下滑,圣湘生物在年报中称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从收入端看,受国内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集采及新冠相关产品价格普遍下调等因素影响,公司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同比略有下降。

从利润端看,圣湘生物表示,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1年公司研发支出达1.88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126.53%,引进一批高质量的复合型研发人才,针对重点战略管线启动研发布局。同时,公司进一步增强国际产品开发及注册准入的投入力度,报告期内新获国内外产品注册准入132项。上述投入增加了公司的营业成本,从而使得利润较去年同期稍有下降。

金域医学(603882)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同样高涨,其年报显示,2021年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为46.65亿元,同比上升73.15%。

金域医学也在年报中披露了其资金风险:一是受新冠疫情的影响,社会经济整体发展减速,医保在新冠疫情防控中投入巨大,部分地区的新冠核酸检测费用结算可能存在延期。二是疫情持续,进一步加剧部分民营医疗机构和诊所经营不善,可能带来坏账风险。三是随着行业试剂贸易和共建业务占比提升,回款天数增加,带来一定资金风险。

IVD企业如何转型发展?

2021年,随着新冠利好影响的边际减弱,许多IVD企业不再局限于发展新冠检测业务,转而扩大产品线和业务范围。不少企业在资本市场动作频频。

2021年6月,圣湘生物以2.55亿元收购基因测序产业上游设备和试剂的研发制造商真迈生物14.76%的股权。

热景生物(688068)从事体外诊断试剂及仪器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主要产品为体外诊断试剂及仪器,主要应用于肝癌肝炎、心脑血管疾病、炎症感染等临床医学领域和生物安全、食品安全、疾控应急等公共安全领域。

2021年9月,热景生物发布公告,公司拟与董事长、总经理林长青、员工持股平台尧景管理中心共同出资1亿元设立尧景基因,从事外泌体相关基因检测研发项目。2021年12月,热景生物以1.53亿元的价格取得癌症早筛企业翱锐生物38.1%的股权。

2022年2月,热景生物发布公告称,拟与公司实控人林长青及员工持股平台北京尧景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共同出资5000万元,设立控股子公司北京禹景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禹景药业,最终名称以工商登记为准),探索活菌药物研发。

东方生物(688298)同样专业从事体外诊断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2021年12月,东方生物在成都市温江区投资设立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开展生物芯片产研基地项目,开发生物芯片、基于荧光定量、时间分辨的体外诊断试剂等产品系列,投资总额约6亿元。2022年2月,东方生物再次公告计划投入5亿元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设立国际研发创新中心,拓展从分子生物原料到分子诊断、生物芯片技术诊断产品和设备的创新研发,开展一到四代基因测序技术的转化应用。

多家券商研报认为,新冠影响逐渐减小,IVD平台化具备优势。新冠疫情刺激了IVD行业的加速发展,也带来过爆发式的业绩增长,而未来更多考验的是企业如何平衡多业务产品和转型发展的能力。

此前业内人士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直言,对于体外诊断企业,疫情带来的更多是用户大众端的认知,以及对于下沉市场政府信任度的强关联。随着疫情常态化之后,需求减弱,对于企业来说如何在细分领域做到真正的扩张才是下半场竞争的核心。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