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注册 >

加13个点税的税金怎么算(价税合计怎么算增值税)

3月5日,十三届全的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根据今年的13个政府工作报告,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增值税元,其中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退税资金全部直达企业。


其中的“新”,体现在减税与退税并举,不止减税,还有退税,且退税与减税的规模相当。从总的规模上看,2.5万亿的减退税规模超过去年一倍,力度只增加不减;从受益主体上看,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制造业、科技创新是减退税重点。


“减退并举”、规模相当,过去不能“减”的这次能“退”了


施正文告诉记者,在为企业减负部分,表述由“组合式减税降费政策”变为“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是因为今年实施了减退并举的新组合,“过去主要是减税,现在不仅减还要退”。


对这项措施的用意,施正文解释,减税要先有税,疫情下很多企业没有利润,不用缴税,也就不存在减税的问题,这就是我们明明减了很多税了,但是有些时候企业还是觉得感受不到、获得感不强的原因。


退税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一些企业现在没有利润,但在过去还有存量,这次将这些存量税额留抵退税,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问题,扩大税费支持政策的受益面,很多过去没有充分享受到的减税降费红利,企业这次也能享受到税金了。


同时,减退并举的创新不仅体现在手段上,所谓“并举”还体现在规模上,退税达到1.5万亿元,超过了减价税税的算规模,可以说旗鼓相当,是真正把支持给了企业。


小微企业和个体户、制造业、科技创新是支持重点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安排,减税部分,延续实施扶持制造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减税降费政策,并提高减税金免幅度、扩大适用范围。对小规模纳税人阶段性免征增值税。对小微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100万元至300万元部分,再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退税部分,优先安排小微企业,对小微企业的存量留抵税额于6月底前一次性全部退还,增量留抵税额足额退还。重点支持制造业,全面解决制造业、科研和技术服务、生态环保、电力燃气、交通运输等行业留抵退税问题。


施正文认为,这样的安排体现了科学调控、精准调控的导向。组合式减税不仅要看规模,而且要看方向,要将减退税的发力点怎么真正体现在今年经济社会工作的发力点上,“不能不该减的减了,该减的却没减”。


从今年的发力点上看,施正文认为有三个面向,即面向广大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面向制造业、面合计向科技创新。


他解释,我国90%的市场主体都是小价税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涉及民生、就业。这些企业合计抗风险能力加弱,发展容易受到外界影响,疫情算之下面临的困境更大。因此,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对保持市场稳定和就业有很大作用。


比如,对小微企业的存量留抵税额于6月底前一次性全部退还,增量留抵税额足额退还。对小微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100万元至300万元部分,再减半征收企的业所得税,“这就相当于只有5%的税率了。”施正文说。


对制造业的扶持主要体现在退税上,制造怎么业可以说是我国经济的基础,稳定制造业对于供应链产业链稳定有重要意义。


此外,还有对科技创新的支持,报增值税告提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达到100%。

13个

施正文认为,这三个面向体现了我国点税政策兼顾短期和长远,为小微企业和制造业纾困是解决当下的问题,但是长远来看,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升级还是要依靠在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实现创新驱动。


解读


大规模减税降费累计将超10万亿,减税还有空间吗?


按2.5万亿元点税的减退税额计算,从2016年我国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以来,累计新增减税降费将超过10万亿元。


当前,我国宏观税负(税收占GDP的比重)已经降至15.1%,在世界上属于较低水平,继续减税降费的空间还有多少?税收缺口如何补齐?


施正文认为,看减税降费的空间不能单一维度,去年我们减税也很多,但是帮助了企业,就是涵养了税源,新成立的市场主体增加的税收达到几万亿,从更宏观的角度看,减税降费政策支持了整体经济的恢复发展,经济实现更大发展,税收自然就多了。


“这也就是跨周期调节的深意。”施正文表示,连续几年减下去可能会对财政的可持续性带来一些影响,但是经济走出这段下行和低迷以后,未来经济恢复增长就会“偿还”,累计的财政赤字、债务等就会“还”回来了,这就是跨周期调节的道理。


整体上看,施正文认为,从国际指标来看,我们的风险是可控的,经济仍然运行在合理区间,政策也还有空间,“这些年可能积累了一些问题,但都是短期的,不要怕短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