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年审 >

昆明建筑行业核定征收税率(建筑行业个人所得税核定征收要取消吗)

导语:




房地产税可能从未离我们如此之近。




从《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出“积极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和改革”,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基本确定了“先试点,再立法”的政策落地节奏,一切如疾风怒涛般在近期展开。




房地产税究竟为何而设?


其出台会抑制房价涨势吗?


昆明何时会落地这一政策?




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一聊这些话题。




01


为何需要房地产税?





在当前这一时间点房地产税有了显著推进,其主要动力可能源自两方面:一是地方土地财政的替代纾解,二则是收入的规范调节。




先来聊第一点。




谈起国内的房地产,有一个话题始终绕不开,那便是地方的土地财政。




整件事还要追溯到1994年,这一年的分税制改革,改变了过往财税收入“地强中弱”的局面,大大加强了中央的财政汲取能力。




对地方而言,过去收入的一部分——其实也是大头——收归中央,意味着日子开始拮据起来;而上世纪90年代,恰好也是花钱地方最多的时候。为了保证地方的收支平衡,才有了土地财政这样的衍生物。




1994年的分税制对如今的国内房地产市场局面有深远影响。图源网络




提起土地财政,现在多是一片声讨,认为房地产眼下的问题十之八九是由其引发的。




但公允的说,我们不能抛开历史背景来评判一件事物。无论是分税制还是土地财政,在其产生的时间点都是必要的;只不过时过境迁,需要有所调整了。




而调整方法之一正是房地产税:其“税收”这一本质属性,将填补地方未来逐渐退出土地财政后所形成的收入缺口。




这里会产生一个问题,也是过往争议较大的一点:房地产税能完全补上土地财政的缺吗?




答案是,如果仅靠之前试点的力度,够呛。




从2011年开始,国内便将重庆和上海作为了房地产税的两个先行试点。但从结果来看,其对地方财政起到的支持作用很有限。




以上海为例,根据相关媒体机构的统计,其征收房产税10年以来,年度最高税额不到220亿元;而2020年全年,上海的卖地总收入达到2008年以来的新高3138亿元,位居全国第一。




2011年以来历年上海房产税征收金额情况。图源每日经济新闻




重庆的情况也与此大同小异。造成这一局面的关键在于,两地的试点政策都存在一定的bug:




对上海而言,核心问题在于只针对2011年以后的增量征税,却对2011年前的存量“既往不咎”,但这座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早已迈入了存量阶段;




重庆的问题则在于偏重高档住房,这两者都存在一个税基偏窄的问题,势必带来房地产税征收表现乏力的结果。




对此,有媒体也算了笔账,指出预计全国房地产税的收入范围在380亿至5600亿之间,难以替代土地财政收入。




但要注意,这只是基于现有情况的预估,而有问题也正说明了试点的必要性。如果仅靠房地产税不能完全解决的问题,那把其置入一整套长效机制中,是有希望破局的。




仅从税收这个层面而言,2019年9月印发的《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后调整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改革推进方案》,已经给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路径。篇幅所限这里就不展开了,感兴趣的可以去搜搜看,干货满满。




更何况,正如前面所说,房地产税在当前还有第二层作用。




近期这一轮政策动向,一个标志性事件是求是上刊发的《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一文。我们将原文相关段落放在这里:





仔细想一想,为什么是这样的主题文章提及房地产税?这又是谁署名的文章?




说白了,房地产税在当下不仅是一个市场话题,更是一个关联到收入分配与共同富裕的大课题。其既是房地产长效机制的有力一环,也是税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看懂了这一点,很多问题也就不言自明了。




02


房地产税能降房价吗?




那么,房地产税真能起到抑制房价的作用吗?




先说结论再摆事例:短期内房地产税可能会带来局部房价的下行,但长期来看,房价体系会回归平衡并形成分化的局面。




说得更具体一点,全国层面核心城市的房产价值预期会更加集中与拔高,而昆明这类城市,则是有的区域会向上而有的会向下。




不同量级城市房价的分化早已不是什么秘密,甚至全球房价都在分化中。图源杨红旭论楼市




这其中的逻辑是这样的:随着房地产税开征,必然会有人因为负担不了或不愿负担持有成本,选择出让资产,去到房价更低的地方;




但有人离开就会有人填补进来,因为一个城市或某个区域的房价高,背后是有配套资源支撑逻辑在的。




无论是交通、学校、商业、环境,这些因素决定了一地的房价水平,而且往往其越优质,数量上就会越稀缺。最终城市与城市、区域与区域间的价格会拉开差距。




从这一角度来看,房地产税其实有点像位“正骨师傅”,其对楼市的关键影响,其实是使价格回归原有价值,纠正两者间的“错位”。




这种可能的方向并不是臆测,一个现实的例子已经摆在眼前——美国。




美国执行的房地产相关税率集中在1%-3%的区间,而且与常识有些相悖的是其征税越多的区域,房价越高涨幅越大。




过去十余年间,美国房价涨得最快的是东西海岸——在房价最高的西海岸核心城市,房价收入比最高可达125,而中部城市房价收入比最低仅3-4。这正印证了前面提到的资源分配规律。





2018年时美国不同房价水平郡县分布情况。图源网络




这种趋势会带来不同收入人群的扎堆和集聚,其效应有点类似一个专有名词Gentrification描述的现象。




这个词翻译过来是“绅士化”或“缙绅化”,其原指一地的原住民因城市更新等引发的地价、租金上涨等原因离开,转而由更高收入的居民定居此地。




国际上对于绅士化的评价是两面的:既肯定其带动城市复兴与发展积极的一面,也批判其带来的居住隔离、社会分异等消极影响。




不过,我们既然选定了共同富裕这一方向,就不会走美国的老路;而我们的制度,确实也有可能走出一条更优的途径。




你还记不记得,9月底云南公布了本省有关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征求意见稿?其中有两个关键细节,我们一样把原文截图放在这里:








现在,是不是看懂这两组数字的含义了?





03


昆明可能的局面




最后一个问题,也是今天的标题,昆明离房地产税还有多远?




首先能确定的是,首批试点城市里,大概率是没有昆明的。




近期网上流传着一则来自经济观察报的报道,照例先上原图:




如果报道内容属实,那全国首批试点城市大概率会有提及的这6城。




而在此之外,海南入选的呼声一直也不小。毕竟其已基本摆脱了对房地产的依赖,更是全国创新示范区,理应占有一席之地。




另一版推测中,则认为一线城市都有希望被列入,因为其房价表现全国突出。




而无论是哪种版本,可以说都没昆明什么事。这是因为昆明各方面的表现,在同等级城市中都不算特别有代表性;而本地的土地财政现状,可能也还不到轻动的时候。




房地产税一步步走过来,终于要有大突破了。图源大家顾问



不过,昆明倒也不是全无希望,微小的可能性存在于首批试点城市可能不止6、7城的规模。




这一依据来自年内另一项相似的政策试点,供地两集中。其首批试点城市便囊括了一二三线城市在内的总计22城——既然要试点,肯定不能仅局限于热点城市,房地产税实际的试点规模应该也是较大的。




不过,年内的供地两集中首批试点,同样也没有昆明的身影。只能说昆明有没有戏,可能要看其在全国市场中的分量了。




对昆明而言,一个可能的介入时间点是3年后。




一方面,首批试点城市最快有望明年上马,到2024年可能会有初步结论;中间这段时间,刚好利于本地消化之前的政策,查缺补漏;而无论是全国还是云南,都有“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实现整个房地产市场秩序明显好转”的提法,这或许已埋好了伏笔。





虽然首批试点大概率没昆明,但早晚是要入列的。图源昆明税务




另一个基本可确定的点是,未来全国范围内的房地产税政策,力度肯定会有所提升,至少会严于上海和重庆之前的试点政策。




毕竟所有的城市最终都会进入存量市场,只是时间早晚问题。如果房地产税不能触及这部分存量,那其实是有违其初衷的。




所以,我们倾向于认为未来首套房是有可能纳入征税范围的。你试想下这样的场景:某人首套买了千万豪宅,但二套三套买的都是刚需产品,如果首套免征,是不是有点不对劲?




能看到,纯以套数作为标准划定征税范围,显然是不科学的,肯定会有一个相对完善兼顾的方案。




对刚需群体而言,当前其实不用过于担忧。因为即使将首套纳入征收范围,其也会将具体的额度,控制在一个不会给刚需群体带来太大压力的区间内。并且本地政策可能还早。




而多套房持有者和意向购买者,确实要在未来细则明朗后考虑持有成本了。



对待房地产税,建议还是回归一个平和的心态——既不要过度神话它,也不要忽视其背后长效机制的建立和通盘的调整。唯有这样,才能正确把握住未来的市场风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